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正文

微生物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6篇

时间:2022-10-07 20:15:21 来源:网友投稿

微生物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6篇微生物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 卫生微生物实验报告班级: 2009级预防1班姓名: 陈怡学号: 200909010107实验内容: 水中大肠菌群数的检测实验目的: 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微生物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微生物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6篇

篇一:微生物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班级:

 2009 级预防 1 班 姓名:

 陈怡 学号:

 200909010107 实验内容:

 水中大肠菌群数的检测 实验目的:

 1.掌握水样采集方法;

 2.掌握生活饮用水、 水源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的检测、 程序与方法。

 实验仪器与试剂:

 恒温孵箱, 移液管, 灭菌试管, 平皿, 试管架, 酒精灯, 载玻片, 接种棒, 普通光学显微镜, 11.5%硫代硫酸钠溶液,蒸馏水, 待测样品, 生理盐水, 3 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普通浓度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品红亚硫酸培养液, 伊红美蓝培养基革兰氏染液, 普通营养琼脂 实验步骤:

 1.将待测样品吸取 10ml 加入 90ml 灭菌玻璃瓶中混匀成 1:10 稀释液;吸取 1:10 稀释液 1ml 加入盛有 9ml 灭菌水试管中, 混匀成 1:稀释液。按同法依次稀释成 1:1000、 1:10000、 1:100000、 1:1000000、 1:10000000六个比例标号备用。

 每做一个稀释度更换一个新的试管。

 2.用无菌吸管吸取各个浓度水样各 1ml分别放入 2 个平皿中, 在于加入水样中的平皿中倾注溶化并冷却至 45~50℃的营养琼脂 15ml左右,旋转平皿使均匀。

 同时加营养琼脂 15ml于一空白平皿中作对照。

 3. 待冷却后翻转平皿使底朝上, 放孵箱 37℃培养 18-24 小时取出计

 数生长的菌落。

 4.

篇二:微生物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

生 物 学 实 验 报 告 (生命科学专业) 格式标准

  教 师黎 勇

  目录索引

 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

  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黎勇 实验一 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目的要求〕学习并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观察细菌的运动性的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 1. 2. 3. 得再大也看不清。

 4. 粒的布朗运动。

 〔器材用具〕显微镜、载玻片、凹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凡士林、吸水纸、擦镜纸细菌、放线菌等固定装片培养 18 小时左右的 B.subtilis.

 S.arueus 菌斜面培养物无菌水、生理盐水。

 〔方法步骤〕  一 油镜的使用 镜检装片在中倍或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并使位于视野正中

 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虹彩光N²A=n²sinα

 D=λ /2N.A 目镜可提高放大倍数但有效放大率取决于镜口率。已经分辨的物体不放大看不清未分辨物放用悬滴法或凹玻片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时可以通过真运动能定向地由一处快速运动来区别于颗圈开到最大镜头转开成八字形

 在玻片的镜检部位光斑处滴一滴香柏油

 油镜转入正下方

  侧视小心上升载物台缩短镜头与装片距离镜头浸入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与装片接触 粗调器徐徐下降载物台密切注视视野当捕捉到物像时立即用细调器校正 仔细观察并绘图 取出装片清洗油镜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香柏油

 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去残留用手指辅助迅速拭擦一、二次

  用清洁擦镜纸仔细擦干二甲苯2-3 次 。

 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法涂片

 干燥

 火焰固定

 染色

 水洗

 干燥

 油镜观察 三 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取洁净盖玻片四周涂上凡士林

  滴加一小滴菌悬液

 凹玻片的凹窝向下盖于盖玻片上

 翻转观察 〔结果分析〕 1、画一圆圈表示视野选取所观察的微生物绘图注意特殊结构、形状和排列。

 描绘时按视野实际大小 510 倍绘制

  菌名大肠杆菌

  菌名金黄色葡萄球菌 放大倍数100³10³5

  放大倍数100³10³5 特殊结构无

 特殊结构无

  视野观察下微生物的形态

 2、油镜使用时为什么必须干燥装片 防止水油分层光受到折射而影响油镜性能的发挥 〔实验讨论〕 首次实验中有几个要点一是按无菌操作取用菌二是涂片技术的掌握三是油镜使用技术。凡实验中学生的所思所想如无菌操作技术要点、自行处理实验材料、失败与思考等均可进行讨论如涂片时蒸馏水不宜过多、取用菌时防止菌被灼烫变形、取菌宜少不宜多等均是可以讨论的内容 。

 实验二 细菌的革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目的要求〕观察细菌菌落的特征掌握简单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在油镜下观察细菌个体形态学习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查方法并加深对微生物分布广泛性的认识 〔器材用具〕E.coli\B.subtilis\S.aureus.的斜面培养物1824 小时以及菌落平板各一个染液草酸铵结晶紫、划兰氏染液、卢戈氏碘、95%的乙醇、蕃红无菌水、显微镜、载片、滤纸、液体石蜡是、 、擦镜纸、接种环。

 〔方法内容〕  一实验室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查 二 革兰氏染色法 涂片固定

 冷却

 结晶紫染色 1min

 水洗

 碘媒染 1min

 95%乙醇30-60s

 水洗

 番红复染 23min

  水洗

  干燥

  油镜镜检 三芽孢染色 涂片固定

  孔雀绿加热染色勿干5min

 水洗

  番红复染 1min

 水洗

  镜检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被染成紫色者即为革兰氏阳性被染成红色者为革兰氏阴性菌体染成红色芽孢被染成绿色。

  菌名大肠杆菌

  菌名金黄色葡萄球菌 放大倍数100³10³5

  放大倍数100³10³5 染色反应红色阴性

 染色反应紫色阳性

 菌名枯草芽孢杆菌

  放大倍数100³10³5

  染色反应紫色阳性

 图 1 视野观察下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

 图 2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形态图

 〔实验讨论〕 严格掌握脱色程度是成败的关键。若脱色时间过度则阳性菌初时之紫色脱出复染成红色误成阴性反之脱色时间不足阴性菌在初染时的紫色未能脱出复染时不能染成红色误以为阳性菌涂片不能厚卢弋氏碘即用即配。

 作业 1、 绘出所观察到到细菌的视野图并说明染色反应。

 2、 哪些因素会影响到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其中是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菌龄及培养条件和染色技术是最主要的关键是脱色。

 3、 怎样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以证明你的结果的正确 与已知菌混合涂片比较。

  芽孢绿色

 实验三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目的要求〕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了解培养基常规配制程序了解培养基过程各环节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了解半合成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学习掌握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器材用具〕 等配各种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琼脂、1N NaoH 溶液 1N HCl 天平或台秤高压蒸汽灭菌锅、移液管、试管、烧杯、量筒、锥形瓶、培养皿、玻璃漏斗等。药匙、称量纸、pH 试纸、记号笔、棉花、纱布、线绳、塑料试管盖、牛皮纸报纸等。

 〔方法步骤〕 (一) 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 以小组为单位清洗、控水按 9 个为一组分别用报纸包好并放入烘箱中等待灭菌。

 (二) 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的配制过程 原料称量按配方次序

 溶解

 调节H

 过滤澄清

 分装

 塞棉塞和包札

 灭菌 分别按教材配方配制牛肉膏蛋白胨、马铃薯液体及固体培养基。

 (三) 培养基的分装 用玻璃漏斗 橡皮管 小玻璃管及弹簧夹制作分装装置

 选用 15³150平口试管或 150mL 锥形瓶贴上标签

 分装 至试管高度 1/4-1/3 斜面制作用 1/5 半固体用 1/3

 要求每人制作斜面 3 支。其余分装至锥形瓶中。

 (四) 棉塞的制作及试管、锥形瓶的包扎 分别制作试管及锥形瓶棉塞并塞好好以牛皮纸包装头部。

 (五) 培养基的灭菌 培养基用湿热法灭菌皿用干热法分别灭菌。

 (六) 斜面和平板的制作下次试验完成 (七) 培养基的无菌检查下次实验完成 (八) 无菌水的制备 同时制作无菌生理盐水置锥形瓶中备用。

 〔结果分析〕 以斜面接种培养验证培养基配制效果 以平板制作及接种 24 小时培养验证灭菌效果 简述移液管包装的注意事项。

 〔实验讨论〕 灭菌器的灭菌效果必须间隔一段时间加以验证主要方法除无菌检查外还通过压力试纸同时灭菌来验证其压力与温度培养基通常成批制作备用。但制作后其贮藏时间有一定限制一般室温条件下不超过三周冰箱 4℃条件下可贮藏半年过期不能用。

 作业 1、 记录培养基的成分和名称 2、 分析所配制培养基的碳源、氮源、能源及无机盐、维生素的来源。

 所配制均为天然培养基各成分主要来自有机质微量元素可以由自来水提供。

 3、 什么是天然培养基什么是半合成、合成培养基

 实验四 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 〔目的要求〕观察并掌握酵母菌霉菌的菌落特征、个体形态、生长及繁殖方式。学习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方法。

 〔材料用具〕酿酒酵母、红酵母、假丝酵母(酿酒酵母和红酵母菌落平板各一个。酿酒酵母豆芽汁斜面及酿酒酵母醋酸钠斜面各一支假丝酵母加盖片培养的平板)7.6%孔雀绿染液0.5%蕃红染液苏丹黑染液二甲苯中性红染液碘液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片及盖片。

 〔方法步骤〕 (一) 菌落特征的观察 (二) 个体形态与出芽 (三) 子囊孢子的观察 (四) 酵母死活细胞的观察。

 〔结果分析〕描述酿酒酵母霉菌的菌落形态特征绘图酿酒酵母的菌体、出芽方式及细胞细节 一酵母的菌落湿润大而隆起颜色多样正反面颜色一致不透明边缘整齐

  菌名酿酒酵母

  放大倍数100³10³5

  特殊结构芽出芽繁殖

 二霉菌 菌落特征干燥正反面及中央与边缘不一致大而疏松。

 如右图

  酵母营养细胞 酵母出芽芽体 酵母死细胞 蓝色

  菌名青霉Penicillium

  菌名毛霉Circinella

 放大倍数100³10³5

 放大倍数100³10³5

  特殊结构分生孢子梗帚状分枝

 特殊结构孢子囊

  菌名曲霉Aspergillus

 放大倍数模式图

  放大倍数100³10³5 特殊结构足细胞

 特殊结构假根

 〔实验讨论〕 作业 1、 绘图说明所观察到的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特征。

 菌名根霉Rhizopus

 足细胞

 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与显微计数 〔目的要求〕 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 了解血细胞计数板的构造及计数原理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材料用具〕啤酒酵母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血球计数板盖玻片载玻片滴管试管无菌水 〔方法步骤〕 (一)酵母细胞大小测定 (1) 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2) 细胞大小的测定 (二) 显微计数法 (1) (2) (3) (4) 〔结果分析〕结果记录入表中。

 1、目镜测微尺的标定结果精确到零点几小格 物镜倍数 目镜均为 10 倍 40 倍 2、酵母菌大小测定结果 菌号 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小格 酵母大小平均值±保留小数点后 2 位 长轴

  短轴 3、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悬液计数结果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实验讨论〕

 作业 1. 什么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时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尺校正。

 2. . 根据实验体会说明血细胞计数法的误差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如何减少误差 3. . 在滴加菌液时为什么要先置盖玻片然后滴加菌液能否先加菌液再置盖玻片 4. . 用血球计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时哪些步骤易造成误差如何预防计算细胞数目时此法是否可以适用 镜检计数室 菌悬液制备及加样 计数 清洗计数板 目镜测微尺的格数 小格 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小格 目镜测微尺的每格的长度μ m

 1 2 3 4 5 6 7 8 9 10 长轴 短轴

  各中格中菌数

 总菌数 稀释倍数 平均值 菌数(个/mL)

 实验六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目的要求〕 1、 学习并掌握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微生物的划线分离接种 2、 学习掌握平板菌落计数法 〔基本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也是发扬微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许多的菌株。划线法是常用的分离与纯化方法通过无菌操作条件下 “渐划渐稀”的效应而得到菌落纯的菌株。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过适当稀释使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形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含菌量。这种方法为活菌计数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制品及污染程度含菌指数的检测。

 个平板平均菌落数同一稀释度土壤土壤中菌含量个〔材料与用品〕 土样 10g无菌平皿20 套及无菌水牛肉膏蛋白胨平板2 只 取液器0.5mL 及 1mL 各三支 无菌有帽试管三角瓶无菌涂棒接种环记号笔酒精灯火柴试管架 〔方法步骤〕 1、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 平板分 4 个区做好标记

 用未洗的手指及肥皂洗过的手指1 次、2 次、3 次或其它分别在四个区上涂抹

  倒置到 37℃培养 24 小时观察结果。

 2、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及平板计数 采土样520cm土 10g装入到已灭菌的牛皮袋信封中封好袋口

 1.0g 加入 99mL 无菌水三角瓶中

  1mL 无菌吸管 0.5mL 加入到 4.5mL 无菌水试管中吹吸三次振荡均匀(10-3)。同法得 10

 用接种环沾取 10-2土壤悬液在已经凝固的平板表面进行划线分离

  分别取各浓度土壤悬液 0.1mL 对号均匀地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牛肉膏蛋白胨平板 用无菌涂棒涂匀多涂几遍 。每个浓度做 3 个平板。

 〔结果分析〕 1、 有较大片菌苔生长时弃用。

 2、 选择平均菌落数在 30300 之间的平板。只有一个浓度符合此范围时以该平均菌落数为准有两个浓度的平板菌落数在 30300 之间时按两者的总数平均决定比值小于 2取平均比值大于 2 则取较少的菌落总数。所有菌...

篇三:微生物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 实验报告

  沈阳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2006

 年级

  专业

  班级

 姓名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本实验课的目的在于系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并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学习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严格的科学作风�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工作方法�为临床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要求学生做到下列几点� 1 、 、 严格遵守实验规则�了解生物安全的相关规定�树立“有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术。防止实验室污染。

 2 、 、 实验前做好预习�明确目的、要求、原理、主要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并作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3 、 、 实验过程中应按照实验指导所列步骤依次进行�并积极思考实验中的每一步骤�对示教内容应在了解其实验方法的基础上联系有关理论仔细观察。

 4 、 、 遵守实验课秩序�不要大声喧哗�不得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要尊重老师�爱护公物。

 5 、 、 认真独立完成实习内容�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写实验报告要求简明扼要�字迹清楚�绘图要准确、客观�不得抄袭图谱或挂图。

 6 、 、 真实地记录实验结果�然后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遇有和理论不符的结果�应认真探讨其原因�训练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本科医学微生物实验进度表

 修订日期 2007-12 28 学时 顺序 实

 验

 内

 容 实验材料 一、 1.介绍微生物实验室规则,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录象 介绍微生物实验目的:技术操作的特殊条件及要求 2.油镜在微生物学中的使用方法及保养 3.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法�革兰染色 4.观察细菌基本形态(写报告 1) 5.观察细菌特殊结构�荚膜�鞭毛�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荚膜��脑膜炎球菌�伤寒杆菌� 霍乱弧菌� 变形杆菌�鞭毛�。产气荚膜梭菌�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 二、 1�细菌培养法�细菌培养基种类和制备 �课件 CAI�

 2�感染监测的微生物学检验和质控 1� 手指消毒前后细菌检测�4 人一组� 2� 飞沫中细菌检查�4 人一组� 3� 紫外线杀菌作用�示教��滤过除菌法�示教� 3�实地参观细菌学实验室设置和观看�微生物实验室器材消毒,灭菌,无菌处置措施� 4�抗酸染色法�操作, 写报告 2� �每组一块血平板�每二人一块普通琼脂平板� 抗酸染色液�可疑结核患者的痰标本等 三、 1�观察手指消毒前后细菌生长结果和飞沫中细菌检查结果 2�细菌芽胞观察 3�真菌及芽胞杆菌观察�完成报告 2� 4�选择病例进行试验设计�实验内容�实验项目�抗生素作用的资料片 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枯草杆菌�炭疽杆菌�菌丝�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白色念珠菌�隐球菌�青霉菌�曲霉菌 病原生物学设计性实验 1� 化脓菌感染病例 肺脓肿�痰液��皮肤化脓感染�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泌尿系感染 �4 人/组 一个病例�普通琼脂平板每人一块�血平板每二人一块分离培养� 2�标本�脓汁�痰液�脑脊液�血液�咽拭�尿 3�检查程序设计方案 标本

 涂片染色镜检

  观察细菌形态、排列、结构和染色性

 接种血平板培养

 观察菌落特征�染色镜检

  挑取可疑菌落

  生化反应�甘露醇试验�触酶试验�每组一套�

 毒力鉴定�血浆凝固酶试验� 药物敏感试验 4.实验项目�血平板结果观察�溶血性��甘露醇试验�每组一套��血浆凝固酶试验�每组一套��药物敏感试验�每二人一块普通琼脂平板�葡萄球菌色素观察�链球菌血平板培养物示教�三种� 四、 1�标本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记录细菌形态、排列、结构和染色性� 2�接种普通琼脂平板和血平板进行分离培养�每四人一块普通琼脂平板�每二人一块血平板 �写报告 3 � 3�粪便中病原性肠道杆菌分离与鉴定�1��每人一块 EMB� 四 五 五、 1�血平板结果观察�溶血性��甘露醇试验�每组一套五种糖��触酶试验�每组一套�血浆凝固酶试验�每组一套��药物敏感试验�每二人一块普通琼脂平板�细菌色素观察�链球菌血平板培养物示教�三种�

 2�粪便中病原性肠道杆菌分离与鉴定�2��EMB 平板结果观察�接种 Kligler 培养基�一支/人��病原性肠道杆菌生物化学实验�接种单糖管�2 人/组�

 3�肥达氏反应�四人一组�(写报告 4) 六 �18 W� 1�化脓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观察分析�写报告 3 � 2�粪便中病原性肠道杆菌分离与鉴定�3�� 病原性肠道杆菌生物化学反应结果�双糖铁培养基�五糖管结果�吲哚试验示教��沙门菌血清鉴定 3�肥达氏反应结果分析�四人一组�(完成报告 4) 4�病毒血凝试验�操作� 5�《认识病毒》资料片英文班,《AIDS》/出血热病例讨论 微量反应板�滴管�稀释棒�盐水病毒液�0.5%鸡红细胞。

 �2 人/组� 七 �19 W� 完成设计实验报告�报告 3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病例微生物学检查意义及必要性� 总结设计实验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实验考核

 革兰染色操作

  病原生物实验室开放 时 间�每学期根据课表在实验室无课时安排开放 12�16 学时 内 容� 技能实践 1. 真菌学实验 表浅部真菌感染�头皮屑或脚气病�的形态学检查�染色� 2�厌氧菌/螺旋体检查�口腔牙垢中微生物检查�涂片镀银或墨汁染色/厌氧培养� 要求学生提前预约登记�写出实验设计�实验室按预约人数准备实验材料�每次最多安排60 人次�每室 8 组�完成一个 技能实践的实验设计并写出实验报告�在实验成绩中加 1 分。

 指导教师�每次由 2 名教师负责�登记来访学生姓名�班级�拟学习或复习内容。利用视频病例资料开展电化教学进行病例讨论�病毒学内容�

  肾综合征出血热 HIV Ebola 出血热 浏览微生物学电子图谱

 检验专业医学微生 物实验进度表

 修订日期 2007-12 32 学时 顺序 实

 验

 内

 容 实验材料 一、 1.介绍微生物实验室规则,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录象 介绍微生物实验目的:技术操作的特殊条件及要求 2.油镜在微生物学中的使用方法及保养 3.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法�革兰染色 4.观察细菌基本形态( 写报告 1) 5.观察细菌特殊结构�荚膜�鞭毛�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荚膜��脑膜炎球菌�伤寒杆菌� 霍乱弧菌� 变形杆菌�鞭毛�。产气荚膜梭菌�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 二、 1�细菌培养法�细菌培养基种类介绍和基础培养基制备 �操作�

 2�感染监测的微生物学检验和质控 4� 手指消毒前后细菌检测�4 人一组� 5� 飞沫中细菌检查�4 人一组� 6� 紫外线杀菌作用�示教��滤过除菌法�示教� 3�实地参观细菌学实验室设置和观看�微生物实验室器材消毒,灭菌,无菌处置措施� 4�抗酸染色法�操作, 写报告 2 2 � 1� 培养基制备�肉膏汤 100ml/每组、普通琼脂平板 1 块/人、斜面 1 支/人� 2� 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液体接种、斜面接种、平板接种 �飞沫�每组一块血平板� 3�抗酸染色液�可疑结核患者的痰标本等 三、 1�观察手指消毒前后细菌生长结果和飞沫中细菌检查结果 2�细菌芽胞观察 3�真菌及芽胞杆菌观察�完成报告 2� 4�厌氧菌实验�1�酸奶涂片 染色�咽拭接种厌氧培养基 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枯草杆菌�炭疽杆菌�菌丝�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白色念珠菌�隐球菌�青霉菌�曲霉菌 四 1�细菌生化鉴定技术�2 人/组�

 �1�糖发酵�五管糖、大肠杆菌、伤寒杆菌��(2)甲基红实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3�尿素酶实验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4�吲哚实验

  �大肠杆菌、伤寒杆菌���5�氧化酶实验

  �绿脓杆菌、大肠杆菌� 2�厌氧菌实验�2�厌氧菌生化反应 � 写技能实验报告 � 3� 选择病例进行试验设计�实验内容�实验项目�抗生素作用的资料片

 五、

 六 病原生物学设计性实验 1� 化脓菌感染病例 肺脓肿�痰液��皮肤化脓感染�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泌尿系感染 �4 人/组 一个病例�普通琼脂平板每人一块�血平板每二人一块分离培养� 2�标本�脓汁�痰液�脑脊液�血液�咽拭�尿 3�检查程序设计方案 标本

  涂片染色镜检

  观察细菌形态、排列、结构和染色性

 接种血平板培养

 观察菌落特征�染色镜检

  挑取可疑菌落

  生化反应�甘露醇试验�触酶试验�每组一套�

 毒力鉴定�血浆凝固酶试验� 药物敏感试验 4.实验项目�血平板结果观察�溶血性��甘露醇试验�每组一套��血浆凝固酶试验�每组一套��药物敏感试验�每二人一块普通琼脂平板�葡萄球菌色素观察�链球菌血平板培养物示教�三种�

 五、 1�标本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记录细菌形态、排列、结构和染色性� 2�接种普通琼脂平板和血平板进行分离培养�每四人一块普通琼脂平板�每二人一块血平板 �写报告 3 � 3�厌氧菌实验�2� 4�粪便中病原性肠道杆菌分离与鉴定�1��每人一块 EMB� 六、 1�血平板结果观察�溶血性��甘露醇试验�每组一套五种糖��触酶试验�每组一套�血浆凝固酶试验�每组一套��药物敏感实验�K-B 法�每人一块普通琼脂平板�细菌色素观察�链球菌血平板培养物示教�三种� 2�粪便中病原性肠道杆菌分离与鉴定�2��EMB 平板结果观察�接种 Kligler 培养基�一支/人��病原性肠道杆菌生物化学实验�接种单糖管�2 人/组�

 3�肥达氏反应�四人一组�( 写报告 4) 七

 1�化脓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观察分析�写报告 3 � 2�粪便中病原性肠道杆菌分离与鉴定�3�� 病原性肠道杆菌生物化学反应结果�双糖铁培养基�五糖管结果��沙门菌血清鉴定 3�肥达氏反应结果分析�四人一组�(完成报告 4) 4�动物实验

  �1�动物接种法

  小鼠 1 只/2 人、家兔 2 只/室 �2�采血技术 5�病毒血凝试验�操作� 微量反应板�滴管�稀释棒�盐水病毒液�0.5%鸡红细胞。

 �2 人/组� 八

 完成 设计实验报告�报告 3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病例微生物学检查意义及必要性� 总结设计实验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实验考核

 革兰染色操作�接种技术

 报 告 一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 [ 实验题目] 1�油镜在微生物学中的使用方法及保养 2.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法�革兰染色 3�观察细菌基本形态 4�观察细菌特殊结构�荚膜、鞭毛� [ 实验目的]

 [ 实验内容及 结果] 1. 革兰染色法

 [ 实验结果]

  细菌的形态

  �排列方式

  �菌体呈

  色�为革兰染色

  性。

 细菌的形态

  �排列方式

  �菌体呈

  色�为革兰染色

  性。

  [ 结果分析]

  2. 细菌基本形态及特殊构造观察

 请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细菌的形态和排列方式并标出 G + 或 G -�细菌特殊构造的切片除外�。在细菌特殊构造的切片中请用线标记出荚膜和鞭毛。

 葡萄球菌�

 �

  链球菌�

 �

  产气荚膜梭菌�

 �

 霍乱弧菌�

 �

 脑膜炎球菌�

 �

  伤寒杆菌�

 �

 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变形杆菌�鞭毛�

  肺炎球菌�荚膜� 思考题 � 1、使用油镜观察物象应该注意什么?

  2、仅根据细菌的形态�能否鉴别细菌�为什么�

  3、试述革兰染色法的原理�结果及意义�

 4、接种环使用前、后为什么必须烧灼灭菌�

  5、待检标本如含菌量高�如何能分离到纯种的菌种�

  得分 �

 评阅教师 �

  评语 �

 评阅日期 �

篇四:微生物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

四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的配置方法。

 2. 学习并掌握各种无菌操作技术, 并用此技术进行微生物稀释分离、 划线分离接种。

 3. 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法分离微生物。

 4. 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 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

 实验原理 土壤中有数量巨大、 种类丰富的微生物, 可以从中分离、 纯化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菌株。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是平板分离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 使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 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 经过培养, 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统计菌落数, 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含菌数。

  三、

 实验器材 土样 10g,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平板 20 个, 未知菌种平板, 当天降雪;

 平皿, 涂棒, 接种环, 无菌 200ul, 1000ul 吸头, 记号笔, 酒精灯, 取液器:1000ul 、 200ul各一支, 培养箱;

 0.9% 无菌生理盐水, 250ml 三角瓶中装 99ml 生理盐水,每瓶加约 20 粒玻璃珠, 250ml三角瓶中 99ml 生理盐水,作 100 倍稀释用。

  四、

 实验步骤 1. 配置培养基:

 取牛肉膏 5g, 蛋白胨 10g, NaCl5g, 蒸馏水 1000ml 配置培养基, 调pH 至 7.2, 灭菌。

 于讲课前倒板 20 块。

 2. 采集野外样品:

 选择肥沃土壤,去表层土,挖 5~20cm 深度的土壤数 10g,装入烧杯,带回实验室;取校河水装入烧杯, 带回实验室; 取新积雪中间层转入烧瓶, 带回实验室。

 3. 制备土壤稀释液:

 称取土样 1.0g, 放入盛 99ml 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用手振荡 5min 使土壤均匀分散成为土壤悬液(10-2)。

 用 200ul 的无菌吸头从中吸取 0.1ml 土壤悬液, 注入事先分装有 0.9ml 无菌水的试管中, 吹吸 3 次, 摇匀 (10-3)。类推制得 10-4、 10-5的土壤悬液。

 4. 涂板:

 1)

 土壤稀释液(9 块):

 用无菌吸头, 分别吸取 10-3、 10-4、 10-5 浓度土壤稀释液100ul, 较均匀地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牛肉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 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匀。

 每个浓度做 3 个平板。

 2)

 单菌落划线(4 块):

 用接种环挑取未知平班上的菌落, 做单菌落划线分离, 每人 2 板。

 3)

 手指(1 块):

 分别用未洗过的手指头, 用自来水打湿的手指头, 用自来水洗过的手指头, 用肥皂洗过的手指头和用酒精棉球擦过的手指头(不用毛巾擦)在同一平板的不同分区涂抹(用力一致)。

 4)

 硬币(1 块):

 取 3 枚 1 角硬币, 按在平板的 3 个分区。

 5)

 头发(1 块):

 放置一根头发, 用无菌图布棒压紧在培养基上。

 6)

 牙垢(1 块):

 用无菌牙签取一点牙垢在培养基上划线。

 7)

 空气(2 块):

 打开培养皿置实验台上(空气中)

 10min, 按无菌操作要求在酒精灯火焰边打开皿盖 1min。

 8)

 积雪(1 块):

 用移液器吸取 100ul 雪水, 较均匀地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牛肉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 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匀。

 培养:

 用报纸包好倒置 35℃培养箱里培养 24 小时。

 5. 6. 观察结果:

 对土壤稀释液平板进行计数, 单菌落划线平板分离单菌落, 其他平板观察微生物种类、 数量。

 所有平板都要照相。

  五、

 实验结果 1. 土壤中微生物计数 结果如图 1。

 计数结果如表 1。

 图1.土壤稀释液平板培养 24h 结果。

 a、 b、 c, 稀释 10-3倍, 1-3 号; d、 e、 f, 稀释 10-4倍, 1-3 号;g、 h、 i, 稀释 10-5倍, 1-3 号。

 表 1.土壤稀释液微生物计数结果 a b c f e d i h g

 稀释倍数 组号 平均值/个 微 生 物 浓度/ (个/ml)

 2.69×106 1 2 3 10-3 10-4 10-5 258 280 无法计数 无法计数 0 269 无法计数 1 122 122 0 0.33

 2. 单菌落划线 划线结果见图 2。

  图 2.单菌落划线平板培养 24h 结果。

 由图可以看出, 只有 b 板有少许单菌落出现。

 其他样品 我们还自己设计了 7 块平板, 培养结果如图 3。

  3.

  a b d c a b

  对比 a 和 b, 菌落数为 11:

 2, 可见平时无菌操作是有很大必要性的, 但也说明对于一些要求不高的实验, 完全没有必要谨小慎微地严守无菌操作要求, 空气中地微生物数量不是很多, 与土壤、 手指相比完全可以忽略。

 c 板中头发周围长了少量菌落, 看似不多, 但是要知道这只是 1 根头发, 我们头上有数万根这样地头发, 会有多少细菌藏身? 可见保持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相比头发, d 板中牙垢就干净些, 可能与口腔中环境与空气有区别有关。

 e 为平时使用的硬币, 有培养结果可见上面微生物非常多, 提醒我们平时接触完货币后要洗手。

 说到洗手, f板让我们大吃一惊, 感觉上是越洗越脏!肥皂洗过后并不比没洗时干净!

 这是突然想起了×× 佳香皂的广告, 感觉像是被骗了好多年……g 板更是颠覆了我们印象中雪花“洁白无暇” 的美好印象, 培养的结果比硬币都脏。

 想到昨晚打雪仗时浑身的雪水, 忍不住想要换洗全身衣服。

  六、

 讨论 1. 土壤稀释液平板计数

  稀释 10数还小。

 稀释 10-3倍计数结果比较理想, 但是 2、 3 两板还是出现了大片菌苔, 说明稀释倍-4倍虽然浓度适中, 但是美中不足, 没有涂匀, 无法计数。

 其中 3 号板怀疑是因为倒板后没有放平平板导致平面倾斜, 而不是涂布的问题, 因为菌液明显集中到了平板的一侧。

 稀释 10-5倍时, 居然没有菌落, 按浓度来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稀释时没有吹打均匀, 吸取了 很多上清液, 也可能是涂板时涂布棒过热, 杀死了细菌。

 c d e f g 1 2 3 4 5

 2. 为什么没有单菌落

  第一次单菌落划线操作, 结果惨不忍睹。

 究其原因, 首先, 手法不对, 在开始时应该划的密一些, 让大多数细菌在此阶段进入培养基, 越往后划的越疏松。

 但是我们的板子看起来前后基本一样, 这样不利于菌种的分离。

 第二, 挑取原菌落过多, 用接种针扎一下就够, 但是我们因为台子上没有准备接种针, 改用接种环, 结果接触面积大很多, 带出的菌种也就多很多了。

 第三, 用力过大, 划板时经常看到接种环进入了固体培养基内, 运动阻力不均匀, 划线运动的也就不均匀, 造成分离不理想。

 3. 越洗手越脏?

 当然这并不能说明洗手利于微生物生长, 可能是因为洗手后残留的水让微生物分布均匀, 生长的面积更大; 与干手指印比较, 有更多的水用于生长、 繁殖, 长得更好;更重要的是, 自来水不是无菌水, 肥皂也没有灭过菌, 自身都带有很多细菌, 只不过因为长期和人体共存, 双方相安无事而已。

 因此最好不公用日常洗涤用品, 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日常洗手还是必要的, 可以洗去污垢和有害化学物质。

 好习惯需保持。

 4. 雪水这么脏?

 我们尽情欣赏雪的洁白时一直忽略了它的形成原因:

 雪形成最基本的条件是大气中要有“凝结核”存在, 而大气中的尘埃、 煤粒、 矿物质等固体杂质则是最理想的凝结核。如果空气中水汽、 温度等气象要素达到一定条件时, 水汽就会在这些凝结核周围凝结成雪花。

 所以, 雪花的“内心” 富集了 空气中的污染物, 是很黑暗的~难怪会有这么多微生物存在了。

 我们也不必因此对雪来个 180 度大转弯, 比起河水、 表层地下水来说, 雪水算是干净的了, 因此古人也有喝雪水、 用雪水泡茶、 治病的习俗。

  七、 思考题 1. 从你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观察,你认为无菌操作应注意什么?

  尽量减少暴露时间, 暴露时一定要在酒精灯的火焰旁, 不能离太远。

 无菌部分和污染部分不能接触, 避免发生交叉污染。

 除了 灭过菌的试剂、 仪器外, 不用任何“自认为” 干净的器材。

 操作前一定要注意洗手、 换实验服。

 2. 说明饭前洗手,饭后刷牙的重要性。

 通过手指、 牙垢两张片子, 我们看出有大量微生物生活在那里。

 需要定期进行清洗, 避免外来菌大量繁殖, 伤害身体健康。

 3.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讲究饮食卫生?

  饭前洗手, 饭后餐具厨具充分清洗灭菌。

 生、 熟食分开存放, 分刀具、 砧板操作,生食要清洗干净, 熟食要加热彻底。

 条件允许的话采取分餐制。

 不吃变质食品和长时间存放的剩饭菜。

 4. 试解释夏天时煮好的饭如果放在锅中保持盖着锅盖不动, 不容易变质, 而一旦盛在碗里的饭就容易变质, 如果是吃剩的剩饭就最容易变质的原因。

 夏天空气温度适宜微生物生长。

 刚煮好的饭因为经过高温杀菌, 且锅盖将之与空气隔离, 组织微生物进入; 盛在碗里则直接把饭暴露在空气中, 会有细菌落在富含营养物质的饭上, 快速繁殖使饭变质; 吃剩的饭之前与人的唾液、 餐具均有长时间接触, 已经含有大量、 多种微生物, 变质速度最快。

  5. 根据实验结果, 试批驳“洁僻行为”。

 实验结果 3.f、 讨论 3 已经讨论过洗手的问题, 可以看出手不是越洗越干净的, 总

 会感染一些水中和洗涤用品中的细菌, 虽然于健康无碍。

 因此反复洗手完全没有必要,只是增加些心理安慰而已。

  八、 参考文献

  1. 陈金春、 陈国强,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篇五:微生物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

物学 实验报告 (供生物技术专业使用)

 年级专业

 姓名

  学号

  广州中医药大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教研室 2015-5

  微生物学实验一

  一、 革兰染色结果一、 革兰染色结果

  画图:

 混合菌液(1000×)

 葡萄球菌:革兰染色_____性 大肠杆菌:革兰染色_____性

 二、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画图)

 葡萄球菌

 链球菌

 1000×

 1000×

 痢疾杆菌

 霍乱弧菌 1000×

  1000×

 三、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

 破伤风杆菌的芽孢

  肺炎球菌的荚膜

  1000×

  1000×

  伤寒杆菌的鞭毛 1000×

  四、细菌的分布:

 检查项目 结

 果

  空气

 皮肤

 咽喉

 意义:

 微生物学实验二

 微生物学实验二

 五、基本培养基的制备和常用培养基的种类:

 1. 制备:

  2.种类和作用:

 培养基种类 用

  途 液体培养基

 碎肉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血液培养基

  五、细菌的接种:

 (一)平板划线接种法

 1 .目的:

 2. 步骤:

  3. 注意事项:

  4. 结果:

 菌落特征 颜色 形状 边缘 大小 表面 干湿 透明度1

  2

 (二)斜面培养基接种:

 (三)肉汤接种:

 六、细菌代谢产物的检查 1.糖发酵试验:

 原理:

  结果:

  糖类 菌种 葡萄糖 乳糖 意义 大肠杆菌

  伤寒杆菌

  2.硫化氢试验 原理:

  结果:

 菌种 结 果 意

  义 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

  3.细菌的色素 菌种 色素 意义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 脓 杆 菌

 微生物学实验三

 八、细菌对热力的抵抗 实验结果:

 菌种 加热 不加热 大肠杆菌(无芽孢)

  枯草杆菌(有芽孢)

 结果分析:

 九、热力灭菌器具、滤器的使用 1.方法:

 2.使用方法:压力:

  温度:

  维持时间:

 3.适用范围:

  十、中草药和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 1. 实验原理:

 2.实验结果:

 抑菌环

 药物 直径(mm)

 菌种 青霉素 氯霉素 黄连 金银花 葡萄球菌

 痢疾杆菌

  3.结果分析:

  十一、紫外线对细菌的作用 1.原理:

  画图:

 2.实验结果分析:

 十二、细菌的变异:

 1.原理:

  2.结果:

 3.结果分析:

 微生物学实验四

 十三、脓液或血液标本的检查

  菌种 项目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普通平板

 血平板

 血浆凝固酶试验

  十四、观察甲、乙链球菌的菌落: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十五、抗“O”试验 1.原理:

 2.材料:

 3.结果:

 待测血清 抗 O 阳性血清 抗 O 阴性血清 现象

 4.结果分析:

  十六、肠道杆菌分离鉴定:

 1.肠道杆菌分离培养鉴定程序:

  2.双糖含铁培养基的组成:

 上层:(

  )

 a (

 )糖 b 指示剂:

 酸(

  )

 碱 (

 )

 c (

  )

 下层:(

  )

 a (

  )糖 b

 指示剂:

 结果判断:

 上层:

  下层:

  结果:

 菌种 ss 培养基 双糖铁培养基 形状 颜色 乳糖上层GLU 下层动力 H2S 伤寒沙门菌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大肠杆菌

 痢疾杆菌

  3.肠道杆菌在 SS 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

 肠道致病菌:

 肠道非致病菌:

  微生物学实验五

 十七、观察霍乱弧菌,破伤风杆菌及白喉杆菌:

 形态:

 引起(

 )疾病 革兰染色(

  )性

 霍乱弧菌(1000×)

 形态:

 引起(

 )疾病

 革兰染色(

  )性

 破伤风杆菌(1000×)

 形态:

 引起(

 )疾病

  革兰氏染色(

  )性

  白喉杆菌(1000×)

 观察白喉杆菌菌落:

 培养特征:1

  2

  十八、抗酸染色法 1.实验步骤:

  (1)滴加石炭酸复红液(需稍多)

 (2)加热,至微有蒸汽冒出,移去,再加热,持续 3-5min,水洗。

 (3)3%盐酸酒精充分脱色,水洗。

 (4)吕氏美兰染色 1min,水洗。

 (5)用吸纸吸干,镜检。

  2.实验结果

 3.结果分析:

 十九、破伤风杆菌的厌氧培养 1 庖肉培养基:

  2 实验结果

  二十、破伤风外毒素的致病作用 1 实验步骤:

 (1)

 实验组:

 (2)

 对照组:

 2 实验结果:

 3 结果分析:

 二十一、真菌培养(大培养,试管法)

 观察:(1)酵母型菌落:

  (2)类酵母型菌落:

  (3)丝状菌落:

  二十二、观察病毒及其它微生物形态:

 真菌的构成分为(

 )和(

 )两部分

 皮肤丝状菌(100×)

 白色念珠菌是较常见的致病性 真 菌 , 能 引 起(

 ),(

 )

 及(

  )病

 白色念珠菌(1000×)

 此类螺旋体的螺旋细小而致密,呈(

 )或

  (

  ),一端或两端呈钩状,故名,镀银染色(

  )

 出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 (1000×)

 梅毒螺旋体(1000×)

  狂犬病毒的包涵体(HE 染色)(1000×)

  微生物学实验六、七 综合性实验:肠道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实验原理】(请填出整个实验的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

 学会肠道菌微生物学检查的基本方法。

 【实验路线】(请用图表加箭头的方式列出整个实验的路线图)

  【实验方法】(请填写出整个实验详细的实验方法和步骤。提示:菌群检测包括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检测)

 【实验结果】(请填出本组实验的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请根据本组实验的结果并比较其他组的实验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和经验总结

篇六:微生物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

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 细菌形态观察 细菌分布 消毒灭菌

 细菌形态观察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

 的使用及日常维护

 2. 掌握细菌的三种形态 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形态及染色 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 3. 4. 5. 了解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氏体、 螺旋体及真菌的结构特点

 二、 实验原理 1.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

 的使用 1. 在标本欲检部位滴一滴香柏油, 然后转换油镜头 2. 从侧面观察并慢慢转动粗调节器, 使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 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停止转动, 以免碰撞玻片, 用双眼观察目镜, 同时调节细调节器, 直至细菌清晰 3. 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亮度 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维护 1. 移动显微镜时, 用右手持镜壁, 左手托镜座, 平端于胸前 油镜用毕后,

 要立即用擦镜纸擦去香柏油; 再用滴有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油镜头; 最后, 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的二甲苯擦去, 以免损伤油镜头 2. 3. 镜头擦净后, 降低接物镜并将其转成八字形, 罩好镜罩放入柜内

 做好使用记录

 3.

 微生物知识 4. 1.

 细菌按形态分类:

 球菌:

 球形(包括双球菌、 四联球菌、 八叠球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等)

 杆菌:

 杆状(包括单杆菌、 双杆菌、 链杆菌、 分枝杆菌、 双歧杆菌等)

 螺旋菌:

 螺旋状(包括螺旋菌、 弧菌等)

 2.

 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质、 核蛋白体 3.

 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

 如肺炎双球菌

  鞭毛:

 又分单毛菌、 双毛菌、 丛毛菌、 周毛菌。

 如:

 变形杆菌为周毛菌

  菌毛

  芽胞:

 如破伤风梭菌、 炭疽芽胞杆菌、 肉毒梭菌 4.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原核类、 真核类和非细胞类。

 原核类:

 细菌、 放线菌、 蓝藻、 衣原体、 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

  真核类:

 真菌、 原生动物、 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

 病毒、 亚病毒 5.

 真菌

  单细胞:

 圆形、 芽生孢子。

 如:

 酵母菌

 多细胞:

 菌丝及孢子、 孢子出芽。

 如:

 霉菌 6.

 白假私酵母菌(白念)

 生物学性状:

 G+单细胞真菌、 芽生孢子、 类酵母型菌落 厚膜孢子、 假菌丝有助于鉴定 致病性:

 皮肤粘膜——鹅口疮、

 内脏感染、 CNS 感染 微生物学检查:

 直接涂片、 染色后镜检——菌体、 芽生孢子、 假菌丝 7.

 新型隐球菌

  生物学性状 :

 圆形酵母型菌、 外周有厚荚膜(比菌体大 1-3 倍)

 致病性:

 吸入后侵犯皮肤、 粘膜等——慢性炎症和脓肿; 侵袭 CNS——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 微生物学检查:

 脑脊液离心后取沉淀、 痰和脓标本直接检查; 墨汁负染见出芽菌体外围有宽厚荚膜为阳性 三、 实验材料 记号笔:

 1 支; 大镊子:

 1 支; 火柴:

 1 盒; 蜡笔:

 1 支; 试管架:

 1 个; 酒精灯:

 1 个;接种环:

 1 支; Olympus 显微镜:

 1 台; 显微镜使用记录本:

 1 个 四、 实验内容 1. 观察细菌三种形态 1)

 球菌 链球菌、 葡萄球菌、 肺炎双球菌(子弹形)、 脑膜炎双球菌(蚕豆形)、 四联菌

 2)

 杆菌 破伤风杆菌、 白喉杆菌(异染颗粒)、 绿脓杆菌、 伤寒杆菌、 变形杆菌

 3)

 螺形菌 弧菌——霍乱弧菌; 螺菌; 螺杆菌——幽门螺杆菌; 弯曲菌

 2. 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 芽胞、 鞭毛、 荚膜、 异染颗粒、 钩端螺旋体、 幽门螺杆菌 3. 绘图 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肺炎双球菌(pneumo coccus); 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 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antenus);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 芽胞(spore); 鞭毛(flagellum);荚膜(capsule); 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五、 实验结果 绘 8 幅细菌镜下图, 已交。

 六、 思考与讨论 1.

 显微镜高倍镜使用时看不清楚的常见原因 (1)

 未滴加镜油 (2)

 镜头不干净 (3)

 标本放置反了, 所以达不到对焦平面 (4)

 制片问题:

 标本太厚、 染色误差等

 细菌分布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固体培养基的制备 2. 掌握机体常见部位及环境中的细菌采样、 培养、 及初步鉴定

 3. 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及结果判定

 二、 实验原理 1. 培养基:

 1.

 细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

 水、 碳源、 氮源、 无机物和生长因子 2.

 培养基分类:

 (1)

 根据营养物质:

 营养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2)

 根据物理性质: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 3.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表面生长、 均匀浑浊生长、 沉淀生长 2. 革兰氏染色:

 革兰阳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peptidoglycan)层较厚, 经乙醇处理后使之发生脱水作用而使孔径缩小, 通道弯曲, 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保留在细胞内而不被脱色; 而革兰阴性细菌的肽聚糖层很薄, 脂肪含量高, 经乙醇处理后孔径仍可使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通过, 因而将染料洗去而被脱色。

 三、 实验材料 咽拭子、 羊血培养皿:

 1 套/人; 大号普通培养皿:

 1 块/2 人; 载玻片:

 1 片/人;

 A、 B 菌:6 套/桌; NS:

 1 份/人; 滤纸:

 1 张/人; 消毒液:

 4 套/桌; 三角瓶、 电天平、 营养琼脂、 称药纸、 称药勺、 量筒:

 1 套/桌 四、 实验内容 1. 培养基制备 1)

 按产品要求称取营养琼脂 2)

 每实验桌制备 200ml 3)

 高压蒸汽灭菌后, 在洁净工作台内倒平皿 4)

 所制备的普通平皿用于空气培养 2. 机体不同部位的细菌采样、 培养 1)

 咽部正常菌群的采样、 培养 咽拭子擦拭咽部, 平行划线法接种于羊血平皿。

 2)

 手指消毒前后细菌的采样培养 未消毒手指平行划线法接种于普通平皿; 同一手指碘酒、 酒精消毒后平行划线法接种于普通平皿。

 3. 环境中细菌采样培养 1)

 空气培养 将培养皿打开暴露于空气中, 20 分钟后盖好平皿盖儿 2)

 流通纸币(或硬币)

 的细菌采样培养

 将硬币正反面分别在培养基上充分接触

 3)

 采样结束后, 将培养皿底部朝上放入铁丝筐, 统一置培养箱:

 37℃ 18-24 小时

 4. A、 B、 C 菌鉴定(革兰氏染色法)

 1)

 . 细菌涂片制备程序:

 (1)

 取一干净玻片, 火焰上方缓缓通过三次去油 (2)

 蜡笔画线将玻片分割为 A、 B、 C 三区域 (3)

 接种环取生理盐水分别滴入 A、 B 两区域各一滴 (4)

 分别取少许 A、 B 、 C 菌 , 与生理盐水充分混匀成菌液, 风干后形成菌膜 (5)

 固定(火焰上方缓缓通过三次)

 (6)

 革兰氏染色 (7)

 滤纸吸干水分, 油镜观察

 2)

 . 革兰氏染色:

 (1)

 细菌涂片、 火焰固定 (2)

 结晶紫初染 1min (3)

 卢戈氏碘液媒染 1min (4)

 95%乙醇脱色 30-40s

  (5)

 沙黄复染 1min 五、 实验结果 A:

 G+, 球菌, 推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B:

 G-, 短杆菌, 推测为大肠杆菌;

 六、 思考与讨论 1.

 影响革兰氏染色的因素:

 (1)

 细菌本身因素:

  菌龄:

 如果菌龄太大, 可能出现假阴性 (2)

 操作因素

 涂片:

 取菌应适量, 涂片要均匀, 如果某个部分菌层太厚, 可能在脱色时达不到, 会导致局部假阳性

 固定:

 固定温度太高或时间太长都会导致细菌结构破坏而出现假阴性; 但是固定不够,细菌会在水洗时被冲掉

 初染:

 初染时间虽然说是 1 分钟, 但是可以适当延长, 时间太短会出现假阴性; 染色滴加不均匀可能出现半阴半阳

 媒染:

 和初染一样

 脱色:

 脱色时间不能过长, 基本上用酒精滴过之后马上水冲就可以了, 否则容易出现假阴性

 复染:

 复染时间需足够长, 否则可能会染不上

 消毒灭菌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实验室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及其原理 2. 掌握实验中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3. 掌握机体常见部位及环境中的细菌培养物的初步鉴定

 4. 强化革兰氏染色技能

 二、 实验原理 1.

 口咽部及皮肤正常菌群 鼻咽部及扁桃体:

 葡萄球菌、 类白喉杆菌、 肺链、 溶血及非溶血性链球菌、 奈瑟菌等 口腔:

 链球菌多见、 放线菌、 螺旋体、 G-杆菌等 皮肤:

 表皮葡萄球菌、 丙酸杆菌、 类白喉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2. 溶血类型 α 溶血:

 现象:

 草绿色溶血环 常见菌种:

 机会致病菌(甲链、 肺链 )

 原理:

 细菌产生过氧化氢将血红蛋白氧化成深绿色的高铁血红蛋白 β 溶血:

 现象:

 透明溶血环 常见菌种:

 致病菌(乙链 ) 原理:

 细菌释放溶血素使红细胞破裂, 血红蛋白释放 三、 实验材料 咽拭子培养物:

 1 套/人; 空气、 纸币、 手指消毒前后培养物:

 1 套/2; 载玻片:

 1 片/人;NS:

 1 支/人; 滤纸:

 1 张/人 四、 实验内容 1. 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示教讲解)

 1)

 . 热力灭菌:

  (1)

 干热灭菌法:

 焚化、 烧灼、 干烤( 160 ℃

 , 2 小时)

 ( 2)

 湿热灭菌法:

 煮沸( 2%Na2CO3, 105 ℃ ); 高压蒸汽灭菌( 103.4kPa, 20 分钟,121℃ , 临床运用最广的灭菌方法)

 2)

 . 紫外线(Ultraviolet radiation):

 波长 265nm-266nm(DNA 吸收光谱)

 杀菌能力最强。

 紫外光穿透力差, 一般只用于不耐热物品表面的消毒。

 3)

 . 过滤(filtration) 用物理阻流的方法除去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 用于不耐热物质的灭菌(血清、 毒素、 抗生素等)

 滤菌器:

 薄膜滤菌器、 玻璃滤菌器、 石棉滤菌器、 素陶瓷滤菌器 4)

 . 低温 保存菌种(冷冻真空干燥法)

 5)

 .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类别 作用机制 蛋白变性, 细胞膜损伤 去除脂类, 蛋白变性 蛋白变性 蛋白变性 蛋白变性 常用种类 洗必泰 乙醇 氯气、 碘酊 、 碘伏 红汞、 硫柳汞、 硝酸银 福尔马林、 戊二醛 新洁而灭 酚类 醇类 卤素 重金属盐 醛类 表面活性剂 蛋白变性, 细胞膜损伤 酸碱类 破坏细胞膜、 细胞壁, 蛋白变性 十一烯酸 染料 干扰氧化、 抑制繁殖 6)

 . 实验室常用化学消毒剂:

 龙胆紫 70-75%乙醇 洁净台消毒:

 来苏水擦拭

 防腐剂:

 三氯甲烷、 硫柳汞、 叠氮钠 2.

 细菌分布结果鉴定 1)

 观察菌落 2)

 取部分菌落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并观察 五、 实验结果 1. 咽部正常菌群的采样、 培养结果:

 在羊血培养皿上出现四种菌落:

 (1)

 数目多, 划线沿线都有; 针尖大小; 无色、 光滑、 湿润、 透明、 圆形。

 周围出现草绿色溶血环, 发生了不完全溶血即α 溶血。

 (2)

 数目较多, 划线沿线都有; 较小; 乳白色、 光滑、 湿润、 半透明、 圆形。

 (3)

 少, 只出现在四个点; 中型; 乳黄色、 光滑、 半湿润、 不透明、 形状不规则。在此种菌落下方的培养基出现了透明溶血环, 发生了完全溶血即β 溶血。

 (4)

 1 个菌落; 较大; 乳白色、 光滑、 湿润、 半透明、 圆形。

 粘稠。

 取(1)、(2)、(3)

 进行革兰氏染色, 结果如下; (1)

 G+, 链球菌, 根据不完全溶血推断, 为甲型链球菌。

 (2)

 G-, 球菌, 细胞个体小, 形状像金黄色葡萄球菌, 但是染色为阴性。

 (3)

 G-, 球菌。

 2. 手指消毒前后细菌的采样培养结果:

 1)

 消毒前:

 仅出现 2 个菌落, 较小; 乳白色、 光滑、 湿润、 有光泽、 圆形。

 革兰氏染色结果:

 G-, 杆菌 2)

 消毒后:

 无菌落出现。

 3. 硬币正反面的细菌采样培养结果:

 1)

 正面 三种菌落:

 (1)

 13 个菌落; 较小; 乳白色、 光滑、 湿润、 有光泽、 圆形。

 和手指消毒前的菌落一样。

 (2)

 1 个菌落; 较大; 白色、 光滑、 湿润、 近似圆形。

 (3)

 5 个菌落; 较大; 中央乳黄色边缘颜色变浅、 光滑、 湿润、 中间凸、 不规则、 边缘光滑 取其中(2)、(3)

 进行革兰氏染色, 结果如下:

 (2)

 G-, 杆菌。

 和手指消毒前的细菌一样 (3)

 G-, 链杆菌。

 形态较大, 形状像炭疽芽胞杆菌, 但是没有芽孢且染色为阴性。

 2)

 反面 两种菌落:

 (1)

 2 个; 较大, 乳白色、 光滑、 湿润、 有光泽、 圆形。

 (2)

 多个, 沿硬币边缘线连成一片; 针尖大小、 无色、 光滑、 湿润、 透明。

 4. 空气培养结果 平皿敞开在实验室的窗台上放置了约 20 分钟, 当时阳光照在上面:

 平皿出现了五种菌落:

 (1)

 11 个; 中等大小; 白色、 光滑、 湿润、 半透明、 圆形 (2)

 2 个; 较大; 周围白色, 中间有一个透明圈, 光滑、 湿润、 中间凹的圆饼状 (3)

 1 个; 较大; 周围黄色, 中间有一个透明的圆形区域, 半湿润、 没有光泽 (4)

 1 个; 较大; 边缘橘黄色, 中央偏白、 明显凸起、 干燥、 形状不规则 (5)

 1 个; 较大; 边缘透明, 中央乳黄色, 光滑、 湿润、 半透明、 圆形 取其中(3)、(4)

 进行革兰氏染色, 结果如下:

 (3)

 G-, 杆菌。

 和手指消毒前、 硬币正面菌落(2)

 的细菌一样 (4)

 出现三种细菌:

 G-, 双球菌 G+, 双球菌 G-, 梭菌 5.

 八个取样染色结果 取样 细菌来源 染色结果 细菌形态 1 咽部 G+ 链球菌 2 咽部 G- 球菌 3 咽部 G- 球菌 4 手指(消毒前)

 G- 杆菌 5 硬币正面 G- 杆菌 6 硬币正面 G- 链杆菌 7 空气(实验室窗台)

 G- 杆菌 8 空气(实验室窗台)

 G- 双球菌 G+ 双球菌 G- 梭菌 六、 思考与讨论 1.

 巴氏消毒法的利用 巴氏消 毒法是一种低温消 毒法, 包括:

 低温维持法:

 62.8 摄氏度维持 30 分钟; 高温瞬时法:

 71.3 摄氏度作用 15-30 秒。

 该法适用于食品的消毒。

 现主要应用 于乳制品。

 2.

 为什么湿热消毒法的温度比干热消毒法低?

 课堂上讲到的干热消毒法温度都比湿热消毒法要高, 说明湿热灭菌法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的灭菌效果可以与干热法相同, 分析原因如下:

 ( 1)

 湿热中 蛋白吸收水份, 更易凝固 变性;

 (2)

 水分子的穿透力比空气大, 更易 均匀传递热能, 在干热状态下, 由于热穿透力较差, 微生物的耐热性较强, 必须长时间受高温的作用才能达到灭菌

 的目 的 (3)

 蒸汽潜热大, 每 1 克水由 气态变成液态可释放出 529 卡热能, 可迅速提高物体的温度。

 3.

 细菌分布试验结果讨论 咽部正常菌群主要为:

 溶血和非溶血性链球菌、 球菌等, 不同人由于个体差异和取样部位差异, 所得菌种也有所不同 手的消毒是有效的, 消毒后细菌明显减少了。

 同时手上的菌是很多的, 所以需要常洗手。手上较常见的是四联球菌。

 硬币上的菌也相对较多, 因为它经历的环境很多。

 在咽部、 硬币和未消毒的手上, 都得到了一种很像大肠杆菌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说明这种菌分布非常广泛。

 4.

 空气培养取样染色时, 为什么得到三种菌?

  图 1 空气培养取样革兰氏染色(10*100)

 一...

推荐访问:微生物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 微生物 实验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