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研究8篇

时间:2022-09-22 11:40:05 来源:网友投稿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研究8篇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研究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路径探析【摘要】本文阐述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大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研究8篇,供大家参考。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研究8篇

篇一: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研究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摘 要 】本文阐述提升大学生法治 素养 的必要性和重要 性,分析 大学生法 治素养存在的问题 ,提出从扩大法治知识 面、增强法治意识、积极培养法治思维、 认同法治文化形成信仰等方面提升大学生 的法治素养。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大学生 法 治素养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一 0035-0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 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提 出了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的总目标。可以说 ,法治是我国实现 “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中国梦的保 障。为实现中国梦的宏伟 目标 ,法治过程需要社会人去实施 、去 参与、去维护,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也不例 外。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 ,必须提升法治素养,推进 依法治国,为实现中国梦的宏伟 战略 目 标做贡献。

 一、 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和重要性 (一)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是实施依 法治国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 》明确指 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离不开 法治队伍建设。大学生是未来国家法治 建设的主力军,提高法治素养,无疑对 依法治国的顺利实施有重大意义。依法 治国实施过程,需要科学立法,以完善和 健全的法制体系,促使各项活动在法律、 法规范围内活动,并在法的实施过程中,

 口桂林理工大学 卢日霞 牟艳娟 严格司法、公正执法,这些都离不开高素 质的法治队伍。大学生是培养未来法治 人才的重要人选,提升法治素养至关重 要。同时,法治的顺利推进离不开良好 的 法治氛围,法治氛围的营造需要全社会 人共同营造 ,而大学生正处于受教育的 重要阶段 ,比其他群体更能及时、顺利 接触法治课堂或者参与法治实践 ,获取 法治知识 ,增强对法治的理解 ,提升法 治素养,为全社会营造 良好 的法治氛围 作表率,更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

 (二)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是依法治 校的要求。依法治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 义办学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立德树 人,强调把学校的领导和法治相结合办 学与管理,健全各项机制,维护校园人 合法权益。这是大学生法治素养形成 、

 提升 的外在影响因素。依法治校是构建 法治中国的需要,主要是发挥法治在校 园管理中的作用 ,在依法治校 的过程中 达成高校治理法治化和科学化水平明显 提高,教育体制、制度改革得到进一步深 化 ,校园人合法权 益得到确实保 障,教 育现代化得以更快实现的目标。为实现 这一目标,依法治校要求高校健全 自主管 理、科学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权利救济 和纠纷解决 、组织和考核机制,法治教 育宣传,形成公正、平等的法治育人环境 等。而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需要高校 依法办学和依法管理,进行法治教育,营 造法治环境 ,构建法治文化,这正是依 法治校的内在要求。

 (三)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是人的自 由全面发展的要求。所谓人的全面发展 观 ,就是按照人应有的本质,“以一种全 。

 面的方式 ,也就是说 ,作为一个完整的 人,占有 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包括人的 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人与社会的各 种关系得到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 未来社会和人的发展目标,人的自由全面 发展实现受制于社会生产力、社会制度 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在内的 各要素。个人发展的全面性,并不是个人 的发展取向和各种素养的平均值 ,不同 的社会发展环境,不同的人发展的重点 是 不 一样 的,发 展取 向有强 弱和主次 之 分,因此,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要符合社 会发展的状况。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断地上升,但 发展中不协调的因素凸显 ,是处于全面 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改革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法治作保障。依法治 国已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法治成为当 前时期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方略,大 学生需要以提升法治素养为发展取向,

 为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作保障。

 二、当前大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法学界对法治素养的研究比 较少,研究内容包括法治素养的含义、内 容和影响因素等。2016年6月,浙江省对 该省公民法治素养进行调查,以公民法 治知识、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三个维度 进行调查 ,得出浙江公民法治素养指数 为72.2,这个指数表 明该省公民法治素 养较高。其中,以年龄段划分,调查结果 显示18—29岁的受访者得分为72.9,高于 该省公 民法治素养指数,而接受高等教 育者的年龄正好落在这个区间值 。从浙 江省的调查数据来看,当前大学生的法 治素养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不可否认, 大学生法治素养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影 响了法治中国的建设。

  (一 )法治知 识 不足 ,法 治实践能 力 弱。法治知识和法治实践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法治知识为法治实践提供 理论指导,法治实践检验、深化法治知 识。我国对学生法治知识的授课 ,主要 集中于高等教育,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 学生有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他们更多 的 时间集中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辅修 的 课程数量少且重视度不够。在大学课堂 里,一般学生获取法治知识来源于课堂, “思想道德 和法律基础”是非法学专业 大学生获取法治知识的唯一必修课,其 他与法治相关的辅修课极少。并且 “思 想道德和法律基础”的授课主要由思想 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担任 ,比较偏向于 思想道德的讲授 ,而忽视法律基础的授 课,加之学生自身对法治的重视度不够, 这导致大学生法治知识缺乏。此外,法 治实践也是获取法治知识的主要来源之 一, 但是大学生自身热忱度和教育机构 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从法治实践 中 获取法治知识的机会减少,法治知识也 没有能在法治实践中检验和巩固。

 (二)犯 罪事件时有发 生,法治意识 比较淡薄。当前我国没有形成完整的、系 统的大学生犯罪统计体系,《中国法律年 鉴》也仅仅发布青少年犯罪的人数,大 学生犯罪的数据不详尽,但部分案例足 以证明大学生近年来犯罪案件上升,已引 起各界的关注和重视。~1 12008年 中国政 法大学付某弑师案、2010年西安音乐学 院药某故意杀人案、2013年复旦大学林 某投毒案等。新时代大学生犯罪呈现出 新的特点,犯罪手段智能化、网络化 、隐 蔽化,犯罪情节严重,具有反侦察能力。

 当前大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环境 ,但也 因个体 的差异性,集中于法治意识淡薄 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相关庭审调 查结果显示,对于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中,

 近九成的大学生犯罪嫌疑人给予的答案 是 :案发时,我没有想这么多,我也不知 道这样会犯法。这显然是法治意识淡薄 的表现,也说明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势 在必行。

 (三)法治心理需求较低 ,忽视法治 思维培养。法治思维培养提升的主体不 仅是公权力的行使者,也包括当代大学 生,这是由社会主义 民主本质和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人才支持决定的。

 而当前大学生在法治思维方面还存在一 些问题 ,这主要通过大学生外在行为体 现出来 ,如校园里聚众斗殴、寻衅滋事、 扰乱校园秩序等。这些暴力或者违法行 为的发 生,与大学生缺乏法治素养息息 相关。法治思维属于法治素养,法治思维 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当前大学 生在学业压力大、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 倾 向长时间重点研究和学习专业知识, 而心理对法治的需求较低,法治思维的 培养被忽视。不重视法治思维培养,如 果遇到各种复杂的校园环境和问题,学 生极易产生盲目、冲动的心理,屏蔽法律 原则、法治精神和行为规范的引导作用, 模糊法治评判是非的标准,导致校园暴 力或违法事件的发生。

 (四)法治情感淡薄,缺乏法治信仰。

 法治信仰是属于精神意识 ,是人对法有 情感和有追求 ,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法 治信仰必须通过外在表现显示出来,主 要体现在社会成员用法、守法和护法的 行动中。而当前由于受 到传统文化 、社 会环境、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仍旧存在法治信仰缺失的问 题,主要体现在用法、守法和护法上。随 着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推进,大学生都 具备一定的法治意识 ,认同法治背后公 平、公正等价值理念,但由于中国传统的 ‘叭治”思想根深蒂固,大学生身处开放 的校园环境,必然受到传统 ‘1 人治”思想 的侵染 ,加之家庭法治氛围缺失 ,从而 造成对法治文化认 同感不强,法治情感 淡薄,一旦遇到法律纠纷时,法的运用往 往第一时间被关系、人情和权力取代; 遇 到个人利益与规章制度相 冲突的时 候,出现 “知行不一”的现象,破坏规章 制度,例如考试作弊、迟到晚归等;遇到 社会恶劣事件,采取回避 、漠视的态度,

 没有用实际行动维护法律的权威。

 三、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新路径 (一)扩大法治知识面。大学生法治 素养 的提 升离不开法治知识和法治实 践 ,法治知识和法治实践是通过外在的 行为表现 ,获得法治技能或能力,从而 逐步形成法治素养。大学生要获取法治 。

 知识,除了课堂法治教育,还可以通过自 身学 习的方式获取。当今大学生的生活 与网络紧密相连,大学生可以分配好上 网时间,使用好 网上教育平台,如使用 MOOC可以免费获得教育资源,或者浏览 法治网页和观看法治视频。此外,大学生 还可以通过参与法治实践 ,增加法治知 识,感受法律的威严,崇尚法治,信仰法 治。一方面,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校园组 织的法治辩论大赛 、法治知识竞赛 、模 拟法庭审判、法治宣传海报评比大赛等,

 从而提高对法治知识的求知欲,提高法 治意识。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参与法治 社会实践,走进公检法,参观文化长廊、 陈列室,观看法治电影,参与法治知识有 奖问答等,增强大学生知法、守法、用法 意识。

 (二 )增强法治意识 。意识 是对 客 观 事物的反映,人的意识离不开实际生活,

 而环境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必然影响 人的意识 。大学生提升法治素养离不开 法治意识 ,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需重 视环境的影响,包括学校环境 、家庭环 境和社会环境。因此 ,法学教育者要了解 依法治国的内容,持有正确的法治态度,

 忠诚于法治,不断提升法治课堂的教育 水平,创新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坚持 与时俱进,更好地在教学上弓I导学生。学 生家长要加强法治的学习,改变教育理 念,进一步培养家庭法治氛围。比如,共 同讨论热门的法律案件、共同浏览法治 网页、共同学习相关法治书籍等,家庭法 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法 治思维和法治意识。此外,社会普法、社 会法治氛围等也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 养产生一定的影响,应重视社会法治环 境 的营造 。

 (三)积极培养法治思维。法治思维 是运用已有的法治知识、理念 、原则和 精神对现象和问题逻辑分析、判断的过 程。“合法性”是法治思维活动得以开展 的前提条件和发 出点 ,是一种思维活动 是否属于法治思维的判断标准。这就意 味着一个人对现象或者问题进行思维活 动的时候,习惯以法治精神、理念、原则 或规范去逻辑分析、判断现象或者问题 是否合法,并且结果为大众所接受,他就

 i

 ■茔 { 具有法治思维。那么当代大学生要形成 法治思维 ,正确评判事物的合法性 ,就 应该学习法律的基础知识,使其根植于 脑海、融人血液中,形成规则意识 ,坚持 法律至上,坚持法治公平、公正的法治精 神,并且积极参与法治实践 ,在实践中养 成法治思维习惯。除此之外,法治思维的 培养也离不开校园法治环境的影响,当 “依法治校”能贯彻与整个校园的发展 过程,高校领导干部能够以法治校理政,

 高校其他管理者、员工等能够 以正当程 序处理学生事务时,良好的校园法治环 境就会对广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法治思维。

 (四)认 同法治文化形成法治信仰。法 治信仰属于意识形态,法治信仰的树立 必须通过内化于行。法治信仰的过程是 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对利益关 系的调整机制 、社会公正的实现机制进 行文化认识 、文化比较和文化选择的过 程 。法治信仰的形成有必要进行法治教 育,以使学生认同法治文化。大学生法治 文化的认同必须通过法治教育,从情感 认同到价值认同,最后到行为认 同。情 感认同以良好 的权利保障为前提。在大 学里,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了解自身的 权利,增强大学生对权利的需要和渴望, 他们才有 了解法治的动力和追求 ,才会 关注法律 。高校其他工作人员要积极维 护学生的利益,学生的权利得到保障,情 感认 同建立 ,法治文化 的价值认 同才会 趋于稳定。法治行为的认同需要社会和 个人共同努力,立法机关要民主、科学立 法,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执法机关要严 格执法,公民要普遍守法,凝聚社会主义 法治氛围,认同法治文化 ,从而让法治扎 根于每一位大学生心里,形成一种信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23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 现 代 思想政 治教育学 [M].北京:人 民出版 社 。2006:147 [3]金春华,李爽,施扬文.我省公民法 治素养较高[N].浙江日报,2016-06—12 [4]陈燕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 阈下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养 [ . I].内蒙古 师范大学学报,2016(29) [5]公丕祥,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研究丛书 [M].南京:江苏省人民出版 社 ,2014:43 【作者简介】卢日霞 (1986一 ),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 ,桂林理工大学马 克 思主义学院2014~Z思想政 治教 育专业 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牟艳娟 (1966一 ),女,广西桂林人, 桂林理工大学马...

篇二: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研究

18年第 06 期文化与教育— 119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提升项 尚摘要:

 党的十八大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指明了进程:在21世纪20年代初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首次提出党中央要组织成立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人民建设法治中国。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尤其要注意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情怀。当代大学生作为将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作为实现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力军,是治国安邦的重要人才。因此,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大学生;法治意识一、引言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根本途径,并树立了把我国建设成为法治国家的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来自于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需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进一步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实践。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依法治国做了新的表述:“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再一次表明在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全面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伟大变革,影响广泛且深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必须使得全社会一道实现科学立法和严格执法,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围。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其法治意识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水平。故而,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将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二、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大学生法治意识提升的意义(一)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有利于加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伴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正在不断增强。法律,治国之重器。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肩负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更应该是法律知识的拥有者、法律意识的先行者、法律制度的拥护者和法律文化的传播者。大学生法治意识水平的高,将会极大地提升人们内心对法律的信仰和拥护,增强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法律情怀,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全面落实的速度。(二)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有利于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法治意识人们发自内心地对法律的信仰和拥护,统率着人们的法律生活和行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提升对于树立起全民法治意识有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大学生,必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成为推动我国早日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在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成为法治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和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从而能够深刻的影响其他社会成员对于法治的认同感,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实践表明,社会成员法治意识的培育必然需要经历一个从个别到普遍、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也具有比其他人群更自主、更积极的特征,并且根据当前我国的具体国情来看,首先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对提升全民法治意识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国拥有接近四千万人数的大学生,在全社会法治意识的培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可以动员大学生来构建一个强大的社会关系网,选取大学生作为传播法治意识的“先头军”,进而对其他社会群体的法治意识达到普遍提升的效果。(三)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有利于适应高校法治教育新形势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是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大局中的重中之重。高校法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法律情怀的重要途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作者简介:

 项尚,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万方数据

 文化与教育— 120 —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这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高校法治教育明确了方向和路线,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强培育和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使其从内心深处敬仰法律、尊重法律,自觉做到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有利于适应高校法制教育新形势的发展。(四)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法治意识对于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知识结构等具有有效的推动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能够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对促进大学生自身整体素质的提升有很强的实效性。第一,能够保障大学生自身的权益。首先,能够确保大学生的公民基本权利不被侵犯。其次,可以保护大学生的劳动权益。我国现阶段的在校大学生基数大,参加兼职等实习工作的比例也很大,在外出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同雇佣者的劳动纠纷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最后,可以维护大学生作为消费者的权益。大学生普遍存在消费知识欠缺和维权意识不足等问题,要引导大学生量力而行,适度消费,远离相关借贷平台,避免大学生的个人财产蒙受损失。第二,能够有效降低当前大学生犯罪率。当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展开,社会的贫富差距大、各项矛盾冲突加剧,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在高校校园中尤为凸显。因而,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大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能够有效地约束自身的行为、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减少大学生的违法犯罪。三、我国在校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现状及原因分析(一)我国在校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现状调研 1.缺乏提升法治素养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法治课程注重理论引导、枯燥乏味,激发大学生培养自身法治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困难。多数的大学生认为公共课对于自己的专业课的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对于工作就更没什么作用了,因此,多数学生认为只要能通过考试拿到学分不影响毕业就行。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是依靠对本专业的专业技能的掌握,因此,大学生更多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普遍缺乏对人文社科知识的兴趣,综上,大学生主动参与法治学习的热情很低。2.缺乏对法律知识的有效掌握。大多数高校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安排在同一节课,老师在授课的同时,往往讲授书本上的有限的法律知识,而对于涉及大学生自身利益的具有现实性的法律知识讲解的不到位。另外,大学生对于学习法律知识普遍采取比较冷淡的态度,从而导致大学生难以掌握扎实的法律常识,缺少利用法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因此大学生在遇到侵害自身权益的情况时,宁愿选择隐忍、采取暴力手段或者诉诸人情,几乎很难想到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法律的效用被他们完全忽视。3.缺乏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在校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在面对繁杂的矛盾和人际交往冲突时不知如何独立寻求解决方案。在社会大环境的渲染下,大学生习惯采取人情式的“走后门”,遇到损害自己权益的情况时,甚至以暴制暴,极其缺乏法治意识。大多数的大学生不懂得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通过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做好人好事的风险越来越高,比如扶人反被讹、为救人自己落一身病却无人问津等等,因此当其他人需要帮助时,大家都担心“农夫与蛇”的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鲜少有大学生站出来将罪犯绳之以法,往往都能躲则躲,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大学生缺少法治能力导致的。4.缺乏对法治的信仰。首先,由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导致养成法治信仰困难。当前大多数大学生都在家长的庇护下成长,家长的溺爱导致大学生很少有机会投身社会实践,更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内心较为脆弱敏感,在思想意识上缺乏应有的规则意识,遇事容易激动,不考虑后果,没有树立起对法律的崇高信仰,许多大学生犯罪的案例都是因为与同学发生的小争执甚至一句恶语导致的。其次,由于长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自身的思维模式形成定式。大学生遇到损害自身权益的事情时,不懂得诉诸法律,更多情况下处于被动的守法状态,受法律的“牵制”。当前,我国对于法治的宣传和法律制度的构建不尽完善,在一般大学生心中,法律对其的约束力要远远大于对其权益的维护力。综上所述,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来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二)我国在校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1.国家相关政策比较薄弱。首先,国家的法治规章制度不健全。在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案件或法律问题在现行的法律中没有明文规定,并且在市场经济状态下,各项经济文化事业不统一、不协调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由于市场的开放性出现某些市场行为不受法律掌控的情况,对法律的权威性有极大的削弱。其次,国家的法治宣传教育不科学。进行普法宣传具有展示国家法治发展成果和亮点、凝聚民众形成崇尚法律的观念、树立法治工作典型等引导作用,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在普法宣传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自实行高考以来,相比对人才进行道德的培养,更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但实行法治教育,光靠理论灌输的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另外,法律宣传的过程中,注重强调法律的强制性,主要规定人们的义务,也削弱了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2.高校法治教育有失偏颇。我国高校向来重视道德教育,大都忽视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教育和培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都普遍加大对贸易类、计算机类、建筑类等热门学科的投入力度,而缺少对法治类学科的重视。对大学生来说,在大学学习期间,大多只能通过学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来接触一些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并且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在有限的学时内,法学类课程的教万方数据

 2018年第 06 期文化与教育— 121 —师也仅仅只能针对几部常用的法律法规来进行一般性的概括与讲解,无法在课堂上传授更多的法治观念。3.家庭教育理念存在不足。家庭也是学校,父母亦是老师。家庭教育一直贯穿学生的整个成长历程,大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下必定受到父母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失败往往更容易导致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甚至违法犯罪。要想使得孩子拥有正确的法治观念,父母的启蒙作用很关键,一般法律素质比较高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的综合素质也比较高,但是在中国普遍存在一些家庭只注重培养孩子对各项技能的掌握,忽视与其进行思想观念上的交流。有些家长甚至自身的法治素养都不高,并没有正确的法治观念,甚至会当着孩子的面去做一些触及法律边缘的事情,没有审视过自己的不良言行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导致孩子长大后出现法治情感淡薄、法治能力缺乏的情况。四、当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提升途径(一)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伟大变革,国家必须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法治宣传教育的作用,改善互联网环境,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普法知识的宣传等达到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效果。第一,要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大学生法治教育。教育部、司法部作为主管教育和司法的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合作,负责具体政策的制定,一整墙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第二,要改革当前的课程设置,增加课时量。高校应当将法律课程单独列出来,作为必修课,落实宪法、刑法、民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与大学生利益切实相关的法律教育。(二)高校方面: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应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贯彻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其次,重视法律基础课教材的编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本优秀的法学教材对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将会事半功倍。最后,开展法治教育活动。高校应当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和法律实践活动,例如高校各级党、团组织可以结合“宪法日”等特殊日子,开展法治模范评选活动,并开展相应的评审会,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让同学们感受法治的力量,弘扬遵纪守法的正能量;高校也应该鼓励大学生对于校园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举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增加大学生的参与面,从而促进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生成。(三)家庭方面: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熏陶。统计调查显示,一些“问题大学生”大多缺乏家庭的关爱和亲情。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此,重视人文关怀是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必然要求。首先,家长要加强自我法律修养。家长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有着持久的影响力。大学生的生活圈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父母的行为举止、为人处世,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都将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父母的良好法治修养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将来成长成才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次,家长要改进教育方式。在平时的相处中,家长要体现人文关怀,以平等的姿态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自由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最后,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从而避免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四)自身层面:积极学习法律知识伯尔曼曾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当人们对法产生了认同并建立了法信仰之后,会很自觉地遵守法规则...

篇三: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研究

号:

 D64 密级:编号:桂林理工大学硕 士 研 究 生 学 位 论 文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研究 —以桂林市高校为例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研究 —以桂林市高校为例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 生:

 卢日霞指导教师:

 刘迎春 副教授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 生:

 卢日霞指导教师:

 刘迎春 副教授论文起止日期:2014 年 9 月至 2017 年 4 月

 A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 Legal Literacy underthe Background of the Rule of Law—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Universities in GuilinMajor:Theory of MarxismDirection of Study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managementGraduate Student:

 Lu RixiaSupervisor:

 Prof. Liu YingchunCollege of Marx"s Idea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eptember,2014 toApril,2017

 研 究 生 学 位 论 文 独 创 性 声 明 和 版 权 使 用 授 权 书  独 创 性 声明  本 人 声 明:

 所 呈 交 的 论 文 是 本 人 在 导 师指 导 下 进 行 的 研 宄 工 作 及 取 得 的 研 究 ?  成 果 。

 据 我 所 知, 除 了 文 中 特别 加 以 标 注 和 致 谢 的 地 方外, 论 文 中 不 包 含 他人 已 经 发 表 或 撰 与 过 的 研 宄 成果, 也 不 包 含 为获 得 其 它 教 育 机 构 的 学 位 或 证 书 而 使 用 过 的 材料 。

 对 论 文 的 完 成 提 供 过 帮 助的 有 关 人 员 己 在 论 文 中 作 了 明 确 的 说 明 并 表 示 谢 意 。

  _ 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字 )

 :

  j i M-  签 字 日 期 :y.  6  (j  学 位 论 文 版 权 使 用 授 权 书  本 学 位 论 文 作者完全 了 解( 学 校 )

 有关保留、使 用 学 位 论 文 的 规 定 , 有 权 保 留 并 向 国 家 有 关 部 门 或 机 构 送 交 论 文 的 印 刷 本 和电 子 版 本 , 允 许 论文 被 查 阅 和  借 阅。本 人 授 权 ( 学 校 )

 可 以 将 学 位 论 文 的 全部 或 部 分 内 容 綠 入 有 关 数 据 库 进 行 检 索 , 可 以 釆 用 影 印 、 缩 印 或 扫 描 等 复 制 手 段 保 存、 汇 编学位 论 文 。?同 时 授 权 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信 息 研 究所将本 学 位 论 文 收 录 到 《 中 国 学位 论 文 全文数 据库》, 并  通 过 网 络 向 社 会 公众 提供 信 息 服 务。( 保 密 的 学 位 论 文 在 解 密 . 后 适 用 本 授权 书)

  本 论 文 是 否 保 密 :是  ¥  如 需 保 密 , 保 密 期 限 为:

  学 位 论 文作 者 签 名f  导 师 签 字:

  签 字 曰 期 :1 / 9 年 6 月『 厂 日  签 字曰 期:於7年月6曰  

 I摘 要法治中国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被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人共同的价值信仰。法治中国的建设需要千千万万具备法治素养的大学生参与,那么当今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是如何,是否有利于依法治国的顺利实施,本文对桂林市五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问,全面了解当前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现状,分析当前大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查数据和前人取得的研究成果,提出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对策。第一章为绪论。该章节对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深刻的阐述,并通过文献查阅的方法,总结国内外大学生法治素养研究的状况,为本文研究大学生法治素养现状奠定基础。第二章为相关理论概述。为提高文章用词的严谨性,本文根据查阅古今相关资料,论述“素质”与“素养”的区别,并扣紧文章主题,对“法治”进行概述,从而对“法治素养”进行定义,并着重阐述本文的理论指导分别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人的思想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强调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必要性,是建设法治中国、和谐校园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第三章为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当前大学生法治素养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步提升。但在笔者对桂林市五所高校调查过程中,仍旧发现大学生法治素养存在一些问题,该章节简单的概述问卷设计结构、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根据调查结果,着重分析当前大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的问题,比如法治意识薄弱、法治信仰缺乏等,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第四章为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对策。该章节从社会、校园、家庭和个人角度分析探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路径。最后的部分为总结。提出研究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意义、目的和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在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及尚待解决的问题。关键字:依法治国,大学生,法治素养,问题,对策

 II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by law in China is in full swing. The rule by law is abasic way for running the country, which has been embodied in core socialist valuesand become the common value of all the people. Als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bylaw in China needs the participation of thousands of college students who have legalliteracy. Therefore, it’s important to know how the legal literacy of today’s collegestudents was and whether it can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le by law.This thesis adopts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case analysis tohave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college students’ legal literacy at present. Then itcomes up with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Finally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legal literacy have been put forward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The first chapter is prolegomenon about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meanings of this paper. It summarizes status of these researches in college student’slegal literacy at home and aboard by literature consulting, which lay a foundation forthis thesis.The second chapter outlines the related theories.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discussesthe differences between “quality” and “literacy” for rigorous wording by consultingrelevant data in ancient and modern. Then it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rule bylaw” which is closely link with this topic and defines the phrase “legal literacy”. Atlast it illustrates theoretical guidance, including socialist idea of rule by law and The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one’s ideological quality. Besides, the author emphasizes the necessities andimportance of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legal literacy, which also is the need of the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by law in China and realization of human’s free and overalldevelopment.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egal literacyand its causes. Although the legal literacy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madecertain achievements by the intera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the authorfinds out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college students’ legal literacy during theinvestigation in five universities in Guilin. This chapt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the structure of designing questionnaire and the situation of releasing and collectingthe questionnaire.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author pays more attention tothe problems and finds out the causes of it.The fourth chapter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ing collegestudents’ legal literacy. It explores the way of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legallitera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ule by law from four perspectives of society,campus, family and individual.In the last part, the conclusion of the dissertation is drawn with its meanings, aimsand contents. Also 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at present and the directionin the future.Key words: the rule by law, college students,legal literacy,problems,countermeasures

 III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目 录..........................................................................................................................................III第 1 章 引 言...........................................................................................................................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1 研究背景....................................................................................................................11.1.2 研究意义....................................................................................................................11.2 相关研究综述...................................................................................................................21.2.1 国内研究...................................................................................................................21.2.2 国外研究....................................................................................................................31.3 研究内容及方法...............................................................................................................41.3.1 研究内容....................................................................................................................41.3.2 研究方法....................................................................................................................41.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5第 2 章 相关理论概述.............................................................................................................62.1 相关概念界定...................................................................................................................62.1.1 素养与素质的区别...................................................................................................62.1.2 法治素养的内涵....................................................................................................... 62.2 相关理论指导...................................................................................................................72.2.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72.2.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人的思想素质的形成和发展.......................................82.3 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必要性......................................................................................92.3.1 依法治国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客观要求...............................................................92.3.2 和谐校园建设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必然要求.....................................................102.3.3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内在要求.........................................10第 3 章 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13.1 当前大学生法治素养逐步提升....................................................................................113.2 大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的问题........................................................................................123.2.1 法治知识比较缺乏,法治实践不足..........................................................

篇四: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研究

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2019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研究王众威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摘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在治国理政中坚持厉行法治,以法治之规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学生作为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法治素养高低直接关乎着依法治国方略能否顺利推进。当前,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加以解决和完善。因此,在依法治国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就必须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指导原则,基于全面依法治国与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耦合性,从强化法治教育地位、深化法治教育内容、优化高校法治环境、建立科学的法治素养评价机制四个维度进行建构,以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实效性。关键词依法治国;大学生;法治素养作者简介:王众威(1993-),男,河南驻马店人,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收 稿 日 期2019-01-21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完备的宏观工程,是确保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有可为、有所为、有大为的重要保障。当代大学生作为全面推进和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是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实现“奉法者强则国强”的关键环节。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核心就是要加强法治教育,通过教育内化与外化的转化,将法治这一无形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实现大学生对法治的入脑入心入行。因此,在依法治国时代旋律的指引下,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就必须以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为基点,正确审视当前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把握教育规律,探索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有效对策。一、全面依法治国与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耦合全面依法治国与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从结构和内涵上看,二者是相耦合的,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即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之意,又是推进和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环节,二者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进程之中。(一)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之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要大力开展法治教育,在全社会形成法治环境,普及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构筑完备的法治软件设施。因此,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应该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2] (P60~62)首先,大学生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之意和必然要求。大学生是社会公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25DOI:10.13972/j.cnki.cn21-1500/g4.2019.02.005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2019化层次高、综合素质好、责任意识强,是推动国家进步和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对大批有理想、有信念、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和先进的法治教育,培育和提升其法治素养,能够保证全面依法治国得以顺利推进和实现。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否具备较高的法治素养,既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法治文明发展程度、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品质的发展水平,又决定着未来国家的法治化深度、法治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推进和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既需要专门的法治人才队伍,又要重点形成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具备较高法治素养的社会公民的共同参与和建设,这是法治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和使命。其次,高校是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政育人的主阵地和前沿哨所,肩负着夯实大学生法治理论基础、形塑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和打造法治校园文化的三重使命。

 [3] (P124~129)

 高校的教育环境、教育理念和教育效果在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加强高校在社会法治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能够将依法治国的理念全面系统地在大学生中得以领会和贯彻落实,促使其不断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将法治理念化于心化于行。

 “七五”普法明确指出,要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作用,这也就必然决定了高校要自觉承担起法治教育的时代责任和使命担当,积极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推动依法治国方略在高校的全面贯彻和落实。(二)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就是要使其学习和掌握法治知识,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规则意识,构建具有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公民社会”,使其能够深刻认识依法治国的内涵和实质,具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知识和能力。首先,通过对大学生这支重要力量的教育,能够扩大和加速依法治国思想、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传播和普及,使大学生自觉形成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和法治能力,在社会舞台上展现新一代大学生应有的良好法治品性和法治素养,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实现由“法治群体”向“法治共同体”凝聚的转变,由此,以点带面,扩大法治的群众基础,提高全体公民的法治素养水平,进而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推进和贯彻落实。其次,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有利于发挥他们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4] (P51~53)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进步和民族振兴的脊梁、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骨干。在依法治国精神的引领下,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素养,能够提高他们运用法治以高素养、高姿态、高标准参与到管理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能力,参与到立法、执法和司法等各个领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实践,推动法治文化氛围的形成和法治社会的建设,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由理论向实践的落地开花。(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进程之中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主要内容的“四个全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迈上新台阶、踏上新征程的强力保障和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制度化和法治化的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中,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把全面依法治国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总抓手的新高度,把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的手段与方式,是实现法治引领、深化改革、促进改革全方位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保障改革平稳运行的客观要求。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推进法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

 [5] (P71~75)

 同时,在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法治保障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中,需要一批懂法用法的骨干人才,通过法律程序和规范渠道,从多层面、多方位为各项改革谋划发展道路,提供法治智力支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26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2019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肩负着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和伟大重任,他们有责任有义务提高法治素养,自觉树立法治意识、形成法治观念和提高法治实践能力,以良好的法治精神风貌、法治道德素质和法治能力,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之中。他们能否具有较强的守法和护法观,能否遵纪守法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对于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6] (P70~72)二、当前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随着法治教育环境的深刻变化,高校在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中,存在着弱化法治教育地位、法治教育内容缺乏实践性和时代性、法治教育环境不理想、缺乏科学的法治素养评价机制等一系列与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相脱节的严重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表明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缺失,成为当前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一)弱化法治教育地位,忽视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法治教育作为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抓手,就整体而言,高校和学生自身存在着弱化法治教育地位,对法治教育不够重视,致使法治教育被边缘化。法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牵动着教育资源的投入程度,对于法治教育质量的高低有着重要影响。

 [7] (P68~70)

 从高校方面来看,基本上没有开设单独的法治课程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仅仅通过占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四分之一的法治内容,向大学生传授宪法、民法和刑法等法治知识,内容简单空洞,广而不深,严重降低了大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学习和法治精神的领悟,只能实现对法治的“浅表化”理解。这也就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对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养和法律思维逻辑的培养,从而导致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将简单的生活矛盾演变为违法甚至是刑事事件。

 [8] (P3~4)

 同时,高校对于法治教育定位还不明确,没有从根本上明确法治教育的学科属性,从而导致了教师认为法治教育从属思想道德教育的范畴,使得法治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的“阴影”下逐渐丧失教育分量。从学生方面来看,主要存在着主体性认知缺失和对法治的认识误区。部分大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普遍不高,只注重专业课学习,忽视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认为法治离自己比较遥远,难以树立对法治的信仰。一是,法不关己、高高挂起,对法的观念性认识淡薄,简单误认为法治就是惩治犯罪行为;二是,片面和狭隘的学法过程,认为通过简单的背诵法条就能达到懂法和用法的水平;三是,研习法律的动机不纯,一方面为应付法律考试而学习,另一方面为未来就业铺路,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四是,用法时眼高手低,当自身权益遭受侵犯时,不会寻求法律援助,总是选择忍气吞声;同时,有些学生过分将法律的天平倾向自己,追逐自身权利,加重别人的义务。(二)法治教育内容缺乏实践性和时代性,削弱了法治素养培育的针对性法治教育内容应是政治性、道德性和专业性的统一,同时,也应当是严密逻辑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重记忆轻运用,法治教育内容滞后时代发展,是当前高校法治教育内容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高校在法治教育内容上只注重对具体法律知识的简单传授和输出,忽视从社会生活中寻找法治教育案例和法治教育素材等教育资源。法治教育内容脱离实践,仅把法治教育内容限于对法规法条的简单空洞传授和记忆背诵,既导致学生对法治的学习和领悟不深,法治信仰和法治意识难以树立,又使得法治教育流于形式,丧失严肃性,弱化了学生学法于实践,用法于生活的实效性。同时,法治教育内容严重滞后,脱离时代步伐,缺乏与时俱进。在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强调学生对法律法规常识的记忆、掌握和遵守,使得法治教育内容停滞不前,墨守成规,难以紧跟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步伐和学生法治素养发展的现状,导致法治教育内容与时代相脱节,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如果高校法治教育内容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滞后于法治时代的发展进程,忽视对法治教育内容的创新与发展,势必会导致法治教育内容的因循守旧,与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背道而驰,最终将阻碍大学生法制素养的提高,也使得法治教育27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2019难以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三)高校法治教育环境不理想,增大了法治素养培育的难度随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和社会法治国家建设步伐进程的加快,全社会逐渐形成崇尚法治、信仰法治和运用法治的良好氛围,在此影响下,高校法治教育环境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但仍存在着诸多不理想的因素。首先,人治观念在高校法治教育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人治观念对我国的影响深远持久、根深蒂固。在人治观念的影响下,不少领域习惯性地推崇个人权威和命令主义,用以组织、管理和协调各项事务,忽视了对具有独立民事行为主体的应有尊重,并把法律仅仅当作执行政策和 指 令 、维 护 社 会 秩 序 、惩 罚 不 良 行 为 的 工具。

 [9] (P55~60)

 当前,高校法治教育中上至领导层,下至学生等,都会受到人治观念的影响,使得法治教育环境缺乏柔性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阻碍了法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其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和依法育人的理念不强。目前,将法治渗透于高校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并未引起高度重视,仍停留表面,把法律法规当作摆设,未能达到在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中的全方位育人效果,使得学生难以接受法治环境的熏陶,感受法治带来的育人氛围。同时,高校制度层面的缺失,执行力度不够,法治规则和程序不透明、不健全,降低了法治在学生中的公信力,使法治在高校中的权威大打折扣、育人功能甚微,给法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四)缺乏科学的法治素养评价机制,影响了法治素养培育的实效性由于长期以来,法治教育没有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评价还是沿袭传统的方式,即通过采取应试教育模式,在课程结束后以考试分数来定性和衡量,这与依法治国时代下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要求背道而驰。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忽视了对法治教育的正确评价,只是单纯将法治教育作为一项考试来完成,这也不可避免地难以引起教师和学生对法治教育的重视,法治素养的培育就纯粹沦为学以应考,而非学以致用。这种传统的评价机制反映出的考试分数并不能说明学生具备了较高的法治观念和法治能力,也无法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法律是否得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并能够真正地用于实践。同时,对于这些法律法规,部分学生仅通过临时抱佛脚,凭借简单地背诵记忆就能轻易通过考试,而对于这些知识却难以真正形成系统的体...

篇五: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研究

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如何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黄玉娟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0摘  要:中共中央首次以中央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表明国家对法治问题有着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这样背景下如何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为国家提供生力军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依法治国;大学生;法治教育中图分类号:D920. 0;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4379 - (2017)02 -0159 -02作者简介: 黄玉娟(1984 - ),女,汉族,广东惠州人,本科,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法学讲师,教师,研究方向:法律。    现在的大学生法治观念存在着些许问题,我们提出可行性对策,如:营造浓厚法律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活动让大学生汲取法律知识;与教学相结合,通过法律情景剧分析感染学生,让学生爱上法律;善于让大学生把所学法律知识化为行动,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等措施,在一定程度提高大学生法治观念,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增强法律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2014 年 10 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建国以来,中共中央首次以中央全会对法治问题作出的决定,表明中央对法治问题的重视前所未有。全面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保障。

 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祖国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他们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因此如何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提高其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笔者将通过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概述在展开论述前,我们首先肯定要理解什么是“依法治国”,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哪?(一)“依法治国”的概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提出的,得到人民群众广泛支持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治国方略和价值选择。

 “依法治国”包括两个含义:第一,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的理论和指导思想,即国家要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决定性条件是能否建立良好的有权威的法律和制度,而不应寄希望于圣主贤君;第二,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的行动准则,即国家不能依照少数领导者的个人智慧、看法和注意力来治理,而应依照符合事物规律、时代精神、社会主义理想、人民利益的法律来治理。

 [1] 所以,所谓依法治国,其实就是依靠《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二)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就是对他们进行法律制度、法律思维,法律修养和纪律修养等方面的教育。

 [2]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增强法律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并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

 因为依法治国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在与青年大学生交流时曾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3]因此,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是国家的建设者、接班者,法治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二、目前大学生法治观念发展现状2015 年,笔者承担了一个省级课题,曾针对大学生法治观念发展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主要通过问卷了解大学生学习法律的状况,包括学习态度、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形成的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以下情况:(一)大学生法律意识有所增强,但仍较为薄弱,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仍需提高,学习的内容应更为广泛,更为深度。

 另外,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存在某种功利性影响,并存在无视法律的情况;有些大学生虽然对法律有所了解,但却没有真正把法律当成一回事;有些大学生虽然似乎明白我国法律的一些规定,但是法律的严肃性仍认识不足。(二) 大学生法律知识储备量严重不足,“知”、“行”脱节较为严重。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仍然停留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例如宪法、民法、刑法、交通法,其他法律仍然了解较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9 5 1 · 法治论坛法制博览LEGALITY VISION 2017·01(中)万方数据

 (三)大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是“知”、“行”脱节的另一种表现。

 从问卷调查得出,不少大学生是明白法律,也知道法律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就经常不用法律的方式去处理和对待生活中的问题,或者真正面对问题的时候无从下手。

 是“知”而不懂“行”,而最终不“行”。

 这样情况的出现和我们教材的设置和教学方法是有密切相关的,在我们的教学中,一定要多教授些和日常生活相关系的法律,并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让学生从小事入手,主动运用所学过的法律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一)营造浓厚法律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浓厚法律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能让大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感同身受,学习法律,并爱上法律。

 为此,我们学院的做法是:1. 利用 LED 显示屏、宣传橱窗等载体开展法律文化教育;2. 建设 12 个法律文化宣传灯箱。

 按照主辅兼容、格调高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理念,建设 12 个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法律文化宣传灯箱,打造法律宣传阵地。

 灯箱内容融入法律文化建设元素,与校园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和育人工作相结合;3. 在各个系部教学楼下摆放展板,宣传和专业有关的法律知识。

 通过 LED 显示屏、灯箱、展板这些画面、灯光,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时刻都能感受到法律文化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二)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活动让大学生汲取法律知识,提高法治观念1. 在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站开设“校园法治动态”栏目,让学生汲取法律案例故事我们学院在校园广播站开设“校园法治动态”栏目,每周都会为学生播报相关法律知识和生动有趣的案例故事。

 在优美、愉悦的音乐伴奏声中,学生听着动生动有趣的案例,定能激发学生学法、懂法、用法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2. 举办各系模拟法庭活动,在庄严的庭审过程,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技能我院将模拟法庭活动列为教学常态化工作,每年在每个系各开展一场模拟法庭活动。

 活动中庄严的庭审摆设、肃穆的法庭、端庄的法官服、对称的法庭陈设等,无不体现了法律的内在美。

 正是这些内在的美,让学生对审判产生尊重,对法律产生信服。模拟法庭活动,是将文本的法律变为应用的法律,这是一个法律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也就是庭审的过程也处处充满了美。

 如审判程序的层层展开,辩论的顺序、层次与节奏、审判独立原则与检察监督无不体现了比例、协调、节奏、层次、均衡之美。

 如果理解了法律的程序美,也就能运用法律,让法律保持协调,让其他诉讼参与人达到神与情的交往。总之,利用模拟法庭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法律的内在美和程序美并更好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三)与教学相结合,通过法律情景剧分析感染学生,让学生爱上法律法律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容易流于说教,学生不易从内心中认同教材上的内容和思想,而将法律情景剧融入课堂,将流于空洞的说教式内容融于自己制作出来的法律情景剧中分析,用感人,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案例分析佐证教学内容,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这样的思想和价值。具体的实施过程是通过教师的指引,由学生确定一个有关法律的主题,撰写成剧本,选好演员,并用手机进行拍摄,电脑软件进行剪辑,最后播放并讨论的形式。

 具体实践中,主要由 4 个环节构成,它们分别是“撰写情景———表演、拍摄情景———剪辑情景———探究情景”。

 这样通过学生的自编自演,以情动人,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用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潜移默化,形成轻松、愉快、合作、和谐的良好课堂氛围,避免了枯燥的灌输式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能极大地提升课堂的教育教学效果。

 实践表明,以法律情景剧分析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远远胜过老师的苦苦说教。当然,剧本案例的选择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选取的案例要经典,案例的分析以正面为主;第二,选取的案例要尽量实时,因为这样才会吸引学生的关注,触动学生的心灵,才会引导学生对于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自觉认同。(四)善于让大学生把所学法律知识化为行动,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一个人仅仅知道是不够的,只有从情感上产生爱好,才能心悦诚服,才会在行动中发挥最大的积极性。例如前段时间一个学生发了信息来感谢我,说他们旅游时,因为下雨本来安排的踩单车项目临时被取消,旅行社原想不承担责任,但是由于同学们法律意识强,在与他们签订合同前就注意写明如果不能完成既定行程,就应采取补救措施,不能忽略不计,后来他们就利用这个条款与旅行社力争到底,并最后获得了胜利。这位学生说,如果不是受到学校法律文化的熏陶,知道应该注意合同的条款,他们也不会采取法律的武器,或许会不了了之,因此会将所学化为行动,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技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多么地重要。总之,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法治观念水平影响着整个社会法治化建设和国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因此重视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而对于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需要国家、学校、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  参  考  文  献  ][1]葛洪义. 法理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379.[2]吕来明. 信息监管是政府监管市场主体的”第三维度”——— <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 >解答三[EB/ OL]. 中国政府网,2014 -8 -27.[3]范建,王建文. 商法总论[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95.· 0 6 1 · 2017·01(中)法制博览LEGALITY VISION 法治论坛万方数据

篇六: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研究

INA HIGHER EDUCATION□ 齐琳琳青年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对建设法治中国具有基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意义。将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熔铸到大学生的心中,坚定他们的法治信念和法治信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的主渠道。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做出了总部署,并提出了“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的要求。高等学校是法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是高素质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生力军。探索如何建立健全高等学校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体系,努力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课题。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意义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在这个进程中,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对于加强立德树人、推进依法治校和全面依法治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不但要求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还要有自觉的规则意识和法律观念。

 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把遵守法律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首要标准,这是新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素质结构的新要求,因此,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就成为了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更需要思想政治素质高,具备一定法治素养的创新型复合型建设人才。只有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提升法治素养, 才能够让他们意识到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并成为一个懂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够自觉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他人以及国家的权益,才能在经济建设中、在法律框架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2. 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是依法治校的关键基础推进依法治校,是高校适应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需求,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坚持依法治校,需要高校建立起适应现代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基本框架和制度体系,让学校办学行为、管理者管理行为、师生教学行为于法有据、于规有依。对于广大高校学生,只有他们的法治素养提升了,才能保证法治校园的建立,同样,也只有依法治校落到了实处,才能保证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与法治教育环境高度一致,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对于学校而言,只有各高校注重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 形成大学生参与学校依法管理的良好氛围,使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制定、宣传、践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通过法治学习,做到知法、守法,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我权益,才能更好地保障高校教育的依法顺利实施。3. 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是法治精神的普及和法治环境的形成,其根本是公民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精神等法治素养的养成。

 只有法治的观念与意识成为一种社会信仰,并支配着社会主体的行为时,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才能实现。青年大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社会整体的影响力,他们作为社会公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是今后推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中国的高教纵横71

 2016.13/14中坚力量。

 在校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未来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品质。可见,青年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对建设法治中国具有基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意义,是我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综合拓展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基本内容个体的法治素养是通过其掌握、运用法律知识的技能及其法律意识表现出来的,不仅包括法治教育层面的学法、知法和懂法,还包括法治的思维、理念和方式等丰富内涵。

 因此,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主要包括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精神四个方面的素质提升。1. 法治意识的培养是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起点法治意识是法律体系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是实现法治社会的精神土壤。公民的现代法治意识是树立法律权威的内在支撑,法律的权威只能来自于公民自觉自愿的认同和推崇。因此,培育公民的法治意识,唤起法治主体对于法治的信仰和情感,对于法治的运行具有基础性作用。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就是要通过系统的法律知识的传授,使大学生对国家整个法律体系有框架性的全面了解和把握,从而为自觉守法、用法以及维护法律的尊严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并通过系统的法治教育逐步形成科学的法治价值理念,使大学生在理性上认识到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认同法律、法治所体现的现代国家治理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追求,从而影响自己的法律思想和行为模式。2. 法治思维的形成是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方向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各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做出了部署,要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这实质上是转变公民的思维习惯,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引导公民运用法律逻辑规则、法律论证规则和法律解释规则等进行思维决策,探寻用法治的方式解决现实社会中的纠纷与问题。在高校的法治教育中,法律知识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法治思维。

 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法、知法、尊法和守法,学会用法治的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学会选择,从而自觉地维护法治社会的规则底线。3. 法治方式的训练是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点法治方式就是在法治思维的指导下, 运用法治手段、法治方法、法治程序和法治规则,依法执行法律规范、依法强化法治监督的实践过程。在法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中,除法律知识的灌输、法治文化的积淀外,关键还在于法治方式的强化运用与法律刚性权威的落实。大学生法治方式的培养,首先要消除在旧的思维模式下所形成的一些与法治要求不符的行为方式。其次要让学生习得依法处理问题的方式, 比如程序、要求等, 使学生懂得如何按照法治方式去维护个人、集体和国家的权益,处理各种法律和法治问题。4. 法治精神的塑造是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根本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本身就是大学所崇尚的重要价值目标,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政治伦理。

 全民法治精神的塑造是建设法治社会的最高追求, 青年大学生是引领未来社会的主要力量,更需要在理解和传承大学之道中弘扬法治精神。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精神,就是要将平等自由意识、权利义务观念、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等渗透到大学生的行为规则、日常活动要求中;将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熔铸到大学生的心中,坚定他们的法治信念和法治信心;将法治精神贯穿到大学的方方面面, 从对大学之道的阐释中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大学精神内涵的丰富性,从而切实发挥大学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三位一体”路径高校必须着眼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要求,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强化法治教育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并结合学校实际和教育规律,将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形成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文化熏陶“三位一体”的有效路径。1. 建立健全法治理论教育体系是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基础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中国特色社高教纵横72

 CHINA HIGHER EDUCATION会主义法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法治理论教育要按照“编好教材、建好队伍、讲好课程”的要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把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融入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范畴、基本规范,不断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质量和水平。发挥相关学科教育的覆盖作用。

 首先,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应当结合课程特点,把法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以期达成既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又着力养成大学生的规则意识、法治精神, 坚定大学生法治信仰和社会责任感的目标。

 其次,高校各个专业课程设计应该包含本行业领域内的法治课程教育,使得大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了解本行业的法律法规。发挥法学学科资源的引领作用。法学学科是加强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具有专业引领作用。

 有法学学科的高校要着力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积极参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 学科体系、课程体系。要充分调动广大法学专业教师实施法治教育的积极性,通过开设法律选修课、专题讲座等丰富法治教育的形式,提高法治教育的专业水平。

 要着力挖掘和利用法学教育的相关资源,尤其是通过联合实务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2. 建立建全法治实践教育体系是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保证促进学生参与依法治校。高校要发挥大学生主人翁作用,让学生知晓、理解、遵守并主动参与学校相应规章制度的建设工作,这是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实践形式。要在建立学校依法管理基本框架和制度体系的过程中,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制定、征求大学生意见、体现大学生意志。

 要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要求, 组织大学生深入学习有关落实国家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

 要教育引导学生自觉依法规范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行为,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正常的法律程序和申诉方式解决问题和争议。拓展法治教育实践渠道。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建设等法治实践活动, 并充分利用学校推进依法治校过程中的生动案例,引导和教育学生学法守法,培养学生的法纪观念、规则意识、法治思维。还可以通过法治实践教育基地、法纪教育基地、模拟法庭、法治宣传基地、法律援助中心的建设,让学生走出校园,面向社会,身临其境地体验法治运行过程。3. 建立健全法治文化熏陶体系是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关键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建设校园法治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让遵法守法意识在学校蔚然成风, 让法治文化在师生心中落地生根。要充分利用校园新闻、校园报纸、学生社团以及新兴媒体等载体加大法治文化宣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治文化。

 还要将法治教育融入大学生“三自”教育中,融入学生社会实践中,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体现和培养法治精神、法治思维等法治素养,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推进法治文化主题活动。搭建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主题活动,打造法治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品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治精神。

 可以通过开展“国家宪法日”主题活动,让学生牢固树立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通过开展“校园诚信教育”活动,使遵纪守法成为大学生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探索法治文化长效机制。高校要注重将法治文化培育纳入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以制度形式规范法治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活动载体、队伍建设、考核管理、经费投入和硬件保障。

 要站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将通过法治文化熏陶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让法治精神在一代代大学生群体中传承和发扬。参考文献:[1] 柯卫 . 当代中国法治的主体基础—— — 公民法治意识研究 [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2] 江必新 . 法治精神的属性、内涵与弘扬 [J]. 法学家, 2013 ( 4 )

 .[ 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法治研究中心)( JBK120401 )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办公室】(责任编辑:王弘扬)高教纵横73

篇七: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研究

/p>

 校 代 码

  10459

 学号或申请

 201712062011016

  密

 级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问题研究

 作 者 姓 名:蔡伟 导 师 姓 名:魏胜强 教授 学 科 门 类:法学 专 业 名 称:法学理论 培 养 院 系:法学院 完 成 时 间:2020 年 5 月

 万方数据

 A thesis submit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Law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By CAI Wei Supervisor: Prof. WEI Sheng-qiang Jurisprudence School of Law May 2020万方数据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郑州大学。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郑州大学。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

 日期:

 年

 月

 日 万方数据

 I 摘要 当前,我国已经迈入“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正在稳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正在加快建构。但是在法治理论研究和法律制度建设取得双重繁荣下,却没有带来等同的法治化。究其原因,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离不开“人”这一主体因素。所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应转换视角,把目光投向法治的主体——公民,从法治意识培养入手。为此,党和国家提出要“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法治意识是法治国家的内在灵魂和精神动力,没有全民法治意识,就无法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因此,全民法治意识的提升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至关重要。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法治意识的培养更应关注大学生群体。大学生接受了多年的法治教育,具备了基本的法律常识和法治素养,本应成为具有法治品质、引领公民法治意识水平的群体。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前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效果不甚理想,法治意识较为薄弱,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新闻时常占据舆论的焦点。在我们叹惋之余,不得不对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反思,厘清当前法治意识培养凸显的问题,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而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法治意识培养体系。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法治意识还很薄弱的现实,在界定法治意识的内涵之上,分析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概念、内容、特点以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梳理当前法治意识培养的现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来论述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肯定已有培养效果的基础上,总结当下法治意识培养中依然存在培养效果不佳、理论与实践脱节、社会环境纷繁复杂等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从大学生主观条件、培养体系、外部环境等角度分析原因。提出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应以培养“法治信仰”为最终目标,以高校培养为主阵地,辅之以家庭和社会,全方位构建法治意识培养路径。

 全面依法治国的需求倒逼法治意识培养的改革。本文希望借助于对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研究,呼吁全面依法治国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重视,加大培养力度,完善培养体系,提高大学生的法治品质,培养出更多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所需求的人才。并丰富学界对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路径的研究,以期更好万方数据

 II 地适应和满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

  万方数据

 III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era of &quot;all-round rule of law&quot;. Rule-by-law, rule by law, and administration by law are steadily advancing.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rule-of-law country, a rule-of-law government, and a rule of law society. . However, under the double prosperity of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it did not bring the same rule of law. Investigate the reas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rule of law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main factor of &quot;people&quot;. Therefor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country governed by the law, we should change our perspective and turn our attention to the subject of the rule of law, citizens, and start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To this end,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proposed to &quot;establish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e entire society&quot; and &quot;improve the legal ethics and moral quality of the entire nation.&quot; The rule of law awareness is the inner soul and spiritual power of a country ruled by law. Without the people ’s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it is impossible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rule of law. Therefor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ation"s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is essential to the overall promotion of the rule of law.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the hope of the nation, and the backbone of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have received many years of education on the rule of law, have basic legal knowledge and legal literacy, and should have become a group with the quality of the rule of law and leading citizens to the level of the rule of law. However, it is regrettable that the current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is not ideal, and the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is relatively weak. News of college students" crimes and crimes often occupy the focus of public opinion. While we sigh, we have to reflect on the issues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clarify the problems highlighted by the current cultivation of the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万方数据

 IV explore the reasons behind the problems, and then build an effective system of cultivation of the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This article aims at the reality that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is still weak. 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the concept,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re analyzed.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on the basis of affirming the existing training effects, summarize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poor cultivation of the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the disconnec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he complex and complicated social environment; etc.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conditions, training system, external environment, etc .; propose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should take the cultivation of &quot;faith of the rule of law&quot; as the ultimate goal, with college training as the main position, supplemented by family and society, and comprehensively build the cultivation of rule of law awareness system. The need to comprehensively govern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has forced refor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This article hopes that with the help of the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it calls for the era of comprehensively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 to strengthen the focus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increase the training efforts, improve the training syste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rule of law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cultivate more needs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Talents; and enrich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the rule of law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Key words: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colleg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rule of law; training

  万方数据

 V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I

 绪论

 ......................................................................................................... 1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二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2

 三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5

 四 研究方法

 ....................................................................................................... 9

 五 文章结构

 ..................................................................................................... 10

 第一章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概况

 ......................................................11

 第一节 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概念

 ..................................................................... 11

 一 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内涵

 ...................................................................................... 11 二 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内容

 ..................................................................................... 12 三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特点

 ............................................................................. 12 第二节 我国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发展状况

 ................................................. 14

 一 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发展历程

 ......................................................................... 14 二 高校法治课程发展概述

 ..................................................................................... 16 第三节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 17

 一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 17 二 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

 ................................................................................. 18 三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 19 四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

 .....................................................................................

篇八: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研究

 要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在新的历史节点上,着力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对于担负民族复兴大任,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包含法治知识、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信仰、法治实践等五个层面。新时代以来,大学生在法治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具备了一定基础的法律知识、法治观念也明显增强、法治实践能力逐步提高的优势。然而,法治素养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仍需看到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各方面还存在法治知识掌握浅显、法治意识尚未健全、法治思维尚未形成、法治信仰不够坚定以及法治实践能力不足等不足之处。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存在问题,也在于高校的依法治校未能达到要求,更在于学生成长阶段的内在转化的影响。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将从五个方面展开路径分析。其一,学习法治知识。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知识的学习,需要树立高校法治理念,营造法治文化氛围,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将高校的法治课堂教育和自我法治教育相结合,提升知识素养。其二,健全法治意识。新时代大学生提升法治意识需要注重高校规章制度的完善与实施和注重法治意识的前期培养,同时,要与自我法治意识相结合,在法治价值观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其三,形成法治思维。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需要高校落实依法治校与依法执教为指导,掌握科学的法律方法,开展自我法治思维教育,在培养守法习惯的基础上,强化自我法治思维。其四,增强法治信仰。增强法治信仰,须深化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用事实影响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性判断;须与自我法治信仰教育相结合,以弘扬法治精神为载体,增强自身信仰。其五,参与法治实践。需要社会资源与高校平台相结合,需要法治活动与社会相连接,并在自我法治实践教育与行为反思的基础上,反过来加强法治知识、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信仰,形成完整的法治素养形成过程。

 关键词:法治素养;新时代;大学生;法治

  III ABSTRACT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ed out tha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We must adhere to the rule of law in an all-round way and improve the legal literacy and moral quality of the whole nation. In the new historical nod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legal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to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grow into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In the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legal literacy includes five aspects: legal knowledge, legal consciousness, legal thinking, legal belief and legal practice. Since the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have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the quality of the rule of law, and have some basic legal knowledge, the concept of the rule of law is also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nd the ability of the rule of law practice is gradually improved. However, the cultivation of legal literacy is not achieved overnight. Therefore, we still need to see that in the new era,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in all aspects of College Students" legal literacy, such as the shallow knowledge of the rule of law, the imperfect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the lack of legal thinking, the lack of firm belief in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lack of legal practice ability. The reason lies not only in the specific practice of run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but also in the failur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unning the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law, and also in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l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s" growth stage.

 In the new era,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legal literacy will be analyzed from five aspects. First, learn the knowledge of rule of law. In the new era, the lear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knowledge of rule of law needs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rule of law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reate a cultural atmosphere of rule of law, take classroom education as the main channel, combine the classroom education of rule of law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self-education of rule of law, and improve knowledge literacy. Second,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e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ity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early cultivation of the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At the same time, they need to combine with their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and play their subjective initiativ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values of the rule of law. Third, form the thinking of rule of law. In the new era, the 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inking of rule

  IV of law requir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the guidance of running schools according to law and teaching according to law, master scientific legal methods, carry out self-education of thinking of rule of law, and strengthen self-thinking of rule of law on the basis of cultivating the habit of abiding by law. Fourth, strengthen the belief in the rule of law. To strengthen the belief in the rule of law, we must deepen the practice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influence the rational judg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with facts, combine with self-belief in the rule of law education, and enhance our own belief 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rule of law as the carrier. Fifth, participate in the practice of rule of law. It needs the combin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and University platform, the connection of rule of law activities and society, and on the basis of self-rule of law practice education and behavior reflection, in turn; it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knowledge, awareness, thinking and belief of rule of law, so as to form a complete process of rule of law literacy.

 KEY WORDS: legal quality;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legal

  V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I 目

 录 ....................................................................................................................................... V 绪

 论 ........................................................................................................................................ 1 一、研究背景 ........................................................................................................................ 1 二、研究意义 ........................................................................................................................ 1 (一)理论意义 ................................................................................................................. 1 (二)现实意义 ................................................................................................................. 2 三、文献综述 ........................................................................................................................ 2 (一)国内研究现状 ......................................................................................................... 2 (二)国外研究现状 ......................................................................................................... 5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6 (一)研究方法 ................................................................................................................. 6 (二)创新之处 ................................................................................................................. 6 第一章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概述 .......................................................................... 9 一、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科学内涵 ............................................................................ 9 (一)法治知识 ................................................................................................................. 9 (二)法治意识 ............................................................................................................... 10 (三)法治思维 ............................................................................................................... 10 (四)法治信仰 ............................................................................................................... 11 (五)法治实践 ............................................................................................................... 11 二、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时代价值 .................................................................. 11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选择 ........................................................................... 12 (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 12 (三)完善新时代大学生个人素养的关键 ................................................................... 13 第二章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现状分析 ........................................................................ 15 一、新时代大学生在法治素养方面取得的成就 .............................................................. 15

  VI (一)新时代大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的法律知识 ........................................................... 15 (二)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 16 (三)新时代大学生法治实践能力逐步提高 ............................................................... 17 二、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的不足之处 .................................................................. 17 (一)法治知识掌握浅显 ............................................................................................... 17 (二)法治意识尚未健全 ............................................................................................... 18 (三)法治思维尚未形成 ............................................................................................... 19 (四)法治信仰不够坚定 ............................................................................................... 20 (五)法治实践能力不足 ............................................................................................... 20 三、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存在不足的成因 .................................................................. 21 (一)依法治国具体实践存在问题 ............................................................................... 21 (二)高校落实依法治校未能达到要求 ....................................................................... 23 (三)学生成长阶段内在心理转化影响 ............................

推荐访问: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研究 依法治国 素养 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