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2023年谈教师的阅读读后感7篇

时间:2023-09-02 10:50:07 来源:网友投稿

谈教师的阅读读后感7篇谈教师的阅读读后感篇1文:东篱;第三编是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即五种素养,第一种素养是康健的体魄,选了《学问之要素》、《这一年》、《每天四问》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教师的阅读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谈教师的阅读读后感7篇

我们通过阅读,不仅获取知识,还获得了读后感,我们在阅读后常常会陷入沉思,读后感仿佛是心灵的启示,如一束光照亮心中迷茫,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谈教师的阅读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谈教师的阅读读后感篇1

文:东篱;第三编是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即五种素养,第一种素养是康健的体魄,选了《学问之要素》、《这一年》、《每天四问》三篇文章和《春天不是读书天》这首诗歌。

固然,从所选的内容来看,并不完全是讲述康健的体魄的,但陶先生将其列为职业素养第一条的做法,令人感慨万千。

翻阅手头关于教师职业素养的文章、书籍,所罗列的内容虽不尽相同,但无非都是诸如热爱本职工作、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个人素质、深厚的专业知识、高效的教学能力……等等,唯一的共同点,是都没有谈及教师的身心健康。

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在谈论教师职业素养的时候,我们的着眼点,往往是职业,而忘记了,前面还有两个字教师。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其余的一切,无异于白谈。

学生时代,曾遭遇师范班主任在开学之际,和班干部讨论新学期各项事宜的时候突发脑溢血倒下;工作之后,有同行因急病倒在了办公室……这或许只是个例,只是和其他人一样是因为疾病的缘故;并且,谁也无法准确保证,这是由于职业因素所导致。

但这也在警示我们:作为教师,在承担职业之前,首先也是作为一个自然人存在的,而作为自然人的教师,身体构造并不会因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之类的而有任何特殊之处。

所以,咱当老师的,千万别把自己当做百变金刚或者无敌超人,就算是春蚕,也得先活好了,才有吐丝的可能。

谈教师的阅读读后感篇2

早在读师范时老师就给我们介绍了陶行知,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最近我仔细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书中内容论述精当,他的很多教育思想值得我们细细咀嚼。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说:教育可以是书本的,是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方不至于偏狭。以社会做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是教育的场所。生活教育教学生做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是啊,教育最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教学生做一个身强体健、品行端正、学识丰富、能力高强、兴趣高雅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为主,言教为辅。还可以学习名人伟人,教育学生做人。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更主动),用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贯彻在实践中去。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正是陶行知先生关于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实践课程之一。其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的数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主要途径,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让学生产生做的欲望,继而真正地做起来。依托不同的学习内容,从思维、感官、行为、语言等各方面培养学生做的兴趣和能力。许多成功的数学课例表明,只要教师能在做中教,学生就能够快乐地在做中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性就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我们教师既不能面目狰狞,又不能唯唯诺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必须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基础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宽容和引导,更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爱的关怀。老师和学生要充分沟通,老师不仅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感情、独立意识,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建立健全的身心;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错误和缺点,也要求老师毫不犹豫地批评、校正,加以引导。宽容不是纵容,引导而不能误导,能够发现学生的优点,指出他们的不足,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和尊重。

让我们以生活教育为本,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修养;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让学生在做中学,凭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谈教师的阅读读后感篇3

这段时间,我粗读了《教师阅读地图》一书。这本书有四个特点:第一、本书解答了教师要读什么书。第二、对怎样读书进行了详细的指导。第三、介绍了一些优秀图书和优秀电影。第四、对阅读误区和阅读失衡举例说明。这张阅读地图让我从中探寻出自己的合理阅读路径,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要想成为有素养的教师,必须大量的阅读各类书籍,即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但是,最怕读错书,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最适合自己的书,我们需要一座灯塔,《教师阅读地图》就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警惕流行书籍与庸俗成功学,伪技术把教育管理简单化,不要迷失在概念词语的丛林中,这一个个大标题,很直接的触动了我的心,现在,跟着作者再来细细分析这份清单,让我找到了自己专业阅读的误区。这份购书单中以流行图书为主,励志类图书、技术类图书占了很大比重。在看看我的阅读清单,是那么的类似,这里有多少励志书是为了满足大众的阅读口味编写的,有多少技术书充斥的是一些伪技术,回过头来再来看自己当初读书、选书的动机,所读之书都是在寻找教好学生的妙招,教书育人需脚踏实地,没有捷径可走。

仔细回想,很多书说来说去都在说一件事,只不过提出观点的方式有所不同、所选案例略有不同,大同小异。这些年,我渐渐地发现作者所用的一些妙招、奇招,自己在用时突然失效或效果锐减,很是困惑。如今想来,正是自己内心隐藏的惰性在指引着自己找所谓的灵丹妙药,在指引着自己走所谓的捷径,最终误入歧途。

通过阅读《教师阅读地图》,不仅解决了我的一些困惑;也让我了解到很多没有看过的书和电影,增长了很多见识,拓宽了自己的视野。首先,我明白了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只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更好的传播知识。其次,阅读专业书籍要坚持边看边思边记录,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和总结,才能成就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总之,这本书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决定挤时间再研读一下,以弥补前段时间粗读的不足。

谈教师的阅读读后感篇4

当《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和《教师阅读地图》一起拿在我手里的时候,我首先翻开了《教师阅读地图》这本有着朴素的封面的书。

这本书不是一本不需要反复咀嚼的书,它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这本书给我们介绍了我们该读什么书,而且分节梯列出了书目,共分了三个阶梯,而且每一个阶梯又根据内容进行了分类,我们该读哪些书,各占多大的分量,一目了然,因为这些书对我来说都是生面孔,所以我应该从第一阶梯开始读吧。

这本书还教给我们怎样去读书,哪本书该精读,怎样做批注,哪本书该略读,推荐指数是几颗星,写的都很清楚,但要读完这些书对我来说恐怕是一个十分宏大的工程,因为我看书是很慢的。就《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别人都是超前完成任务,而我往往是刚赶上进度,所以在阅读速度上我需要改进,该精读的书要有感想和批注,该略读的书就不能看的太慢,走马观花获取信息即可。

书里推荐我们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我是师范毕业,虽然后来又进修了本科,但和全日制的本科是有差距的,所以我也应该像书里提到的水心老师一样,按照进修时的课本里提到的文学作品大量阅读,读时需记住要有速度,不然这些书真的就像山一样的高不可攀,但山上的风景又吸引着我,所以我必须想办法比如提高速度再比如利用晚上或早起时间,课间时间也行呀。

以前读书的时候,都是经别人推荐的,别人推荐这本好,就读这本,那本有用,就读那本,没人推荐就自己从身边仅有的书里面挑,也没有什么阅读的目的和计划,就好像盲人摸象,摸到哪本是哪本,哲学和心理学的东西基本是不看的,自认为看了也没有什么用。所以一拿到《教师阅读地图》这本书,我就知道它是我现在最需要的书,是我很久以前就希望碰到的那本书,只不过现在才知道,也许有点晚,但总比不知道要强,只要开始,什么时候都不算晚,活到老学到老嘛!如果现在的新教师能在上岗时就能读到这本书,那在行走的路上就像提了一盏灯,不至于黑灯瞎火的迷失在沉沉暗夜中。

这本书虽然也分节梯列出了数学老师应读的书,但重点还是写给语文老师看的,因为这本书的编辑们有很多都是教语文的行家,所以我们语文老师读了肯定是受益匪浅的。

谈教师的阅读读后感篇5

这个暑假,有幸拜读了刘波老师的《教师阅读力》一书。一方面深深地佩服刘老师在本书中所展现的魅力,句句在理,解剖深刻,另一方面对自己作为教师,却对阅读那么不重视深感惭愧。

本书分四辑,从教师要成为真正的阅读者、阅读是成长的必由之路、推进教师阅读的路线图以及读写结合加快成长步伐四个方面,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方法等。看了刘波老师的博客之后,更是对他崇敬。他自己就是关于“阅读的力量”最好的证明,这比任何语言和文字都更有说服力。

唤醒教师的阅读意识,积极行动起来。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本书无疑就是一盏希望之灯,让我更加看清来路,也更加明白去路。

记得读书时代,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就是阅读。现在反而以各种理由推脱,把不读书归结为工作忙碌。现在想想实在可笑,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两百本书。”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连作为文化传播者的教师都不读书了,祖国的花朵们又当如何?我没有做到尽量多阅读,更不用说苏霍姆林斯基的境界了。秉烛夜读,仿佛是很久远的事情。而且,真正的阅读也绝不仅仅是读教科书和各种教辅书籍。

20xx年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欧美国家年人均阅读量约为16本,北欧国家达到24本,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中国在这方面差距非常大。在全民阅读成为国家战略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教师理应成为全民阅读的领跑者。

本书中“因为我们不读书,所以工作很忙碌”,让我很深思。平时,就是因为不读书导致视野狭窄,上课缺乏新意,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讲课枯燥乏味。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忍着昏昏欲睡的感受听课也是有苦难言,课堂效率微乎其微。尤其我作为班主任,初次接触那么多孩子,很多处理事情的方法和能力都是在大学课堂中无法学习到的。更多的时候是当我处理完一件事情,才发现其实还有更妥善的方式,收到更好的效果。其实很多优秀的班主任,在教育书籍中肯定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来处理解决这些琐事。如果不曾阅读,或许总是把事情处理得一塌糊涂或者总是不知道如何更快地完成工作,任务积少成多,也就会越来越忙碌。

作为教师,应该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常态,一种长久坚持的良好习惯。阅读,是教师由合格教师走向优秀教师的有效路径。最新鲜的教育一定是来自生活,与我们生活的社会息息相关。生活中每天发生的故事,都有可能成为教学素材,而能否捕捉到,就取决于阅读。面对越来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越来越大的压力,与书为友,远离喧闹,抛开浮躁,享受读书之乐,不是很惬意吗?试想在劳累了一天下班之后,坐在家里的书柜前,独自一人泡一杯清茶,拿起一本钟爱的书籍,慢慢品味,多好。睡觉前,慵懒地斜躺着,细细翻阅床头的爱书,伴着书香入眠,幸福满怀。某些无所事事的假期,还可以和学生族们一起,在图书馆专注于阅读,瞬间感觉年轻不少。或者是在柔软的草地上席地而坐,一边欣赏文字,一边欣赏蓝天白云。在阅读的点滴中,捕捉智慧;在平淡的细节里,感受幸福。阅读,如此美妙。

于我而言,这本书或许是一个新的起点:它教会我重视阅读。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努力挤出时间用于阅读,提高自己,更好地服务学生们。

谈教师的阅读读后感篇6

最近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受到很大触动,其中感触最深的是陶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 转载请注明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是陶先生在1927年在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校训。他强调:squo;教学做合一squo;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理之一(其中三大原理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指导整个学校的教学活动的方针。

教学做合一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二是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一,教师既教又学,学生则是学;三是教学不只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以上三个方面,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什么是做呢?盲目盲动是做吗?不是,胡思乱想是做吗?不是,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后来他又指出:所谓squo;做squo;是包涵广泛意味的实践的意思。

不难看出: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知行合一,行是做,即实践,做是第一,知是第二,它是改变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三脱离的敝端,把单纯传授知识、死教书、死读书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要求学用一致,在实践中加强理解,推行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指导学生学习的工作做好,不只学会、能应用知识,且能会学,终身受益。这就要求教师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式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谈教师的阅读读后感篇7

读了王维审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反思。我们的教室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校园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生活中也有教育故事。然而,我们却没有像王老师一样,去发现那些故事,去思考那些故事,去总结那些故事。

书本是一样的,但教书育人的方法却有很多种。王老师就是这样把一个个散落在教育之路上的故事,用最干净、质朴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下来,并用他那双仿佛能透视教育的慧眼,从那些不被常人关注的现象里,敏锐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从那些寻常的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教育力量,让我们读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带给了我们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尤其是今天读到其中的一节"我们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时,感触较大。作者提到在与第一届学生聚会之时,他问他的学生,你们都是靠什么小有成就的?结果学生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比如从老师那里学会了担当、坚持、诚信、爱心等等,但是没有人提到自己优异的成绩是让自己成功的关键。从而让作者意识到:从某个角度来说,学生的成功只是我们教育目标的副产品,是我们无意之中撒下的一些种子在他们的内心生根发芽,最终葱茏了他们的生命,而我们一直苦苦追逐的成绩、名次,在他们的生命之中却只是一片过眼云烟。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我们除了将知识教给学生之外,还要教给学生什么?我们的教育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我想,不止是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人为善……学校一直强调,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有礼貌、有规矩、有责任、有智慧,充满正能量的好少年。

推荐访问:谈教师的阅读读后感7篇 读后感 教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