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德育实践和研究方向5篇

时间:2022-09-25 20:20:08 来源:网友投稿

德育实践和研究方向5篇德育实践和研究方向 120报刊荟萃教学探索jiaoxuetansuo小学德育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活动的开展需要注重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在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实践和研究方向5篇,供大家参考。

德育实践和研究方向5篇

篇一:德育实践和研究方向

0报 刊 荟 萃 教学探索jiaoxuetansuo小学德育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活动的开展需要注重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在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中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魅力。一、加强德育工作团队的建设落实全员育人德育工作全员育人的内涵就是指校园内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要落实全员育人核心就是全体加强学校德育团队的队伍建设,提升育人效果。(一)规范德育工作的层级管理,强化育人实效在工作中,学校应建立学校领导、级组长、总辅导员、各班主任、科任老师组成的德育队伍,树立全体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学校通过不断完善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以教师职业道德为重点,强化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倡导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同时引导教职工将职业道德要求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提高教职工自身素质,创造一个人人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德育环境。(二)提升核心德育团队工作的时效性学校德育核心力量是班主任。加强班主任的管理和指导,发挥班主任德育骨干作用,引导班主任开展切实有效的班队活动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学校更应构建健全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机制,真实、客观地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升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少先队组织建设是学校中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在少先队活动中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队员们全面参与活动,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体会,从而把德育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品质。少先队利用各种渠道,对学生在校内外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排查、监控,并及时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自治能力。二、制定切合实际的学生行为习惯细则,做到制度育人教育部 2017 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德育工作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为重点。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通过学校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并形成全体师生共同自觉遵守的制度规范,做到制度育人。(一)关注细节,规范行为良好习惯的养成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际工作中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 年修订)》为抓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的行为细则,使每一项要求落细落实,真正落实德育工作的规范化、时效化。如《中小学守则》中提出: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产。根据实践可细化为:每天按时认真打扫课室,做好保洁区的保洁工作;保持教室地面及保洁区地面整洁。桌椅摆放整齐,横看成排,竖看成行,桌面物品摆放整齐;垃圾按要求分类并及时清理,学生抽屉内无垃圾纸屑杂物。黑板无乱写现象,讲台保持干净、整洁;窗帘根据需要束放有序;放学后要及时关灯和电风扇,关好门窗。不带零食进校,爱护公物及花草树木,不乱扔、乱吐、乱涂。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具体化、精细化。通过德育量化管理,规范日常行为,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做到制度育人。(二)落实到位,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重在“持之以恒”。习惯养成教育是系统的工程,不能期待一人一事、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因此“良好习惯养成”这项工作需要学校各部门的互相联动、齐抓共管:教导处负责统筹规划,抓好检查、监督和整改;年级组长抓好本年级各项细则的落实;班主任、任课教师则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引导者、监督者和评价者。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提高管理的针对性、时效性。三、利用课程内容对学生实施课程育人教育部 2017 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其它课程德育功能。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因此在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低年段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开展和课程教学内容有关的德育教育。在数学课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情境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在教学几到几内容的时候,有一道题是小朋友上车排队的练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指出谁是第几个。结合生活实际教育学生,上车的时候要做到文明排队,并养成给老人让座的良好习惯。部编语文二年级《画杨桃》等这类文章都是以童话等形式展现的,语言生动有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诵、演课本剧的形式感悟文章所阐述的道理。小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较为浅层,为此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更为深层次的理解,具体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进行指导,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部编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二年级《讲文明、守规则》课文中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是在读书阅览室里有两位同学在课室高声说话;另一幅图是同学们在安静地看书。教师提问学生喜欢哪幅图,为什么?在公共场所我们该怎样做?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明确一种行为导行目标,实现自我教育。四、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做到协同育人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有许多力量参与了育人的全过程,其中第一是家庭,第二是老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学生。因此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教育形式,探索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途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保障。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形成学校的德育教育合力,形成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度、优秀家长学习制等,为“第一教育”护航。新时期家长以委员会为载体,办好家庭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功能参与学校管理,在学校内部广泛地开展组织家长听课和评学风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家长从中收获更多教育的内容。学校定期开好家长会,搞好家长开发日活动,发放家庭教育资料,认真对待家长的来信来访,围绕“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培养孩子独立、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等方面进行共同研究讨论,吸引家长及社会的帮助、支持与关注,真正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动活动育人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曾说“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德育实践活动是品德发展的基础 , 是促进人格内外交流的基础。活动是德育的生命,没有活动就没有德育。(一)社会实践活动中育人教育部 2017 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下转第 122 页)摘 要:小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启蒙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为此,文章对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在明确小学开展德育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总结出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小学开展德育工作有效方法的研究与实践马海生(广州市黄埔区茅岗小学 广东 广州 510700)

 122报 刊 荟 萃 教学探索jiaoxuetansuo程的教学任务,我校也一直鼓励教师大胆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积极编撰教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教师教学质量,使通识课在“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中发挥最大作用。所以,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正义论》课程改革提出以下改革建议。(一)尽快编写教材大纲,系统梳理课程知识目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部分通识课程已由教师自主编写并出版了相关教材。比如,《幸福课》已出版相应教材《幸福的持续》,《从小说到电影》出版教材《刚好遇见你》。《正义论》课程相关教师已梳理出较为系统的一套课程大纲,在大纲中,课程知识以约翰 . 罗尔斯所著《正义论》理论体系为主线,结合交叉学科知识,联系社会实践,将其打造成为一门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融合的课程。目前,任教教师主要的工作为在教学大纲框架之下,结合授课讲义,尽快编写可供学生参考的教材,以使课程知识能系统的呈现于学生面前,不管课前预习还是课后复习,学生均可随时参考。(二)立足传统授课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由于通识课面向全校开设,学校师资力量也较为有限,所以打破合班授课以大班为主的授课模式在短期内较难实现,而模仿其他高校大班授课小班讨论,配备课程助教的模式也实施难度较大,所以,在课程改革方面,教师应立足于传统教育模式,把复杂的理论知识以通俗的语言,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转换,将通识教育理念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比如,教师在讲授罗尔斯《正义论》中“作为公平的正义”这个理念时,为使学生能对“公平”产生更直观的认识,以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衡器“称”为例,通过介绍其演进史,以及由其而来的词语“权衡”、“半斤八两”来体会人类为何将公平作为社会永恒主题;由舞台幕布的设置来诠释罗尔斯的“无知之幕”;以企业选择最佳营销方案来实际推导最大最小化规则;通过《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用金箍棒画圈保护师徒三人来理解为何自由都是有所限制的;通过经典案例“辛普森杀妻案”来了解程序正义的内涵,通过电影《十二公民》理解法治的精神,通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来通俗的理解为何自由具有优先性,等等。将晦涩难懂的西方巨著《正义论》以我们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经常可见的案例表现出来,在课堂上学生需要通过情节剧表演来展示正义原则,通过辩论和演讲知晓正义理念,通过模拟法庭来理解法治内涵,这样即增加了课堂趣味性,又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得“通者达、识者慧”的通识教育真正得以实施。除此之外,课程考核要和课堂所学内容密切联系起来,在本学期的《正义论》大纲修订中,授课教师拟打算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提高平时成绩比重,强调过程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采取开卷以回答开放性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考察,真正考查学生平时学习成果,使考核结果更公平正义。(三)整合线下线上资源,提高教师通识能力在知识共享时代,为了提高教师通识能力,我校可从线下线上两方面为教师提供更多参观学习的机会。比如线下,目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和兄弟院校——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一直在加强通识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展开合作,双方教师前往对方院校展开学习,开展交流,共同探索研究通识教育的新举措。我校也拟计划在山西省开展通识教育的高校内成立通识联盟,虚心向山西省内兄弟院校学习通识教育的先进理念和优秀经验。线上主要借助网络,以MOOC或公开课的方式学习《正义论》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国内一流高校教师在通识课方面的先进理念,以培养教师良好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四)加强学校院部合作,打造实时通识氛围之前,为使学生能将通识学习的热情从课堂延续至课下,通识教学部充分利用手机微信等现代化工具,创办了通识公众号,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学生传达通识理念。比如,微信公众号“师说”,就是以教师推荐书籍的方式倡导大家坚持阅读,领略不同学科之美。在公众号中还有通识选修课攻略,科程介绍等等相关内容,使学生能随时随地了解通识的新进展。在 2017 年我校决定开展书院制之后,通识和书院即开始密切合作,比如“师说”节目由线上走下线下,在杏花书院举办了第一届读书活动,可以说将通识教育真正从课上带到课下。通识教学部面向全校举办的通识知识竞赛今年已经是第三届,在今年,通识教学部和箕城书院合作,以书院为单位参加比赛,将全员参与通识学习的理念更深刻的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笔者虽对《正义论》课程改革提出了浅显的建议,但要从实质上解决我校当下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能灵活应对通识教育新的挑战,这些研究还远远不够。通识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课程改革研究的内容也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课方式、考核等外围领域,而应从课程知识体系入手,深入挖掘课程通识内涵,将理论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能力,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懂知识、勤思考、善思辩、有情怀的具有正义感的符合当代社会要求的新时代人才,更要使学生具备反思、批判、重构的世界公民意识。参考文献:[1] 王洪才 , 解德渤 . 中国通识教育 20 年 : 进展、困境与出路 [J]. 厦门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2] 陈小红 . 通识教育课程模式的探讨 [J]. 复旦教育论坛 .2010(05).[3] 刘念 . 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现状研究——以 H 学院为例 [J].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5).作者简介:宿佳佳(1986—),女,山西太谷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上接第 120 页)出学校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二)班队会活动中育人把握实际利用各种有意义的节日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从而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将道德思想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可以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倡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自己的父母,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在教师节,学生可以为教师制作一个装满自己心意的贺卡,为老师编辑一条温馨的短信;在助残日,学生可以将自己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献给特殊学校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六、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德育教育的成效对学生健康成长影响深远。为此,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小学阶段课程安排,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德育教育形式,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参考文献:[1] 教育部 .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2017.[2] 崔文文 , 张慧 . 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J]. 学周刊 ,2012.[3] 潘来宽 , 刘虹谷 . 微博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新思路 [J].新课程•小学 ,2014(2).[4] 马海生 .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中的细节管理 [N].德育报 ,2018(2).作者简介:马海生,广州市黄埔区茅岗小学。

篇二:德育实践和研究方向

市教育局 ‚‘立德树人,正品成格’新德育实践与研究‛ 项目管理与实施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教育厅印发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的通知》(川教〔2016〕64 号)精神,我市出台了 《巴中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德育实践与研究工作方案》(巴教发〔2016〕16 号),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正品成格’新德育实践与研究‛(以下简称:新德育)实验的实施。为切实做好‚新德育‛项目实验的管理,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市教育局是课题管理机构,市教育局德体卫艺科牵头负责项目实验的管理和实施,市教育局办公室、基教科、人事科、教科所为实验参与科室, 《精神文明报·品格周刊》社和四川新世纪品格教育研究院负责项目具体执行,其主要职责:

 1、组织制定和发布项目实验研究指南; 2、组织和指导项目实验的申报、评审、立项、中期评价及成果验收与成果发布等; 3、组织专家参与项目实验中的管理、指导、培训、教研工作。

 1

 第三条

 项目服务机构,主要职责:

 1、提供实验所需资源。

 2、协助项目组组织、实施实验所需的相关师资培训及教研活动等。

 3、做好相关项目实验成果的宣传发布工作。

 第四条

 项目组受理申报的范围为市属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学校、教研机构。

 第二章

 项目实验申报 第五条

 实验采取自愿申报、专家评审、择优立项的原则。项目实验时间:

 小学:2016 年 9 月——2020 年 9 月 中学:2016 年 9 月——2020 年 9 月 申报条件 1、城区和乡镇有志于‚新德育‛及学生品格习惯养成教育的中小学。

 2、实验学校每校应确保每年级至少 2 个教学班的学生及家长参加课题实验研究。

 3、实验学校校长须领导项目研究工作,学校参研人员须对本项目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4、项目学校实验负责人必须承担实质性研究任务。

 5、学校需预算专项课题经费,用于教师培训、科研活动开展等。

 2

 第六条

 项目实验申报程序 1、预申报项目实验的学校,按照要求拟定实验教学计划,并填写‚项目申请书‛ 。将盖有单位公章的正式书面材料两套报各县(市、区)教育局德育科,德育科根据申报情况填写汇总表,于 10 月 15 日前报项目组。

 2、项目组对申报的学校及子项目进行论证、评议,并提出审核意见,批准具备条件的学校申报的专项研究项目为本项目的子课题。并同意该校成为实验学校,予以授牌。

 第三章

 项目实验管理 第七条

 项目组的职责 1、项目组负责制定总体实施方案,负责对项目实验方案的审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流程的制定,负责项目研究过程中相关信息的管理、策划并实施各类交流与研讨活动及成果集成,负责对项目研究活动与行为的管理、指导和督察,及时组织对研究成果的鉴定、结题和宣传。

 2、项目组有义务组织课题学校进修学习、研究、论文、评奖等活动,定期召开研讨和成果汇报会;定期检查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及时提出和解决存在的问题,通报实验结果。

 第八条

 对项目实验学校的要求 1、项目实验学校要服从项目组立项、终止、变更、活动、协议等管理,项目组每年要定期召开研究成果汇报会,所有项目实验单位必须及时参加。

 3

 2、实验学校要按时填写实验计划表和数据采集表,上报数据资料,每学期向项目组提供一份阶段研究成果及实验报告,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项目研究成果并提供所需要之所有材料。

 第九条

 项目成员的管理 1、所有项目实验成员必须由本项目组审核评定。

 2、所有项目实验成员必须在本项目组备案。

 第四章

 项目实验实施 第十条

 课题实施 (一)本项目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 1、新德育基因工程建设 (1)根据全市留守儿童为主体的学生背景,加强班级(含小组、小队、班级社团、班委会及部门、宿舍、项目组等)、学校社团(含少年宫各功能室)、学校学生组织(含学校社团、少先队大队部、共青团、跨年级交往组织)等建设。

 (2)高度强调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和发展,为儿童提供完整的教育之家园,推动学生品格形成。

 (3)班级和校园各类组织建设、 班级与校园文化建设、班主任等德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与专业发展。各县(区)和学校可以选择相关研究内容,集中开展改革实践研究。

 (4)加强学生发展评价研究,建立以儿童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成长感为核心的学生组织与群体建设的评价 4

 体系。

 2、学校、家庭、社区合作微系统建设 (1)大力开放校园,充分引入家长、社区人士的教育资源,一方面实现沟通与教育辐射,另一方面引入家长和社区资源而丰富学校德育资源。

 (2)推进家委会建设、学校和社区合作委员会建设等,形成组织保障。

 (3)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的活动,提高各类活动的质量。

 (4)研究教育对家庭、社区的影响,推进教育扶贫的效果研究。

 3、“互联网+德育”的创新与品牌建设 (1)以互联网联通外部世界,建立与巴中籍的博士硕士等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社会精英、家长的多元联系,形成各类项目组、日常联系、教育资源体系。

 (2)探索建立学生群体发展网络档案袋,向外出务工家长开放,建立农村学生正品成格的大数据系统。

 (3)在互联网+乡村德育背景下,突出对儿童网络道德的教育,培养儿童适应信息化、国际化的未来需要。

 4、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资源融合建设 (1)高度重视我市所拥有的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分类梳理,形成德育资源体系。

 5

 (2)以各区(县)、学校为单位,精心组织,整理、编辑相关德育资源,建立区(县)本和校本德育系列。

 (3)大力鼓励各级各类学校自主将传统文化与各类教学和德育活动相整合。

 5、中小学品格教育形成体系建设 (1)中小学生品格习惯发展的基本特征、阶段目标、习惯发展、层次结构和影响因素研究。

 (2)中小学生品 格习惯发展与学业成绩发展关系的相关研究。

 (3)中小学生品格、习惯培养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4)各科教学在学生品格形成和习惯养成中的作用研究。

 (5)各类主题活动在学生品格形成和习惯养成中发挥的作用研究。

 (6)学科教学、主题活动之间的关系及对学生品格形成和习惯养成的影响研究。

 (7)中小学生品格、习惯培养评价激励机制研究。

 (8)中小学生品格、习惯养成及新德育课程研究。

 (二)

 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充分调研、积极筹备( 2016.9-2017.10 )

 1、在充分调研各中小学德育现状的基础上,为区域内开展新德育工作研究找准方向,确定着力点。区(县)和学校要形成对本地区、本学校德育经验、问题、挑战与资源的 6

 清晰认识。

 2、整合资源,搭建班子,成立市级中小学新德育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中心研究组。

 3、各区(县)和学校形成具有针对性、 富有创意的《‚立德树人,正品成格‛新德育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先行先试、深入推进( 2017.10-2018.9 )

 1、召开工作推进会,组织各学校开展子课题、试点学校申报工作。

 2、评选并确定学校子项目和试点学校。

 3、组建新德育骨干研究团队,指导进行研究项目的二次开发,形成区域特色。

 4、开展针对性培训, 主要包括:专题报告、策略指导、跟岗实训等(德育校长、德育中层干部、班主任)

 。

 5、项目组专家深入学校现场指导(每月不少于 1 次),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主要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实施路径及策略、评价激励机制、团队建设、特色提炼等。

 6、开设新德育家长学校,举办专题讲座及报告,转变家长育人观念。

 7、举办新德育研讨会,总结经验。

 第三阶段:阶段总结、形成经验( 2018.10-2019.2 )

 1、召开经验总结会,表彰优秀子课题和优秀试点学校。

 7

 2、形成巴中市中小学新德育及品格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形成专题论文集和家长教育个案集。

 3、 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强化价值成果宣传。

 第四阶段:全面推广、形成特色( 2019.3-2020.10 )

 1、 在全市各中小学大力推广,让研究成果惠及学校、教师、学生、家长。

 2、营造学校和家庭共同关心学生德育发展的舆论导向。

 3、形成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核心价值的核心品格教育内容及方式。

 4、 构建中小学生新德育成长的学校、家庭教育运行长效机制。

 5、建立学生新德育及核心素养发展指标及评价体系。

 (三)项目组提供的服务 1、实验基地挂牌 (参加课题学校挂牌,举办启动仪式 )。

 2、家长讲座(每年提供 2—3 次相关的家庭教育主题报告会,提升家长品格教育理念 )。

 3、教师培训和研究交流 (有计划地提供专家培训,定期组织研究交流和观摩 )。

 4、成果展示,提升名校影响 (在实验学校召开现场会 )。

 5、项目实验 (指导承担子项目的实验 )。

 6、提供项目实验资源 (《精神文明报·品格周刊》 、书籍、环境布置和教案等 )。

 8

 7、指导、策划、设计各类新德育教育活动 (父亲节、母亲节、社区活动等 )。

 8、搭建新德育公益项目平台,鼓励学校、家长和孩子捐助乡村儿童学校。

 9、组织参加国内外新德育及品格教育论坛。

 10、指导实验老师参加成果论文、教学设计、教案、实验报告等评选。

 第五章

 项目实验总结 第十一条

 子项目实验完成后,项目主研人员必须按时填写结题报告书,并提交全面、详实的项目研究报告 (文本一式三份)连同电子文档一并报送项目组申请结题。

 第十二条

 项目成员对实验的研究,可结合实验校的具体情况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参考项目组的意见进行项目研究。项目结束时对本项目的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写出实验报告,为进一步的实验和推广取得可靠而科学的数据依据。

 第十三条

 在实验期间,凡研究人员馔写的论文、实验成果, 归项目组成员和教师共享。

  ‚立德树人,正品成格‛新德育实践与研究项目组

  2016 年 8 月 30 日

  9

篇三:德育实践和研究方向

初中德育社会化体验活动的实践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传统的德育模式常常表现为说教式,即老师说、学生听。对学生而言,德育是从外到内,居高临下,被动式接受;对教师而言,则是机械式、填鸭式的灌输,其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体验式德育,对学生而言,是亲身体验、经历、感受,是一种自内而外的自我教育;对教师而言,则更多的是策划与指导。体验式德育抓住体验、反思和分享三个环节,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体验式”是多感官参与感知活动的方式,它较好地实现了“解放大脑、解放双手、解放眼睛、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陶行知语)。这种体验式德育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的影响大且久远。

 本课题的实施旨在通过开展“红领巾城管”等一系列体验活动与学校德育教育有机融合,实现具有学校德育特色并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学校德育工作新目标。它有着广阔的研究天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体验式德育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经历、感受,是一种自内而外的自我教育的内心情感体验,是学生的一种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这种内心体验的积聚,生成为一种自我意识,进而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

 2、在体验活动中增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

  3、体验式德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管理中作用的研究。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本着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坚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生活”的原则,力求开发德育资源,进行“德育社会化”探索,努力使“生活处处皆德育”,让德育理念服务于生活、指导生活、提升生活的质量。主要采用研究方法: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2 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

 四、 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9 年 9 月——2019 年 12月)

 1、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培训实验教师,明确研究方向和任务。

 2、初步拟定将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实验小组,各小组分别拟定本小组实验方案。

 3、资料信息的收集, 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工作。

 (二)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9 年 12 月——2019 年 3月)

 1、总结第一阶段成果,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并将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研讨。

 2、采用问卷、座谈会、个别了解等形式实施问卷调查,完成对材料的统计整理,对所有资料进行了归类,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初步拟定调查报告框架的初稿。

  3、定期派有关课题研究人员到先进学校参观学习。

 4、深化对课题的研究,完善修订课例,探求更优秀的个案,各小组阐述自己的论点,形成各自的实验报告途径与方法。

 (三)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20 年 3 月——2020 年 6月)

 1、进一步深化对课题的研究,完善、调整部分项目,根据需要对实验成果整理、总结,形成结论。

 2、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3、召开课题成果发表会,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五 、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 2、个案分析、教育智慧个案收集;教书中育人课例; 3、阶段评估,评估实验效果,进行经验交流。

 4、实践与反思: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改善途径研究的实践与反思。

 5、结题报告:按照结题报告内容,撰写并完善结题报告,包括总报告、分报告、子报告等; 6、出专著或论文集:各小组研究报告和论文、个案; 7、经验总结,实施推广。

 根据研究成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各项德育制度,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并将成果进行推广。

 六、本课题参与人员的组成 :

篇四:德育实践和研究方向

德育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验方案

 一、 课题的提出:

 学校德育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 学生的品德素质也只有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

 因此, 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使作为主体的学生社会化。

 然而, 我们过去的学校德育存在着许多误区。如:

 只注重道德原则, 道德规范的知识教育; 注重历史文化人物、 英雄人物事例的讲解; 注重用“成人世界” 的思想、 观念教育学生, 德育工作变成一个单向的知识传授与灌输过程。

 这使得我们对德育的投入与产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表现为:

 学生知行脱节, 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 学生在遭遇复杂道德生活时难以适应; 学生具有“多重人格” , 表现为“当面一套, 背后一套” 。

 探其“知行脱节” “道德两面人”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于我们已经把道德品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离开来了。

 要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让学校德育从抽象、 空洞、 政治化的说教中走出来, 贴近现实生活, 根植于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 尊重生活, 创造生活, 以生活为教育源泉, 才能克服德育“高原现象” , 求得实效。

 基于此, 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旨在克服上述弊端, 以学生现实生活为根基, 制定具有层次性的生活化德育内容序列, 设计出生活化的系列德育活动, 加强学生对道德的体验和自我内化, 充分发挥学生德育主体的自主性、 创造性, 努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探索出一条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生活化的小学德育之路。

 二、 课题的界定 生活德育, 即重视生活中道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通过生活实践进行道德教育。

 小学德育生活化, 即道德教育深深地扎根于儿童生活的土壤, 让德育与受教育者个体的日常生活、 学习生活、 交往生活、 集体生活等紧密相联, 用学生自己的生活过自主的活动,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启迪与引导, 以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让学生过一种道德的生活, 自主地建构道德经验, 提升道德水平。

 三、 理论依据:

 1, 遵循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的指示精神, 一是“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二是“要做到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 切实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

 中央的指示精神对开展我们的课题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2, 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认为, 教育发生于生活, 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 “生活即教育”,对学生的教育只有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中才会产生实效。

 3, 活动教育的理论。

 活动教育理论认为, 学生的认识和能力发展主要是在活动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学生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感知、 体验、 学习、 提高, 教育从学生当前的生活实际需要出发, 因而具有实效性。

 学生的德育过程, 同样需要在活动实践中内化道德认识, 并在实践中外化成道德行为。

 4, 关注儿童生活也是课程改革体现的重要理念。

 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 是为学习者——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的。

 教育作为“在生活中并且是为了生活而展开的一种人类活动” , 可以为学生的美好生活、 有意义的生活提供预期性的启发和引导, 正是这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通过教育而逐渐积累的准备:

 包括精神的充实、 知识的丰富、 能力的提高, 为儿童成人后的生活品质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5, 、 杜威曾指出“学校的道德教育应该从儿童参加社会生活出发, 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 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 也没有什么目的” 。

 社会生活是最好的课堂, 学生就应成为广阔天地大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者。四、 实验目标:

 1、 通过研究探索, 构建以学生生活为主题、 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和理论框架, 切实加强和改进本校的德育工作, 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 健康积极的道德情感, 坚强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 培养学生处理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 促使学生学会做人。

 3、 通过研究, 进一步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改进教育方式, 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为一切学生发展” 的思想理念; 开始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方法、 新途径。

 4 通过研究, 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德育实践能力, 培养出一支具有丰富的德育生活化教育教学经验和理论研究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

 五、 实验对象、 方法和手段:

 1、 实验对象:

 2007 年秋季入学的三年级学生 2、 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

 通过座谈、 问卷等形式分别对学生的兴趣爱好、 个性特长、 价值取向、 道德观导向进行调查研究, 为课题的开展与进一步深化寻找依据与支持。

 文献资料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 学习有关理论, 并用理论指导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实验研究法:

 在实施阶段, 通过具体工作尝试、 研究、 反思、 创新。

 个案研究法:

 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研究, 及时写好个案研究报告 经验总结法:

 各主要操作者在各自探索的基础上, 形成一定的经验, 通过总结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3, 检测手段: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及测试来检测实验的效果。

 六、 实验的原则:

 1、 活动性原则。

 教育论研究表明:

 学生的认识主要是在实践和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更要遵循这一原则, 因此在本课题的研究中, 要依据要求、 结合学校、 学生特点, 设计活动序列,明确活动目标, 保证活动时间, 丰富活动形式, 在活动中促进学生道德认识, 培养道德情感, 外化道德行为。

 2、 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是活生生、 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在引导学生德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自主活动中, 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 自主实施、 自我总结评价,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3、 协调性原则。

 开展德育实践活动需要学校、 社会、 家庭各方面的协调配合,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4、 激励性原则。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采取种种手段不断表扬、 激励学生的点滴进步, 肯定其成绩, 让他们经常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5、 交往原则:

 学生同伴中交往的相互影响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很大的。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从众心理, 引导学生在相互交往中学会学习, “见贤思齐” , 学会做人。

 6、 因材施教原则:

 要承认学生存在个性的差异,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实行个体优势诱导, 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7、 合作性原则:

 , 本课题的研究要重视生活中道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通过生活实践进行道德教育。在教育中, 我们提倡师生合作, 生生合作和家校合作, 通过形式多样的各项活动,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合作, 互相帮助,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产生合力。

 七、 实验过程:

 ⑴准备阶段:

 (2007. 4——2007. 8)

 组建课题组, 完成实验方案; 广泛搜集资料, 组织理论学习和教师培训; 举行开题会。

 ⑵实施阶段:

 (2007. 9――2009. 1)

 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 确定研究对象和内容; 根据课题设计方案进行实施; 边实施边小结, 边小结边

 不断完善设计方案, 并进行阶段性总结, 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认真做好台帐的记录和资料的积累工作。⑶总结阶段:

 (2009.2――2009. 4) 收集整理经验、 个案、 研究论文等相关资料, 以论文集等的形式呈现实验的成果。

 八、 实验操作要点:

 ㈠、 以日常行为规范为切入点, 实现德育生活化 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永恒不变的旋律, 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 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做人的基础。

 因而, 在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中, 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要的德育工作。

 1、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要求各科教师, 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于各科教学活动中。

 帮助、 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 自觉、 惜时的作业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 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

 2、 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中, 礼貌待人是立身处事、 学会做人的起点。

 因而要从“文明礼貌” 着手, 利用班集体活动、 班级管理、 少先队主题活动, 让学生学会一些正确的交往原则和技巧, 培养良好的交往习惯。㈡、 以专题德育活动为载体, 实现德育生活化 在德育工作过程中, 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专题教育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自我构建。

 1、 感恩教育 当今社会, 物欲横流, 自私与利己主义充斥泛滥, “感恩教育” 严重缺失, 针对这一现状, 开展以“让感恩教育为学生成长奠基” 的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

 感恩教育可分为四个方面, 感恩父母、 感恩师长、感恩自然、 感恩社会, 结合学生的学习活动, 通过各种途径来让他们感受到身边的人对自己的恩情, 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对自己的关爱。

 2、 系列主题班队活动 根据《中小学德育实施大纲》 的要求, 结合学生的实际, 每个年级开展一个系列主题班队活动。

 内容上, 每个主题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德育教育体系。

 形式上, 不拘一格, 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3、 学英模系列教育活动 通过“七个一” (读一本好书, 组织一次参观, 学习一位先烈, 记一首烈士诗词, 改一个缺点, 写一篇学习心得, 开一次革命传统主题队会)

 的教育活动, 让学生在“悼先烈、 忆先烈、 学先烈、 颂先烈” 的

 活动中, 心灵得到净化。

 ㈢、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实现德育生活化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生健康成长、 成材的沃土和摇篮。

 从德育角度, 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手段,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如:

 学校可以通过校内广播、 绘画、 书法、 工艺制作等文化艺术方面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爱好、 特长,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培养学生体验美、 表现美、 创造美的能力, 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让学生的文化品位、 人文修养得到提升。

 ㈣、 在社会实践中, 实现德育生活化 社会实践把学生与社会联系起来, 让学生从封闭的课堂中走出去, 投入社会, 认识社会, 适应社会。因此, 应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如:

 每学期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每年清明节, 组织学生祭扫革命烈士墓, 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

 九、 实验的措施:

 组织保证:

 组成课题研究小组, 挑选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 在校德育领导小组领导下, 切实做好该课题的研究工作。

 人员保证: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有校长、 教导处主任、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班主任、 教师, 其中不少成员多次承担国家、 市级教育科研课题, 所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各级奖励或发表, 是一支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队伍, 能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实施。

 机制保证:

 分工负责, 明确职责, 制定课题管理条例, 使课题研究制度化, 规范化。

 对实验中取得成绩的教师在评优、 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优先。

 经费保证:

 校行政计划投入科研活动所需经费。

 十、 成果形式 1、 实验报告 2、 收集整理个案、 经验、 活动方案、 研究论文等相关资料, 编辑成册。

 3、 学生调查、 家长座谈会等。

 4、 收集有关活动课的教案以及课件。

 十一、 实验的组织领导 课题组组长:

 陈志坚

  小学高高级教师

 校长

 课题组副组长:

 蒋达君

 小学高级教师

  副校长

  张伯君

 小学高级教师

  副教导 卢志群

 小学高级教师

  副教导

 陈国锋

 小学高级教师

  少先队总辅导员 课题组成员:

 高云

 小学一级教师

  实验班班主任

 周英

 小学一级教师

  实验班班主任

 周洁惠

 小学一级教师

  实验班班主任

 杜鑫

 小学一级教师

  实验班班主任

  二 00 七年三月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篇五:德育实践和研究方向

◆ ◆ ◆ 校外德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 巩冬梅 ( 济南市槐荫区青少年宫) 【摘要】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儒家提倡“德治” ,孟母也要三迁,可见“ 德” 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国家都很重要。党的“ 十八大 中明确提 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少年宫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少年宫德育 实践体验 一、 有效践行德 育。助 力素质教育 少年宫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生在课余和学校以外 的广阔教育空间 ,是学校 教育 的延伸和补充 。通 过“ 校外德 育活 动的实 践 与研 究”充分发挥少年 宫独特的教育平台作用 ,拓展校外活 动空间 ,搭建 多 样的活动平台,改变单一 的说 教 ,突 出实践体 验 ,面 向区域推 进 ,为更多 的 青少年提供主动发展的活动空间。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游赏园林享受天 人和谐 、光风霁 月 。漫 步阡 陌品味辛 勤耕耘 ,植出坚 韧 :走进 社 区。义卖 捐 助 ,奉献爱心 ,歆嗅赠人玫瑰之芳 馨 ;走进 企业 ,亲历实践 ,谂 习企 业 文化 , 感受科技的奥妙 ;走进军队、走近英雄 榜样 ⋯ ⋯ 精彩 纷呈 的校外 德育活 动 若流光溢彩的琅矸串成珠链,熠熠生辉。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见闻实践中体 味、思索、感悟 ,升华为道德 的理性 层次 ,上升到一 种 自觉 的境界 。当道 德 被学生 自己去追求、体验 过后变成独 立的个 人信念 时 ,便 真正成 为学生 的 精神财富。

 二、搭建体 悟平台。践行 无痕德育 1.平台之——思辨平 台:寓教于激情飞扬的辩论赛 开展槐荫区中小学生思 想道德辩论 赛.为学生搭建思 辨平台。在赛 制 和辩题上别出机杼 、努力创新 ,引导 中小学生 在语言 和思维 的较 量中获 取 智慧、感悟人生、思 考社 会 ;活动 的开展 经历 了三次 造势 ,体 现 三个 层次 。

 第一阶段 ,面向全 区中小 学生征集辩 题、评选最 佳辩题 。从 “ 老人跌倒 了该 不该 去扶 ~ 成大事者拘小节还是成大事者不拘 小节” “校 园生活 该勇于创 新还是墨守成规 ‘ 网络 游戏 对青少 年的成 长起积 极作 用还是 消极作 用” “代沟 的主要责任在父母还 是子女 ” “ 小学生 应不应 该和 同学聚会 ” 等等 , 这些辩题可以看出学生在洞察社会、思考社会现象;第二阶段,引领学生深 入思考 。领悟 内涵 ,学 习辩论 技巧 ,充 分备战 ;第三阶 段 。创设 辩论 舞台 ,以 校 为单位组建参赛 队参加辩论 ,赛场上 时常 听到妙语连珠 、掷地 有声 、语 出 惊人 。让 我们感 受到 了在唇枪 舌战 中,学生们 对 问题 深刻 的剖析 与理解 。

 活动持续一个月,掀起了一次次高潮,同学们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深刻认 识,寓教于激情飞扬的辩论赛季之中。

 2.平 台之—— 体验平台 :寓教于快乐的实践体验 中 ( 1) 开展槐荫平阴青少年交流体验活动 ,带领学生走进平 阴农村 ,体验 农村的学习与生活,同学们与平阴的同学一同上课,互通有无。走进农家 院饮食起居 ,品尝特色小 吃。来到 田问地头 ,与庄稼 对话。

 蘑菇洞 中成群 的蘑菇 ,美术厂里精美作品的制作流程 。都让城里 的孩子们 目不 暇接 ,充满 了好奇 。最为记忆犹新的是十几个村庄仅有这一所小 学,校车每天接 送孩 子们上学 ,一 圈下来几个小 时,农村孩子 们上学 的艰辛 震撼 着济南 的每一 位 师生 。同学们在 两天 的体验 活动 中开 阔 了视 野 ,懂 得 了辛勤 劳动 的 内 涵。体验最真 .教育无痕。此项活动已在济南教育 电视 台播 出。

 (2) 槐荫 区青少年大型义卖活动在济南市森林公园隆重开展 。来 自全 区41 所中小学校在卖场设 立了店铺 ,共有 300 多名师生参 与其 中。学生们 提前都做 了精心的准备 ,义卖物 品主要分 为两大 类 :一类 是学校 特色 社 团 的优秀作品 ;一类是久置不用但仍有利用价值 的物 品,如文具 、书籍 、玩具 、 碟片 、装饰 品、自己创作的 DIY 小 物品等。学生 们还给 自己 的店 铺起好 创 意店名,准备好广告宣传语、宣传海报、展板和绶带等宣传物品,并提前安 排好 了售货员 、收银员 、推销员、导购员和现场制作 等人员分配。义卖 活动 ~开始 ,便十分火热 ,小推销员们 有的吆喝 。有 的讨价还价 ,有的专心 制作 , 有的折扣赠送 ,忙的不亦乐乎。他们 用热情 的服务和 礼貌 的接待打动 着在 场的每一位买家。在场的家长、游客、老师和同学们争相选择自己喜欢的物 品购买.场面非 常热 闹。

 本次活动共筹集 义卖款 6345.6 多元 ,领 养树木 96 棵 ,活动 还评 出了 “优秀店铺 ”“ 爱心 小天使 ” “义 卖小 明星 ” “ 义卖能手 ”和 “ 义卖达 人” 等 多 个 奖项以鼓励学生 。所筹款项还 以学校 的名义 在森林公 园中领 养爱心树 , 并挂牌进行宣传 ,形成 了槐荫 区教育局的“ 爱心 护绿专 区” 。在 活动 中同学 们始终洋溢着灿烂 的欢笑 与激情 ,他 们乐于 爱绿护 绿 ,乐于 为泉城 增添一 分绿色 ,乐于 团队合 作。乐于 与伙伴 交流互助 ,将德 育寓快 乐地 实践活动 中 ,再次展现 了校外 实践活动 的德育意义。

 3.平 台之——表达平 台:升华情感 开展了诸 多活动 之后 ,我们 反思 了教 育效 果。在 实践 活动 中,同学们 会发现感动无处 不在,最 美就在 身边。我们 创建 表达平 台,让学 生真情表 达 ,升华活动内涵,反馈活动 的教育效果 。“ 七彩 阳光 · 身边最 美” 系列活 动”—— “身边最美 ,诗文诵读” 及“ 身边最 美校 园文 学艺术作 品征集活动 。

 2O多所 学校 。987 篇 师生作 品参 加活动 ,作 品通过歌词 、诗歌 、散 文、记叙 、 书信多种文体 ,抒发 了进取 、感恩 、责任 、自立 ⋯ ⋯ 种种真 情 ,发于 内心 ,流 于笔端 。内涵丰富、感人至深。槐荫 区美在槐 ,韵在槐。诗文展现 了槐荫孩 子们槐 的气质 ,槐花 的美德一奉献 、芳 雅、质朴 、纯 真。我们 从 中选 取部分 优 秀作品,将其 集结成《槐花集》。供更多的孩子 品读。

 4.平 台之—— 多样平 台:渗透德育 少年宫的《槐花报》是面向全区青少年的校外教育读报 ,通过报纸向学 生提供美 文阅读 ,透过 文字影 响学生 ;每周下 午 的公 益课堂 开设 剪纸、面 塑、民族 舞蹈等特色课程 。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实验 开展 两年 以来 ,我们不断探 索,德育活 动改变常规不 断创新 ,从校 内的有限空间走 向广 阔的大社 会 ,改 变说教 为快 乐的实践体 验 ,让 学生能 以体悟 、感受 、自省等 自我 生成 性途 径发挥 出 了独 特的德 育功 能。研 究提 升 了课题组教 师校外活动的策划能力及创新意 识 ,推进 了少年 宫的校外德 育工作。课题研究 在 区域德 育教 育工作 中做 了一个 尝 试,并取 得 了预期 效果 。

 三、他 山之石 行走在课题研究的路上 ,有许多困惑 ,很多迷茫 ,但 是我们不会停 止探 索的脚步。深入的研究必须学会思考,努力前行;研究需要借力,不仅要凝 聚全课题组 的力量 ,也需要借 力于 专家。借 力需要创 造机会 ,也要抓 住机 会 。在一次心理研究讲座会上 ,我见缝插针 ,请教 了省 市教科研专 家 ,解决 了许 多关键 的困惑。

 走进社 区,义卖捐助 。奉献爱心 ,歆嗅赠人玫瑰 之芳譬 i走进企 业 ,亲历 实践,谂习企业文化,感受科技的奥妙;走进军队、走近英雄榜样⋯ ⋯ 精彩 纷呈 的校外德育活动若流光溢彩的琅开 串成珠 链,熠熠生辉。学 生在轻松 愉悦的见闻实践中体味、思索 、感 悟,升华 为道德 的理 性层次 ,上升到 一种 自觉 的境界。当道 德被学 生 自己去 追求 、体 验 过后 变成独 立 的个人信 念 时,便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身处青少年宫 ,践行着校外德 育活动 的实 践与研 究 。我始终 为美丽的 教育梦想探索着 ,幸福着。树校外德育蔚然风 ,愿得天下英才而德育之。

 05/2 0 15 15 1

推荐访问:德育实践和研究方向 德育 研究方向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