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珊5岁了,体质一向不错,能吃能睡能玩,只是得过几次感冒和咽喉炎。最近妈妈无意中发现她耳朵下方的颈部长了几个小疙瘩,很是担心:都说现在患癌症的年龄越来越小了,女儿可别是长了什么肿瘤吧?于是带孩子来到了医院。
经过详细询问,这些小疙瘩这段时间以来没长大;再仔细检查,发现小肿物大小约如黄豆,位置表浅,独立存在没有粘连,推之可以移动,质地柔软,肿物所处局部皮肤没有发红或灼热感,也无触压痛; 全身检查其他部位均没有发现类似肿物;口腔、鼻咽等部位也没有明显的炎症性病变。
于是医师告诉珊珊妈妈: 放心吧,珊珊没长肿瘤,你们摸到的只是一些正常的淋巴结。
淋巴结的功能相当复杂,首先是重要的免疫防御器官,负责抵御外界各种有害物质对机体的侵害,如果没有淋巴结在起着“卫士”的作用,很难说局部疾病不会向更大的范围扩散。
颈部淋巴结负责收集来自扁桃腺、鼻咽部等处的淋巴液。人的一生难免会得扁桃腺炎、咽喉炎,特别是小儿。小儿在患了咽喉部炎症后,常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而且在疾病痊愈后的一段时间内,这些肿大的淋巴结也还可能会被触及,珊珊颈部的“小豆豆”就是过去患感冒、咽喉炎而遗留下来的肿大的淋巴结。
其实,局部性增大的淋巴结不止在颈部可触及,在部分健康小儿的耳前后、下颌、腋窝、腹股沟、枕部等处也可触及轻到中度肿大的淋巴结,除了这些部位的淋巴结位置较表浅易于触及外,也与这些淋巴结曾受过轻微感染有关。此外,小儿的淋巴结能否被触及,也受个人的身体状况影响,皮下脂肪薄、身体较瘦弱者其浅表淋巴结往往易于被触及。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珊珊的妈妈就是庸人自扰、大惊小怪,因为淋巴结肿大也完全有可能是由其他病变引起的。例如,急性淋巴结炎症时淋巴结肿大比较明显,数量可能会增多。通常伴有触痛、表面皮肤灼热感或红肿,还会有发热等症状,为确诊可注意相应部位的器官有无感染等病症。又如,全身淋巴结普遍性肿大常提示某种疾病,即使是局部淋巴结肿大有时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但这些病变也都一样会伴有其他症状。另外,多数情况下这些肿大的淋巴结在大小、质地、数量、形状、位置、活动性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
因此,当你在孩子身体的某部位发现小肿物时,一方面不要太过于紧张,如临大敌;另一方面最好请有经验的医生检查一下。如果证实小肿物只是正常增大的淋巴结,可以动态观察这些淋巴结的变化情况,看看有没有增多、增大,有否变硬,身体其他部位是否也有类似情况等等。一旦情况有变化,应做详细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