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正文

伪史学与历史法西斯主义

时间:2022-12-15 18: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在韩国政府推行的韩国历史教科书国定化过程中,伪史学者们利用政府的支持试图将他们所认同的没有依据的历史叙述贯彻其中,并对韩国史学界展开了猛烈批判,其言行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和排他性,表现为一种“历史法西斯主义”。因此,目前韩国历史学受到“国家权力的不当干涉”和“伪历史学的攻击”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在这种夹缝中把握均衡并克服冲击是摆在韩国史学者面前的沉重课题。

[关键词]

伪史学;历史法西斯主义;伪书《桓檀古记》;韩国史教科书国定化

[中图分类号] K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07(2017

)04006307

[收稿日期] 2017-03-06

[作者简介]

1.奇庚良,男,韩国国籍,博士,韩国江原大学历史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句丽史(韩国春川 24341);2.郑永振,男,朝鲜族,博士,延边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渤海史。(延吉 133002)

一、韩国史教科书国定化与历史法西斯主义

2015年10月12日,朴槿惠政府正式发布了韩国历史教科书国定化转换方针。虽然很多人对这一突然举措倍感意外,但实际上这却是朴槿惠从执政初期的2013年便开始实施的计划。2013年韩国政府曾因发行体现新保守主义(新右派)历史观的教科书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当时得到政府全力支援并由教学社出版发行的韩国史教科书创造了零使用率的记录,从而被彻底排斥在一线教育之外,其原因就在于其内容的不客观性和极右的观点。在“检认证体制”下的竞争框架内,想要扩大反映自己观点的教科书的影响力无疑是一种奢望,意识到这一点的政府遂改变方向制定了国定化措施。

2013年12月10日,韩国教育部长官徐南洙在发布2015年教育过程修正案总论中明确提出,韩国史教科书的国定化问题是可以公开讨论的。因此,对于由原国务总理郑烘和执政党议员陆续提出而引起争论的“国定教科书回归”问题,教育部长官直接点燃了公论化的火种……他还指出“计划于2015年发布教育过程改正案总论,且相关工作已开始着手进行。”[1]

韩国政府推进国定化教科书的理由是现行国史教科书的内容过于左倾,并认为这是无法容忍的。同时,韩国政府认为制定教科书话语标准和方向的历史学界的大多数人也都左倾,因而不能指望他们会自我净化。反思这些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史学界人士并不认同对“检认证体制”下韩国史教科书左倾化的认定,这就意味着认为其有左倾化的人只占史学界的极少数。因此教科书国定化暴露了政府动用国家权力,单方面支持少数意见,进而采取措施使之成为既定事实的意图。

政府和执政党及其追随他们的部分学者拥护韩国史教科书的国定化转换,他们所表现的言论是具有暴力性的。[1]以过度的自信和政治偏向为基础,把史学界的大多数人定性为“大恶”和“敌人”,以杜绝任何可能出现的不同意见,这一点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和排他性。为了把历史解释权归于少数集团,他们动用国家权力,污蔑整个学界“不正常”,属于“左派”,他们还蛊惑民众,由此可将之称为历史法西斯主义。但威胁韩国历史学的历史法西斯主义并不仅限于此,同时还存在着对史学界的另一种攻击,且其根基还相当深厚。

本文所要阐述的另一种历史法西斯主义,是以韩国上古史为研究对象,过分迷恋历史上国家的国力和领土的一系列非合理性的行为,也可称之为“伪史学”。在存在着多种可能性解释的历史研究中,给他们贴上“伪史学”的标签似乎略显粗暴。尽管如此,不得不使用这一用语的原因是因为可以断定他们已经悖离了学术研究的范畴。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止,韩国学界也曾把这些人看作是缺乏方法论的非专业的“过度民族主义”。但从70年代中期开始他们正式着手推进民众活动,对学界进行无根据的污蔑和指责,最终还编造了《桓檀古记》这一伪书。学术领域绝不能容忍史料造假以及借此蛊惑民众,因此只能认为他们已经丧失了最起码的学术性。

韩国学界已经对确定无疑的伪书《桓檀古记》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过多次考证,而且对其造假过程和真实性也进行了深刻揭露。 赵仁成:《对现传<揆园史话>史料性质的检讨》,《斗溪李丙焘博士90周年纪念韩国史学论丛》,知识产业社,1987年;《<揆园史话>与<桓檀古记>》,《韩国史市民讲座(2号)》,一潮阁,1988年;《韩末檀君关联史书的再探讨——<神檀实记>、<檀奇古史>、<桓檀古记>为中心》,《国史馆论丛(3号)》,国史编撰委员会,1989年;朴光龍:《大倧教关联文献造假多1——对<揆园史话>和<桓檀古记>性质的再探讨》,《历史批评(10号)》,历史问题研究所,1990年;《大倧教关联文献众多造假2——对<神檀实记>和<檀奇古史>性质的再探讨》,《历史批评(16号)》,历史问题研究所,1992年;韩国历史研究会古代史分科编:《<桓檀古记>可信吗?——以问答形式编的<韩国古代史漫步>》,历史批评社,1994年;赵仁成:《“在野史书”伪书论——以<檀奇古史>·<桓檀古记>·<揆园史话>为中心》,《檀君和古朝鲜史》,四季社,2000年;《<桓檀古记>的檀君世纪和<檀奇古史>·<揆圆史话>》,《檀君学研究(2号)》,檀君学会,2000年;李文英:《造出来的韩国史》,《绿媒体》,2000年。 以往把以《桓檀古记》为基础的伪史学称为“在野史学”,最近有人提议使用“类似史学”的用语。

李文英:《造出来的韩国史》,《绿媒体》,2000年,第17~18页。“在野”是指埋在草野之意,以前主要使用于没有取得历史学学位的伪历史学者的用语,但伪历史学的他们不一定局限于“在野”。韩国古代史研究者尹乃铉和社会学研究者慎镛夏及最近非常活跃的卜其大(音译,考古学)、李德一(韩国近现代史)等是取得相关学科学位的人物。因此,用“在野”一词还不能完全概括伪历史学的范畴。

推荐访问:法西斯主义 史学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