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问题对照检查材料(13篇)宗教信仰问题对照检查材料 黑色和蓝色字体为重点 材料一 调查的对象为大学本科生,其中男生占50.4%,女生占45.6%;被调查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7至2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宗教信仰问题对照检查材料(1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宗教信仰问题对照检查材料
黑色和蓝色字体为重点
材料一
调查的对象为大学本科生,其中男生占50.4%,女生占45.6%;被调查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7至20岁;82.4%的人为团员;民族主要以汉族为主,占92.9%;调查对象的专业构成包括了社科、理工、外语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大学生的宗教价值观(一)大学生的宗教行为及价值取向大学生的宗教价值观决定了他们对宗教活动的参与度和支持度。在调查大学生是否参加过宗教活动的情况时,表示参加过宗教活动的161人,占23.7%;定期参加的34人;没参加过的471人,占69.3%。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宗教知识”“表达信仰”和,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21.2%和21.5%;表示是为了“服从权威”“求神、的回报”和“获得回报”的分别为5.2%、7.6%和3.2%;另有292人未作出选择。这个结果和社会上一般人参加宗教活动的目的有出入,社会上大多数人参加宗教活动是为了获得回报,只要能达到目的,什么都可以拜,都可以供,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而很少有人是为了获得宗教知识,这表明大学生对神秘活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宗教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其中选择“服从权威”的人数极少,这也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日趋成熟,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意识和较独立的判断能力,不会轻易地服从,
尤其对权威之类的要求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分析大学生去宗教场所的几个主要因素,选择人数最多的是“参观游览”,占25.5%;其次为“祈福”,占19.5%;选“好奇”的占16%;往后依次为:“陪其他人去”“兴、趣”“忏悔”,“参加宗教活动”、。可见,真正为了参加宗教活动而去宗教场所的只是很小一部分人,大多数人只是把宗教场所当成满足物质和精神享乐的地方。这种游览活动也只是一种轻松的、令人身心放松愉快的活动,没有什么强烈的、鲜明的政治色彩。此外,强烈的好奇心理作为青春期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征也使得大学生对宗教场所兴趣浓厚。一是因为,宗教场所是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事物,他们不太了解、不太熟悉,因此好奇地想了解;二是愈说不要去,愈说那是唯心、骗人的,大家就愈觉得神秘,想探个究竟,这种好奇心理与逆反心理、从众心理结合起来,出现了所谓的“宗教场所热”。基于对以上主要原因的分析,我们对大学生去宗教场所参加宗教活动的行为不能轻易地否定或简单地认为是“非无产阶级思想泛滥”“有神论泛滥”,从而对大学生中这种并非危害社会的行为硬抹、上政治色彩而加以指责。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虽然不少大学生去宗教场所对宗教感兴趣,但并不说明他们就信仰宗教,这也间接证实了信仰与行为间的非绝对一致性。在关于宗教好坏调查中,选“有好处”的96人,占14.1%;选“有好处也有坏处”的372人,占54.6%;选“只有坏处”的30人,占4.4%;选“说不清楚”的182人,占26.7%。其中主张“有好有坏”的最多,他们认为宗教有它的两面性:宗教对人们宣传博爱、宽仁、平等的思想,
同时也向人们宣传英雄主义、神权、绝对真理等偏执。这一方面说明,在国家正确宗教政策的引导下,各大宗教基本上是在努力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它们的正面社会功能已被社会所广泛认可。另一方面又说明当代中国大学生对宗教信仰是在一定意义上是抱着一种比较健全的心态的,并不是盲目的痴迷,而是有选择、有取向的。在调查大学生对身边信仰宗教者的看法时,认为“基本理解”的46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7.6%;13.1%的人表示“非常理解”;15%的人表示“不理解”;3.5%的人持“鄙视”的态度。在问及对家人信教的态度时,384人选择“漠然置之”;100人选择“自己也参加”;88人选择“全力支持”;66人选择“坚决反对”;另有42人未作出回答。从中可以看出,大学这主要是因为生对周围人群以及家人参与宗教活动大体持包容态度。在当代大学生中,开放和包容已经成为了其思想内核之一,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感兴趣,能容得下这些新鲜事物,其思维的内容之广和方式之多样远非之前的大学生可比。当然调查的结果显示也不乏有些学生的漠然和鄙夷,但总体上大学生对周围人群的宗教信仰还是持基本理解的态度。在问题“您相信冥冥中的命运吗?”的调查中,选“信”的123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8.1%;选“不信”的205人,占30.2%;选“有些信”的316人,占46.5%;选其他的29人,占4.3%。可见,对命运“信”和“有些信”的占大多数。大学生虽没有宗教信仰,但却对命运是否存在认识模糊,存在一定程度的听天由命心理。何谓“命运”?《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谓天所赋直穷通得失,非人力所能为者”。从现实
社会来分析,“命运”实际上是存在于人们把握之外的一种异己力量,在现如今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人们尚未能完全摆脱盲目性,不同程度的相信命运,在现实中也比比皆是,出现这种情况尽管不是一种科学的选择,但也不足为怪。人类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许多事物尚处未知领域,科学尚不能解释一切,宗教的存在也有其一定的合理因素,正是这种神秘的宿命感往往引导人们走向宗教信仰。在对未来宗教发展的看法中,问题“宗教是否是一种永恒的存在?”,选“从来就有的,与人类社会共生”的87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2.7%;选“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415人,占60.8%;选的“与人类社会未来共存”79人,占11.6%;的选“未来社会宗教消亡”的93人,占13.6%。在此问题中大多数人选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说明在这一点上大学生还是很有历史感的,可以看出唯物史观教育的积极影响。在“今后会继续信仰宗教”的问题上,答“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有30人;“可能会放弃”的8人;另有17人对此表示“视情况而定”。这种模糊的选择表明大学生们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缺乏信心,从侧面也反映了大学生们的迷惑心理。这种迷惑心理一是指在校大学生对宗教信仰是模糊的,这种模糊给有神论留下了很大的余地;二是指在校大学生尽管对宗教文化了解不多,但是,还能对其抱宽容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是符合现代精神的。对宗教信仰模糊也好,对宗教现象的宽容也好,都与一个问题密不可分,那就是对宗教知识缺乏了解。(二)大学生对我国宗教政策的看法在关于“入党是否可以信教”的调查中,多数大学生对宗教和宗教
政策无知或一知半解,存在认知误区。20.8%的大学生认为信教也可有以入党,40.3%的学生认为入党可以同时信教,9.9%的学生认为入党以后可以信教,仅有26.8%的大学生认为入党不可以信教。一些大学生只知道我们党和政府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却不知道这一政策不适用于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信仰最彻底的无神论,而宗教则是以“神不灭”为中心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因而共产主义与宗教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共产党员与宗教教徒在信仰方面是截然对立的。我们党明确规定,共产党员不能信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对有宗教信仰的共产党员,要教育和帮助其摆脱宗教影响,长期坚持不改的要劝其退党。但生活在基本上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党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这一规定,既要做到在思想上同宗教信仰划清界线,又要在生活中尊重民族习惯,以利于联系群众。这反映出了部分大学生在入党与宗教信仰的问题上存在模糊认识,高校应该加强宗教法规教育。问及“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否矛盾”这个问题时,83.7%的人回答是“不矛盾”,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宗教自由政策是认可的。由于宗教在我国存在、发生和发展有其现实的根源及理由,宗教信仰、宗教感情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感情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将作为一些人的精神需要,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现象而长期存在。1982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文件中指出:“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
教问题的基本政策。这是一项长期政策,是一直贯彻执行到将来宗教自然消亡的时候为止的政策。”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并将其作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仅满足了信教群众在精神上的需要,而且也顺应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绝大多数人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看法,符合国际社会保障人类的宗教信仰这项基本人权的公认原则。因此实施宗教信仰自由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都是为了同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三)大学生的宗教观教育知识是观念的依托,宗教亦不例外。要深入考察大学生的宗教观,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十分重要。当问及大学生“了解宗教知识的途径”这一问题时,31.4%的人选择了“选修相关课程,阅读相关宗教书籍”;24.7%的人选择了“通过网络和收听境外福音广播电台”;27.1%选择了“通过与教会以及与教职人员的接触”;8.5%的人选择了“私人聚会散发的小册子和传单”。这反映了高校在学术和思想上的包容性和活跃性以及在文化上的多样性,在校大学生接触宗教的渠道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职人员、宗教活动场所、教徒之间相互传播外,书刊、影视、网络、电台已成为比较常见的传播方式,大学生中的宗教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这也说明境外敌对势力有对大学生进行宗教渗透的可能性。
当问及“是否想读一读《圣经》、《古兰经》、《心经》或《黄庭经》之类的宗教典籍”这一问题时,36.6%的人回答“想”;33.7%的人回答“不想”;28.5%的人表示“将来想”。可见,大部分人还是想读一读这些宗教典籍,这反映了大学生旺盛的好学求知心态,对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思想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问题“您认为宗教信仰与现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无抵触”的回答中,49.4%的人认为“大部分可以并存,局部对立”;26.9%的人觉得“大部分对立,局部并存”;18.2%的人表示“两者相互补充”;只有3.2%的人选择“两者尖锐对立”。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两者并非是尖锐对立的,在尊重大学生宗教徒信仰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他们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内容,为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当问到“大学生应不应该加大宗教信仰知识的宣传力度并开设课程?”,31.5%的大学生表示“应该,但要适度”;42.6%的人认为“无所谓,听听也没有什么坏处”13.4%的大学生持肯定的态度;11.2%的;人坚决否定。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想了解宗教文化的,他们能够积极肯定宗教的正面社会作用,但对宗教的消极影响认识并不深因此我们觉得可以在高校开设宗教文化类的选修课和有关的讲座,刻。正面介绍宗教知识,增强对宗教的感性认识,消除大学生对宗教认识的神秘感。同时宣传党在新时期的宗教政策,特别是在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方面,应当加大宣传力度,使他们对宗教有更深入的了
解,对宗教的认识更加理性,自觉地为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做更多的工作。
材料二
当今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状况如何?笔者在本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2000名大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调查。此次调查要求学生以作业的形式回答信不信宗教,若不信,信什么,理由何在?若信,信哪种宗教,原因何在?等等。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宗教“可信可不信”、“说不清”、“很模糊”、“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有1180人,约占总数的60%。明确表示不信仰宗教的有610人,约占总数的30%,其中表示信仰马列主义、科学、共产主义的与“信自己”、“信运气”、“信金钱”的各占一半。明确表示信仰宗教的有210人,约占总数的10%,其中信仰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下同)的有130人,约占信教者的62%。
调查显示,大学生信得最虔诚、最人迷的是基督教;信仰宗教者绝大部分是共青团员,还有个别是入党积极分子甚至共产党员。个别信教者对党的宗教政策,对马列主义理论,对共产主义信仰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那么,是什么力量驱使那么多青年大学生如此迷恋、沉醉于宗教神学呢?信教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里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因素与民族、家庭环境因素。首先是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引起人们的信仰危机以至于向宗教靠拢。这些年社会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思想理论界某些导向一度混乱,国际共运遭受严重挫折,处于低潮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与道德、经济与政治、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似乎日趋尖锐,难以解决,如道德良心的沦丧,丑恶现象的卷土重来,
权钱交易,腐败现象屡屡发生,战争恐怖活动此起彼伏,环境污染,气候异常,物种灭绝等等,一句话,人们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这一切现象,哲学、社会科学似乎解释不了,自然科学也无能为力,有些恶果看起来甚至是由科学的发展直接引起的。这就使得思想活跃、敏感的大学生深感迷惑,一部分人产生严重的信仰危机,转而祈求万能的神拯救世界,保佑自己。
其次是民族、家庭因素的影响。有些大学生本身就是少数民族,整个民族都信教,他也就信了;有些家庭祖辈或父母笃信某种宗教,大学生从小受其熏陶、感染,自然而然地信了教。
二曰内在心理的需要。很多大学生认为,教堂、寺院是人际联络思想感情的好场所,“佛”、“主”是人们倾诉隐私的最佳对象;信教能弥补、
治愈心灵的创伤,能使寂寞无聊的心绪找到寄托之所,能起鼓舞作用,给人以力量、信心。如一学生写道:我妈生病多年,看医生、吃药,效果一直不好。信教后,认识了很多教友,大家一起祈祷,做弥撒,互相关心,相互爱护。不久我妈心情舒畅多了,病也好多了。在这里,宗教成了最高明的“心理医生”。
三曰宗教道德与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吸引。特别是追求至善的宗教道德,是它最迷惑人、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三大宗教几乎都包括了这么一些道德诫律、规范:不偷盗、不奸淫、不凶杀、不贪财、不抢劫、不诬陷、不妄语、平等爱人、惩恶扬善。这些戒律在抑制罪恶势力、稳定社会秩序、净化社会空气等方面确具有独特的积极意义。因而相当部分大学生认为,这些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并不矛盾,它的约束力量甚至超过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作用,当今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尤需这些宗教道德的教化。
四曰“事实胜于雄辩”,很多事实证明“使你不得不信”。大学生常举的事实有:很多名人,甚至大科学家也虔诚信教;“圣经”上的很多预言都得到了证实,特异功能,灵魂存在的迹象很多;社会发展至今,世界末日的景象越来越明显,这一切都只能有赖于耶稣基督的第二次降生;求神拜佛灵验得很,能预测过去未来,能医治痼疾,能带来幸福生活。
材料三
2006年10月,笔者在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就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外国语学院、旅游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等六个学院的各年级学生,其中女性占48.3%,男性占51.7%。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16份,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初步调查显示,在大学生中信仰宗教者已经存在,且发展趋势不容忽视。笔者在对问卷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有如下特点。1.1当前部分在校大学生对宗教感兴趣,且人数逐年递增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极为广阔,对宗教怀有一定的兴趣。据统计,对宗教有兴趣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55.8%。其中对佛教感兴趣的占对宗教感兴趣人数的32.1%,对基督教感兴趣的占对宗教感兴趣人数的25.5%,两者合计达57.6%。认为宗教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文化现象的占总调查人数的71.9%。但有些大学生对宗教认识程度不深,认为宗教包含着真理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6%。认为宗教与科学精神不违背的49%,这无疑是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从这里可以发现,在宗教现代化的背景下,求知欲旺盛的大学生从各方面受到宗教文化冲击,因此对宗教具有一定兴趣。有关宗教信仰的调查我们曾在2005年5月进行了一次,从相距一年多的调查数据来看,两年中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06年比2005年上升了3.7%,虽幅度不大,但值得我们注意。
1.2当前在校大学生对宗教没有明确的认识,部分学生认为宗教有一定的社会作用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模糊,缺乏明确的认识,看不清宗教的本质,被某些宗教的表面形式所蒙蔽。部分学生认为宗教有一定的社会作用。认为信仰宗教是利大于弊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1%;认为信仰宗教是无弊无利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5%;而认为信仰宗教弊大于利的仅占总调查人数的13.6%。只有6%的人对宗教习俗及节日了解一些;只有11.9%的人读过或听过一些宗教故事,至于对宗教教义和教规的理解,几乎很少有人能说清。在进行宗教信仰动机这一项调查中,认为宗教给人以希望,使人有精神寄托的占总调查学生数的71%;认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而持不赞成态度的占总调查学生数的61.6%。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宗教知识较为缺乏,宗教信仰模糊,部分大学生肯定了宗教的社会功能,认为信仰宗教能够使人有所寄托,具有治疗心理创伤的功效。同时这些大学生对宗教持宽容支持态度,他们很可能成为潜在的宗教信的人群。
材料四
大学完全可以有这个底气:大学生不会因为传教活动的增多就去选择某种信仰。大学教育应该如何看待大学生的信教问题,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课题调查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基督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慧林认为,大学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也“完全可以有这个底气”。事实也证实,虽然“传教活动更密集了,传教渠道更多了,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的效果又不太好,但大学生信仰者的比例却没有明显增长。”信教人数没有明显增长能否详细谈谈做这样一个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设立了100个左右的研究基地,其中宗教学研究基地设在人大。这个研究基地除去承担学理性的研究课题之外,也会就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做一些实证性研究。2002年我们就做过一个类似的调研,但当时只限于人大校内,想拿人大当一个样本,大体上了解一些情况。这次的调研可以说与上次有所衔接,当然也有所扩展。这次涉及的范围比较大,从北京市37所高校回收了12000多份有效问卷。近30年的中国,各大宗教都有较快的发展,而比较突出的是基督教。以前所做的调研,主要是针对基督教老人多、妇女多、文盲多的特点,而近年有一些变化,到底是怎样变化,变化到什么程度,并没有特别清楚的回答。当然也有一些类似的调研,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样本量往往不够,获取渠道也不够直接。这样的调研可能更需要平视的、直接的对话,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调查”。如果是老师对学生、主管部门对下属机关,恐怕都会有问题。实事求是地说,向陌生人表达自己对宗教信仰的看法,目前还是有些障碍。所以我们的调研是学生对学生,学生是调研的主体,他们之间的交流比较畅通,几乎没有什么障碍。另外,近些年总是听说大学校园里的传教活动比较多,我自己的学生就告诉我,他们在学校里碰到过多次。这些校园传教者在过去的中国是不太容易存在的,而现在的情况究竟如何?我也很想知道大学生究竟是怎么看待和面对这些问题的。调查中的最新发现是什么?调查中的最新发现是什么?什么简单说,校园内外的传教活动都有明显的增强,但大学生信教人数却没有明显的增长。人大的学生工作部曾在2008年做过一个关于大学生思想情况的调研,从这份材料看,我们得承认近年大学的政治思想教育并不是很强,或者说它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其实学生对很多东西是有独立判断的,甚至对某些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会有一些抵触。从总体上看,这些年的思想教育不是强了,而是弱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空间不是被限制了,而是更大了;不同信仰和不同文化进入校园的机会比以前多了,而不是少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都认为目前大学生的基督教信仰群体会有很大增长。但是从调研数据看,似乎并非如此。如果说传教活动更密集了,传教渠道更多了,而且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的效果又并不太好,大学生信仰者的比例却没有明显增长,那么我们就应该特别考虑中国当代大学生到底是怎么看待基督教信仰,他们又是如何理解和选择的。大学生有能力自己判断对于基督传教活动在校园的加强,是否引起了某种担忧?我个人认为,如果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对不同于自己的东西不需要简单地予以限制,限制的效果也不会太好,尤其对大学生这个“求真”的群体。可以设想,如果大学没有今天这样充分的思想空间,如果学者和学生不能公开表达自己的看
法,如果不同的学术和学说不能在大学交流、交融和交锋,我相信校园里的传教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更大。事实上,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各大宗教都有那么快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说,那是对于“文化大革命”极端封闭和思想控制的一种反弹,那么快的发展不是常态,增长到一定程度,它自然会有一个饱和,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无限增长。另外,我觉得当代大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越大,自己的判断能力也就越强。我并不是说大学生选择宗教有什么好或者不好,我只是认为他们实际上是在有选择地接触完全不同的东西:他们既读西方的经典,也读中国的传统,既有机会了解基督教信仰,也有机会了解其他的信仰或者文化。在这之间,其实是他们自己在不断地过滤和选择。这么多年终于有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这对下一代人的精神健康是绝对必要。“大学”之为谓,“海纳百川”所以University也可以解作Unitywith就是,diversity,因此大学生才不会因为传教活动的增多就都去选择同样的信仰。对大学生尤其不能强制性地引导或者限制他们的选择,否则适得其反。我看到很多材料,有相当多学生对于基督教在学校的传教活动是极其反感的,从问卷中也会看到一些学生在选择答案之外,会写一些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认为这个调研本身就过于倾向基督教了,甚至怀疑人大的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是不是也跟教会差不多,是不是要诱导他们回答这种问题?所以我倒是觉得现在的这些小孩子,完全有机会接触不同的东西,也有能力自己选择、自己判断,自己做出评价。这没有什么不好。从调研的整体结果看,除了信教人数没有增加趋势,还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比较严格的思想控制,更加宽松的文化心态显然具有优势。中国的大学完全可以有这个底气,这很重要。另外在2002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即使有很多学生不选择基督教信仰,也并没有表现出那么大的反感,而这次有一些学生的抵触、排斥却相当明显,甚至过于激烈。这可能与新一代年轻人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某种失望有关。大学生对基督教的很多兴趣来源于他们对西方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关注。从这两次的调研都可看到,大多数学生对基督教的最初了解和认识不是通过教会,而是通过相关的学术、文化、甚至艺术等等。与上一代人相比,也许可以说这一代大学生对西方的“想象性寄托”更少了,也有更多的渠道了解西方社会的不同层面,因此“想象性寄托”可能会被更多的理性评价所取代,这也很正常。当然某些过于激烈的批评发展到极端,会带来另外一些问题的。但是我觉得他们无非就是大学生,应该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判断逐步调整自己的想法。这些是从过去的调研中没有看到的。这种调研首先是要了解尽可能真实的情况,进而才能追究其所以然。其中调研数据当然是前提,但是孤立的数据未必能真正说明
问题,支撑这些数据的还有一些不可忽略的参照系。因此我觉得学生留在问卷上的附言、他们提出某些批评的具体背景、当今大学的思想环境,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现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您看起来比较乐观?我是比较乐观。大学生发生任何事,都会引起公众的特别关注,所以大家总是说这一代的大学生怎么怎么样了。我自己真的没那么悲观。每一代人差不多都认为下一代是垮掉的一代,是很成问题的,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其实这种感叹大可不必。我相信这一代小孩的想法在他们上一代是没有的,他们能享受的知识资源、思想空间和独立判断的机会,也是前一代人没有的,所以我不觉得这是坏事,也不觉得这问题多么严重。那大学应该怎么办?只能用传统的方式加强思想工作吗?我看未必。应该说这些年来,中国的大学已经建立起一种更加和谐、宽容的思想环境,越来越多地容纳并倾听不同的声音。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觉得大学生对基督教的态度已经不是简单地皈依或者拒斥,而是他们的不同理解。他们的接受或者反感都是他们的理解。而这一代人对基督教的理解,也就是未来中国对基督教的理解。宗教和信仰是两回事实际生活中,很多大学生信仰者都是有家庭信教背景的。这种情况在国外也很多,有些人是生下来就受洗的,还有一些人是后来皈依的。就西方传统而言,生下来就受洗的人也要经历一种自己的选择。因此天主教传统里有一种仪式,叫confirmation(坚振礼),就是你要去confirm你的信仰。因为你受洗是父母安排的,但等你到了12岁,你要去confirm自己到底信不信,到那个年龄,他们认为你自己有能力去判断了,这就是天主教很隆重的坚振礼。天主教很重视坚振礼,原来只有主教才能主持这一仪式。这可能说明:信仰是不是你真正的选择,是不是你自己的、严肃的选择,基督教的传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这在中国就更不奇怪了,基督教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基督徒,但这个选择的过程可能会很长。
材料五
万多人。在发放的一万份调查问卷中,秦皇岛市3所高校在校生总人数为4万多人。在发放的一万份调查问卷中,12.4%,88.7%信教学生是被动接触宗教的。%,且信教学生1240人,占12.4%,且88.7%的信教学生是被动接触宗教的。在信教学生中,从性别上看,51.6%,48.4%;从民族成分上看,77.4%,教学生中,从性别上看,男生51.6%,女生48.4%;从民族成分上看,汉族77.4%,22.6%;从所信仰的教别上看,%;从所信仰的教别上看9.7%,%,基督教26.6%,%,伊斯少数民族22.6%;从所信仰的教别上看,天主教9.7%,基督教26.6%,伊斯8.9%,%,佛教41.1%,%,道教4.0%,%,其他信仰9.7%。%。通过调查结果进一步兰教8.9%,佛教41.1%,道教4.0%,其他信仰9.7%。通过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个特点:分析后发现,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及认知具有5个特点:
在信教学生中,66.9%的学生家长有宗教信仰,52.4%在信教学生中,66.9%的学生家长有宗教信仰,52.4%的学生是由于家庭背景的影响在幼年和小学接触、了解宗教,50.3%家庭背景的影响在幼年和小学接触、了解宗教,有50.3%的学生受到过其家庭成员的传教,33.1%最终受家庭影响信仰宗教信仰宗教,成员的传教,33.1%最终受家庭影响信仰宗教,成为家族宗教信仰的被动延续者。大学生信仰宗教最初、最大的原因是由于家庭信仰背景的影响,这种家庭大学生信仰宗教最初、最大的原因是由于家庭信仰背景的影响,影响不断扩展通常会形成宗教信仰的地域性与非信教学生相比,由于家庭因地域性。影响不断扩展通常会形成宗教信仰的地域性。与非信教学生相比,由于家庭因素的作用,信教学生对宗教的了解多为直观、形象的接触和体验,素的作用,信教学生对宗教的了解多为直观、形象的接触和体验,对宗教的认同在人数和程度上要高得多。调查还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同在人数和程度上要高得多。调查还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有宗教信仰家庭背景的大学生相对于其父母和先辈,有宗教信仰家庭背景的大学生相对于其父母和先辈,家族性的宗教意识已经开始弱化,受到家庭影响甚至控制的程度在不断减弱。始弱化,受到家庭影响甚至控制的程度在不断减弱。
调查发现,22.6%的信教学生为少数民族,其中以回族、调查发现,22.6%的信教学生为少数民族,其中以回族、维吾尔族等为代表的信仰伊斯兰教和以藏族为代表的信仰佛教的学生为主斯兰教和以藏族为代表的信仰佛教的学生为主。为代表的信仰伊斯兰教和以藏族为代表的信仰佛教的学生为主。具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学生在信教学生群体中占有一定比例,但从严格意义上说,的少数民族学生在信教学生群体中占有一定比例,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更多体现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更多体现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或者说是宗教的民族性和民族的宗教性相交织。相对于汉族学生而言,族性和民族的宗教性相交织。相对于汉族学生而言,少数民族学生在对宗教的认知程度和对宗教的力量感、敬畏感、安定感的认同程度上较强,认知程度和对宗教的力量感、敬畏感、安定感的认同程度上较强,对宗教经典文献、教规教义的了解较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中浓厚的宗教文献、教规教义的了解较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浓厚的宗教气息使然。这表明大学生宗教信仰及认知具有民族性。气息使然。这表明大学生宗教信仰及认知具有民族性。
在信教学生人数上,农村多于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多于经济发达地在信教学生人数上,农村多于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多于经济发达地87.9%,占绝大多数;%,占绝大多数区;家庭经济状况为中低收入水平的有87.9%,占绝大多数;父母职业比较分包括了工人、干部、经商、农业等;散,包括了工人、干部、经商、农业等;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大学生和硕士生中具有宗教信仰的学生比例很小。生中具有宗教信仰的学生比例很小。这表明大学生宗教信仰及认知受到家庭经济状况、学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济状况、学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高校在学术和思想上的包容性和活跃性,加之文化的多样性,高校在学术和思想上的包容性和活跃性,加之文化的多样性,在校大学生接触宗教的渠道除传统意义上的教职人员宗教活动场所、渠道除传统意义上的教职人员、学生接触宗教的渠道除传统意义上的教职人员、宗教活动场所、教徒之间相互传播外,书刊、影视、网络已成为比较常见的传播方式,传播外,书刊、影视、网络已成为比较常见的传播方式,有一部分学生还在游览宗教圣地过程中了解到宗教知识和宗教文化。表明大学生中的宗教传播途径览宗教圣地过程中了解到宗教知识和宗教文化。表明大学生中的宗教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呈现多样化趋势。
调查还显示,13.7%;没有规律,%;没有规律调查还显示,定期参加宗教活动的占13.7%;没有规律,遇到要事才去求神保佑、62.9%;%;从未参加宗教活动的占23.4%。12.1%%。12.1去求神保佑、诵经祈祷的占62.9%;从未参加宗教活动的占23.4%。12.1%的信教学生因各种原因没有宗教生活。表明信教学生参加宗教活动具有随意性。信教学生因各种原因没有宗教生活。表明信教学生参加宗教活动具有随意性。
大学生宗教信仰及认知存在对宗教认识模糊,大学生宗教信仰及认知存在对宗教认识模糊,对宗教对人生作用的理对宗教认识模糊解不尽相同,解不尽相同,对宗教与社会各要素的关系的把握分歧较大调查显示:在信教大学生中,对于宗教的理解,观点比较分散。调查显示:在信教大学生中,对于宗教的理解,观点比较分散。认为24.2%,0.9%,宗教是对神圣物”“神圣物”的信奉或崇拜的占24.2%,认为是唯心主义产物的占20.9%,33.1%,%,选择说不清楚的占21.8%。%。约有一成的信教认为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占33.1%,选择说不清楚的占21.8%。约有一成的信教学生认为自己同时信仰两种宗教,例如佛道教兼而有之;学生认为自己同时信仰两种宗教,例如佛道教兼而有之;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自己“信奉”的是简单的“宗教”,把民俗等同于宗教信仰,甚至把封建迷信等信奉”的是简单的“宗教”把民俗等同于宗教信仰,同于宗教信仰;41.1%的信教学生信奉佛教,比例最高,同于宗教信仰;有41.1%的信教学生信奉佛教,比例最高,但并不表明这些学生是纯正的佛教徒,生是纯正的佛教徒,在认识上存有把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带有宗教色彩的部分作为宗教信仰的误区。由此折射出大学生对宗教的理解尚不透彻、界限尚不明确、为宗教信仰的误区。由此折射出大学生对宗教的理解尚不透彻、界限尚不明确、认识尚不明朗。认识尚不明朗。
调查中,信教学生认为宗教对人生态度具有积极影响的占52.4%,成.4%,调查中,信教学生认为宗教对人生态度具有积极影响的占52.4%,成为学生信教的重要理由,16.9%的学生把宗教作为精神寄托,为学生信教的重要理由,尤其是有16.9%的学生把宗教作为精神寄托,显示出宗教的世俗化倾向,宗教的世俗化倾向,也说明宗教的社会整合能力和适应功能得到信教大学生群体的认同。在调查对象中,体的认同。在调查对象中,不信仰宗教学生中的大部分认为宗教对人生具有消极影响,不利于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会混乱思维、消磨意志、极影响,不利于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会混乱思维、消磨意志、影响学业。造成两种对立观点并存的原因在于宗教知识的缺乏,影响学业。造成两种对立观点并存的原因在于宗教知识的缺乏,形成了大学生宗教观以及对宗教认知上的差异。宗教观以及对宗教认知上的差异。
信教学生在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上,54.0%信教学生在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上,54.0%的信教学生认为两者和谐统31.5%选择说不清楚,14.5%认为两者相互矛盾互矛盾;一,31.5%选择说不清楚,只有14.5%认为两者相互矛盾;在宗教与社会的关系上,27.4%的信教学生认为宗教促进社会发展,7.3%系上,27.4%的信教学生认为宗教促进社会发展,%认为宗教阻碍社会发展,7.3认为宗教阻碍社会发展,59.7%认为宗教具有双重性,5.6%选择说不清楚;在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上,59.7%认为宗教具有双重性,5.6%选择说不清楚;在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上,25.0%的信教学生认为宗教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精华,62.9%25.0%的信教学生认为宗教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精华,62.9%的信教学生认为宗教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双重性。教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双重性。信教大学生对社会各要素关系的把握上分歧较大。上分歧较大。增强大学生宗教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宗教法律意识,积极规范和引导大学生宗教信仰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作为大学生理应对国家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和把握,但调查结果并不乐观不乐观: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和把握,但调查结果并不乐观:信教学生对宗教政策及法律17.7%,33.9%%,有法规比较了解的只占17.7%,有33.9%的学生从未接触过党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18.5%的信教学生对宗教活动应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认识不够,法规;18.5%的信教学生对宗教活动应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认识不够,9.7%的学生把宗教教规教义放在了国家法律法规之上。法律意识不强,甚至9.7%的学生把宗教教规教义放在了国家法律法规之上。法律意识不强,使在校大学生容易成为非法宗教传播的受众,在校大学生容易成为非法宗教传播的受众,甚至成为非法宗教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大学生的宗教法律法规意识有待加强。参与者。大学生的宗教法律法规意识有待加强。
高校在学术上的包容性,思想上的开放性,高校在学术上的包容性,思想上的开放性,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宗对宗教产生特殊的想象。现代社会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对宗教产生特殊的想象。现代社会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宗教在学生中的传播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学生容易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播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生中的传播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学生容易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客观上要求高校有必要对信教学生进行有效管理。通过调查和座谈了解到,求高校有必要对信教学生进行有效管理。通过调查和座谈了解到,各高校只开设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设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门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尚属空白,理论课程,专门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尚属空白,对信教师生的统宗教活动管理等方面明显不足,教育管理的手段单一,计、宗教活动管理等方面明显不足,教育管理的手段单一,与宗教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高校和宗教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联系,客观要求不相适应。高校和宗教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联系,信息互动和工作配合性差,造成了对大学生组织参加的非法宗教活动的处理上处于被动局面。合性差,造成了对大学生组织参加的非法宗教活动的处理上处于被动局面。同时,信教与不信教两种观念相互对立并存于高校学生中,现阶段虽未形成明显、信教与不信教两种观念相互对立并存于高校学生中,现阶段虽未形成明显、生中强烈的思维上的碰撞和行为上的冲突,但引发矛盾的可能性应引起足够重视。强烈的思维上的碰撞和行为上的冲突,但引发矛盾的可能性应引起足够重视。高校对宗教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高校对宗教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由于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加之高校管理薄弱,由于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加之高校管理薄弱,大学生由非法宗教的传播受众逐渐升级为非法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的趋势逐步增强。教的传播受众逐渐升级为非法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的趋势逐步增强。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加,外教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跃学术氛围,外交往的增加,外教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跃学术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使学生成为其传播宗教的受众成为可能。另外,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使学生成为其传播宗教的受众成为可能。另外,近几年网络的普及也推动了宗教传播。此次高校调查发现,23.6%年网络的普及也推动了宗教传播。此次高校调查发现,23.6%的学生通过网络接触过宗教,互联网成为非法宗教传播的重要工具的事实不可忽视重要工具的事实不可忽视。接触过宗教,互联网成为非法宗教传播的重要工具的事实不可忽视。大学生组参与非法宗教活动成为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大学生涉教活动有待规范。织、参与非法宗教活动成为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大学生涉教活动有待规范。
材料六
大学生信教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凸现的一个社会现象。根据2003年对北京地区10所高校2820名大学生的调查,信奉各种宗教的大学生占9.2%,远远高于前苏联宗教社会学家估算的前苏联的18岁~30岁
青少年信教人群占1%~3%的比例。这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中的党员和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二者占了被调查人员的60.16%。这两类学生一般而言是大学生中政治上和精神上比较积极向上的部分,在大学生中相对数量比较少,大约占到在校大学生的35%左右。这个现象的出现,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诸多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多元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也反映了高校思想工作的差距,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一、大学生信教人群形成的原因根据调查和了解,大学生信教人群的形成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1.自身因素,寻求慰藉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佼佼者,他们的思想活跃,同时获取知识的欲望很强烈。大学生信教也体现了中国人信教的通常特征,许多人是在发生问题或产生需求时投入宗教的。但与普通民众不同的是,大学生信教更多的表现在心理调节的需求方面。生存焦虑的影响,即需求性信教。大学生跨进大学校门就跨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高中时代的生活学习环境。在这里,他要独自处理生活学习的诸多问题。他的自我意识和理性意识不断觉醒。他看到了高中时代不认识或认识不够的许多责任和压力。面对家庭生存、个人生存和自身条件缺陷等种种压力,当他无法解决、无法发泄、无法承受或缺少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爱时,宗教就会成为最有效的心灵的避难所。2.为了追求人生的终极关切,即主动性信教有些信奉宗教的大学生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家庭和睦富足,本人聪慧伶俐,学习成绩优异,一般不存在人生道路的挫折问题。但是他们涉世不深,带着一种幼稚的理想主义来看待社会。但社会却并不符合他们的理想,而是越来越暴露出许多缺陷。他们愤世嫉俗,他们惴惴不安。当他们所受的教育过于空泛,面孔过于呆板,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切时,以仁爱和行善为核心的精巧又深奥的宗教学说就易于乘机而入。3.家庭和民族传统的影响家庭和民族传统的影响,即传统性信教。宗教在我国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中有悠久的传承,曾经长期影响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我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时期和某些地域还曾经形成过宗教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居统治地位的现象。根据现状了解和调查,很多大学生信教,是因为家庭里有人信教,对家人比较信任,通过身边亲近的人的传播影响,从而走上了忠心信教的道路,这样的情况在沿海地区(温州、台州等地)的学生较明显。这种学生到了学校后,又从而影响室友、身边亲近的同学朋友,从而以点带面,带动了周边的人走上了宗教道路。4.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来看近年来,学校学生工作中显性教育多于隐性教育,刚性教育多于柔性教育,理想信念。
教育欠深入具体,尤其是对事关人类发展的崇高理想、民族的共同理想、个人的理想等相互关系认识不够,教育形式单一、生硬,个性化的人文关怀不够。因此,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极易导致学生出现理想的迷失、价值观念困惑不解,或无能为力,或无所适从,以致走向宗教。高校的思政工作效果不能让人满意。许多学生对高校的信仰教育内容感到枯燥、缺乏吸引力,觉得没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认为理论和显示相脱离,难以被学生接受。正是以上诸种因素促成了大学生信教人群的出现,其中除传统信教者外,其余人员信教都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有这样那样的关联。
篇二:宗教信仰问题对照检查材料
浅谈关于宗教信仰问题
关于信仰问题,我是如此以为的,真正的信仰不是盲目地对某一宗教某一确信观念的狂热迷信,而是成立在理性基础上又超越理性的一种至高精神力量。
一个教徒若是不懂宗教的内核精神,不以此精神作为行动的力量,只是一味地迷信或走走形式的话,就不是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而一个人即便它不信任何教,但如果是他有一种精神追求的至高力量支配他的行为的话,那么他确实是一个有信仰的人。
周国平以为,真正的信仰不在于你是不是信教,信什么教。衡量一个人有无信仰,主若是看他在精神追求上是不是真诚和执著。像苏格拉底确实是一个无神论者,但他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他说未通过试探的人一辈子不值得一过,他自己是如此做的,而且教诲那时年轻人要如此活着,因此受到指控,说他扰乱民心,被处死了,能够说他是为信仰而死的。
信仰不是一种观念,比如说上帝的观念,信仰事实上是灵魂的一种状态,是被一种最高的力量支配着的状态,蒂利希把这种最高力量称作存在本身。当你的灵魂被这种最高的力量支配着的时候,你确实是有信仰的。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无信仰已是一种普遍状态。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飞速进展,原信仰体系慢慢崩溃,尼采就说,上帝已经死了。而新的价值体系没有成立。尽管很多人照样
上教堂祈祷,上佛堂上乡,可是他们大多抱着功利的目的而去,祈求的是现世生活中的荣华富贵,而非出于一种精神渴求的目的。相对来讲,基督教比其他教要好一些,功利成份少一点,真实的信仰成份多一点。而更多的人表现的是对信仰的冷漠,对有无信仰持无所谓的态度,只要现世生活过得好就好了,乃至还嘲笑讥讽信仰,以为信仰是一种过时的、好笑的、没用的东西。
因此,当前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一场深沉的虚无,人们的精神限于一种失望状态,即所谓的信仰危机状态。尼采在十九世纪末曾经预言,一个虚无主义时期即将到来,它将统治两百年的时刻。尽管只是一种预言,缺乏科学的依据,可是确实道出了前景的忧虑,人类社会将在一段很长时刻内无法成立一种新的信仰体系。只是,我感觉咱们没必要悲观,而且信仰体系的建成与否并非妨碍咱们个人信仰的成立,从我的明白得角度看,信仰不是一种确信的什么体系,而是纯粹属于个人精神方面的事,没必要要统一为一种一元化的模式。人毕竟是有灵魂有思想的动物,必然会有对精神的渴求与对人一辈子意义的追问。只要大伙儿永久维持着如此一种渴求与追求,那么其本身就给予了你一种信仰。那个地址向大伙儿建议哲学,哲学的信仰,不是一种确信的信仰,它一方面帮忙你去寻觅,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是一种不确信的东西,是对信仰的一种探讨进程,因此可能是最适合当下人的东西。
用雅斯贝尔斯的话来讲,关于失去了统一信仰的现代人来讲,哲学是最好的避难所。
冯友兰说,任何一种大的宗教,它的核心部份必然有哲学。,而随着科学的不断进展,宗教的权威会不断弱化,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但人们在抛弃宗教以后必然要有另一个更高的价值来替代,那个更高价值内容更纯,不搀杂想象和迷信,也确实是哲学。因此在以后的世界里,哲学将取代宗教的地位。人不需要宗教化,可是必需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取得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份。
因此成立一种哲学性的信仰,是解决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唯一前途。
那么有人或许会问,有了信仰有什么益处?那些没有信仰的人仿佛也照样活得好好的呀。
的确,信仰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超越现实的东西,看不着摸不到,它不可能转变成现实的所得,不可能转化为肉眼能见的功利,反而往往因为有了信仰而会失去许多现世的利益,可是有了信仰的人仍然是幸运的幸福的,即便这种信仰不能转变成一种直接的社会现实,但却能够成为一种间接的心灵现实,让自己的精神受一种至高力量的支配后,你的心灵必然充实壮大,无坚不催了,同时当你遭遇人一辈子困厄冲击时,也能以一种超越性的目光去看待了。那么信仰也就变成了一种精神财富心灵财富,即转化成丰硕的内心世界和
正确的人一辈子态度。若是你拥有丰硕的内心世界和正确的人一辈子态度,那么又何尝不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境遇的人一辈子成功呢?
信仰比如航标灯射出的敞亮的光芒,在朦胧浩淼的人一辈子海洋中,牵引咱们走向辉煌。高高举起信仰之旗的人,对一切艰巨困苦都无所畏惧。相反,信仰之旗倒下,人的精神大厦也就坍塌了,而从来主不曾拥有过信仰的人,对一切都会畏首畏尾,成天浑浑噩噩,看不到光明,也没有希望,因此也感受不到人一辈子真正的幸福和欢乐。
马丁科尔说:“信仰的力量,是引导咱们走向成功的最伟大的力量。”这确实是对一个有信仰的人最好的馈赠。
篇三:宗教信仰问题对照检查材料
党员干部宗教信仰现状及应对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信仰宗教的人增多和对宗教认识的日益多样,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共产党员参与宗教活动、与宗教界人士建立密切私人关系的现象逐渐增多,有的党员实际上成为宗教信徒。与此同时,社会上乃至党内出现一种声音,认为应该“开禁”,允许党员信教,还罗列出党员可以信教的种种理由以及党员信教的诸多“好处”,甚至指责不允许党员信教与宪法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精神相违背。事实上,我们党关于党员不能信仰宗教的原则立场是一贯的,从未有过丝毫动摇。这一原则是党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应保持清醒认识,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这一原则。
我镇通过认真组织开展调研,采取座谈、入户走访、查看资料、问卷调查、典型分析等方式,面对面听取社区居民、困难群众和党员干部的意见建议,基本掌握了党员干部信教的主要表现形式:一是隐蔽型。有些党员信教,因为明知是违反纪律,所以不参加公开的宗教活动,只参加小型宗教活动,这类党员的信教问题不容易被发现。二是普通型。这些党员大都属于迫于信教群众的压力,既想信教又顾及党员身份,立场左右摇摆,是组织教育的主要群体。三是离退休的干部。凡信教党员,离退休的占大多数,主要是中老年以上。四是文化程度偏低的居多。信教的党员,大多文化素质偏低,辨别是非能力差,接受教育学习较慢,有一部分还是文肓。
根据大量的走访调研,认真梳理归纳,分析出党员干部信教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周围大气候的影响。由于在多民族聚居区,
宗教对人们的影响极其深远,可以说大部分是在宗教的氛围中长大的,某一个人信教在周围人眼中不足为怪,但哪一个人不信教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指责,这就导致部分意志薄弱、党性不强、政治信念不坚定的党员就很容易信仰宗教。二是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部分基层组织软弱,不关心群众疾苦,不关心党的工作,尤其是不重视对党员日常教育,对宗教问题不敢管、不会管,甚至不愿管,使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教狂热趁虚而入,以宗教的合法性为掩护,进行非法宗教活动,导致这些地方宗教氛围浓厚,使不信教的党员成为孤立者。三是文化建设滞后、文化素质低。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落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不甘心生活像车轮一样,明天的太阳还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他们也需要有一个在劳作之余去的地方,这就使得一部分党员把宗教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另外,部分党员尤其是老党员文化素质低,甚至是文盲党员,直接影响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对科学理论的接受,更有少部分党员分不清什么是民族问题,什么是宗教问题,不知道风俗习惯和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认为只有信仰宗教才是最现实和最可以依赖的精神支柱。
针对党员干部信教的主要原因,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教育。针对党内一些同志在宗教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有必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帮助广大党员在思想上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在实践中划清群众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党员不得信仰宗教的界限。通过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的研究,取得更多高水平又易于向社会普及的学术研究成果。对参加宗教活动和有宗教意识的党员要立足于教育,耐心地帮助他们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而不是一味迁就。对利用职
权助长宗教狂热,支持滥建寺观教堂的,要严肃地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悔改的,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相关党内文件的规定给予处分。二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及时了解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并根据新时期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坚持抓好党员干部学习制度的落实,强化党纪、党规教育,建立制度,完善措施,强化管理,使党员干部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三是积极采取加强班子建设、开展帮扶活动、强化培训监督、开展公开整治等措施,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不思进取,理想信念不坚定;不讲大局,班子关系不融洽;不负责任,作用发挥不明显;不带队伍,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不讲民主,执行力度不严谨”等突出问题。四是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切实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按照“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的要求,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公益文化设施网络。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广泛开展喜闻乐见的健康的文化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五是通过严格落实“四老”人员生活补贴发放和慰问走访制度,积极引导其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等工作,使他们亲身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篇四:宗教信仰问题对照检查材料
宗教工作调研材料
近年来,我镇宗教工作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方针的引领下,在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呈现出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宗教工作面
临的形势和任务仍然复杂艰巨。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宗教工作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
随着社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革,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宗教与政治的关联度不断提高,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加之我镇位于祁连山东段,南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毗邻,北接武威市凉州区和金昌市永昌县,东连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西靠山丹军马场,周边地区宗教矛盾问题影响严重,诸多
复杂因素导致维护全镇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二)依法管理宗教事物意识不强
宗教工作量大面广,情况复杂,部分农牧村干部对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法规实质把握不准、对做好宗教工作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宗教工作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监管措施还不到位,依法管理规范宗教活动严重
滞后。
(三)信教群众内部结构日益复杂
我镇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居住着裕固、汉、藏、回、蒙古、土、满7种民族,境内沙沟寺是传统的藏传佛教寺院,农牧民信仰素质普遍不高,宗教信仰表现频繁,宗教需求不断增长,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也大量加入到信教群众的队伍中,造成信教群众内部结构的差别和矛盾日益多元化、
复杂化,给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弘扬宗教传统文化,服务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四)宗教教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宗教教职人员作为宗教组织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宗教团体的社会形象,影响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虽然我镇开展了大量的宗教政策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但培训方式单一,教职人员整体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致使教职人员综合能力不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限制了对
宗教教义教规的创新,阻碍了宗教文化的对外交往和交流。
(五)宗教活动场所基础设施条件薄弱
宗教活动场所是教职人员修学、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宗教服务社会的立足点。但宗教团体缺乏经济来源,全镇财政紧张,从而使宗教场所的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薄弱,造成教职人员流动外出,宗教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例如:沙沟寺受地震影响,僧侣住房大面积裂缝,赊欠资金修建的僧侣住房仍拖欠资金17.6
万元,寺院小广场建设资金尚缺资金11.4万元。二、应对的主要措施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宗教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出发,不断研究宗教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时期宗教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不断
提高宗教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切实增强做好宗教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物
做好宗教工作关键是要全面理解和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我们要始终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坚决依法处理侵犯宗教群体合法权益的现象,使宗教群体的权利、习惯和宗教信仰得到保障和尊重,进一步增强党在信教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牢牢把握“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十六字要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问题进行的分裂、渗透、破坏活动,坚决铲除地下宗教势力和非法传教活动,使宗教活动逐步纳入规范化、法
制化的轨道。
(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发挥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切入点,加大思想引导力度,积极引导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弘扬优秀的宗教传统文化,开展各类慈善活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使他们真正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主动配合党委、政府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顺,保持社会稳定。
(四)加大宗教政策宣传力度,保持宗教领域的稳定和谐
我们要把保持宗教工作健康发展同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相结合,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的开展,以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为主线,重点加强对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不断巩固提高广大宗教群体“四个维护”的自觉性,形成了
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求同存异、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五)提高教职人员素质,加强宗教修养
广大教职人员是党和政府联系团结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的桥梁,我们要整合培训资源、统筹协调,以政治态度、政策法规、宗教学识、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知识为培训主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拓宽知识视野,继承发扬宗教优秀文化,使他们真正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爱国
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建设者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者。
(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宗教活动事物
我们要按照“需要什么制度就完善什么制度、缺少什么制度就补充什么制度”的原则,紧紧围绕宗教教职人员、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活动等方面,着力完善宗教团体内部管理长效机制,尤其是完善处置宗教工作因素引发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促使宗教群体自觉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活动,促进宗教工作管理
向民主、规范、有序方向的不断迈进。
(七)妥善处理涉及宗教的各种矛盾纠纷
我们要坚持在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旗帜下,认真做好涉及宗教因素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着力解决宗教领域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看病养老等生活保障方面存在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防止出现经济利益诉求与政治权益诉求相互交织,多数人的合理要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相互交织,一般矛盾纠纷与群体性事件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切实做到对涉及宗教因素的各类矛盾纠纷不查清不放过,不解决
不放过、不落实不放过。
三、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重点工作
(一)建立完善管理网络,落实宗教工作责任制
要将宗教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建立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逐步推行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大力实行宗教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断完善宗教工作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制,
确保宗教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层层抓落实。
(二)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改善宗教活动基础设施条件
要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同解决宗教团体实际困难相结合,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紧密结合民生工程的实施,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牧村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体系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落实宗教教职人员的生活补助,引导宗教人员兴办生产自养事业,改善宗教场所基础设施条件,努力为宗教
团体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使广大宗教人员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加大教职人员培养力度,提高宗教管理人员素质
要在坚持深入开展宗教政策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制定教职人员培养规划,组织青年教职人员参加全国、全省培训、考察以及学习活动,推荐优秀教职人员到宗教学院参加系统性理论知识学习,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爱国爱教、宗教学识较高、群众基础较好的教职人员队伍。同时,要加强对镇、村
两级宗教干部的培养,不断提高管理宗教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做好宗教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篇五:宗教信仰问题对照检查材料
2021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根据此次民主生活会的要求,对照初心和使命,对照学习体会、群众意见、谈心情况,联系违纪违法反面典型,联系分管工作和部门,认真开展了对照检查,剖析问题根源。
01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守初心方面。一是学习深度不够。虽然在中心组集体学习中学习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了新修订党章,但是在领会精神实质方面还缺乏一以贯之的自觉性,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功夫不够。在个人自学中还存在实用主义倾向,往往是上级要求学什么、开展工作需要什么,就针对性开展学习,致使理论学习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没能与时俱进提升政治理论素养。二是党性修养严度不够。对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放松了持续改造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自觉性,虽然在行动上能够与上级党组织要求保持高度一致,但是在思想上放松了对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追求,不能时时刻刻对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缺乏为共产主义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境界,党性修养与党的事业要求、人民群众期盼存在一定差距。没有把坚定理想信念的学习教育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来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体现不明显,致使在“四个自信”上不够坚定。三是政治认识高度不够。对新时期党面临的“四大危险”“四大考验”认识不深,对一些敏感问题,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复杂性认识不够,缺乏高度的
警惕性和斗争性,如对社会上一些错误的政治言论,没有从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其严重危害性,没有很好运用马列主义观点,旗帜鲜明地作坚决斗争、主动抵制和果断制止,存在麻痹思想。
(二)担使命方面。一是政治鉴别力需要提升。不能深刻认识到宗教信仰与马列主义的区别,对党员的教育有弱项,特别是在新发展党员的审核把关上,对宗教信仰了解重视不够。二是纪律执行有时不严。有时考虑年龄大了,干纪检工作一辈子了,到这就是最后一站了,不想再多得罪人,在处理违纪干部时就低不就高。三是理想信念有时迷茫。有“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认为要退休的人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留给后来人了,放松了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
(三)找差距方面。一是责任担当精神不足。随着工作阅历和年龄的增长,考虑个人荣辱进退、考虑人情世故多了,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有所下降。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不足。二是开拓创新意识不够。工作上满足于现状,过于强调规矩与程序,没有从更高的标准、更好的成效去思考去研究工作中深层次的问题;对新政策、新问题的研究不够,习惯于凭经验做事;缺乏探索做好新时期党建及纪检工作新思路、新做法的主动性,致使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三是攻坚克难有畏难情绪。虽然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发展态势保持关注,但不自觉地产生了不愿意投入精力去触及难题和一些敏感领域。精神状态上革命意志有所消退,要求有所放松,攻坚克难的锐气和韧劲有所下降;导致工作中注重工作方法、加强分类指导,既有效贯彻落实,又确保收到效果上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四)抓落实方面。一是开展调研重形式。调查研究不够深入,调研安排时间比较紧,蹲点少,听领导干部说的多、和群众直接交流少。比如在调研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时,一天七八个单位,没能把情况吃准、摸透、搞准。二是本位思想未解决。谋划工作过多关注自己负责的纪检工作领域,导致在围绕建设项目这个中心服务大局上做得不够。三是缺乏常抓的韧劲。存在工作部署多,检查落实少的情况,一些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也明确了具体的责任人,但在具体落实中,对有的工作缺乏督促检查,忽视了一件事抓出头、件件事有回声的抓落实精神,工作落实成效受到了影响,没有真正按照“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来严格履行岗位职责。
篇六:宗教信仰问题对照检查材料
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1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一、对课题的认识社会形态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式。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二、为什么选择此类形态
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和扩展,不但表现为宗教文化在大学校园的传播,还表现为大学生对宗教认识和态度的变化,个别大学生的入教、信教。
改革开放后,过去长期沉闷的空气被打破,出现了思想解放、言论自由的新氛围,各种思想文化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互相交织、互相激荡。大学生作为最有条件和机会接触民族的和世界的、传统的和当代的各种思想文化的知识群体,对于包括宗教在内的一切文化财富,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校园里的大学生们经过书籍、广播、网络、等各种各样的媒介来接收外界信息,宗教文化已在大学校园里广泛传播。因此,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精神状况,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宗教观念,对维护校园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调查结论大学生宗教观的现状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少数民族学生多,汉族学生少;共青团员多,中共党员少;农村学生多,城市学生少。四、解读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1)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基本情况有着宗教信仰的学生中大部分来自少数民族,她们从小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的民族甚至全民信仰宗教,在这种氛围下,她们对某种宗教的文化与生俱来的崇拜。(2)宗教信仰观念形成的年龄调查把大学生开始信仰宗教的年龄划分为3个阶段:一是从小开始就有宗教信仰,这一时期我们归为朦胧期(12岁以前),小孩的生理和心理还未发育成熟,对周围事物的感官认识基本上来自家长的引导;二是中学时期开始信仰宗教,我们把这一阶段归为萌芽期(12岁~18岁)。这个时期的小孩处于童年到成年的发育阶段,有自己的思想,但这个时期大脑的认知和判断力下降,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三是进入大学,即18岁以后,归为成熟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思想已逐步成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宗教的信仰始于幼年时期,而且和她们的民族有着必然联系。
3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然而,我们进一步观察数据发现:41%的学生最初接触宗教的动机是因为“承袭家庭传统”,而促使学生正式皈依所信仰的宗教的关键因素,34%的学生选择了“在宗教信仰内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及归属感”,而且,让学生维持和鼓励自己坚持宗教信仰的主要因素,49%的学生选择了“信仰宗教之后思想和个性所得到的升华”;37%的学生认为“与没有信仰的人相比,宗教信仰带来更深沉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及“生活充满更多的喜悦和欢乐”。这个结果与前面得出的“大部分学生的宗教信仰是自身民族与生俱来的”稍有出入:“民族信仰”只是一块敲开宗教信仰大门的红砖,而真正的钥匙是宗教本身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3)大学生对待宗教的行为表现大学生对待宗教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她们的行为动机。大部分学生经过对宗教的信仰,以及到宗教场所进行祈福、祷告,来缓解来自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经济等各方面的压力。说明大部分信教大学生并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宗教信徒的信仰特征,而是经过宗教信仰使自身得到心灵慰藉和精神解脱。(4)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知以及对宗教政策的认识调查显示,有73%的学生认为宗教信仰是“一种文化历史现象”,16%的学生认为宗教信仰是“唯心主义”,15%的学生认为宗教信仰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另外有小部分学生认为宗教信仰是“愚昧迷信”、“麻醉人们的鸦片”。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客观理性的看待宗教信仰。
4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77%的学生表示“觉得宗教与马列主义,共产主义之间不相矛盾”,而且65%的学生认为“高校开设宗教学选修课有助于学生认识宗教的本质,理性面对宗教问题”。仅4%的学生认为“宗教学就是关于如何信仰宗教的学问,因此开设宗教学课程就是传播宗教”。在回答关于“在中国当代社会的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宗教应该和可能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个问题上,59%的学生认为“宗教文化是民众智慧的结晶,有深刻的哲学背景,有超越的宗教意识。它与精英文化,政治文化既有间隔,又有互渗,它对民族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仅5%的学生认为“宗教会麻痹人的主动性和科学创造精神,使人安于现状,只求神灵,不求进取,完全接受命运之神的摆布”。(二)、大学生宗教信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经过此次调查的情况看,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长期客观存在,尽管我们在大学生民族宗教观念的教育、管理和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大学生对宗教信仰概念模糊。每种宗教都有它不同的教义,每种教义都是独树一帜,互不打扰。当一个人对某种宗教十分虔诚的时候,她不应该也不可能去同时信仰其它宗教。
其次,学生党员信仰宗教的问题。尽管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了党员必须坚持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不能信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但在被调查的学生中,仍有学生党员选择“有宗教信仰”。不排除该学生的宗教信仰与她自身的民族有一定关系,纵观
5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近几年各地区、各高校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调查报告,大学生党员信教的情况也并不罕见。针对以上两点问题,结合我校在民族宗教方面所做的工作,谈几点建议: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在调查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大学生对宗教信仰概念模糊的情况,我们认为,是由于个别大学生不明白何为真正的信仰,不清楚宗教的教义,不了解国家的宗教政策,才会出现同时信仰多种宗教、盲目参加宗教活动等行为。高校教育不但要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更要加强中国宗教政策的宣传。我们发现,在高校中有关职业规划、各类考试的讲座层出不穷,而关于民族、宗教、哲学方面的人文讲座则显得相形见绌。另外,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宗教知识教育和宗教政策宣传的时候,应该注重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形式、创新学习手段。我们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个人自学、课程选修、专家讲座等多种多样的方法;经过知识竞赛、问卷调查、心理辅导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校园BBS、期刊杂志、QQ群等与学生保持良好互动。2、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进性作用。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党员时,有必要把中国民族宗教知识纳入党校学习培训的必修课内容,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
篇七:宗教信仰问题对照检查材料
2019关于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大讨论发言材料3篇
关于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大讨论发言材料3篇有信仰并没有错,但是这个信仰是否正确,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究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选择并信仰了马克思主义,才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指的就是对共产主义学说和理论的信服和敬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发自内心地信服,理直气壮地敬仰。因为我们懂得,共产主义学说不是脱离实际的乌托邦,而是经过长期革命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者、建设者,对党忠诚、向党负责、为党分忧。在人的生命中,只为一个信仰。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能够为人们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引导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崇高的目标,而崇高的目标能够产生强大的动力,培育人们的意志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激发人们的创造性,使人们能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伟大的事业中去。作为共产党人,有了理想信念这个精神支柱,我们就能经受住各种考验,在关键时刻,在各种政治风浪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失去了这个精神支柱,就会失去精神动力,迷失政治方向。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真正的共产党人总是具有执著的理想追求和坚定的政治信念,为了崇高的奋斗目标,前赴后继,奋斗不止。作为党员,理想信念越坚定,前进的动力就越大,在遇到困难时就能不屈不挠,奋勇前进。我党早期的杰出领导人李大钊,一九二
2019关于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大讨论发言材料3篇
二年被北洋军阀逮捕,在敌人的绞刑架下,他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不会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辉的胜利。”夏明翰烈士被捕时年仅二十八岁,敌人要他为自己的生命、孩子和妻子而三思,他坚定地说:“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已不是三思而行,而是百思而定了”。临刑前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方志敏同志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革命战争年代,血雨腥风之中,无数像方志敏同志这样的革命先烈视信仰高于生命,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奉献一切,他们的人生虽然短暂,精神却很伟大;他们前赴后继书写出的生命长卷,为我们诠释了信仰的真正含义。
今天,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但共产党人的信仰没有变、也不变。对于每一位共产党员来说,坚定信仰是最重要的党性修养,只有坚定信仰,才能实践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在喧嚣中坐稳冷板凳、在纷杂中不迷失方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关于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大讨论发言材料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什么党中央明确地把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规定为一条政治纪律,始终如一地坚持呢?第一,党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基础,如果党员信仰宗教,必然会动摇这一基础。马克思主义是
2019关于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大讨论发言材料3篇
彻底唯物主义和彻底无神论的世界观,它同任何唯心主义和有神论都是根本对立的、不相容的。共产党员必须把党的世界观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党员如果信仰宗教,就背离了党的世界观;党组织如果允许党员信仰宗教,就破坏了全党统一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党员信仰宗教,必然危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社会制度,必须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依靠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各项方针政策。如果共产党员信仰宗教,把个人和人类的命运寄托于造物主或任何超自然的力量,不相信人自身的力量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科学社会主义、认识中国国情,就不能坚定、自觉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谈不上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三,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组织能力的党,如果党员信仰宗教,必然危害党的组织。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是党最基本的组织原则。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严密是党的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的重要保证。共产党员必须忠诚于组织,与党同心同德,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宗教既是一种信仰,又是一种有其教义、教规、宗教礼仪、宗教活动和团体利益的社会组织。党员如果信仰宗教,成为在世
2019关于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大讨论发言材料3篇
界观上与党根本对立的宗教组织的成员,就会在思想上、行动上随时随地都面临着在党组织和宗教组织之间的二难选择,不可避免地会与党离心离德,危害党的组织和团结统一。
有人以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为理由,反对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的规定,指责这一规定限制了党员作为公民享有的宗教信仰自由。公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表明他按照党章的规定立誓要坚持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无神论的世界观。党纪严于国法。“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对自己的党员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党的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尺子,是党员不可逾越的底线。既然选择加入共产党,那就不仅要严守国法,更要严守党纪。某些不愿意受党纪约束的人,退出党的组织仍然可以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信仰宗教的自由。因此,党组织对党员的要求同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是一致的,不应该将它们对立起来。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规定预备党员必须宣誓“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之所以是必须坚守的政治纪律,归根到底是因为党员信教违背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篇八:宗教信仰问题对照检查材料
?????????????????????????????????????????????????????????????????????????????????????????????????????????????????????????????????????????????????????????????????????????????三你对信教党员的年龄性别职业结构和城乡分布情况的判断每题限选一项请在所选项内打?1c30?????30???????????????????????????????????????????????????????????????
پارتىيەئەزانىرىدىُغائېتىقادقىهىصيەسىهىسىُيتەكطۊرۉشجەدۋىهي
党员信仰宗教问题调查问卷
ىُىڭئاساسىيئەھۋاني(تبللىغبىتۊرًىڭئبلذىذىنيبىرىُچي.تەكطۊرۉشئوبيېكىت□گە√بەلگەقويۈڭ)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请在所选项□内打
1Aيېطي25□.1:يبشۋەئۈًىڭذىيتۆۋەى26□.2يبش35-يبش36□.3يبش45-يبش46□.4يبش60-يبش61□.5يبضتىييوقىرى
A01年龄:1.□25周岁及以下5.□61周岁及以上2.□26-35周岁3.□36-45周岁4.□46-60周岁
2Aجىُىسي□.1:ئەر□.2ئبيبه
A02性别:1.□男2.□女
3Aيىههىتي□.1:خەًسۇ.2ئبزسبًلىقهىللەت
A03民族:1.□汉族2.□少数民族
4Aتەكطۊرۉشئوبيېكىتىُىڭتۊرى:
A04调查对象类别:
.1دۆلەتهەهۈرى(دۆلەتهەهۈرىيلىرىغبسېلىطتۊرۉپببضقۈرۇلىذىغبىئورگبى،مەسپئورۇًالردىنيخبدىوالرًيئۆزئىچىگەئبلذۇ)
)1.公务员(含参公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1بھىيەدەرىجىلىل(□)2يېسادەرىجىلىل(□)3يېسادەرىجىلىنتىيتۆۋەى
①□县处级②□乡科级③□乡科级以下
.2مەسپئورۇًالردىنيخبدىن□)1(:ببضقۈرغۈچيخبدىن(□)2مەسپتېخٌىنبخبدىن(□)3ببضقىالر
2.事业单位人员:①□管理人员②□专业技术人员③□其他
.3مبرخبًىذىنيخبدىن□)1(:ببضقۈرغۈچيخبدىن(□)2مەسپتېخٌىنبخبدىن(□)3چيئيش
1
3.企业人员:
①□管理人员
②□专业技术人员
③□工人
.4يېسا□.)1(:مەًتمبدىر(□.)2دېھقبى،چبرۋىچي(□)3يېسىالردىني«تۆتپېطقەدەم»
4.农村:①□村干部②□农(牧)民③□农村“四老”人员
.5ضەھەردىنيهەھەللە□)1(:هەھەللەمبدىر(□)2ئبھبلە(□)3ضەھەر-ببزاردىني«تۆتپېطقەدەم»
5.城市社区:①□社区干部②□居民③□城镇“四老”人员
□.6دەمئېلىطقب،پېٌسىيەگەچىققبًالر
6.□离退休人员
ئىككىُچي.يېُىڭىسدىكيپارتىيەئەزانىرىُىڭدىُغائېتىقادقىهىص،دىُىيپائانىيەتهەرگەقاتُىطىصئەھۋانهىرىغابونغاٌھۆكۊو(ھەربىرسۈئاندابىرتۊرَيتانالڭ،تانهىغاٌتۊرَىڭئاندىدىكي□گە√بەنگەقويۈڭ)
二、你对身边党员信教、参加宗教活动基本状况的判断(每题限选一项,请在所
)选项□内打
1Bدېُغائېتىقادقىمىدۇ،نېكىٍچىٍكۆڭهيبىهەٌپارتىيەگەئەگىطىپياڭدىغاَالرئىگىهىگەٌَىسبىتي□515%□.410%□35%□.21%□.1ئۈًىڭذىٌوۈمۆپ
B01信仰宗教,但也真心跟共产党走的党员:1.□占1%□占15%5.□更多2.□占5%3.□占10%4.
سىًغائۈچراپدىُغائېتىقاد2Bياشۋاقىتىدادىُغائېتىقادقىهًايدۇ،ياضاَغاَدابې.410%□35%□.21%□.1قىهىطقاباضهىغاَالرئىگىهىگەٌَىسبىتي□□515%ئۈًىڭذىٌوۈمۆپ
B02年轻时不信教,年龄大了迫于压力开始信教的党员:1.□占1%2.□占5%占10%4.□占15%5.□更多
□3.
پارتىيەگەكىرىصىئەپهىكچارەبونۈپ،پارتىيەگەكىرگەَدىٍكېيىٍدىُغا
3B
2
5%□.2
1%□.1
جاھىههىقبىهەٌئېتىقادقىهغاَالرئىگىهىگەٌَىسبىتي□515%□.410%□3ئۈًىڭذىٌوۈمۆپ
B03入党只是权宜之计,入党后仍然笃信宗教的党员:1.□占1%10%4.□占15%5.□更多
2.□占5%
3.□占
.4Bھەجقىهىصئارزورسيبارپارتىيەئەزانىرىئىگىهىگەٌَىسبىتي1%□.1:□515%□.410%□35%□.2ئۈًىڭذىٌوۈمۆپ
B04有参加朝觐愿望的党员:1.□占1%多2.□占5%3.□占10%4.□占15%5.□更
5Bرايىساٌيەزگىهىدە،زورىتۈتقاٌپارتىيەئەزانىرىئىگىهىگەٌَىسبىتي.1:□□515%□.410%□35%□.21%ئۈًىڭذىٌوۈمۆپ
B05在斋月期间,封斋的党员:1.□占1%□更多2.□占5%3.□占10%4.□占15%5.
6Bقۈرباٌھېيىت،زورىھېيىتيەزگىهىدە،ھېيىتَايىسىغاقاتُاضقاٌپارتىيەئەزانىرىئىگىهىگەٌَىسبىتي□515%□.410%□35%□.21%□.1:ئۈًىڭذىٌوۈمۆپ
、B06在古尔邦节肉孜节期间,参加会礼的党员:1.□占1%□占15%5.□更多2.□占5%3.□占10%4.
.1:
7Bكۊَدەبەشۋاخَايازئوقۈيدىغاٌپارتىيەئەزانىرىئىگىهىگەٌَىسبىتي□□515%□.410%□35%□.21%ئۈًىڭذىٌوۈمۆپ
B07一天做5次”“乃麻孜的党员:1.□占1%2.□占5%□更多
3.□占10%
4.□占15%
5.
8Bكۊَدەبەشۋاختىٍئازَايازئوقۈيدىغاٌپارتىيەئەزانىرىئىگىهىگەٌَىسبىتي:□515%□.410%□35%□.21%□.1ئۈًىڭذىٌوۈمۆپ
B08一天做5次以下“乃麻孜”的党员:1.□占1%15%5.□更多2.□占5%3.□占10%4.□占
9Bيەسچىتُيرېًۈَتقىهىصياكيقايتاسېهىصيەزگىهىدەپارتىيەئەزانىرى□.1:
3
□.2پۈهۋەهبددىي
پۈهۋەهبددىيبۈيۈهلىرىٌيئىئبًەقىلغبًلىقىٌيمۆرگەىبۈيۈهلىرىٌيئىئبًەقىلوىذى
B09在清真寺维修或重建中,你见过党员:1.□捐赠过钱物
2.□没有捐赠过钱物
ئۊچىُچي.سىسدىُغائېتىقادقىهدىغاٌپارتىيەئەزانىرىُىڭيېطي،جىُىسي،كەسپقۈرۇنًىسيۋەضەھەر-يېسىالردىكيجايهىُىصئەھۋانىغابونغاٌھۆكۊو□گە√بەلگە(ھەربىرسۈئبلذابىرتۊرًيتبلالڭ،تبللىغبىتۊرًىڭئبلذىذىنيقويۈڭ)
三、你对信教党员的年龄、性别、职业结构和城乡分布情况的判断(每题限
)选一项,请在所选项□内打
30ياضتىٍتۆۋەٌپارتىيەئەزاسيدىُغائېتىقادقىهىدىغاَالر
301Cياشۋەمۆپ
ئىگىهىگەٌَىسبىتي□515%□.410%□35%□.21%□.1:ئۈًىڭذىٌوۈ
C0130岁及以下党员信教的:1.□占1%更多
2.□占5%
3.□占10%4.□占15%
□5.
312Cياضتىٍ45ياشئارنىقىدىكيپارتىيەئەزاسيدىُغائېتىقادقىهىدىغاَالرئىگىهىگەٌَىسبىتي□515%□.410%□35%□.21%□.1:ئۈًىڭذىٌوۈمۆپ
C02更多31岁-45岁党员信教的:1.□占1%2.□占5%3.□占10%4.□占15%□5.
46ياضتىٍ60ياشئارنىقىدىكيپارتىيەئەزاسيدىُغائېتىقادقىهىدىغاَالر
3C
مۆپ
ئىگىهىگەٌَىسبىتي□515%□.410%□35%□.21%□.1:ئۈًىڭذىٌوۈ
C03更多
46岁-60岁党员信教的:1.□占1%
2.□占5%
3.□占10%
4.□占15%
□5.
614Cياضتىٍيوقىرىپارتىيەئەزاسيدىُغائېتىقادقىهىدىغاَالرئىگىهىگەٌَىسبىتي□515%□.410%□35%□.21%□.1:ئۈًىڭذىٌوۈمۆپ
4
C04多
61岁及以上党员信教的1.□占1%
2.□占5%
3.□占10%4.□占15%
5.□更
5Cدىُغائېتىقادقىهدىغاٌئەرپارتىيەئەزاسيئىگىهىگەٌَىسبىتي.21%□.1:□□515%□.410%□35%ئۈًىڭذىٌوۈمۆپ
C05男党员信教的:1.□占1%2.□占5%3.□占10%4.□占15%5.□更多
6Cدىُغائېتىقادقىهدىغاٌئايالپارتىيەئەزاسيئىگىهىگەٌَىسبىتي.21%□.1:□□515%□.410%□35%ئۈًىڭذىٌوۈمۆپ
C06女党员信教的:1.□占1%2.□占5%3.□占10%4.□占15%5.□更多
7Cكادىرالرقوضۈَىدادىُغائېتىقادقىهدىغاٌپارتىيەئەزاسيئىگىهىگەٌَىسبىتي□515%□.410%□35%□.21%□.1:ئۈًىڭذىٌوۈمۆپ
C07干部队伍中,党员信教的:1.□占1%□更多2.□占5%3.□占10%4.□占15%5.
8Cكەسپىيئورۇَالردىكيخادىًالرئىچىدەدىُغائېتىقادقىهىدىغاٌپارتىيەئەزانىرىئىگىهىگەٌَىسبىتي□515%□.410%□35%□.21%□.1:ئۈًىڭذىٌوۈمۆپ
C08事业单位人员中,党员信教的:1.□占1%□更多2.□占5%3.□占10%4.□占15%5.
9Cكارخاَىالردىكيخادىًالرئىچىدەدىُغائېتىقادقىهدىغاٌپارتىيەئەزانىرىئىگىهىگەٌَىسبىتي□515%□.410%□35%□.21%□.1:ئۈًىڭذىٌوۈمۆپ
C09企业单位人员中,党员信教的:1.□占1%□更多2.□占5%3.□占10%4.□占15%5.
10Cيېسىالردىكيپارتىيەئەزانىرىئىچىدەدىُغائېتىقادقىهىدىغاَالرئىگىهىگەٌَىسبىتي□515%□.410%□35%□.21%□.1:ئۈًىڭذىٌوۈمۆپ
C10农村党员信教的:1.□占1%2.□占5%3.□占10%4.□占15%5.□更多
ئىچىدەدىُغائېتىقادقىهىدىغاَالر
11Cضەھەرنەردىكيپارتىيەئەزانىرى
5
ئىگىهىگەٌَىسبىتي□515%□.410%□35%□.21%□.1:ئۈًىڭذىٌوۈمۆپ
C11城市党员信教的:1.□占1%2.□占5%3.□占10%4.□占15%5.□更多
12Cضەھەر،يەھەنهە،ئورگاٌ،كەسپىيئورۇٌ،كارخاَىالردىكيخادىًالرئىچىدەقايسىالرَىڭئىچىدەدىُغائېتىقادقىهدىغاٌپارتىيەئەزانىرىئىگىهىگەٌَىسبىتيبىرقەدەركۆپ□.1:مبدىرالر□.2ئوقۈتقۈچىالر□.3ببضقۈرغۈچيخبدىوالر□.4دوختۈرۋەسېستىراالر□.5ئىطچىالر□.6ضەھەر-ببزارالردىني«تۆتپېطقەدەهلەر»□.7ضەھەرلەردىنيئبھبلىلەر□.8دەمئېلىطقب،پېٌسىيەگەچىققبًالر
C12在城市、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哪些群体中党员信教占比重较大:1.□干部2.□教师2.□管理人员4.□医生、护士8.□离退休人员5.□工人”6.□城镇“四老
人员7.□城市居民
13Cيېسىالرداقايسىالرَىڭئىچىدەدىُغائېتىقادقىهدىغاٌپارتىيەئەزانىرىئىگىهىگەٌَىسبىتيبىرقەدەركۆپ□.1:مەًتمبدىرالر□.2يېسىالردىني«تۆتپېطقەدەهلەر»□.3دېھقبًالرۋەچبرۋىچىالر□.4دەمئېلىطقب،پېٌسىيەگەچىققبًالر
C13在农村,哪些群体中党员信教占比重较大:1.□村干部□农(牧)民4.□离退休人员2.□农村“四老”人员3.
(بىرتۊريبميمۆپ
تۆتىُچي.دىُغائېتىقادقىهغاٌپارتىيەئەزانىرىُىڭسەۋەبي
تۊرلەرًيتبللىسىڭىسبولذۇ،تبللىغبىتۊرلەرًىڭئبلذىذىني□گە√بەلگەقويۈڭ)
)四、对党员信教原因的调查(选一项或多项,请在所选项□内打
1Dسىسَىڭقارىطىڭىسچەپارتىيەئەزانىرىدىُغائېتىقادقىهىطُىڭسەۋەبي.1:ًىڭقويۈقبولۈضٌىڭبېسىوي□.2ئبيرىنسبًذىنيئبسبسىيقبتالم□دىٌىيمەيپىيبتپبرتىيەتەضنىالتلىرىئبجىس،چېچىالڭغۈبولۈپ،دىٌىيئىطالرًيببضقۈرۇضيمۊچلۊكبولوبسلىق□.3پبرتىيەتەضنىالتلىرىپبرتىيەئەزالىرىغبمۆڭۊهبۆلۊضي،غەهخۈرلۈققىلىطييېتەرسىسبولۈش□.4سىيبسىي-ئىذىيۋىتەربىيەسييېتەرسىسبولۈش□.5ئبزسبًلىقهىللەتلەرًىڭئۆرپ-ئبدەتلىرىبىلەىدىٌىيپبئبلىيەتلەرًيپەرقئېتىطقببولغبىتوًۈضييېتەرسىسبولۈش□.6دىٌٌىڭتەسىرىبىرقەدەرچوڭقۈربولۈپ،ئىذىيە
6
□.7ئبئىلىذىنىلەرًىڭ
جەھەتتەدىيبىلەىبولغبىچەك-چېگرىسىٌيئبيرىيبلوبسلىقتەسىرى□.8تبضقيئبهىلالرًىڭتەسىرى
D01你认为党员信教的原因是:1.□宗教氛围浓厚的压力散,对宗教管理不力3.□党组织缺少对党员的关心关爱
2.□个别基层党组织软弱涣4.□政治思想教育不够5.
□对区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活动缺乏一定的认识深,思想上不能与宗教划清界限7.□家庭成员的影响
6.□受宗教习俗的影响比较8.□外来因素的影响
بەضىُچي.پارتىيەئەزانىرىدىُغائېتىقادقىهىطُىڭئىپادىهەشضەكىههىرىگەبونغاٌتوَۈضىڭىس(بىرتۊريبميمۆپتۊرلەرًيتبللىسىڭىسبولذۇ،تبللىغبىتۊرلەرًىڭئبلذىذىني□گە√بەلگەقويۈڭ)
)五、你对党员信教表现形式的了解(选一项或多项,请在所选项□内打
1Eپارتىيەئەزانىرىَايازَي□.1ئۆيىذە□.2دىٌىيپبئبلىيەتسورۇًلىرىذا□.3ببضقبجبيالردائوقۈۋاتىذۇ
E01党员做礼拜活动:1.□在家里做2.□在宗教场所做3.□在其他地方做
2Eپارتىيەئەزانىرىُىڭھەجقىهىصئەھۋاني□.1ھەجقىلىصئبرزوسيببر□.2ھەجقىلىپمەلگەى
E02党员朝觐:1.□有朝觐的愿望2.□参加过朝觐
ئانتىُچيَ.ۆۋەتتىكيدىٍخىسيىتىدىكيئاجىسھانقىالرۋەدىُىيئىطالرَي(بىرتۊريبميباضقۈرۇضتىكييۈھىىَۈقتا،قىيىٍَۈقتايەسىهىهەرگەبونغاٌھۆكۊومۆپتۊرلەرًيتبلىسىڭىسبولذۇ،تبللىغبىتۊرلەرًىڭئبلذىذىني□گە√بەلگەقويۈڭ)
、六、你对当前宗教工作薄弱环节和宗教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判断(选
)一项或多项,请在所选项□内打
□.1رەھبەرلەرًىڭئەھوىيەت
َ1Fۆۋەتتىكيدىٍخىسيىتىدىكيئاجىسھانقىالر
بېرىطييېتەرسىس□.2مبدىرالردىٌىيئىطالرًيببضقۈرۇضقبجۊرئەتقىلوبسلىق،ببضقۈرۇضٌيبىلوەسلىل،ببضقۈرۇضٌيخبلىوبسلىق□.3قبًۈى،سىيبسەتئېڭيمۊچلۊكبولوبسلىق□.4دىٌىيپبئبلىيەتسورۇًلىرىذىيببضقبجبيالردائېلىپببرغبىدىٌىيهۈًبسىۋەتلىلتبرهبقالرًىڭ□.5پبئبلىيەتلىرىٌيببضقۈرۇضيمۊچلۊكبولوبسلىق
7
هبسلىطىپھەهنبرلىطييېتەرسىسبولۈش
F01你认为当前宗教工作的薄弱环节是:1.□领导重视不够不会管、不愿管3.□法律、政策意识不强、2.□干部对宗教不敢管
4.□对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宗教活动管理
不力5.□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够
□.1پبرتىيەًىڭ□.3دىٌىي
َ2Fۆۋەتتەدىُىيئىطالرَيباضقۈرۇضتىكييۈھىىَۈقتىالر:سوتسىيبلىسىتىلجەهئىيەتبىلەىئۈيغۈًالضتۈرۇضقبپبئبهيېتەملەشدىٌىيپبئبلىيەتسورۇًلىرىٌيببضقۈرۇضٌيمۊچەيتىصببضقۈرغۈچىالرقوضۈًيقۈرۇلۈضىٌيمۊچەيتىص
دىٌىيئېتىقبدئەرمىٌلىنيسىيبسىتىٌيئوهۈهىيۊزلۊكئىسچىلالضتۈرۇش□.2دىٌٌيئىطالرًيقبًۈىبويىچەببضقۈرۇش□.4دىٌىيزاتالرًيببضقۈرۇضٌيمۊچەيتىص□.5□.6دىيخىسهىتىٌي
F02你认为当前宗教管理的重点是:1.□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2.□积极引5.
4.□加强宗教人士的管理
6.□加强宗教工作管理者队伍建设
َ3Fۆۋەتتەدىُىيئىطالرَيباضقۈرۇضتىكيقىيىٍَۈقتىالر□.1:چېنىذىيئبضقبىدىٌىيئىذىيەسىٌىڭتبرقىلىطيۋەيبهراپمېتىطىٌيتوسۈش□.2چېگرائىچيۋەسىرتىذىنيدۉضوەىمۊچلەرًىڭدىٌذىيپبيذىلىٌىپسىڭىپمىرىطيۋەبۈزغۈًچىلىققىلىطىٌيتوسۈش□.3قبًۈًسىسدىٌىيھەرىنەتلەرًيتەمطۊرۉپبىرتەرەپقىلىص□.4ئبهوىغبقبرىتىلغبىدائىولىقئىذىيەتەربىيەسىٌيمۊچەيتىص□.5جبزاالضٌىڭئبسبسييوق
F03你认为当前宗教管理的难点是:1.□遏制宗教极端思想传播、蔓延、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渗透破坏想教育5.□没有处罚的的依据3.□查处非法宗教活动2.□抵御境内
4.□对群众进行经常性的思
8
篇九:宗教信仰问题对照检查材料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与特定时代相联系的文化信仰。其表现形式和复杂内涵呈现出多元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它的影响渗透于社会的各个层面,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接受能力最强的群体,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有人说信仰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是支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是他们对自身灵魂的肯定。而宗教信仰作为信仰的一种,在相互地交流中涉及了来自不同文化的冲击和碰撞,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备受关注。
二、调查目的
鉴于宗教信仰对于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笔者决定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这一个具有这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进行一次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识及其态度,加深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信仰的整体认识和思考;并分析宗教信仰产生的原因,传播途径和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宗教信仰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可程度,通过调查现实中大学生信仰形成的路径,探索针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策略,并提出积极建议。
三、调查对象
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全体在校学生。
四、调查方法
1、上网查阅相关报道,文献;2、了解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在校学生的相关情况;3、随机采访在校学生,了解其想法,并如实记录分析。
五、调查时间
2012年11月25日——2012年12月05日
六、调查内容及分析(具体题目及选项统计数据—百分比见附录)
(一)调查概况:1、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方式,采取男女各100人随机派发的方式,发出200份调查问卷,实际收回187份;2、由于地域原因限制,其中百分之九十的同学为汉族,少数民族较少;3、由于高校环境限制,参加本次调查的绝大多数为共青团员,当然也涵盖了少数的党员和群众;4、本次调查从2009级至2012级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涉及,不过主要集中在本科生部。
(二)关于调查内容的分析:1、关于当代大学生对宗教的思考:从调查问卷的第5)—7)题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个信息,当代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宗教有过一些思考,但极少会有人认真地去思考关于宗教的意义,性质,与我们的联系等深层次的问题;在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都能够客观的去认识宗教存在的合理性,却仍然有极少的同学有失偏颇,将宗教信仰与荒诞的迷信相混淆,认为宗教就是迷信的代言人;被调查者的主流观点认为宗教与科学是互通有无,没有矛盾的,它们是
1
可以相互并存的。但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的,不可调和的。
在当今社会这个思想开放的社会背景之下,大学生们可以从各个渠道去获取有关宗教的信息,从不同的方面、角度去了解读关于宗教的历史、思想、文化。在他们眼里,宗教早已不再是神秘莫测的领域,虽然很多人远不至于信仰某个具体的宗教,却也或多或少地接触到一些宗教的文化和思想。比如说宗教故事、宗教典籍,等一系列宗教文化的经典案例,因为这些文化早已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带的配饰,节日,服装,习俗等均受其影响。作为大学生这个活跃的群体中的成员,在接触到这些新鲜事物时,多少会产生一些思考,却不足以吸引他们去深入研究。这也是为何大部分学生会对宗教有所思考,却没有深入的原因。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们在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情况下,多数能够理性的看待宗教,正确的认识宗教和科学的关系,这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在意料之中的。2、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状况:
从调查问卷的第8)—10)题可以看出在在校大学生中有宗教信仰的人并不多,但也是存在的,在这些同学中,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相对更受追捧。而不信仰宗教的同学对于他人的宗教信仰一般持比较尊重的态度,持反对意见的人并不多。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基督教
佛教
其他
所谓信仰,本身便是一种精神支撑,宗教信仰也不外如是。虽然在广大的学生群体之中,选择这种信仰方式的人不在多,但也极少会有人表示反对。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持“无所谓”态度的人远远高于明确支持和反对的人,我们的在采访中发现,对这待宗教信仰的认识有两种:其一,相对来说,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当今社会本来就应当是一个思想开放的社会,每个人的思想和信仰,只要不是反国家,反人类的,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就应当得到尊重。宗教信仰作为一种健康的信仰,作为信仰者的精神寄托,也理所当然得到我们的尊重,对于不信仰宗教的群体,这是他们的选择,同样应当得到尊重;其二,另一部分学生持冷漠态度,换言之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部分人也不占少数,这种消极的态度是对人生缺乏追求的表现。笔者认为人生在世应当要有自己的信仰,不一定与宗教有关,信仰就像一个航向灯,指引着你的人生方向,让你不至于迷醉在纸醉金迷的红尘中,失去本心。一个有自己信仰的人通常也会尊重别人的信仰,一个对信仰问题毫不关心的人,往往在这方面是缺失的。人一旦没有信仰,他的灵魂就是不完整的。当我们问道那些没有宗教信仰的同学是否有其他信仰时,他们更多的是表示茫然,这种现象是值得我们重视的。3、当代大学生对宗教传播的看法:
问卷中第11)题,所调查的是当代大学生群体对宗教传播于人类文明的影响的认识情况。在被调查者中82%的人能够辩证地看待宗教传播的利弊,他们认为宗教的传播是
2
有利也有弊的,大多数人肯定了宗教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是起着一定的推进作用的。几乎没有人认为宗教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建设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100.00%80.00%60.00%40.00%20.00%0.00%
有益
不利
有利有弊
没有必然联系
宗教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在长期积淀中所凝结而成的产物,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文明的精髓,许多古老的文化和艺术又通过宗教这个载体传承至今的。在宗教的文化之中,也承载着许多为人们所推崇的精神内涵,比如佛教《中阿含经七卷》中所讲述的舍得的精神,比如道家《周易》乾卦所倡导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比如《圣经》中对智慧与善良的追求……等等如是,都是一些积极的人生哲理,是对信仰者有鼓舞的作用,是可取的,是应当得到认可的。
我不否认,在宗教文化中,有一些怪力乱神,束缚精神的成分,但是这些并不足矣否认宗教对于人类发展进程的重要意义。宗教的传播是人类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重要媒介,是不可缺少的。而宗教的传播就是依靠信仰的力量,信徒对宗教教义的信奉,诚如我们对自己梦想的追求,一样是心灵的净土,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是应当得到尊重的。4、影响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
问卷第12)题中提到了关于影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原因如下:(1)受到家庭的影响;(2)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3)受到宗教文化独特魅力的吸引;(4)只为寻求心理寄托和精神安慰。调查结果如下:首先,在汉民族学生的眼里,上述的四种情况是并存的,其中认为是寻求心理寄托和精神安慰的人偏多;其次,少数民族,特别是像回族这种具有民族宗教信仰传统的民族来讲,民族和家庭对他们的影响更甚。
可见,虽然在整体的调查中,被调查者对由于民族和家庭因素的影响的赞同度并不突出,但是这两者在少数民族,特别是具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中认可度是极大的。结合宗教信仰者中少数民族所占的比例,我们也可以判定,民族文化对大学生群体宗教信仰的印象是巨大的。
此外根据我们的采访还得到了以下信息:(1)一些少数民族虽然有信奉宗教的传统,其中大多数人也信教,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他们仍然有选择的自由;(2)一般处于家人中有信奉某一宗教,特别是长辈中有传教士的家庭,学生很容易受道感染,即使没有这种宗教信仰,思想和精神也或多或少的会受到该宗教教义的影响。(3)除了题目中所列出的选项,采访中还有人提出了来自朋友的影响,朋友的交流也是影响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往往越亲密,社会地位、才能越高的朋友越具有思想感染力。5、传播渠道:
且看调查表中的第13)题,在如今这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大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接触关于宗教有关的信息,比如报刊杂志,比如朋友介绍,但最广泛的渠道还是运用无线电传播的信息系统,一如电视屏道,一如互联网。而这些媒体给我们带来的
3
信息量是巨大的,但同时也是杂乱无章,良莠不齐的。网络带给我们的信息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类是教育、记录片,这一类载体带给我们的信息多数是积极的,或者说是比较客观的;还有一类是广告,信息量大,内容繁多。这些信息多是出现在宣传中的,商家为了扩大它的宣传效应,往往会选择一些比较另类的,边缘化的信息来吸引眼球。这就很容易让学生对宗教产生偏见,或者是接受宗教文化中比较极端的思想。
要对于宗教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我比较偏向于采用文字资料,报刊,观看纪录片,或者是到宗教圣地去进行实地感悟。当然,从传教士,信徒那里接受知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的,而且,从他们嘴里得到的信息带有更加浓厚的主观色彩。
七、调查表小结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上述分析所得到的结论:1、许多大学生对于宗教文化,都有过一定的思考;2、绝大多数大学生无宗教信仰,信仰宗教学生中,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被更多的接受;3、在宗教信徒中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人是由于受到生活背景的影响才信奉宗教的,对宗教信仰的保护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4、广大的学生群体对宗教的态度是比较包容的,他们属于思想认识比较先进的集体,大都能够辩证的分析宗教的利弊,不会因宗教中有些自己不认可的观点而全盘否定宗教在人类历史文化中的地位;5、随着文化、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大学生所接受到的宗教文化往往是多元的,又是不全面的,需要有一种主观道德意识进行引领,以防止大学生对宗教产生误解或者不全面的认识。
八、关于本次调查暴露的问题
从本次调查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解决方法,问题如下:1、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还存在相当一部分人,对他人的信仰不懂的尊重,持无所谓的态度。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大学生所应当具备的精神状态。然而,我们从这一部分人对于文化信仰的态度中看不到他们对生活的热情,更多是一种对凡事都无所谓的消极状态。2、第二,当代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信仰的。这个我们从上述问题也可以有所感触。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如果这个中坚力量是一个没有信仰的队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这样的队伍很容易滋生堕落和腐败,如何来振兴国家。3、广告中所参杂的宗教文化缺乏相应的规范,传递出很多良莠不齐的信息,纷繁了大学生的见识,也增加了大学时思想问题的几率。
九、关于问题的相关建议
针对那些暴露出的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我认为在高校的课程中可以设立一些简单的介绍宗教信仰的课程,而这部分内容不必单独开课,可以把它纳入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的课程中。这么做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对宗教的偏见,提高大家对宗教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国内有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的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各民族之间的距离;其次,可以在校园里创建一个围绕宗教文化的系列活动,邀请更多的学生来参与其中,活动的主题一定要是正统的,来为大家介绍真正的宗教文化。任何事物,只有正确
4
地认识它,才能正确地对待它;第三,我们需要通过媒体,课堂,和其他方式来宣传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同学
们明白,人生有很多东西值得追求,不可对凡事都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同时这种积极的观念还可以预防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偏激。
最后,我们应当规范广告所传播文化的正统性,广告可以别出心裁,但是广告不可以是引人入歧。我们一方面要宣扬积极的文化,一方面要预防偏激的信息,如此才能更好地建设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识。
十、结语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相关情况。思考了当下大学生信仰问题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它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次调查的既定目标基本完成。
【附录】调查表及统计结果(%)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你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填写这份调查报告。
1)您的性别是?
A男50%
B女50%
2)您的民族是?
A汉族93%
B少数民族
7%
3)您的所在年级?
A大一30%
B大二28%C大三15%D大四17%E其他
10%
4)您的政治面貌?
A群众3%
B团员87%C预备党员6%D共产党员4%E其他
0%
5)您是否有过对于信仰的相关思考?
A、从来没有35%B、有过一点33%C、有过,并有一些思考30%D、很认真的想过2%
6).您认为什么是宗教?
A、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46%
B、它就是迷信,是一种荒诞学说3%
C、它是一个团体,有自己的组织,有教义教规吧35%
D、它在我的脑中很模糊,我说不清楚什么是宗教16%
7)您认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
A、宗教即科学5%B、相互对立、不可调和23%C、互通有无、没有矛盾68%D、说不清4%
8)您是否有宗教信仰?
A有宗教信仰5%
B目前不信仰,但有兴趣将来也许会信教20%
C没有宗教信仰,以后也不会信教75%
9)如果您有宗教信仰,你所信仰的宗教是?
5
A基督教40%B伊斯兰教40%C佛教20%D天主教E其他
F不信教
10)你对大学生信教有何看法?
A赞成10%
B反对5%
C无所谓85%
11)您对宗教的传播有什么看法?
A宗教的传播对人类文明是有益的,它对文化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12%
B宗教的传播是不利的,它有碍于真知科学的传播1%
C宗教的传播有利也有弊,应该辩证的看待82%
D宗教的传播对人类的文明和生活没有必然的联系5%
12)您认为最能影响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是?
A受家庭环境的熏陶27%
B受民族文化的影响22%
C受宗教文化独特魅力的吸引16%
D寻求心理寄托和精神安慰35%
13)您平时通过哪种渠道获得有关宗教文化的信息?
A通过阅读关于宗教文化的书籍、报刊29%
B通过电视节目、网络信息等渠道40%
C通过亲人、朋友的介绍17%
D其他
14%
谢谢您的合作,祝您愉快!调查人:文侦
6
篇十:宗教信仰问题对照检查材料
2022年学校落实信仰宗教自查报告(精品)
我校严格按照教育局的文件要求,要求各班自查有无自行参加宗教活动,有无去宗教机构、教堂参与补课,严格落实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教育法规。校长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校领导班子成员学习相关法规和文件。制定方案,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自查小组,对我校的学生“有无自行参加宗教活动,有无去宗教机构、教堂参与补课”等现象进行排查。经过明察暗访、重点学生跟踪调查、进户询问、走访群众、认真、细致的排查,具体排查如下:
一、排查结果
经过我校组织班主任及中层领导排查,无入教、信教的学生,教师队伍也不存在信教和入教活动,全体教师严格坚持宗教与国民教育相分离的原则,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干预我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我们时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坚持教育和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宗教应该与教育相分离,但是在这次排查中,由于区域少数民族思想,而且受宗教思想的影响,有个别学生存在参与过宗教活动中,但学生本身不清楚活动的性质及意义;其次有一部分学生是受家人的教育,也有过信教的活动。
(二)教师中几乎没有接触过宗教活动,对于宗教的信仰是完全没有,思想认识是保持高度统一的,崇尚科学文化和共产主义。但存在一点不足就是:个别教师参与过寺庙的捐款活动,在个别寺庙的功德碑上有名。原
则意义上这也参与到宗教活动中了。也体现出个别教师的思想觉悟和作风、认识上还存在问题,需要整改。
(三)对学生家长进行了入户走访排查
大部分学生家长是没有信仰宗教,而且对于宗教也是清晰认识的,对于学生的教育高度重视。不允许学生参与到任何宗教组织中和教育中。但是小部分家长以前有过宗教信仰极少数信仰宗教。对于这些家庭,学校做出相应计划,登记和学生谈话。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追踪。以防受信教和宗教思想的影响。
三、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
(一)教师存在有捐款的情况,主要是受到修寺庙组织捐款因素的影响。就是思想不清晰、意志不坚定造成的。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要时时刻刻保持清晰的思路和高度向党组织靠拢的思想,实事求是。不应该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做出格的事。
要提高思想觉悟,不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做一个四有新人,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等,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师法、
篇十一:宗教信仰问题对照检查材料
P> 大学生宗教信仰主要是精神的需要而很少有物质的需求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要把校园文化作为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最大程度上引导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宗教观用蕴含着教育目的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去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生活方式的选择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
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践
教
学
报
告
课程名称合肥学院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
指导教师孙忠义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班级11计本(3)班姓名(学号)第一小组吴波孙毅威孙元进记红
合肥学院思政部制
程绪海章
关于合肥学院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cariedout;4)fspngh(lm,bzk.5qywC731BvxSjDP
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合肥学院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信教人数的增多,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已成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对宗教的认识、宗教信仰的特点以及对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确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宗教和正确对待宗教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82份,收到有效问卷79份,有效回收率为96%。主要对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11级学生,有少数其他年级其他系的学生参与。二、结果与分析1、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资料分析①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比例不高。统计结果显示,有89.8%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不信仰宗教。②大学生对宗教本质的认识。关于宗教的本质,60%的大学生认为宗教是一个团体,有自己的教义,有自己的规则.11%的大学生认为宗教就是愚昧迷信。另外29%的大学生表示说不清宗教是什么。这表明多数大学生能从文化的视角认识宗教的本质,少数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有些片面。③大学生对宗教和迷信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在调查宗教与迷信的关系上,有35%的大学生认为两者都有信仰的成分,46%的大学生认为迷信是骗人的,宗教可以帮助人。2%的大学生认为宗教与迷信连在一起。17%的大学生对两者关系不太清楚,数据表明,很多大学生都能明确区别宗教和迷信。④大学生对宗教功能的认识。46%大学生认为是提供心灵安慰,14%的大学生认为是帮助发展自我人格,7%的大学生认为是让人完善自我,7%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帮助,8%的大学生认为有负面影响。2、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①大学生信教以佛教和基督教居多。在信教大学生中,信仰基督教的人数最多,有4人,其次是佛教,有3人,道教1人,其他宗教1人。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信仰比较多元化,但还是以佛教和基督教为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儒、释、道三家并存,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在中世纪又陆续传入。中国各族群、各社区的居民都以此为基础而形成自身的道德伦理、制度规范和风俗习惯,但佛教所倡导的思想始终是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和公认的道德标准.②大学生中定期参加宗教活动的不多。真正的宗教徒应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承认信仰宗教;②明确信仰何种宗教;③完全认同该宗教所宣扬的基本教义;④定期参加所信仰宗教的活动.在信教大学生中,只有1.3%的大学生定期参加宗教活动,51.9%的大学生偶尔接触过宗教活动及相关资料,48。1%的大学生从没参加过宗教活动。在调查“如果您参加过宗教活动,那您参加宗教活动的原因是",选“表达信仰”的人最多,占33%;其次是“学习宗教知识”,占25%。9%的大学生选择“求神的保佑”。选获得回报的人占4%。29%的大学生是出于其他原因。
cariedout;4)fspngh(lm,bzk.5qywC731BvxSjDP
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③大学生信教途径多样化.大学生接触宗教,通过书籍、报纸的占17%,通过电视、广播的占46%,通过网络占12%,通过家人或朋友的宣传占12%,还有13%的大学生是通过其它途径。由上述结果可知,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当今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是多元化的,但主要还是电视的宣传以及书籍和报纸的影响。④对未来是否皈信宗教,大部分学生处于不确定状态。预期将来有可能信仰宗教的学生比例,小于拒绝宗教的学生比例.这种对宗教知识总体上比较欠缺的现状,对目前尚未信仰宗教的学生,在未来是否可能信仰宗教有一定影响。这意味着,宗教知识越匮乏,对自己未来是否信仰宗教就越不确定。
⑤有关宗教信仰的法规制度认识模糊。25%的大学生表示不知道中国共产党对宗教信仰的政策,同时有27%的同学表示说不清.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⑥混淆共产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信仰共产主义与信仰宗教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是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两种不同信仰的最终选择.有部分学生认为入党以后仍可以信教.
三、对策和建议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高级专门人才的后备军。他们是否有信仰,信仰什么,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成才的方向,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我国的思想教育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一种信仰教育,使每个人接受理想信仰教育。因此,面对大学生宗教信仰出现的新情况,以及理想信仰教育的要求,在保护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自由,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基础上,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引导和教育:1、引导大学生认识宗教本质.树立科学观念“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高校,由于缺乏对宗教应有的教育和宣传,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宗教,把宗教和封建迷信、风俗习惯混淆起来,对宗教的本质、功能等缺乏客观、科学的分析。宗教文化中的优秀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资源,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神的存在和宗教信仰的需求,否则只会激化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的对立情绪,对解决信仰问题毫无益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大学生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帮助他们树立科学观念,指导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辩证地看待宗教,使他们学会欣赏并汲取其中的精华,明白信仰宗教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的关系,有效地发挥宗教教义中的积极因素,减少消极影响。同时大学生应自觉培养科学精神,注重培养探索真理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追求科学的献身精神.2、开设宗教相关的人文素质课程,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他们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自我调适得以解决,而有些问题仅凭其个人努力难以解决,在感到痛苦无助时,他们就会转向宗教寻求心理寄托和安慰,部分大学生误以为这就是宗教信仰,其实他们与真正的宗教信仰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高校有必要开设关于宗教基本知识的
cariedout;4)fspngh(lm,bzk.5qywC731BvxSjDP
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选修课程,对于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宗教知识,认识宗教的本质和特征,通过课程教育消除大学生对宗教的神秘感,帮助他们了解宗教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宗教的教义教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宗教观。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满足大学生精神需求。校园文化是广大师生共同创造和认可的价值取向,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它可以使大学生感受到自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产生强烈的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尤其是大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校园文化会给他们信念的支撑,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追求远大目标。大学生宗教信仰主要是精神的需要而很少有物质的需求,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要,把校园文化作为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最大程度上引导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宗教观,用蕴含着教育目的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去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生活方式的选择。4、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社会适应能力锻炼。大学生由于现实问题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一部分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解决,然而大学生毕竟身心还不成熟,更多的问题单凭其个人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现实的压力和困惑时常使一部分大学生在心理上感到无助、痛苦甚至绝望。此时,如果有意或无意中接触了虚幻的、超现实的宗教,就很容易走进这一“避风港”来逃避无奈的现实,来摆脱苦闷和困惑,求得心理慰藉。因此,高校要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确实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消除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现实根源;要根据不同的形势发展需要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各种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讲座及其它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而造就一批具有坚强乐观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毅力、稳定良好的情绪和健全完善的人格的新一代高心理素质的大学生。
11级计本(3)班调查小组成员:孙毅威孙元进
吴波程绪海章记红调查报告撰写人:章记红
2011年12月15日
cariedout;4)fspngh(lm,bzk.5qywC731BvxSjDP
篇十二:宗教信仰问题对照检查材料
P> 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对照检查材料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争做合格共产党员
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在思想上动摇了这些根本的东西,也就动摇了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就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有针对性的。在这方面,一些同志身上确实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有的革命意志衰退,思想空虚,沉湎于花天酒地,或到封建迷信和其他消极行为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种种情况表明,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推动全党同志真正把理想信念牢固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上。必须坚持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自觉地依靠科学,弘扬科学精神,为推动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提高作表率。
(一)共产党员要自觉进一步加强自身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
1.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每个共产党员要划清唯物论与唯心论、无神论与有神论、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增强识别和抵制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能力。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去占领。是一场争夺群众、争夺思想阵地的严肃的政治斗争。要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
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对照检查材料
义社会相适应。要坚持不懈地普及科学知识,帮助人们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努力形成在全社会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风尚。
2.我们要加强对广大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根据当前的情况,要特别注意重申和强调:第一,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无神论,宣传无神论。对一些党员中存在的非无神论思想,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深入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好世界观的问题。第二,对群众进行无神论宣传教育,要同对党员的要求区别开来,并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要善于用唯物主义观点说明宗教信仰的根源,下功夫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防止简单从事而伤害信教群众的宗教感情,防止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强迫人们不信教。第三,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我们共产党员来讲,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同时也要认真贯彻国家宪法规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说,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我们党宣布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这当然不是说共产党员可以自由信奉宗教。一个共产党员,不同于一般公民,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成员,毫无疑问地应当是无神论者,而不应当是有神论者。我们党曾经多次作出明确规定: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长期坚持不改的要劝其退党。这个规定是完全正确的,就全党来说,今后仍然应当坚决贯彻执行。
(二)党员要自觉增强防范和抵制邪教的意识,切实履
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对照检查材料
行反邪教工作的责任1.每个共产党员要增强防范和抵制邪教的意识。广大党
员要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刻理解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斗争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意义,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自觉防范和抵制邪教的表率,始终站在反邪教斗争的前列。
要牢固树立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克服盲目乐观、麻痹松懈、畏难厌战等情绪,切实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要加强组织纪律观念。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共产党员不准修炼“法轮大法”的规定,做到不信、不练、不参与邪教和各种有害气功;同时,要劝阻家人、同事和周围的人不参与其中。当前,少数党员政治鉴别力不强、理想信念动摇、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必须加强学习,自觉改正;极个别党员参与了邪教活动,这与党的纪律格格不入,必须悬崖勒马,主动脱离,争取组织的从宽处理。
要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培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身心理调节能力,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和疾病,养成乐观、豁达的个性,增强追求崇高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2.每个共产党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提高警惕,自觉地对邪教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进行坚决斗争。共产党员对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决不能漠然视之、袖手旁观,发现
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对照检查材料
后要及时向党组织当地公安机关检举报告,提供线索,必要时坚决制止,消除影响,决不能让其阴谋得逞。当遇到发放或派送非法宣传品时,要及时报警,并与群众一起将违法者扭送公安机关;当遇到利用电话、手机短信、互联网等传播有害信息时,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主动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当有人在公共场所宣扬歪理邪说时,要及时予以制止,消除影响;当遇到张贴、喷涂或书写邪教宣传品时,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并保护好现场;当遇到造谣或受到恐吓时,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义正辞严地予以批驳,揭穿其鬼把戏。
3.每个共产党员要自觉承担起教育群众的责任。广大党员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传播者。要积极向周围的群众宣传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带领群众揭批邪教的歪理邪说,动员群众抵制邪教,在反邪教斗争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一时受邪教欺骗迷惑的一般群众,要用真情唤醒他们的理性,用爱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文明健康的活动,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挽救他们的诚意,早日摆脱邪教的控制,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用科学战胜迷信、愚昧和贫穷,把人们的生产、生活导入文明、健康、科学的轨道,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应尽责任。
(三)我们党组织要承担起反邪教的政治责任,教育党员、群众要旗帜鲜明地反对邪教。
要本着以人为本、与人为善的态度,落实工作责任,切
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对照检查材料
实做好对“法轮功”人员的教育转化和巩固工作;对那些特别困难的已转化“法轮功”人员,要发动党员开展“一帮一”、“几带一”结对子活动,使他们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对党和政府充满信任,对生活充满信心,减少受邪教蛊惑误入歧途的可能。
篇十三:宗教信仰问题对照检查材料
P> 四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一提高政政x站位严守党纪党规始终加强思想政x学习绷紧纪律这根弦自觉以党章条例等党规党纪为活动边界一切行为都在纪律这把尺子的测量范围内时刻保持不触红线不破底线不碰高压线的警醒确保自己的行为始终符合党规党纪的要求以身作则用组织力量进行自我净化用制度力量进行自我完善用作风力量进行自我提升精心创作,质量一流,排版规范。【下载后可任意复制修改】
通用精品文稿党员信教和涉黑涉恶专项整治专题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目录
一、个人有关事项说明....................................................................................2二、存在的问题...............................................................................................2三、产生问题原因剖析....................................................................................3(一)对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3(二)管好宗教事务工作是做好稳定工作的关键认识不足.........................3(三)联系群众不够紧密................................................................................3四、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4(一)提高政X站位,严守党纪党规............................................................4(二)强化学习,坚定理想信念....................................................................4(三)加强教育管理,切实提高履职能力....................................................4(四)强化示范引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5
1
按照《关于党员信教和涉黑涉恶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个人工作实际,我认真学习了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要指示精神等党章党规内容,深入查摆问题,不参与宗教活动和不涉黑涉恶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现对照检查如下:
一、个人有关事项说明1.本人理想信念坚定,严守党纪党规,不存在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参与黑恶势力、参与涉黑涉恶等问题情况。2.本人直系亲属及主要社会关系理想信念坚定,政X历史清白,不存在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是问题,未参与黑恶势力及涉黑涉恶情况,配偶及子女无经商办企的现象。二、存在的问题(一)作为党支部书记对支部党员的思想教育方面抓的还不够紧,与个别信仰不坚定、党性原则不强的党员谈心谈话、转化教育的力度还不够大,针对网络上。(二)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不够。虽然经常能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政X理论知识,但对马克思XX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组织学习不多,导致民族宗教政策学的不深不透,学用结合不够。
2
(三)履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职责落实不够。一是认为宗教事务与自己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总是认为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只是统战、保卫部门的工作,事不关己,不管也不会追究责任;二是政策法规学习不够,了解不多,掌握不清,特别是本人对国家有关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所以不会管。
三、产生问题原因剖析针对上述查摆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思想上认为民族宗教理论知识工作对推动本职工作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在党员干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党员干部不愿学、不想学,认为这些和自己的工作关系不是很大,造成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政策性法律法规知识一知半解。(二)管好宗教事务工作是做好稳定工作的关键认识不足总认为作业区党员中少数民族极少,没有宗教极端化的情况出现,维稳形势很好。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对管理宗教事务工作不是很关心,也对党员干部在这方面疏于教育和管理,认为做好日常性的工作就行,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行,不用在宗教事务管理方面耗费太大精力和太多时间。(三)联系群众不够紧密
3
对于党员同志思想动态和宗教信仰的了解不及时,没有严格按照一名新X代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生活工作,带头树立信念坚定、遵章守纪的良好个人形象。
四、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一)提高政X站位,严守党纪党规始终加强思想政X学习,绷紧纪律这根弦,自觉以党章、《条例》等党规党纪为活动边界,一切行为都在纪律这把尺子的测量范围内,时刻保持不触红线、不破底线、不碰高压线的警醒,确保自己的行为始终符合党规党纪的要求,以身作则,用组织力量进行自我净化、用制度力量进行自我完善、用作风力量进行自我提升。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政X站位,加大对支部党员的思想教育,提高支部党员的党性修养,强化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二)强化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XX民族观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全面提升党员整体素质,坚定共产XX信仰,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党员信教、参与宗教活动和党员涉黑涉恶问题,坚决维护民族团结,打造一支对党忠诚的干部队伍。(三)加强教育管理,切实提高履职能力
4
将党员信教和涉黑涉恶专项整治工作管在日常、抓在经常,不能有任何的接口和理由,认真履行监督、管理、教育职能,使党员信教和涉黑涉恶专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
(四)强化示范引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对政X纪X和政X规矩心存敬畏、严格遵守,始终对党忠诚,始终坚守政X信仰、站稳政X立场、把准政X方向,坚决做到党X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X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X央禁止的坚决不做,绝不参加宗教活动和涉黑涉恶,同时教育和引导身边同志杜绝参与宗教活动和涉黑涉恶问题,切实树立起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良好形象。
5
推荐访问:宗教信仰问题对照检查材料 宗教信仰 对照 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