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由中医药在欧洲的发展历程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2-12-03 17:45:07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词]中医药;欧洲;传播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夺目的明珠。中医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医学理论,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成果在今日依然璀璨,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资料显示,中国针灸已传播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药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的外国医学机构和专家来到中国,与中方合作研究中医药治疗有效性的科学证明。本文通过对中医药在欧洲发展历程的阐述,进一步讨论如何才能使中医药更好的“走出去”,扩大中医药在世界的影响力。

一、中医药在欧洲的发展历程

中国药物至少在公元10世纪已通过阿拉伯传到欧洲。明末清初,中西医药交流颇为频繁,其中以传教士向中国介绍西医药知识为多。但从雍正开始禁教后,传教士感到在华行医传教难以进行,他们便转而研究中医中药,并将这些知识介绍到欧洲。曾经入仕元朝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中,也记述了中国药材外运的史实。万历三年(1575)西班牙传教士拉达(Martinde Rade,1533-1578)受菲律宾殖民政府派遣,到福建沿海活动,购回大量有关中医药书籍。卜弥格(P.Michael Boym,1612-1659),波兰人,任过波兰王的首席御医,他在华期间留意中国药物学,用拉丁文写出《中国植物志》(Flora sinensis),实际是《本草纲目》的节选本,是目前所知向西方介绍中国本草学的最早文献,清顺治十三年(1656)在维也纳出版。1683年荷兰医生赖尼(William ten Rhyne)在伦敦出版了一本《论关节炎》,书内有一节为应用针刺治疗关节炎的内容,这是介绍中国针刺术到欧洲的最早期文献之一。

17世纪末,英国医生弗洛伊尔(John Floyer)将卜弥格关于中医脉学的译述转译成英文,连同自己的著述合为《医生诊脉表》一书,公元1707年在伦敦出版。18世纪以后欧洲人对针灸术认识渐多,出版介绍针灸的书约50种,德、法、英、瑞典、捷克等国均有介绍,爱尔兰出版了一本关于论述灸术的生理作用的专书。法国从1808年到1821年短短20年中,就出版专门论述灸术的书籍约8种。上世纪30年代,法国汉学家马伯乐(Maspero)就在《亚洲杂志》上著文向欧洲介绍中国气功中的胎气法、服气法、闭气法、六字诀等功夫。1850年马氏又根据中国古籍《黄庭经》,介绍中国气功的理论基础。

现代,中医药在德国、英国、法国均有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以及较广阔的发展前景。德国的中医药学术组织已达48个,居欧洲国家第二位,高于英国(31个)。中医药在德国的地位逐渐提高,中德合办的医疗机构不断增多,医疗保险组织多已支付部分治疗费用,政界与公众的呼声日渐增高,德国、医学界也出现了有益的分化,德国“联邦医生同业协会”与我国中医界交往合作的形势看好,有些人积极学习中医,并认为应掌握与运用中医的医学原理和哲学思想指导临床实践。70%以上的人预计中医学在德国立法方面会受到更多重视。

目前,法国的中医药事业仍以针灸为主,针灸术已成为医疗竞争中的必备技能。1993年,法国已有针灸医生近万名,每年消耗中草药达35 000吨左右。1996年,在巴黎开设第一家中医医院,这所医院是在中法两国卫生部的倡议下,由欧洲共同体、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助下开设的。2007 年2 月14 日,法国教育和科研部长吉勒·德罗宾在巴黎第五大学宣布,法国政府将正式授权有关高校颁发中医针灸国家级学位证书,以全面提升法国的中医针灸教学及治疗质量。

而英国政府对中医药一直采取比较开明的态度,这也是为什么在整个西欧,中医药在英国的发展比较快,水平比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1995年底,当欧盟各国开始实施欧盟禁用草药工业制品的法令时,英国政府却接受了英国草药医和广大民众的要求,决定在英国暂缓执行欧盟上述禁令。其结果是不仅促进了英国中医药业的发展,同时使英国成为欧盟事实上的中医药中心。

二、中医药在欧洲的发展前景

20世纪以来,由于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不断为人们所认知,欧洲民众乐于接受天然的各种疗法,例如,在法国中医被称为“软医学”或“柔和医学(Mild Medicine)”,意思是毒副反应较小,对人体有益的一种医学。由于中医中药在欧洲日益深入民众,对中医中药的保健知识需求也相应增长,多种多样的外文版中医、中药、针灸、气功书刊出现在欧洲人民的书架上。这不得不说是中医药走出国门以后取得的巨大进步,但与此同时,中医药要想在国际上取得更长远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因此,面对中医药传播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今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中医药的立法:这也是中医药在国际上保持长久生命力重要因素。国外政府应该有管理中医药的专门机构,并给予相应的立法。中医药如果没有立法保障、政府的支持,要大力发展是不可能的。

2. 中医药的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决定该行业盛衰的重要因素。如果能由双方政府合作,在大学里开办高质量的中医院校、专业,或者与中国的中医药院校开展办学合作,也许会对提高欧洲的整体中医药水平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组织专家,结合欧洲的具体情况,编写适合西方国家的统一教材,让所有的中医院校都用同样的教材,如此才能保证中医教育的质量,考试也有据可依。

3.中医药优势的发挥:中医的特长是“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我们的长处在养生方面,对慢性病、急性病康复期治疗有独到的地方,故临床应用尽量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

4.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医药国际化既是一种目标,也是一种过程,还是一种行动。中医药国际化作为一种目标是指在中国本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传统医药体系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中医药是我国最具有原始创新潜力和可能的学科领域,实现中医药自主创新,将是成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医药在欧洲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是中医药今后想在欧洲取得更加深远的发展,以上四个方面的改进与努力是必不可少的。评判中医今日之形态乃至规划其将来之发展,应看这样的形态能否继续或更有效地利用原有临床成果,能否继续或更有效地获得临床新发现。今日谈论中医的现代化,应该能够跳出工业理念、科学主义等框框,让其在最有活力的临床实践中,自然形成与当时当地社会相适合的形态。合理合法并且最有效的进行中医药现代化的步伐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也是中医药在法国乃至全世界传播发扬的最根本问题。□

(编辑/李舶)

推荐访问:中医药 发展历程 引发 思考 在欧洲

上一篇:韩医见闻 下一篇:时代焦虑与都市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