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税收对经济的影响7篇减少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财务税收40 2021年9月(下)/总第293期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和资源优势实现了长期的经济高增长趋势,但随着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减少税收对经济的影响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减少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税收402021年9月(下)/ 总第293期引 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和资源优势实现了长期的经济高增长趋势,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大环境的改变,经济结构和速度的转型与调整成为大势所趋。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状态相反,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渐放缓,国家积极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改革,重点解决新旧动能转换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减税降费的财政政策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顾名思义,减税降费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减税”,即降低各项税收的税率;其二是“降费”,如降低缴纳社会保险的费用等。这项财政政策颁布与推行的根本目的在于降低企业的经营压力,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和释放企业的创新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动能。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循序渐进但又有较大力度的财政政策对于我国优化经济结构,保持增长水平,维持发展动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施财政优惠,真正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企业充分吸收政策红利,实现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无法适应现行经济环境的传统企业也会逐渐被淘汰,从而保证市场环境的鲜活性。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政策也会给财政造成一定的影响,首先不可避免地造成财政收入的减少,这样一来收入和支出之间可能会产生矛盾;其次是财政风险问题逐渐突出,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财政债务方面。综合前人的研究发现,减税降费所带来的一系列财政减税降费对财政的影响及应对■ ■ 逄明珠(邹城市财政局)摘 要:
为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而推行的减税降费政策不仅仅是一种短期的财政政策,更是一种目标明确、影响长远的税制改革,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央和地方财政产生重要影响。为了保证减税降费政策的深入推进和实施,防范财政风险,本文在明确减税降费内在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减税降费对财政产生的影响,并从深化财税体制机制改革;控制财政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稳定财政收入等方面着重探讨了应对减税降费的改革路径,以期为减税降费的深入实施提供建议。关键词:
减税降费;财政;影响;对策问题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等研究内容尚未得到学者的充分关注和深入挖掘。减税降费所产生的财政效应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不仅会影响微观层面的企业发展、中观层面的市场环境,也会波及宏观层面的地方及国家财政体系,因此,深入分析减税降费的影响及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并探讨与之相对应的政策措施是十分重要且非常有必要的。1 减税降费的特征减税降费对财政的影响取决于其自身的本质特征,具体来讲就是需要从减税降费的规模、目的以及时间等多个方面进行定义和考虑,只有充分认识到减税降费的特点及本质,才能从根本上分析出其对于财政产生的具体影响。1.1 减税降费的目的针对性我国的税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根据最近几年的财政和经济状况来看,上述税种所带来的收入占据我国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而这些税收收入又是减税降费的主要目标。从时间线上看,2008 年,我国将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下调 8%,2009 年我国又针对增值税进行了改革,这两项举措主要是为了缓解世界经济环境暗淡所带来的经济压力;2016-2018 年三年期间,我国又分别针对营业税以及增值税出台相关政策,同时还提高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标准,这一系列措施的实行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经济
逄明珠:减税降费对财政的影响及应对2021年9月(下)/ 总第293期
41新常态,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进程,为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内在动力。由此可见,我国在减税降费方面的政策是非常广泛且密集的,而这种政策颁布与实施态势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提高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实现供给侧改革的进程中依然有较大的可能性出现,这也就决定了减税降费政策的持续性和目的性。1.2 减税降费的成本降低性从减税降费的内涵以及具体措施可以看出,国家颁布及实施这一系列相关措施的本质目的在于降低各类主体的发展运行成本。首先,针对企业的譬如“营改增”的税收政策是为了降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税收费用,在生产环节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减少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额度是从企业运营的环节缓解其资金压力,社保费率的下降意味着企业在人工支出方面成本的下降,这些财政手段都能够帮助企业更加专注于创新活动,从而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其次,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主要针对个人,同时专项附加费用的扣除作用于整个家庭。因此减税降费的本质在于降低社会各个主体的成本,减少发展成本,这种反向提高收入的措施还能够刺激消费,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内需力。1.3 减税降费的持久作用性我国在过去提出的税收优惠政策通常是临时性的,而且具有较强的专一性和特殊性,同时在时间上也主要以短期作用为目的,但最近国家所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一方面涉及的范围较广,涵盖了四大税种的同时对于一些基金项目也都有涉及。这是制度上的根本性“改革”,是专门针对财政税收而出台的政策,更具系统性和完善性,与以往为了保证其他政策的实施而出台的政策在目的和作用上有本质区别。目前的政策更像是一种制度的建设与优化,是具有大局观和前瞻性的一种制度举措,同时具有普适性,并能够保证作用时间的持久性。2 减税降费对财政的影响2.1 减税降费对财政收入规模产生的影响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减税降费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由于税收减少主要影响的是公共收入,因此可以从公共收入的规模上分析减税降费的影响。从国家发布的财政预算相关文件中可以看出,自 2015 年起,我国的公共预算收入是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的;同时,税收收入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占比中也呈现下降的趋势。这种变化的规律和态势一方面表明我国的减税降费政策的实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表明我国财政收入目前正处于下降的形势,需要针对此现状做出对应的政策调整。2.2 减税降费对财政收入结构产生的影响从财政收入的结构上看,由于财政收入的来源除了税收之外,还有其他的收入来源,税收收入所占比重的降低意味着依据法定原则所产生的收入逐渐下降。同时,从税收收入的结构看,由于“营改增”的税制改革使得四大税种征收所产生的收入结构有所调整,以往占据较大比例的增值税收入逐渐下降,其余税种产生的收入逐渐上升,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税收结构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应当根据现有的研究和发现对税收结构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优化的目的。2.3 减税降费对财政赤字产生的影响财政赤字是指一般公共预算的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额,减税降费能够对财政收入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会影响财政收支的水平,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根据国家披露的预算相关文件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赤字水平正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并且随着减税降费政策推进的深入,其上涨趋势也更加明显。因此,如前所述,这种目标明确、影响长远、根本性的税制改革通常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造成财政赤字率的增加。2.4 减税降费对财政风险产生的影响从减税降费对财政收入和财政赤字的影响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实施减税降费所带来的成效十分显著,对我国调整经济结构、稳定经济发展速度有很好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财政方面的风险。首先是由于收入的减少而财政支出的刚性需求所导致的,从而增加财政收入和支出之间的缺口。其次是由于财政赤字而产生的偿债压力变大,极易提高地方财政的风险性。3 有效应对减税降费影响的措施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减税降费对于我国的财政状况以及相关政策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减税降费政策能够顺利实施,一方面保证该政策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另一方面还需要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有效规避可能由此产生的财政风险。3.1 优化现行税制,实现长期制度建设从发达国家调整税制结构的经验来看,减税降费所要实现的不仅仅是短期的税收优惠,更为重要的是为建立长期且稳定有序的税收制度提供切入口和动力。因此,对于减税降费所带来的财政影响,我们应当以制度建设为立足点和着眼点进行应对。3.1.1 确立以税收为主导的、规范的财政收入体系国家的财政收入除了税收收入之外,还有通过非税收的手段和政策获取的收入,但从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径来看,税收收入应当在财政收入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而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非税收收入仍然在我国的财政收入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减税降费所针对的目标应当转变为非税收收入的主体,优化收入体系的结构,强化法制
逄明珠:减税降费对财政的影响及应对42
2021年9月(下)/ 总第293期制度的作用。除了增加税收收入的规模之外,还应当对税收制度内部进行改革,比如对现行的增值税改革制度继续推进和优化。从前几年企业所缴纳税负的结构来看,增值税所占的比重较大,而目前关于税收制度的研究均表明以增值税为代表的间接税在税收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导致税收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也是税收制度亟需优化的关键内容。自我国实施“营改增”的税收改革以来,增值税在推进经济增长中的优势作用开始逐渐显现,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深入贯彻这一制度改革的理论,坚持方向,优化税制制度和体系。3.1.2 规范统一地方税收优惠制度目前,针对税收优惠有各种各样的优惠制度和政策,如行业优惠、高技术优惠等,虽然多种优惠制度的提出表明了国家对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支持态度,但过多的优惠政策也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复杂性,给企业税收申报造成一定的阻碍。另外,由于各个地区有针对人才和企业出台优惠政策的权力,不同地区为了吸引人才和孵育企业以提高地区发展经济水平难免会出现相互竞争的局面,也为税收漏洞提供了机会。因此,税收优惠政策应当以供给侧激励为出发点,同时以资源节约和促进转型为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建立规范的税收优惠政策,真正为新旧动能的转化提供驱动力。3.2 实行财政整顿,完善财政支出结构3.2.1 控制财政支出的总规模减税降费带来了财政收入的下降,若财政支出仍然保持以往的“刚性”特征势必会造成财政赤字规模的扩大,因此需要调整支出的结构,将重点放在供给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简政放权,务必减少一般性支出的规模,保证一些关键性的、真正为经济发展有实质贡献的领域有足够的财政保障;第二,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注重供给侧的激励作用,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三,在保证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控制支出的总规模,尽量稳步实现支出总量逐渐下降的趋势,同时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实现收支平衡。3.2.2 实行预算管理制度稳定税收收支缺口除了要控制支出总量外,还要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因此可以从税收支出的预算管理入手,一方面能够保证政府财政支出的公开性与透明性,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控制财政支出,缓解财政压力。首先,需要自上而下规范和统一各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这是税收稳定的基础,也是建立和实施预算制度第一步。其次,完善税收支出报告。政府可以先对一些规模较大且有代表性的财政项目进行试点,在项目成立和实施过程中建立系统的支出报告,便于后续的收支核算,同时为后续其他项目的预算制定提供参考。最后,根据试点项目编制统一的预算管理制度,并在一段时间间隔进行核算和检查,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3.3 激发市场活力,夯实财源基础3.3.1 建立市场友好型税制制度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调整经济发展结构,除了依靠减税经费这一实质性的手段之外,还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税制制度的优化和改革中充分考虑市场的作用,建立有利于市场发挥作用的税制制度。因此,需要营造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打造有利于人才和资金发展的营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引入更多的优质资金,从根本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从而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3.3.2 扶持新兴产业为应对减税降费所带来的财政影响,首先应当考虑的是稳定财政收入的来源,缓解由于税收减少而引发的财政压力。对于国家和地区来说,财政收入的稳定需要依靠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发展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当前的新兴产业进行扶持,培育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具体来讲,目前的新兴产业主要是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产业,如大数据、信息技术等,还有新能源、医疗和养老等方面。国家应当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优先保证高技术产业以及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化;同时地方政府也要积极营造促进相关企业发展的创新环境,鼓励其生产和创造出具有更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从根本上提升税收收入水平。4 小 结减税降费作为目前稳定经济发展趋势,推动供给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政策手段,一方面能够降低市场中各种经济主体的运营和发展压力,另一方面也会给宏观经济以及地方财政造成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减税降费所产生的影响不仅是短期的,更是一种长远的、根本性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地方财政的状况,也会对国家经济产生影响;不仅影响财政的规模,也会对财政的制度和体系造成影响。因此,在针对减税降费所产生的影响提出对应措施时,需要从规模结构、制度建设、市场环境、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综合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在维持财政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建立有竞争性的税收制度,真正为稳增长促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参考文献[1] 李明 , 龙小燕 . 减税降费背景下地方财政压力的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 [J]. 当代经济管理 ,2020,42(09):60-69.[2] 叶青 , 陈铭 . 论减税降费背景下的地方财政对策 [J]. 税务研究 ,2019(07):8-11.
篇二:减少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税收48减税降费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王 娟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非税收入管理局 陕西 铜川摘 要: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强对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力度,力求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从根本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基于此,本文从减税降费政策入手,深入分析其对财政收入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其影响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充分发挥出减税降费政策的作用,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关键词:减税降费;财政收入;影响一、引言减税降费政策是我国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惠及民生的政策,通过政策来促使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加快企业的创新与升级,带动社会经济转型,以实现稳定的增长。减税降费对于制造业与小微企业带来明显的受益,但同时也增大了财政收支压力,需要充分考虑减税降费带来的财政影响,以保证各项政策稳定开展。二、减税降费政策概述我国社会经济加快了转型发展,形成全新的经济结构,促使增长动力转换,为我国经济转型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我国积极开展减税降费,从税收层面进行优化,促使税收减免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对于企业研发费用,从 2018 年开始,研发开发费用前处理中以无形资产成本的 175% 进行税前摊销,该政策的实施促使企业积极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研发。从创新创业投资的角度进行分析,现阶段的税收减免措施应用对于企业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如根据 2018年相关的税收规定,部分特殊类型的企业如果超过两年,可以按照自身的应纳税所得额的 70% 进行处理,进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充分发挥出减免税收政策的作用,以促使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促使企业稳定发展。减税降费的应用可以促使现阶段的经济稳定的增长,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实体经济面临转型发展的挑战,为促使其突破当前的发展困境,需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优势,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进一步促使经济活力提升。例如,积极对增值税、所得税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 2019 年明确提出增值税率的调整计划,将原有的16% 、 10% 调整为 13% 、 9% ,扩大进项税额抵扣范围,按进项税额加计 10% 抵减应纳税额。对于小微企业的税收政策中,合理进行控制,按照实际情况来处理,如增值税免征措施对于销售额企业应用不同,在 100万、 100 300 万之间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部分分别按照 25% 、 5 折计纳税所得额。2020 年受到疫情影响,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从整体上扩大了减税降费政策优惠力度,延长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对冲部分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
2021 年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国务院关于落实 < 政府工作报告 > 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国发〔 2021 〕 6 号)中明确了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 10 万元提高到 15 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 100 万元的部分,再减半征收所得税。由财政部、税务总局牵头, 4 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年内持续推进。这一系列措施促使企业更好地减轻自身的发展压力,从而实现健康稳定发展。三、减税降费对财政收入影响分析1.财政收入明显降低现阶段,减税降费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对财政收入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在财政收入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减缓趋势。例如,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例,在 2014 2019 年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税收收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在 2000 2012 年间其增长率则呈现出平稳快速增长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减税降费对财政收入的影响。2.财政支出刚性增长从财政支出角度进行分析,减税降费政策的开展与落实,促使财政支出呈现出明显的刚性增长。例如,从社会民生角度来看,其属于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每年都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而对于政府来说,政府支出会跟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增长,并且其数值会大于经济的增长。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呈现出缓慢的增长趋势,并且其增速呈现出减缓趋势,相应的财政赤字率也有所增长。3.对财政收支的潜在影响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深入对一般公共
财政税收49预算收入与税收收入开展分析,可以明确现阶段我国需要灵活运用减税降费措施进行经济控制,明确财政承受能力,进而有效地控制其存在的风险,以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在 2019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中央财政与各级政府应进行开源节流,对一般性支出与经费进行压缩,这也是对地方财政提出的明确要求。对于财政收入来说,受其自身的性质因素影响,收入来源的不稳定性因素较多,并且近年来我国财政赤字率接近 3% 。财政收入放缓,增大了财政压力,进而造成明显的问题。而减税降费的政策是从长远的角度,实现财政管理工作长期优化,有效缓解现阶段的财政压力,并降低各类风险,以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而通过减税降费可以有效进行收入结构优化,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四、相关优化措施1.积极夯实财源基础,优化经济发展新动能现阶段,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对于财政收入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并增大了财政压力,因此为有效应对其影响,夯实财源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来探索经济发展动能,将其作为未来财源培育的主要方向。积极结合经济发展趋势来优化、整合现有的资源,围绕改革要求来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形成全新的发展动能,如数字产业、养老产业等,带动经济稳定提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地方政府在发展中应充分结合地域优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加快产业的升级转型,提升整体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2.降低经济支出压力,有效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地方财政收支现失衡情况明显,也是减税降费造成的最典型的问题。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应以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新动能为基础,有效降低经济支出压力,加强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协调,做好市场与政府的分工,明确其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中心,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履行政府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对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加强重视,以发挥出政府的引导作用,满足民生需求。例如,医疗战略物资的储备,既需要加强政府指导,也要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3.创新融资模式,打造全新的财政投资机制减税降费打破了部分地方财政的收支平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融资优势,积极帮助政府降低债务风险。如在融资模式创新过程中,应明确市场化投融资机制的价值,构建全新的投融资体系,缓解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融资难问题。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资金来吸引社会财力,引入全新的 PPP 模式,通过合理的方式来进行融资,为政府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加强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合作,降低发展风险,实现多方共赢,以应对减税减费的影响。与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还可以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基金,推动新型产业发展,如医疗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这有助于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同时也可以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减少各类风险。4.积极建立主体税种,完善地方税体系在当前的营改增背景下,地方税体系受到了明显影响,甚至难以为地方财政收入提供支撑,部分地区的财政压力较大。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建立主体税种,构建完善的地方税体系,结合分税制体制进行分析,通过完善公共财政框架来提升财政收入,优化税收结构,满足发展需求。健全财政制度,将财权与事权进行合理的划分,通过二者合理分配,确定责任,实现最优化分配,同时也进行权限上的限制。考虑未来公共服务领域的发展趋势,明确财政事权,做好财政资金保障,通过责任与资金支出的细化来降低存在的风险,提升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缓解政府的压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五、结语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为进一步推进企业发展及产业升级,加快社会经济转型发展,需要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以此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市场参与主体的发展活力。但在该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地方财政压力也不断增大,因此,应正确认知减税降费的实施要点与特征,结合地方政府的实际情况来调控,在保证政策落实的同时减轻财政压力,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参考文献1. 李东升,许靖 . 减税降费及新冠肺炎对财政收入影响及对策思考 以南漳县为例 . 西部财会, 2020 , 15( 09 )
.2. 刘富华 . 减税降费、财政分权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 基于西部 A 地区的实证研究 .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2020 , 35 ( 06 )
.(责任编辑:王文龙)
篇三:减少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章(2)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一、 税收的超额税负担税收的超额税负担是指因为税收的给经济社会在资源使用上带来的作用, 给经济社会在资源使用上带来的效率损失, 即国民福利损失。下面以从量税为例来解释税收的超额税负担问题。作用
今设政府对汽油商品征收从量税,
每加仑汽油征课相当于某一固定货币 价值(如 T)
的税收。
政府税收造成 汽油供给曲线上移, 从 SS 平行上移
价格 至 SST。
于是, 税后汽油市场的供求
SST 均衡点在 E表示税后汽油产量从均衡点在 E1, 表示税后汽油产量从
A
SSQ 下降到 QT, 而消费者支付的价格
E1 为 Pd, 生产者获得的价格为 PS。
图
Pd
上可知, 此时 Pd=MB, 而 Ps=MC,
P
E
P=MB=MC 这一最大化条件被破坏。
Ps
K 在点 E, 消费者剩余为 APE,
DD 生产者剩余为 BPE(生产者利润),
B 但是在 E1点, 消费者剩余下降为 APdE1 , 生产者剩余下降为 BPsK,
O
QT
Q
产量 相比之下, 二者合计减少了 PsPdE1EK。
图 4-1
税收的超额税负担
ASS
税收的超额负担ASStSSPE1E1PdBOQtQDDQKPsPE
根据图示, 可以计算出从量税的超额税负担, 公式为dsdsEEEEPQTW+•••=)/(2/ 12 这里, W为超额税负担, 相当于图中的KE1E; T为政府对单位商品征收的从量税,相当于图中的Pd-Ps; Q为税前产量, P为税前价格; Es、 Ed分别表示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和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
根据从量税超额税负担计算公式, 可以推导出从价税超额税负担计算公式。
假设政府按照每加仑汽油价格征收从价税, 并且使每加仑的从价税收入等于从量税收入价税收入等于从量税收入, 就有T= tP(t为从价税税率)
, 把T= tP代入上式, 整理后得到就有为从dsdsEEEEQPtW+••=)(2/ 12
例:
1 . 根据从量税的超额税负担计算公式填表 税收T
产量Q 0价格P 0供给弹性 需求弹性 超额税负担 2
5
1 0
4
0
2
5
1 0
0
6
2
1 0
2 0
3
无限大
3
1 0
2 0
无限大 4
4
2 0
1 5
3
4
二、 消费者预算约束中的税收等价关系1. 基本跨时模型 假设个人确信预期生命期为 T 年 在年龄为 i 时的工假设个人确信预期生命期为 T 年, 在年龄为 i 时的工资收入为 wi, 消费为 Ci。
他在出生时获得现值为 I 的遗产,死后留下的遗产为 B, 则有:
==i++−+=+−+TiTTrBiri)CIiri)w11)1 (11 (11 (
如果资本市场不完善, 如果一消费者在年龄 K时继承遗产, 那么附加的约束为:
JJiw111 (1)1 (==−+≥−+iiiriCir1)对所有 J<K
前式适用于预期继承者按照现期收入而不是未来继承的遗产来约束消费的情形。
i==i−+≥+−+JJiri)CIiri)w1111 (11 (
对于所有 J≥K(J≤T)
2. 等价关系(1)
对工资和继承的遗产征收比例税 t, 对消费和死后留下的遗产征收比例税 t′ , 如果tt′+=−11)1 (, 两种征税方案对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等价。
如果对工资和继承的遗产征收 比 例 税t ,对 预 算 约 束 的 效 应 是 :TiCTtIir11 (1)1 (11)1 (
++−+=−+−+TrBiriw))1]([
对消费和死后留下的遗产征收比例税 t′ , 对预算约束的TTirir11)1 (1)1 (效应是:′+++−+=+−+tTrBiCIiw)1]()1 (1[
比较两式, 从对消费者预算约束效应相同的角度,易得:
由此, 征收 1 / 3 的工资税等价于征收 50% 的消费税。
tt′+=−11)1 (
2. 对利息收入征收比例税 ti, 对财富征收比例税(tw),tri−+)1 (1trtW+1, 两种税收有等价的效应。
如果ri+=−)1 (11
设个人在 j 阶段初待有财富为 Aj, 持有财富量的变化取决于:
BBIICCw(w(AArrAATjjIjCjw(jArjA==++−++++==−=+−++=+]])))[)[1 (1 (1,1]))[1 (1
这里,jI 指在 j 阶段获得的遗产。
TTTTT+1
由此明显可见, 对利息收入的比例税 ti (对纳税人而言)等价于比例财富税(tw), 其税率为:
rtrtiW+−+=−1)1 (11
推导:
①对财富 Aj征收比例税tW, 税后财富余额为 Aj(1-tw)
(a)
②对利息征收比例税 ②对利息征收比例税 tI后财富余额的现值为
令(a)
=(b)
即得等价关系式
后财富余额的现值为)(1)1 (brtrArAijj+⋅⋅−+
三、 税收的经济影响 (一)
税基弹性 税基弹性是指在其他不变条件下, 税基变动对税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该反应程度可以通过计算税率变动百分比与税基变动百分比的比值予以确定, 其计算公式为:B= (ΔB/ B)
/ (Δt/ t)
= (tΔB)
/ (BΔt)B为税基弹性, B为税基(以货币额表示)
, ΔB为税基变动, t为税率(以百分数表示)
, Δt为税率变动。在税收理论中, 税基弹性概念非常重要, 如果把国民收入抽象为税基, 把政府税收政策的调整抽象为税率调整, 那么通过测定税基弹性就能够大致地了 解税收政策调整对国民收入, 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该反应程度可以通过计算税率变动百分比与税基变动百分 Et 其中, Et
税基弹性为负值条件下税率变动与政府税收收入变动的关系税基弹性 税率变动 税收收入变动 EtB>-1税率提高 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增加税收收入增加t税率下降 税收收入减少 EtB <-1 税率提高 税率下降 税收收入减少 税收收入增加 EtB =-1 税率提高、 下降 税收收入不变
(二)
税收、 经济产出和财政收入的关系1.
拉弗曲线
t
100%
th
t0
tl
0%
R
RMAX
R 注:
t 为税率, R 为政府财政收入 t图 5-
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对政府税收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
在税率低于t0时, 政府提高税率会起到增加税收收入的效果, 而在税率已经超过t0时, 继续提高税率, 只会起到降低税收收入的效果降低税收收入的效果。
所以, t0时的税率为政府所可选择的最佳税率, 因其可以使政府的税收收入规模达到最大(RMAX)
。
换言之, 能够使政府税收收入达到最大化的最佳税率只有一个, 应该成为政府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时的税
(2)
从t0到1 00% 的税率调整区间均属于政府的税收禁区, 在此区间政府只有采取降低税率的办法, 即实行减税政策,采取降低税率的办法, 即实行减税政策,才能有助于经济社会的税基扩大, 才能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
(3)
除了 在t0时的最大税收收入外, 政府任何规模的税收收入(如R)
都可以通过两种税率取得, 一个是高税率(th)
,过两种税率取得,一个是低税率(tl)
。
那么, 为了 取得特定规模的税收收入, 政府最好是采取较低的税率。
因为, 相比之下, 低税率对经济活动的扭曲作用相对较小。个是高税率(th)
,
(4)
实际上, 拉弗曲线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说明, “任何单一生产要素的课税率发生变动, 将影响其市场活动参与能率发生变动, 将影响其市场活动参与能力。
这进而会依次影响经济产出和税收基础。
”
2、 拉弗椭圆
tL
Q
P
R
--
--
--
IRL2
a
-
b
IRL1
S
tK
图中的各个椭圆代表政府财政收入的等收入线(Iso Revenue Line, IRL),从外向内表示政府收入的不断扩大, 如从 IRL1到 IRL2表示政府收入增加。横轴表示对资本收入课税的税率(tK), 纵轴表示对劳动收入课税的税率(tL)。
不同税率组合变动对政府收入变动的关系 第一, 在PS区间, 两个税率均在正常区间变动, 其特点是固定其中一个税率而提高另一个税率, 就可以提高政府的财提高另个税率, 就可以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
例如, 在a点提高资本税率, 或在b点提高劳动税率, 都可以使政府财政收入从I RL1上升到I RL2。
第二, 在PQ区间, 劳动税率进入了 它的禁区, 保持资本税率不变时提高劳动税率就会造成政府收入的下降, 如在I RL2上提高劳动税率就会使政府收入从上提高劳动税率就会使政府收入从I RL2下降到I RL1。
不过, 保持劳动税率不变,提高资本税率则仍然可以提高政府收入。另外, 无论在何种收入水平上, 只有按相同方向变动两个税率才能保持该政府收入水平不变。
第三, 在QR区间, 两个税率都进入了 它们的禁区, 无论固定哪一个税率而提高另一个税率都会造成政府收入下降。
若另个税率都会造成政府收入下降。
若保持政府收入水平不变, 提高一个税率必须同时降低另一个税率才行。
在这一区间里, 只有固定一个税率, 同时降低另一个税率才可以使政府收入提高。
第四, 在RS区间, 资本税率进入了 禁区,保持劳动税率不变, 提高资本税率必然造成政府收入下降; 而保持资本税率不造成政府收入下降; 而保持资本税率不变, 提高劳动税率则会使政府收入上升。如若保持政府收入水平不变, 两个税率必须(在如PQ区间那样)
按相同方向调整才行。
以上分析说明了 政府税收政策协调的一般原则, 主要是尽量避免政府的税收行为进入它的禁区。为进入它的禁区。
(三)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个人的净收入为 Y, 这里闲暇被定义为 L0-L, L 是工作时数, L0是总可得时数。
假定函数 U (Y, L0-L)
拟凹(即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连续可导对严格递增对严格递减连续可导, 对 Y 严格递增, 对 L 严格递减。
在没有税收的情况下, 个人预算约束为:
在没有税收的情况下个IwLY+= (5-1) 个人的选择可用几何方法表示。
图 5-1 中的 P 是税前均衡点。
劳动时数的选择因人而异, 随工资 w、 其他收入 I 和 U 代表的偏好而变化。
wL+I
图 5-
比例所得税对工作时数的影响
(wL+I)(1-t)P 收入效应 P″P′
替代效应净收入税后税前闲暇
税率为 t 的比例所得税使预算约束变为 :
MLtIwLYt+≡−+=ω)1)((
(5-2)
这里ω代表税后工资率, M 代表税后其他收入。
所得税效应可分两步考虑。
首先考虑税收导致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 它使预算约束线下降。
根据传统的假设, 闲暇属正常品) 0/(∂∂ML, 因而预算线下降使劳动供给增加。
闲暇价格的下降, 可能使人减少劳动供给, 多消费闲暇,这两种效应分别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我们考虑效用函数:
)()(),(021LLuYuLYU−+=
(5-3)
代入预算约束(5-2)
, 个人使下列等式最大化:
)()(ω)(021LLuMLuLx−++≡
一阶条件是:
0)(2′1′=−=′uYuxω (5-4)
这里 u′ 表示 u 的一阶导数(u″ 表示 u 的二阶导数)。将等式 (5-4)
对ω再次求导, 得:
11′212)(ωuLuLuu′ ′−−=∂ω∂′ ′+ ′ ′ω
附:
推导对ω再次求导:
0)(211=∂∂•″+∂∂•″•+′ωωωLuyuu
ω∂ωω∂ ∂•+=∂LLy 0)(211=∂∂•″+∂∂•+•″•+′ωωωωLuLLuu11′212)(ωuLuLuu′ ′−−=∂ω∂′ ′+ ′ ′ω
通过整理, 得:
)])((ω1 [1′)/ω(ω1′121uYuYLuLLLuLu′ ′−−−=∂∂′ ′+′ ′ωω (2-5)
二阶条件保证等式左边括号内的式子为负(即 x″ )
。
等式右边的式子11′1ε≡′ ′−uYu
(5-6)
乃是收入的边际效用弹性。
税后工资的劳动供给弹性是正还是负取决于1ε和劳动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之积低于还是高于 1。
税收对家庭次要工作者的决策影响 前面我们的讨论仅限于工作时数的决策。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 个人对工作时数的控制是有限的, 个人的决策主要是决定是否工作? 我们可以用前面分析过的劳动作与退休。
那么, 所得税的实施同样会带来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一方面, 源于税后工资的减少, 从而人们会倾向于选择退休, 减少工作, 这是税收的替代效应; 另一方面, 人们的收入减少, 从而感到无力支付“退休” 这种正常品, 因此选择工作, 减少对“退休”的消费, 这是税收的收入效应。闲暇模型来分析工 我们可以用前面分析过的劳动——闲暇模型来分析工
这种是否参加劳动的决策对家庭中的次要劳动者更为重要, 因而产生了家庭决策问题。
家庭就业选择是使下面这种形式的福利函数达到最大大:
)()()(2031021LLULLUYUU−+−+= 这里, L1和 L2分别代表家庭主要工作者和次要工作者的工作时间, Y 是家庭总收入。
在比例所得税情况下(无其他收入):1 (Y=))(2211LwLwt+−
选择 L2=0 的一阶条件为:02≤∂∂Lu 1′2)1 (uwt−≤3u ′
在该式严格不等时 L2=0。
五、 税收对我国劳动供给影响 目 前我国农业劳动力所承担的税负近似人头税——一次总付税,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收入效应上。
考虑到税收的收入效应一般使劳动供给增加, 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减少, 农业税往往导致农民的劳动供给增加。往往导致农民的劳动供给增加。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仍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 免征额过低, 结果使中低收入阶层承担相当比例的税负。
第二, 实行单一分类税制, 对于收入来源多、 综合收入高的阶层, 由于费用的多次扣除实际承担相对较低的税负——实际税率较低, 使得税收的替代效应减少。
加之目前我国的居民的收入水平整体偏低, 即使“富人” 对收入的偏好大于对闲暇的偏好。
农民的税费负担重与我国的财政体制有关 94年的分税制财政改革加...
篇四:减少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8商品与质量SHANGPINYUZHILIANG商品与质量经济策论Economic game theory减税降费对县级财税经济的影响侯娜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 四川彭山 620860[ 摘 要 ] 减税降费是党和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所做出的重大决策,能够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但是减税降费的实施对于财政收入也有一定的影响。文章主要针对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对县级财税经济的影响展开分析。[ 关键词 ] 减税降费;县级政府;财税经济减税降费政策能够加速我国产业转型,优化经济市场环境。为了更好的确保这一政策能够落到实处,需要对减税降费进行深入探究,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1 减税降费对县级财税经济的影响1.1 财税压力大减税降费虽然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理论上来说能够带动财税的增长,但是增长数量无法完全弥补减税降费政策所造成的财税下降。在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之后,大部分县级政府的财税收入同比下降 1-2%,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以及个人所得税大幅下降[1] 。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 20%,且由于社保缴费的下调,因此预期收入将大幅减少。对于县级政府来说,减收额度过大导致财政压力明显增大。1.2 支出增大导致社会基础保险制度压力增大自从党和政府提出了津贴补贴、基本工资增加、养老保险以及医疗保险并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等政策和制度,县级政府每年财政支出额度不断升高。但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导致财税收入不断减少,财政压力不断增加,既要保证财政支出的有效扩张,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效运用,各大战略部署的有效实施,导致县级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加[2] 。1.3 迫切需要财政改革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会导致县级政府财税收入在短时间内减少,而地方支出不减的情况下会导致收支矛盾增加。县级政府是否能够有效维持政府的正常运作,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既要保障减税降费政策能够落到实处,同时也要有效规避财政风险,因此需要深化财政改革,加速财政制度的完善[3] 。2 减税降费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1 增加了企业的政策红利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及时解决了现代社会实体经济运营困难的问题,减轻了纳税人的税务负担。减税降费通过直接降低税率以及社保费率能够对实体经济达到政策性扶持的效果,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活力,让企业获得了更多的红利。以县级中大型企业为例,在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之后,税负从 6.9% 下降至 5.2%,税负下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从而激发企业的市场活力。2.2 激发市场活力通过减税降费的实施,提高了市场活力,提高了纳税效益,达到了“水活鱼肥”的效果。全县企业的经营效率整体提高,当地的项目与工程数量不断提高,同比增长 30%;同时由于企业发展成本下降,提高了企业整体收入水平,激发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推动企业资本发展的重要措施。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之后,2.3 加速产业转型通过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加速了企业技术改造、技术转化以及自主创新的效果,加速企业发展容量,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的财政税收增添后劲。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的力度大且覆盖范围广,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增添了较大的政策红利,从而推动产业转型。3 县级政府应对减税降费的对策减税降费的实施给县级政府的财税收入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县级政府如何排除困难,化压力为动力,打赢这场“攻坚战”,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措施。3.1 经济与政治管理并重县级财税部门承担正履行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重任,在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预测税收经济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前做好相应的规划以及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还要认识到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对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是贯彻落实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地方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措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不能小觑其社会影响力。首先需要从政治角度上定位,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是党与政府所做出的重要决策,也是近几年来财税部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深入学习其内涵以及各项政策,充分认识到减税降费的重要性,以高度的自觉和鲜明的态度,坚决推动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并作为新时代财税部门管理重要内容。从经济上也要深度挖掘其潜力,以减税降费为契机,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后续财政新格局构建建立良好的基础,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还需要加强税收管理,及挖掘税收潜力,从更多的渠道盘活财政资金以及库存资产,加强资金的统筹管理,做大财政蛋糕,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加大保障力度,优化财税运行效率。3.2 正确处理当下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县级财税部门需要立足于未来长远的发展看待问题,虽然减税降费的实施会导致短期时间内财税收入的减少,但是通过涵养水源,扩大税基,未来财税收入将进一步增大。因此财税部门需要做好发展规划,看到减税降费对财税收入的短期影响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对未来财税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影响。减税降费虽然减少了财政收入,但是能够为企业发展以及经济市场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从而达到统筹兼顾的效果,实现财源的不断扩大。3.3 做好收支平衡在面对减税降费带来的财税收入减少,财税部门需要做好数据管理,加强财务分析,并落实开源节流的措施,弥补预算缺口。加紧编制预算管理,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严禁追加预算的情况发生,减少一切超预算支出。同时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来优化财政支出,将财政经费花在重点领域以及社会项目,把钱花在刀刃上。此外需要推动继续哦啊管理制度,将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取缔低效且超支的项目,做到“花钱必问责,问责必追求”。4 结语虽然减税降费政策在短时间内会对县级政府财税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能够提高企业和市场活力,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未来财税收入的增长,因此县级财税部门需要合理认识减税降费政策,并制定有效的对策,从而更好的应对减税降费带来的影响。参考文献:[1]李明 ,龙小燕 .减税降费背景下地方财政压力的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 [J].当代经济管理 ,2020,42(9):60-69.[2]何万房 ,樊蕾 .肃宁县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分析 [J].河北金融 ,2020,3(6):60-62.[3]马珺 ,邓若冰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减税降费的财政压力及应对 [J].学习与探索 ,2020,2(5):116-124.万方数据
篇五:减少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减税政策对GDP的影响口文/白铠瑞摘要: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结构性减税”的概念正是在2008年年底的时候提出的,自此以。有增有减,以减为主’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开始逐步推行实施。减税政策与GDP的增长有着重要联系,美国历任总统都曾签署过减税法案,对世界范围内的GDP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就此进行研究,为我国税收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财税收入;GDP:美国;税改⋯⋯⋯⋯⋯⋯⋯⋯⋯⋯⋯⋯⋯⋯⋯⋯⋯⋯⋯⋯⋯⋯⋯⋯⋯⋯⋯⋯⋯⋯⋯⋯⋯⋯⋯⋯⋯⋯⋯⋯⋯⋯⋯⋯⋯⋯⋯⋯⋯■■一、财税收入占GDP比重走势与历任美国总统税改(一)财税收入占GDP比重分析通过分析财税收入占GDP比重的变化和历任美国总统税改发生的时间,我们可以了解税收与GDp有以下几种关联:1.减税总体上对GDP的增长有促进作用;2.GDP的稳定上升阶段,财税收入占GDP比重会逐步上升;3.GDp下降的阶段,财税收入占GDP比重会下降;4.减税当年,财税收入占GDP比重会下降,但会引发GDP后续的增长,从而财税收入随着GDP的上升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二)历任美国总统税收改革分析对美国历任总统税改的梳理很好地说明了上述关系的机制:1981年的《经济复苏和税收法案》和1986年的《税制改革法案》,使美国经济走出了滞胀,促成了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复苏。而到了1990年,财税收入占GDP比重有一个小的下弯,是因为老布什的减税与增税并举的改革。由于减税政策在当年立刻起效果,所以减税当年,财税收入占GDP比重会下降。但接下来的几年来看NI=c+I+GT+x,由于税收的乘数效应小于消费的乘数效应,会引发国民收入的后续增长。而根据瓦格纳法则,在发达国家后期,财政支出主要用于转移支付,占GDP的比例会上升,而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收支平衡时财税收入占GDP比重会逐步上升。可以验证,到了1997年,财税收入占GDP比重又有一个小的下弯,是由于1 997年克林顿政府通过《税收削减法案》,各项减税政策让美国经济实现了稳定高速增长,且其后财政余额首次出现盈余。1999年的拐点是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对美国GDP的影响。200 1年至2003年期间财税收入占GDP比重的大幅下降,是因为小布什政府在2001年至2003年期间为刺激经济,争取选民颁布了一个减税法案。但下降幅度如此之大是因为还有另一个机制——税收公平。2008年的大幅下降,是因为经济危机。2010年至201 1年的小幅波折是因为奥巴马在2010年签署了减税延期法案。接着奥巴马在2012年颁布《美国纳税人减税法案》,对富人多征税的同时,为中低收人人群和企业减税,成功降低了财政赤字,并促进了美国经济复苏。二、GDP不受减税政策刺激的一个可能原因—嘲收公平与上文提到的美国减税时间对照,发现由于GDP的增长,减税政策不会显著减少绝对税收。(2008年的下降是因为经济危机)一个特殊现象是1 999年金融危机时,总税收还有所上升。而2000年减税时却发生了停滞,直到2003年,总税收才恢复增长。通过研究那段时间的史料发现,可能存在另一个减税影响GDP的机制。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是美国税收的两个最主要来源。当减税政策大幅下调企业税,试图通过刺激长期投资拉动经济时,可能引发税收的公平性问题。1999年经济危机后,很多企业收入为负,或者干脆暂时退出行业,减税政策并不能让这些企业立刻获得收入(失去了税盾作用),受益的是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而这些企业还能享受政策并以较低成本获得长期投资,从而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加重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而当后续的经济增长不够弥补税收下降的损失时,扩大的赤字仍需要普通民众负担,政府同时还要加大转移支付应对贫富差距,继续扩大赤字,导致减税政策对GDp可能产生的促进作用彻底被抵消。三、世界减税浪潮下中国税改的启示中国税改可以通过减税开源来留住企业和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首先,降低企业所得税率和增值税率,减少收费项目。根据中国国情,中国可认定为“税负”概念的还包括非税支出,如雇员的社会保险、土地成本、融资成本、政府附加费等。根据2017年《全球商业环境报告》,中国企业总税率高达68%,美国这一税率为44%。在国际降税新潮流下,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已是迫在眉睫。其次,考虑税收的公平性问题,我国可以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同时加快扩展财产税、房地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贫富调节能力强的税源。避免因为减税而拉大贫富差距,扩大赤字,增加普通百姓的负担。四、结语美国与中国是全球的第一与第二大经济体,税改对于国内及国际产业竞争力的影响都非常大,将中美双方税负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税收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万方数据篇六:减少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Taxpaying 财税探讨浅谈增值税税率下调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陈怡洲 房 玲(国网山西核算中,山西 太原 030000)摘 要:在“营改增”的推动下,我国实体经济处于节节攀升的阶段,一次次地取得出色的成绩,但增值税改革并没有就此止步。在2018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增值税如何进一步深化,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接下来,增值税还会继续发挥税收中性作用,促进实体经济得以有更好的发展。关键词:增值税;税率下调;实体经济国家为减轻市场主体的负担、扶持实体经济迅猛发展,国家税务总局结合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法律规定,发布了如下通知:从2018年5月1日起,制造业、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和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都将在原基础上下调1%。为此,笔者重点分析增值税税率下调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什么影响。一、增值税税率下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一)使制造业的税费成本得到了降低,大幅度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空间由于全球经济的负面环境,我国实体经济的经营环境受到很多影响,发展也受到很多局限。譬如,在2017年,华为企业的税负情况如下,华为17年缴纳的税金总额大约是2.29倍净利润,约占营业收入总额的20%左右,税负是十分高的。随着增长速度的放缓这一政策的落实,很多结构性矛盾(如“低端过剩” “高端不足”等等)也就涌现出来了,大大地消减了企业效益,致使企业利润微薄之极,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遇到了严峻的问题。自增值税税率下调后,制造业大大缩进了进项税率和销项税率之间的距离,大大提升了制造业企业销项税的抵扣额度,有效地降低了企业负担的增值税额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二)有效地增强国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外贸行业飞速发展下调增值税税率,促进可以有效地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税费成本,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增强国企的国际竞争力。结合成本加成的定价法则可知: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阶段是增值税表现的主要阶段。根据相关报告数据统计,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日本、韩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其中日本制造业企业的增值税税率仅有5%,其他几个国家制造业企业的增值税税率也仅为10%。而国外增值税的税率是远远低于国内的。因此,相比同类产品,国外的市场价格一般低于国内的。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国采取了降低制造业企业的增值税税率的政策。这样做,能够有效地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出口贸易。同时,降低增值税税率,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口企业的进口成本,从而使产品更加凸显在市场中的价格优势。(三)促进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和升级,增强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之前,我国经济只是一味地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经济发展的质量。现阶段,我国经济在追求高速度发展的同时,更关注高质量发展。其中,国民经济的关键产业就是农产品加工业。因此,农产品加工业一定要积极跟随整体的步伐,一步步地向着精深加工的方向发展。在国际舞台上,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产品加工率却很低,仅有百分之五十五。在同等条件下,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率却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同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肉类产品的加工率也是远低于它们的。另外,我国的果品的精深加工率更是仅有十分之一,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项。在此之前的,国内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需要承担较重的税收负担,其中包含百分之十一的进项税率和百分之十七的销项税率。而当下,增值税税率下调政策的出台,可以有效地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四)释放内需潜能,刺激消费,间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为了增强实体经济的发展动力,就要深层次地挖掘其内需潜能,使内需规模大幅度增大,刺激消费,从而有效地提升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民众消费意愿仍不能达到满足,内需不足导致市场承压现象并没有得到解决。对此,下调增值税税率就发挥了其优势。在政策落实前,增值税分布很广,在征税链条的各个环节都包含其中。按照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行分类,并根据两者之间的差额来进行纳税,其中的价外税是不包含在商品价格中的。但如果零售环节发生断裂,卖家就不能给个人消费者开具增值税的专用发票。在这种情况下,全部税负都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增值税就是间接税的一种。企业在缴纳增值税时,保障其自身利润是最基本的,同时还可以再利用商品从消费者手中收回。在下调税率政策落实后,大大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税负成本,企业为刺激和扩大内需消费,而降低销售价格,从而促进实体经济得以飞速发展。二、以建筑业为案例,谈谈下调增值税税率会对建筑企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建筑业的优势在于产业链条长、产业规模较大、项目周期长、涉及专业多且覆盖面广。从本质上来说, “营改增”的主要作用就是减负降税,但就建筑业的独特性,使得部分建筑企业并不可以经过“营改增”实现减轻税负,甚至有些企业反而加重了税负。结合2017年中国建筑业协会的调研报告可知,在“营改增”政策落实后,大多数企业税收负担非减反增。其中的公路建设行业中,更是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企业经过“营改增”后税负反而加重了。但在增值税税率下调后,税负反增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如今这个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只有尽量地下浮产品的标价,才可以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并且环保压力的作用下,产品利润更是微乎其微。1%的让利,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微少,对于那些合同额每年仅有几百万的小型企业而言,作用是非常重大的。三、结语综上所述,随着“营改增”这一政策的落实,进项的抵扣明显有所增加,增值税链条也变得疏通且顺畅,有效地减轻绝大多数企业的税收负担。在此基础上,下调了企业增值税税率,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税制效率,从而促进我国实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参考文献[1]黄祖斌.我国实体经济的税负重吗?[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2]刘磊,晏晓波.实体经济的“高成本”问题[J].企业文化,2017(4).作者简介:陈怡洲(1984-),男,汉族,山西太原人,国网山西核算中心,会计师,硕士研究生,财务管理。35篇七:减少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urnalofHuna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2021 / 2 (第37卷总第190期)减税降费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基于广东省的分析何邓娇 孙亚平(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摘 要】选取2014 — 2019年广东省 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减税降费对广东省财政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期企业所得税减税显著提高本期广东省财政收入,本期增值税减税显著抑制本期广东省财政收入,企业所得税减税对财政收入的激励作用远远小于增值税减税的抑制作用;上期增值税减税和企业所得税减税均会促进本期财政收入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减税降费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还存在地区差异性,珠三角地区企业所得税减税的激励作用和增值税减税的抑制作用相比非珠三角地区更明显,而上一期减税降费对本期财政收入的影响相比非珠三角地区更小。【关键词】减税降费;企业所得税减税;增值税减税;地方财政收入【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1361 (2021 )
02-0041-10DOI :
10.16546 / j.cnki.cn43-1510 / f.2021.02.005·收稿日期:
2020-10-22基金项目:广东省财政科研课题 “减税降费政策对广东省财政收入影响的研究” (项目编号:
Z202059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粤港澳大湾区财税中心课题 “减税降费、企业税负与企业创新”(项目编号:
XK-190007 )作者简介:何邓娇 ( 1977- ),女,湖南郴州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税制结构与企业创新一、引言减税降费是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中央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包括小微企业实施的普惠性减税、增值税改革的结构性减税、个人所得税的专项附加扣除和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2018年广东新增减税降费1600亿元,约占全国1 / 8 ,减轻社保费负担164亿元。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0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为9736亿元,全省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729.2571亿元。
2019年1到11月份,广东累计实现减税降费2939.4亿元,全年预计超过3000亿,其中:仅小微企业减税就达到216.31 4
亿元;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和租赁商务服务业四大行业新增减税额占总新增减税额的近八成;个人所得税的减税是701.2亿。以上减税降费举措,对广东省经济中高速增长、优化经济结构都有很大促进作用。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就减税降费政策产生的政策效应进行了研究,集中于减税降费的收入效应、经济效应等研究。潘 孝 珍 和 张 心 怡(2019 )[ 1 ] 认为政府税收征管能力提升,企业劳动力成本高涨,税制结构有待调整,导致历年来企业税费负担没有实质性降低,减税降费的“获得感”并不强。周彬和杜两省 (2016 )[ 2 ] 认为 “营改增”政策实施一方面会减少重复征税,具有减税效应;另一方面具有涵养税基、促进经济增长和调节结构的作用,具有增税效应。任爱华等 (2015 )[ 3 ] 认为必须从制度上彻底改革才能减少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所造成的不稳定影响,以确保 “营改增”这一结构性减税举措得以顺利进行。也有学者分析了减税降费政策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如赵丹 (2019 )[ 4 ] 研究表明减税降费政策效果总体良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区域宏观税负、减轻了企业实际税负,同时部分企业 “税感”依然较重。胡晓东和田孟清(2017 )[ 5 ] 分析了 “营改增”对民族地区财政收入的影响,“营改增”大幅降低州财力,税收分享比例变化降低州财力。还有学者分析了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财政风险,如郭庆旺 (2019 )[ 6 ]认为减税降费政策具有持续针对性、成本降低性、长期持久性,无疑会减轻企业负担,不能忽视给各级财政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要防范减税降费带来的财政风险,以确保财政收入健康发展。本文选取2014 — 2019年的广东省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减税降费政策对广东省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针对不同的税种,降低税率对广东省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减税降费政策对该地区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对广东省财政收入的影响是短期还是长期。以上研究成果对于优化减税降费政策、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现实意义。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税收乘数效应是指税收的增加或减少对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程度。税收乘数 K t =- β /(1- β ),而 β (边际消费倾向)取值为0-1 ,因而税收乘数是负数,换言之,国民收入的变动方向与税收的变动方向相反。如果政府提高税率或者开征新税种,政府增加了税收,但纳税人可支配收入减少,进而企业投资需求就会下降,导致产出和收入减少,由于乘数效应,国民收入就会以税收增加的倍数下降;相反,当政府降低税率或减少税收时,企业投资将会增加,国民收入也会成倍增加。因此,在税收乘数的作用下,减税降费会增加 一 个 国 家 的 国 民 收 入 (苏 月 中 和 向 景,2003 )[ 7 ] 。经过再次分配后,一部分新增的国民收入将转化为财政收入,故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会 增 加 地 区 的 财 政 收 入。
李 远 慧 和 罗 颖(2017 )[ 8 ] 以2010 —2016年度北京 A 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营改增的减税效应,认为营改增后,北京的所得税税负降低额大于企业流转税税负降低额,且试点的金融、房地产、建筑和生活服务业四个行业的企业税负降低较为显著。其他学者也得出类似结论,如马悦 (2018 )[ 9 ] 考察了 “营改增”前后不同行业间的有效税率和税负结构存在异质性,信息和软件服务业的总税负增加,而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总税负略有下降。实施不同的减税降费政策后,企业和行业的流转税税负和所得税税负随之发生改变,且企业税收负担因税种不同而存在差异。广东省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收入 (如2018年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05亿 元, 其 中 税 收 收 入 为 9736 亿 元, 占 比80% ),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后,由于企业或行业的税负因税种不同存在差异,进一步影响企业所在地区财政收入的大 小。因 此,提 出 以 下假设:H1 :减税降费对广东省财政收入的影响存2 4
在税种异质性。同一地区实施相同的税收政策,不同的企业对税收政策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有研究表明,相对非国有企业而言,国有企业的税收成本敏感性较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是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最直接的政策效应 (李永友和严岑,2018 )[ 10 ] 。换言之,减税降费的政策效应因每个企业的税收成本敏感性不同而有所差异。珠三角和非珠三角地区分布不同性质的企业,每个企业或每种行业适用税收政策不同,享受的税收优惠也不同,产生的税负大小存在差异,进而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存在差异。因此,提出以下假设:H2 :减税降费对广东省财政收入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国内外学者基于动态视角研究了增值税扩围在不同阶段对经济产生的不同影响。如田志伟和胡怡建 (2014 )[ 11 ] 使用CGE 模型,研究发现在税收收入方面,在静态分析下,“1+7 ”扩围会使税收收入减少;在动态分析下,第一年“1+7 ”扩围会减少国家税收收入,但税收收入在第二年及以后年度陆续回升。还有学者也得出类似结论,周彬和杜两省 (2016 )[ 2 ] 认为在试点阶段短期内营改增会使得全国财政收入增加,中期会减少税收,长期又会增加税收。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后,增值税税率下降、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等减少,进而减轻了企业税收负担。从短期或静态来看,减税降费会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但从长期或动态来看,减税降费能加速供给侧改革,可以有效地涵养税源,扩大税基,逐步恢复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推动地方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的发展区间。由此,提出以下假设:H3 :本期减税降费会减少本期广东省的财政收入,但上一期的减税降费会提高本期财政收入。三、研究设计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选取 2014 — 2019 年所有沪深两市 A 股广东省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 CSMAR )和 《广东省统计年鉴》。考虑珠三角地区和非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差异,为避免异常值带来的影响,剔除了净利润为负和所得税费用为负的样本,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结果的可靠性。经过筛选,最终获得133个有效样本数据。2. 变量定义与描述(1 )解释变量减税降费作为解释变量。借鉴潘孝珍和张心怡 (2015 )[ 1 ] 、赵丹 (2019 )[ 4 ] 等的方法,采用微观层面的企业财务报表数据,构建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实际减税作为广东省各市减税降费的衡量指标。具体方法为:对各市各年度所有上市公司的企业所得税减税取算术平均,所得到的平均值即为该市该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减税。同样,对各市各年度所有上市公司的增值税减税取算术平均,所得到的平均值即为该市该年度的增值税减税。由于无法直接从财务报表中采集到增值税相关信息,本文用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扣除收到的税费返还,再扣除测算的企业所得税来近似替代增值税。用各市各年度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代替地方宏观层面的数据,其合理性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微观层面的企业个体所享受的减税降费水平,也代表了宏观层面企业所在省市的减税降费水平,且一般上市公司的样本规模较大,所缴税款是省市地方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了消除样本的个体变差,对个体的减税降费水平取平均值,从而得到更加稳健的各市减税降费衡量指标。(2 )被解释变量地方财政收入为被解释变量,本文采用人均财政收入。财政收入采用的是 《广东省统计年鉴》中各市的一般预算收入,即小口径的财政收入,包含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人口数采用的是 《广东省统计年鉴》各市年底人口数。(3 )控制变量为了研究减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必须控3 4
制其他影响财政收入的其他因素,从而使实证结果更精确。本文选取就业人员数、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四个控制变量,可以较为全面地衡量社会经济系统在供给方面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另外再设置地区和时间两个虚拟变量,用于控制城市层面的固定效应。各变量的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表1 变量定义表变量类型 符号 变量含义 变量说明被解释变量 Localrevenue 人均财政收入 人均财政收入=该地区一般预算收入/人口数解释变量RIT 企业所得税减税企业所得税减税= ( 25%-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
*100 ;其中所得税费用即利润表的所得税费扣除递延所得税费VRT 增值税减税增值税减税= ( 17%-企业缴纳增值税额/ 营业收入总额)
*100 ,其中企业缴纳增值税额为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扣除收到的税费返还,再扣除测算的企业所得税控制变量Employ就业人员数就业人口数是该地区的在16周岁及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Invest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数Fexpend 财政支出对数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GDP 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市级国内生产总值Year 时间 取值在2014-2019Area 地区 取值在1-253. 模型设计为了检验减税对广东省财政收入的影响,本文构建如下多元回归模型:lnLocalrevenue i , t =α 0 + β 1 RIT i , t + β 2 VRT i , t+ β 3 lnEmploy i , t + β 4 lnInvest+ β 5 lnFexpend i , t +β6 lnGDP i , t +Area t +Year t +ε i , t(1 )lnLocalrevenue i , t =α 0 + β 1 L -1 lnLocalreven -ue i , t + β 2 RIT i , t + β 3 L -1 RIT i , t + β 4 VRT i , t + β 5 L -1VRT i , t + β 6 lnEmploy i , t + β 7 lnInvest i , t + β 8 lnFex -pend i , t + β 9 lnGDPi , t +Area i +Year t +ε i , t(2 )模型 (1 )是基础模型,用来检验减税对广东省财政收入的静态影响,模型 (2 )是扩展模型,用来考察减税对广东省财政收入的动态影响。模型中, i表示某市、 t表示时间; Local-revenue i , t 表示i地区在t时期的地方人均财政收入; RITi , t 表示i市在t时期的企业所得税减税; VRTi , t 表示i市在t时期的增值税税减税;Employ i , t 、 Invest i , t 、 Fexpendi , t 和 GDP i , t 分 别表示i市在t时期的就业人员数、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四个控制变量,可以较为全面地衡量社会经济系统在供给方面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为控制不可观察的地区特征因素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在上述计量模型中加入地区固定效应 Area i ;由于地区财政收入还受宏观经济走势、国家政策等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因素的影响,在估计模型时,还考虑了年度固定效应 Yeart ; ε i , t 为残差项,α 0 表示常数项。在模型 ( 2 )中, L -1 lnLocal -revenue i , t 、 L -1 RIT i , t和L-1 VRT i , t 分别表示ln -Localrevenue i , t 、 RIT i , t 、 VRT i , t 的一阶滞后项。四、实证结果分析1.描述性统计从表 2 中可以看出,广东省各市地方政府的人均财政收入标准差是5890.48 ,说明各市人均财政收入的地区差异很大,财政收入分布不 均 衡。
各 市 企 业 所 得 税 减 税 的 均 值 为8.60% ,标准差为39.64 ,说明各市企业所得税减税差异较大,减税幅度很明显。各市增值税减税的均值为12.24% ,标准差为7.89 ,说明相对企业所得税减税而言,各市企业增值税减税差异较小。从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各市在就业人员数、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等变量指标上也存在较大差异。综合来看,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较为合理,符合预期。表 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变量 样本数 均值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Localrevenue 133 5782.19 5890.48 1195.61 27697.14RIT 133 8.60 39.64-68.20 89.594 4
变量 样本数 均值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VRT 133 12.24 7.89 -28.40 78.03Employ 133 308.56 222.69 108.79 1051.45Invest 133 1733.22 1433.85 313.01 7486.45Fexpend 133 587.13 829.43 106.12 4593.80GDP 133 4262.64 5584.49 650.09 24240.632.混合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表3中的回归方程 (1 )至 ( 4 )是对样本数据进行的 OLS 混合回归结果,方程 ( 1 )( 2 )中解释变量分别为企业所得税减税和增值税减税,方程 (3 )( 4 )把企业所得税减税和增值税减税同时纳入方程,且方程 (3 )不考虑地区和时间虚拟变量,而方程 (4 )把地区和时间这两个量都考虑。从表3中 (1 )
( 2 )列可以看到,如果仅仅实施某一税种减税政策,对各市财政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方程 (1 )中企业所得税减税的系数为正数,方程 (2 )中增值税减税的系数为负数,且在 0.1 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其系数值表明:如果广东省各市的企业所得税减税每提高 1% ,将会导致各市地方财政收入增加0.057% ,而增值税减税每提高1% ,导致各市地方财政收入减少0.415% ,说明增值税减税对各市财政收入的负向影响远远大于企业所得税减税对各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正向影响。从 (3 )和 ( 4 )列看到,同时考虑企业所得税减税和增值税减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与单独实施某一税种的减税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差异不大。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收入,税收收入的构成中增值税占比较大 (2018 年广东省税收收入 9737.513 亿元,其中增值税占税收收入40.28% ,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收入 19.27% );另一方面,减税政策实施后,绝大部分企业能享受增值税税率下降的优惠,只有符合高新技术标准的企业才能享受企业所得税税率15%和研发费用...
推荐访问:减少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税收 减少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