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探索

时间:2022-12-02 15:4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高校扩招使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面临许多新挑战和新问题,当前我们必须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 教学管理模式 创新

[作者简介]许玲(1980- ),女,广西桂林人,桂林医学院教务科科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8-0035-03

高等医学教育与人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责任重大。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与其他文理工科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相比有许多不同特点,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学习年限长,临床医学本科学制为五年,而其他类别本科学制仅四年;二是学习课程多,临床医学必修课安排30门课程以上;三是实验教学要求高,直观性强;四是见习教学安排小组人数少,临床见习课教师每次只能带10名左右学生到医院对一个病人进行现场见习教学,需要安排多名教师才能完成一门课的教学任务;五是毕业实习时间长,医学生一般都安排一年左右的毕业实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人体多发性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特点,决定了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要求高,难度大。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院校校级教务部门管理任务重,权力集中,从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督查与监控,学生学籍管理、考试考核、成绩管理等都由校级教务部门负责,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相对软弱。这种集中管理体制,有利于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资源的统一调配,体现了传统医学精英教育模式的需求。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学教育要求越来越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等医学教育必将由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变,因此,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也面临着重大转变与挑战。为适应新时期医学教育发展需要,培育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我校近几年来对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大胆改革创新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下放管理权限,提高二级学院的管理权能

我国传统的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决策机构,主要是按照等级制设计决策的来源和分配。一般管理层次由上而下,即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二级学院(系)。工作方法基本上也是自上而下地下达指令和自下而上地请示汇报。校长享有一般教学事务的最后决定权,教务处是作为协助和落实校长决策的职能部门,这两级机构有相当大的决策和管理权力,相反,二级学院(系)的权力相对较小。我校针对这种集权式的体制进行改革,转变教务处的职能,增强其宏观的规划和指导职能,将一部分管理权力下放到二级学院,在各二级学院专门成立教学管理科,允许二级学院在具体的工作实际中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此举可以切实加强学校对教研室和教师的教学管理,调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工作。

二、引进现代管理方法,增强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

以往传统行政型教学管理主要是一种经验性管理,管理者注重的往往是传统的延续、历史的类比、经验的积累、单向的回忆,以及主观的判断和想象等,缺乏对现代新兴管理方式的运用。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要求,我校在教学和管理中引进系统科学、控制论、信息论、决策科学等现代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同时,运用网络化手段,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建立了网络决策信息系统、教师教学考试考核管理系统、学生成绩查阅系统、质量监控系统等完善的决策体制,增强了科学性和规范性,减少了盲目性和经验性;既减轻教师人工负担,又方便学生网上选课和及时了解自己各门课程的学习成绩。

三、师生参与管理,建立教、学、管制衡机制

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存在明显的权力失衡,特别体现在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参与决策和监督权力渠道少。我校转变教务服务职能,注重师生参与管理。建立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三者之间权力制衡关系,以促进教学管理更加良性和高效运行。在校和系建立由资深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在学生班级建立各门课程教学信息员,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使学生多一些谦虚、理智和建设性参与,使管理者和教师多一些理解宽容和支持合作,使教、学、管三方交往平等,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实行学分制管理,体现管理育人,调动学生积极性

实施学分制,是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改革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我校为适应医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探索形成了完全的学分制管理制度。

1.按课程性质模块分类。将所有课程按课程模块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课程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分为德育、公共、基础等三类课程。同时将所有课程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必修课: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学生必须修读和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课程和环节,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及实践性环节(包括毕业论文、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学生须取得本专业每门必修课学分。限定选修课:是各专业根据专业方向或专业知识结构需要开设的选修课程,为每个学生必选的课程。限定选修课内容以本学科专业课及相关课为主。学生须取得本专业每门限定选修课学分。任意选修课:是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适应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志趣和能力而自主选择修读的课程。学生须达到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任意选修课总学分要求及各模块任意选修课学分要求。

2.科学设计学分计算办法。按学时数计算学分:一般课程1学分/18学时、体育课0.5学分/18学时;按上课周数计算学分:军训、社会实践、毕业实习(论文)、教学实践等0.5学分/周。公益劳动:0.5学分/学期。为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及文体艺比赛、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艺术作品等,根据有关规定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将之作为学科性质相同的任意选修课学分或专业教学中相应性质的学分。

3.规定选课原则。学生选课时应按照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安排学习计划和学习进程,不能背离人才培养规格及专业结构的基本要求,有严格先行后继关系的课程,应先选先行课程,再选后继课程。选课时在保证必修、限定选修课的基础上选择修读任意选修课。入学后的第一学期需按照教学计划安排修读该学期所有课程(包括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学生从第二学期开始进行自主选课。选修人数不满20人的课程不予开课,由学生改选其他课程。

4.改革选课程序。教务处于每学期第十三周左右向学生公布下一学期开设的任意选修课程目录、课程简介、选课要求等供学生选课。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个人志趣、能力和需要在网上选课。网上选课分预选、正选两个阶段。预选是学生通过网上选课平台进行第一次选课的过程,也是学生主要选课阶段。正选阶段是学生对预选课程进行补充和调整的阶段,学生在正选阶段可根据教务处要求或自己的兴趣、需要对原预选的课程进行补充和调整。如果对预选课程不需调整,学生则不需再进行选课操作,原预选课程即为最后选定的课程。经网上选定的课程一般不得随意退选、改选。如因特殊原因确需退选、改选者必须在开学后两周内提出书面申请,经班主任、所在二级学院同意后报教务处审批后方能变动。未按以上规定进行选课者,擅自听课、考试,成绩不予承认。

5.改革考核与成绩记载方法。学生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学完某门课程,成绩合格,即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必修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考查两种。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考核方式均为考查。考试科目成绩的评定,采用百分制;考查科目成绩的评定采用五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课程成绩可换算为绩点。课程百分制考核成绩与绩点的换算方法为:90~100分绩点为4.0~5.0,80~89分绩点为3.0~3.9,70~79分绩点为2.0~2.9,60~69分绩点为1.0~1.9,低于60分绩点为0。课程五级制考核成绩与绩点的换算方法为:优秀绩点为4.5,良好绩点为3.5,中等绩点为2.5,及格绩点为1.5,不及格绩点为0。各二级学院用必修课程的平均学分绩点作为学生课程学习的综合评价指标,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方法。

五、重视医学人文教育,不断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

为了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医德水准,我校在保证原来医学主干课程(必修课程)和辅修课程学分基础上,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类选修课程学分,如增开医学伦理学、社会与人文、医学史、医疗卫生法规、艺术欣赏等课程。2010年以来经申请我校获中国医师协会批准成立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技能培训基地,每年举办两期培训班。培训班使用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体系系列的教材,包括人文医学概述、医患沟通概论、医德与职业化;核心沟通技能: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和谐的关系;病史采集;解释问题、制订双方同意的治疗方案;角色扮演练习等五大教学模块内容。广西高校工委巡视组专家到我校巡视后评价为六个第一,即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第一;学校党委雷厉风行现场办公解决问题第一;教师上课教学效果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费生均第一;领导和师生精神风貌第一;教师教学办公设备条件第一。总之,通过改革,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走在全区高校前列,荣获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秀单位奖。

六、推行弹性学制,营造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有利环境

弹性学制有利于克服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教学计划过多、培养模式单一、学时偏多、专业面窄等弊端;可以适应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学习要求来安排教学,在保持必要的统一性的前提下,突出教学的个性化要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另外,它还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为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激励、竞争机制。

七、强化质量监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监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运行和评价教学质量的根据,也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保证。我校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强化质量监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建立校、部﹙院系﹚、室构成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材建设委员会及教学督导专家组,专门成立教学质量监控与高教研究中心(为正处级建制),具体负责日常监控工作。各(院系)成立相应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组,实施教学及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强调教研室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教研室主任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第一责任人。二是采用多种教学质量监控方法,包括:日常教学检查和定期教学检查(开学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部(院)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的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等。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机制,评价形式包括:(1)三级听课评价:校、(部)院系领导、督导组、教研室和同行相结合的听课制;(2)教研室主任、部院及各级教学管理人员不定期听课:了解教学一线的具体情况,及时解决教学管理问题。教学督导专家评价;(3)督导组成员聘请热心于教学的老教师组成,采取不定期听课形式,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指导评价;(4)学生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每学期通过网上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四是加强临床教学阶段的教学质量监控。高等医学院校有自身的特殊性,从临床医学主干课到实习的两年多的教学主要在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医院完成,该阶段的教学质量监控非常重要,是组织相对困难、效果较难保证的一个环节。我校建立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加强教学医院、附属医院的考核和评估,精选符合教学标准的教学基地;加强临床教师的师资培训,定期进行各教学基地的集体备课、统一教学标准,每年召开临床教学工作会议,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制定科学的实习带教标准,定期对教学查房、实习带教效果进行检查,完善实习生对带教教师的评价等。

八、加强教务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队伍素质是关键,高校教务管理队伍,是深化教学改革和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和监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力量。教务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管理和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党政领导重视教务管理队伍建设,选配高学历高职称和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实教务部门,对优秀的教学管理干部大胆提拔使用和表彰,坚持树立教学管理队伍的威信,调动教学管理队伍的积极性。全体教务人员,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心投入,经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热情地为全校师生服务,努力提高我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具体来说,如许多教师为适应新形势对医学教学改革需要,积极探索教学管理改革的新模式新方法,在学生人数持续增加情况下,为合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教务处工作人员每学期深入了解各二级学院(系、部)、各教研室老师意见,反复协调,采用新思维、新方法,合理做好全校各专业课程及两个校区各班级的课表编制工作、授课计划、用车计划调动以及存档工作。另外,老师热情为全校学生办好学籍认证、审核办理学生学籍变动手续及学生选修课管理工作;积极办理各届学生学位证、毕业证和结业证发放和毕业班学生成绩统计工作以及学生创新学分认证工作等。同时,教务处干部大胆探索,建立网络选课和成绩管理信息系统,既方便了学生,也规范了各项教学管理规范的机制,促进了教学管理监控各项工作顺利运行。总之,学校在教师以及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下得到了更加迅速有力的发展,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路学一,蒋建民,庞文云.临床教学质量内部保证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

[2]向焱彬,赵先柱,陈俊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08-26.

推荐访问:管理模式 改革创新 探索 医学院校 教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