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跳跃类游戏3篇平台跳跃类游戏 一年级体育名师课程跳跃与游戏 特别提醒: 有疾病、身体不适和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同学不参加练习。 一年级体育名师课程 一、准备部分1、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台跳跃类游戏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平台跳跃类游戏
级体育名师课程 跳跃与游戏特别提醒:
有疾病、身体不适和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同学不参加练习 。
一年级体育名师课程
一、准备部分 1、导入 2、热身操 3、互动小游戏:“剪刀、石头、布”
一年级体育名师课程
二、基本部分 第1项挑战:双脚连续向前跳 动作要领:双腿微屈,双脚前脚掌蹬地起跳,落地屈膝缓冲。
练习次数:2组 一年级体育名师课程
第2项挑战:单脚连续向前跳 动作要领:支撑脚前脚掌发力,起跳快速、有力,保持身体平衡。
练习次数:2组 一年级体育名师课程
第3项挑战:连续开合向前跳 1.动作方法:站在书后大约一脚距离,两脚并拢,向前跳成开立 ,至书本两侧;继续向前跳成并立,至书本间,依次进行。
练习次数:2组 2.开--右脚--开--左脚--开--右脚--开--左脚--开--并立。
练习次数:2组 一年级体育名师课程
第4项尝试性练习:向后开合跳 1.动作方法:站在书后大约一脚距离,背对书本,两脚并拢,向后跳成开立 ,至书本两侧;继续向后跳成并立,至书本间,依次进行。
练习次数:1组 注意:身体稍前倾,不要后仰,避免摔倒。
一年级体育名师课程
辅助性上肢练习:螃蟹爬 方法:两脚开立站在书后,俯身,两手撑在书本外侧,利用手脚配合,向侧爬行。
注意:膝盖不能着地。
练习次数:1组 一年级体育名师课程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游戏:反口令游戏(捶大腿、捶小腿)
2、腿部拉伸 3、师生再见
一年级体育名师课程
THANKS
一年级体育名师课程
篇二:平台跳跃类游戏
式跳高大隐镇中心学校 王敏闽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 标教学重难 点跨越式跳高标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负荷场地器材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来安排教学内容,在课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学生基本技能之外,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组织、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以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返回
二.教材分析 “跳高”是一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自然跳跃发展起来的运动 跳高由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部分组成 本节课的基本教材为急行跳高第一课次。重点让学生体验和学习跨越式跳高的助跑、起跳技术动作,采用多种跳跃练习方法和简单适用的技术动作达成教学目标,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协调等素质,提高弹跳力,培养意志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返回
三、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小学高段学生处于生长加速期,此时的学生富于想象,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学生对跳跃类项目有一定了解,具备一些基本的跳跃能力。 本节课通过降低教材难度、改变练习条件,克服学生对跨越的恐惧心理障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其创造一个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跨越式跳高的动作,享受战胜自我获得成功的乐趣。 本课采用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器材小栏架,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器材。本器材具有能拆、合、组装、安全等特点,器材色彩鲜艳 ,轻巧方便,不仅有美化场地的作用,还有利于激发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内驱力。返回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跨越式跳高助跑、起跳动作的技巧,并能说出动作要领和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90%的学生在进行跨越式跳高时,能做到斜线助跑、外侧腿单脚起跳,10%的学生能在老师和同学的提醒或帮助下完成,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和弹跳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对器械的畏惧,逐步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乐于融入集体,能有序练习,安静观察,能给于同伴适当的帮助与评价。返回
五、课的重难点重点 :
斜线助跑,外侧脚单脚起跳难点:
助跑轻松自然,起跳有力,助跑、起跳连贯协调返回
六、教法、学法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启发学生积极思索,创新能力。 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练适度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准确的动作概念;以优美的示范,利于学生模拟正确技术。 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获得正确的动作,提高学习的信心。 循序渐进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更轻易掌握动作。 评价法:通过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返回
学法: 在本课的学法中,让学生采用“听、看、想、练、问、比”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自主去尝试,互相对比,师生讨论,观察模仿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运动得到锻炼,获得快乐。返回
七、教学过程 —— 开始部分( 3 3 分钟) 一、集合整队 二、师生问好宣布内容 三、安排见习生 四、 队列练习:四面转法预计问题:学生兴趣不高处理手段:教师语言引入,激发学生练习激情预计问题:学生兴趣不高处理手段:教师语言引入,激发学生练习激情设计意图:通过队列练习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便学生很快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中。返回
一、游戏:看谁反应快(图1) ① 游戏准备:趣味小栏架16个。 ②游戏方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每组一路纵队绕本组的未组合的小栏架组合器材慢跑,听到老师喊出一种颜色后,教学过程 —— 准备部分( 7 7 分钟)图1快速跑向就近的颜色材料跟前,看看谁反应快二、教师领做踏板操 预计问题:学生在游戏时可能缺乏安全意识 处理手段:游戏前教师强调游戏规则和方法,合理利用游戏场地,注意安全,防止冲撞。处理手段:游戏前教师强调游戏规则和方法,合理利用游戏场地,注意安全,防止冲撞。 设计意图:
这个内容通过游戏的形式,发展学生协调性及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缓解了心理的紧张气氛。同时也是活动了身体,伸展了肌肉、关节、神经设计意图:
这个内容通过游戏的形式,发展学生协调性及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缓解了心理的紧张气氛。同时也是活动了身体,伸展了肌肉、关节、神经,为接下来的练习做好准备,预防运动伤害。为接下来的练习做好准备,预防运动伤害。返回
1.初步尝试 3分钟(图2)老师提出问题:你能想出几种跳过栏架办法?让学生体验各种跳过栏架的方式。练习方法:通过原地、短距离助跑,单或双脚起跳,蹲踞式、跨越式等尝试着跨越较低的小栏架,完成练习3到4次。教学过程 —— 基本部分( 21 分钟)图2 老师巡回、参与、指导,发现有学生采用跨越式跳高的方法后,让学生展示,引出本科教学内容——跨越式跳高的学习。 预计问题:学生自主练习时跳法单一。 处理手段:教师融入到各小组中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斜线助跑。处理手段:教师融入到各小组中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斜线助跑。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练习,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体现主动性、同时便于教师观察学生的技术基础,判断预设与现实的差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练习,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体现主动性、同时便于教师观察学生的技术基础,判断预设与现实的差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返回
教学过程 —— 基本部分2.教师讲解示范跨越式跳高的完整动作,并出示挂图,指导学生学习动作(2分钟) 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分析动作,跨越式跳高由四部分组成: 助跑——起跳——过杆——落地 教师做分解动作与完整动作示范,强调斜线助跑,单脚起跳(外侧脚),两脚依次过杆。 教师提出本节课学习重点——助跑、外侧脚单脚起跳 意图:使学生在大脑里快速形成正确动作表象,了建立初步的动作概念。返回
教学过程 —— 基本部分 3习 、助跑单脚起跳练习 3 分钟 ①体验上一步单脚起跳 3~5次 ②体验三步单脚起跳 3~5次 ③体验五步单脚起跳 3~5次 要求:4~5人小组练习 循 序 渐进 斜线助跑,外侧脚单脚起跳,踏跳腿蹬直,向上跳起跳同时手臂向上摆 目的:从易到难,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渐掌握各环节技术,以达到可以完成正确的助跑起跳动作,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进
教学过程 —— 基本部分 4 、助跑单脚起跳触碰泡沫板 6 分钟 ①教师讲解示范练习方法:小组合作1~2人举泡沫板,其余同学依次助跑起跳用头或手触碰次 ②学生分组练习8-10次③老师请做的好的学生示范④向优秀学生学习改进动作再次练习8-10次要求: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学生斜线助跑,外侧脚单脚起跳,发现学生错误动作及时纠正,并对学生做出及时评价
教学过程 —— 基本部分 5 、尝试跨越式跳高完整动作( 分层教学)
)
5 分钟 ①尝试跳过较低高度的横杆要求:用正确的助跑起跳动作 ②尝试跳过中等高度的横杆要求:能连续三次跳过较低高度的横杆,才能尝试 ③尝试跳过有一定高度的横杆要求:能连续三次跳过一定高度的横杆,才能尝试预计问题:畏惧器材不敢完成动作处理手段:选择适合自己的器械高度,教师积极引导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自主选择不同高度进行跨越式跳高练习,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安全的体验跨越式跳高成功的喜悦,培养运动兴趣。同时鼓励小组自查自纠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学习,相互检查,共同提高,体现了新课标的合作意识
6.自我展示 (2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发起挑战,不断提高跳越高度,并找到自己最好的跳高成绩。 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对自己与他人进行点评、互评,用教学过程 —— 基本部分掌声鼓励同学。 教师参与技术薄弱组的活动,进一步指导和鼓励。 目的:让学生将所学展现出来,用实力证明自己,我能行。 设计意图:对学生学习情况全面检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返回
1、游戏:障碍跑 7分钟 游戏规则:老师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学生按照规定摆放好障碍物,当听到开始口令后,每组第一个学生快速通过障碍后绕过折返点,与第二位同学击掌接力,依次进行,最先完成的组获胜。 老师做好裁判,提醒学生不要犯规,不仅要为自己组加油,也要为落后的组加油教学过程 —— 结束部分( 9 9 分钟)的组加油 目的:运动了全身,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社会竞争意识 2、老师领做放松练习“哆来咪” 2分钟 老师利用乐谱与身体的联系让学生做好放松 教师小结,学生自评互评 回收器材,下课。 目的:放松身心,培养学生的自评互评能力及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返回
八、课的负荷 整体练习密度35%~45%左右,率 次 全课平均心率130~140次/分左右返回
九、场地器材 运动场1块, 小栏架17付, 录音机1台返回
篇三:平台跳跃类游戏
游戏趣味跳长绳九则 四角跳长绳 方法:
四人摇长绳, 四人成正方形站立, 相邻的 两个人各持长绳一端, 每人每只手各握一个长绳的一端 。
跳长绳的同学在任何一个摇绳者体侧, 以一名同学为排头 成一路纵队站好, 站成四个四路纵队。
练习开始后,四 人同时摇绳, 各队排头同学同时进入跳长绳, 每队第一名 同 学跳完第一个后, 进入到四角长绳里, 再跳第二个长绳,由四角长绳里跳到外、 依次再跳第三、 第四个绳(跳四个绳的顺序是跳进, 跳出, 跳进, 跳出), 跳完四个长绳后, 回到本队队尾, 各组第二名同学开始跳, 最后看哪组同学失误的少。(如图)
建议:
1、 如果学生跳长绳熟练, 每组可多人同时跳长绳。
2、 摇绳同学可利用反摇绳来增加跳绳的难度。
(每个人跳的顺序图)
跳“蛇” 形绳 方法:
在场地上画一个半径 5 米的圆, 一人持长绳一端站在圆里, 其他同学则分散站到圆里。
练习开始后,持绳同学在圆里抖动长绳跑, 使长绳在地面上成“蛇” 形运动, 其他同学则在圆里用躲、 跳、 闪等动作尽量不让长绳碰到自己,如果碰到则与持绳同学互换角色。(如图)
建议:
1、 为了增加难度可两根或三根长绳, 在圆内同时做“蛇” 形抖动。
2、 两人持长绳, 使长绳上下成“蛇” 形抖动, 其他同学从长绳上面跳过。
跳旋转绳:
方法:
在场地上画一个半径4 米的圆, 四个持绳的同学两两相对站在圆上, 两个长绳在圆上成“十” 字形, 长绳的高度不要超过大腿, 跳绳的同学分散站在圆里。
练习开始后, 四个持绳同
学按圆线、 同一方向、 同一速度慢跑, 使两根长绳成“十” 字形在圆里转动, 在圆里的同学通过跳不让长绳碰到, 如果碰到则出局。(如图)
建议:
1、 随着学生练习的熟练, 可增加长绳的旋转速度。
2、 跳长绳的同学在练习过程中要逐渐向圆心靠拢。
3、 四个持长绳同学选一人喊口令, 在喊口令同学指挥下做正转或反转, 增加练习难度。
注意:
刚开始练习时, 绳的旋转不要太快, 高度不宜太高, 持绳同学拉绳不要太紧。
跳“竹竿舞”
方法:
八个持绳同学, 两两相对蹲立, 左右手各握长绳一端, 两绳相合。
如图站立。
其他同学四至五人一组,分成四组, 每组同学双脚分开分别站在各组长绳上( 两脚跨在两个长绳上)
如图, 练习开始后, 所有同学齐喊口 令开——合——开——合, 持绳同学用双手使长绳在“ 开”口令时, 分开, “合” 口令时, 合并到一起, 跳绳同学在“开” 口令时, 单脚跳入两长绳之间, "合"口令时, 双脚分开跨在分开的两根长绳上。
随口令连续做动作。(如图)
建议:
1、 随着练习的熟练, 可做各种跳的动作。
2、 各组同学相对一个方向站立, 双手搭在前面同学双肩上成一列“火车”。
四组成四列“火车” 在“竹竿” 上向前做圆形转动。
横扫千军 方法:
在场地上画一个半径 3 米的圆, 持绳同学持长 绳一端, 站在圆心上, 其他同学则分散站在圆里。
练习开始后,持绳同学拉长绳一端在圆心旋转, 使长绳以持绳同学为圆 心在圆上旋转, 高度到膝盖左右, 在圆里的同学通过跳不让 长绳碰到自己, 如果碰到角色互换。(如图)
跳绳中绳 方法:
两人摇绳长绳, 跳绳的同学每人一个短绳, 成一路纵队站立, 排头站在摇长
绳同学的体侧。
练习开始后, 排头同学一边跳短绳, 一边进入长绳, 在长绳里即要跳短绳, 还要跳长绳, 跳几次后跳出, 第二名同学进行, 依次进行。
{如图}
跳移动绳 方法:
两人摇绳, 两人或多人同时跳长绳, 在跳长绳时, 摇绳同学边摇边向前、 向后、 向左、 向右任一方向移动, 跳绳的同学也随长绳的移动而移动。
(如图)
猫抓老鼠 方法:
两人摇绳, 两人跳长绳, 一人扮猫, 另一人扮老鼠, 两人成一路纵队(老鼠在前猫在后) 在一个摇绳者的体侧站立。
练习开始后, 两人摇绳, 扮做老鼠的同学先进入长绳, 跳一下后马上跑出, 扮猫的紧跟在后面追(两人在长绳中绕“8” 字形跑) , 猫争取碰到老鼠, 如果碰到, 两人角色互换。
如果两人在跳长绳过程中失误, 则逃跑或追捕失败, 两人与摇绳子的同学互换角色。
(如图)
建议:
可多组同学同时进行。
跳绳猜拳接力赛 方法:
两人摇长绳, 把其他学生平均分成两组, 分别在两个摇绳者的体侧成一路纵队站立。
练习开始后, 各组的排头同学进入长绳, 两人边跳边猜拳, 赢的同学跑出 (第二名同学紧跟着进入长绳) 回到队尾本队, 输的继续跳在同对方第二名同学猜拳, 其他同学输赢同前面同学一样, 依次进行, 最后看哪组先失误。
(如图)
跳绳健身的六种巧妙方法 跳绳是体育教学中最普通的一件体育器材之一, 如果能巧妙的运用, 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 而且对学生身体的发展, 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蜈蚣爬
学生分为四组, 每组按纵队站好, 每人一根跳绳, 排头除外。
后面的同学把跳绳绕住前面同学的腰, 自己抓好绳的两头, 全组一起向前跑动。
练习时, 以先到达目的地,队形又不散的队为胜。
2.螃蟹走
两个学生为一组, 用跳绳把两人的膝关节绑在一起, 成两人三足。
练习时, 两人侧对行进方向横着走, 看哪组走的最快。
3.四人运货
四人一组, 用四根跳绳组成“井” 字形, 每人抓住两根绳头, “井” 字中间放一个排球。
练习中四人配合不使球掉下, 且最先到达目的地的队为胜。
4.跳大绳
把短跳绳一根一根接起来, 长度视练习的人数而定, 多人跳一根绳。
5.跳“竹竿” 舞
利用跳绳模仿少数民族的“竹竿” 舞来进行练习, 要求拉绳的同学把绳子拉直拉紧。利用跳绳的好处还有一个就是, “竹竿” 不会夹脚。
6.拓展练习
和当今流行的拓展运动一样的, 用绳子结成一个网, 网洞的大小视能钻过体型不同的同学为宜。
结好的网可以附在排球架上, 下面铺好垫子, 防止学生受伤。
学生通过努力, 把同学从网的一边运到另一边, 过网时身体尽量不要触网。
跳绳接力 一、 游戏准备:
选篮球场一块, 两端线分别为起止点。
在起点线前方两侧各放一根长跳绳, 中线外两端各放一根短跳绳。
如图 2-23 所示:
二、 游戏方法:
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
每队成一路纵队站在起点线后方,作好比赛准备。
比赛口令发出后, 两排头沿地上长跳绳两侧做并腿跳跃前进。
过中线后做跑跳绳至终点, 并握绳柄做绕环跳五次。
把绳放回中线, 跑到起点, 与接替者击掌后,至队尾休息。
游戏依次进行, 以先完成的队为胜。
三、 游戏规则:
1. 无比赛口令和击掌信号, 判无效。
2. 跳绳要边跑边跳, 绕环跳绳次数不得随意减少, 违者重做。
四、 教法建议:
1. 教师先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经过练习再进行正式游戏。
2. 适合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选用。
立跳比赛 一、 游戏准备:
划一条起跳线。
二、 游戏方法:
人数不限, 分成人数相同的甲、 乙两组。
游戏时, 甲乙两组成纵队在起跳线后站好。
发今后, 甲组同学同时向前立定跳一次, 然后原地纵跳转体 180” 面向起跳线, 这时乙组的同学劈叉(横、 纵均可, 后脚不得超出起跳线), 用足尖触及甲组人的足尖, 凡是被触到均为失败。
没被触到人要回跳一次, 踏上或超过起跳线的才算成功。
甲组只要有一人成功, 全组均可升为二级。
二级的方法是甲组的人立定跳两次,乙组的人立定跳一次然后再劈叉触对手的足尖。
三级、 四级以此类推。
如果甲组的人全部被足尖触及到, 则换乙组跳。
再换到甲组跳时要接着第一次的级跳。
三、 游戏规则:
划拳决定先跳权。
起跳必须在起跳线后。
劈叉不得用手触地(起来时可以扶地)。
四、 教法建议:
1、 教师把游戏方法和规则交待清楚, 经过练习后再进行游戏比赛。2、 要让游戏者充分活动开下肢。
3、 适合小学低年级选用。
跳球接力 一、 游戏准备:
实心球 20 只, 各组将实心球摆成直线定距纵排
二、 游戏方法:
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 每队再分成甲、 乙两组, 相对站于起止线后, 预备时, 各组排头进入圈内。
发令后, 各队甲组排头用单脚跳的方法依次跳过实心球, 拍乙组排头手后, 自己退于排尾。
接下乙组排头做; 以此类推, 先完成组为胜。
三、 游戏规则:
必须由实心球上跳过, 否则重做。
四、 教法建议:
可要求学生交替使用左右脚做单足跳, 以便均衡发展。
双人跳"蚂蚱" 一、 游戏准备:
篮排球场均可。
二、 游戏方法:
两人一组, 面对面抬单腿, 用右手握住对方的左脚踝, 组成一个“小蚂蚱” 发令后。
用侧跳的方法跳到终点线, 再迅速换成左手右脚踝组成“小蚂蚱” 跳回起点。
先完成的组为胜。
三、 游戏规则:
组成“蚂蚱” 不能散架。
如散架, 必须原地组好, 才能跳远。
四、 教法建议:
1、 可先组织游戏者练习掌握动作后再进行游戏比赛。
2、 也可分队进行比赛, 以得分多的队为胜。
3、 适合所有年级(包括初高中年级) 选用。
踢百分 一、 游戏准备:
场地上划半径 6 米、 5 米、 1. 5\1. 2\0. 9\0. 6\0. 3 米的同心圆 二、 游戏方法:
游戏者两人一组站在圆外。
游戏开始, 第一人进入起跳圈, 单脚站
立。
发令后, 踢垒球逆时针方向沿 6 米与 5 米圆的空隙踢进。
返回起跳圈后, 瞄准中心圆, 将垒球踢出, 以垒球落点记分。
如垒球压线, 以低分线计算。
然后换第二人跳。
先获 100 分者为胜。
三、 游戏规则:
如将垒球踢出轨道, 则换另一游戏者进行。
踢球时不得双脚落地,但可跳起换脚。
四、 教法建议:
1、 可采用分队进行比赛, 累计个人得分, 得分多的队为胜。
2、 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一、 二年级选用。
跳篱笆 一、 游戏准备:
篮球场(或排球场)
一块, 接力棒若干。
二、 游戏方法:
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 两队之间距离 3 米成横排站立, 全体队员两臂侧平举拉手, 全蹲或坐、 跪在地上架成篱笆。
游戏开始, 裁判发令后, 排尾持接力棒从篱笆中间穿梭跳向排头, 将接力棒传递给排头, 然后蹲下与排头拉手做篱笆,接力棒向后传到排尾, 排尾接棒后再向排头跳, 如此依次进行, 最先完成的队为胜。
三、 游戏规则。
1. 各队员两臂必须伸直, 不能降低。
2. 除传接棒外, 两臂保持手拉手姿势。
3. 接力棒依次下传, 不得隔人或抛掷。
四、 教法建议:
1. 在跑动中跳篱笆, 也可规定始终用跳的动作进行。
2. 篱笆高低视对象而定。
3. 半圆形队形也可以。
4. 教育游戏者注意安全。
快快跳起 一、 游戏准备:
短绳(或竹竿)
若干。
二、 游戏方法:
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纵队, 各队相隔 3—4 米, 每队前两人共同拿一短绳(或竹竿)
, 教师发令后, 各队拿绳的两人低姿势拉着绳向后跑。
队员—一快跳起来, 让绳子从脚下通过。
当排尾最后一人跳完后, 排头留在排尾, 第二人持绳跑到队前和第三人拉绳再次向后跑。
依此类推。
最后以不犯规或少犯规, 并且跳得快的队为胜。
三、 游戏规则:
必须双脚起跳不得单脚跳。
四、 教法建议:
1. 初做此游戏时, 绳子可以放得低一些, 经过练习逐步将绳子提高。
2. 拉绳的人不能拉得过紧或过高, 跳的人一定要集中注意力。
立定跳远接力
动作价值:
发展立定跳远专项力量。
动作方法:
3 至 4 人为一队, 两队进行比赛。
两队第一人站在起跳线后, 其他人站在两侧, 第一人从起跳线跳出落地后, 第二人在第一人的落地点处接着向前跳, 然后第三人在第二人的落地点处接着向前跳, 依次类推。
每人每次可跳 1 至 3 次, 或按顺序间隔跳 3 次, 以跳的远的队为胜。
注意事项:
接力时, 跳者必须站在前者的准确落地点上, 每一次跳都要用全力。
夹包比远
动作价值:
发展立定跳远的收腹举腿和小腿前伸力量。
动作方法:
两脚夹包(可用沙包或小实心球)
站于线后, 然后用收腹向前摆腿的力量用力将包夹掷出去。
两人或几人进行比赛, 根据夹掷的远近排定名次。
注意事项:
夹包预备时, 脚距离线适当留有空, 约 30 至 50 厘米, 将包掷出后, 两脚应落在线后。
沙包入圈
方法:
游戏参加者若干人, 用猜拳方法确定一人先参加比赛, 其他人排队等候。
比赛者持一沙包站在圆内投沙包过横线, 然后向沙包处双脚跳两次, 最后一次成单脚站立。用单脚跳着踢沙包, 如果第一次踢进圆内则得 800 分; 如果是第二次踢进圆内, 则得 500分; 如果是第三次踢进圆内, 则得 300 分。
如果第三次没有踢进圆内或任何一次踢沙包过圆上的两条横线外则为失败, 和等候人互换, 自后得分多者为胜。
价值:
1. 发展腿部力量。
2. 发展弹跳能力。
3. 发展儿童数字记忆能力和计算能力。
游戏中规定了进圈后的得分标准, 而且是较大的数字, 不但要记忆和计算本人的得分, 而且还要记忆和计算其他人的得分, 所以在游戏中就发展这种记忆和计算能力。
跳方投准 一、 游戏准备:
划两个长 4 米、 宽 2 米的长方形, 相隔 2 米。
把长方形分为 8 个正方形, 分别标上 1、 2、 3、 4、 5、 6、 7、 8。
方格 1 放一个沙包, 两个长方形前 2 米处放一个箩筐。
二、 游戏方法:
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站在长方形两边。
游戏开始, 第一人站到方格1 前。
发令后, 跳入方格 1, 用脚夹起沙包掷向方格 4, 双脚依次跳过方格 2、 3 进入方格 4。
然后双脚夹沙包跳入方格 5, 用手将沙包掷入方格 8, 双脚跳过 6、 7, 进入方格 8,用脚夹沙包瞄准箩筐掷出。
先掷包入箩筐者得两分, 后掷入者得一分。
同此类推, 得分多的队获胜。
三、 游戏规则:
1、 跳方时不得踩线。
2、 沙包压线算犯规。
四、 教法建议:
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增长或缩短长方形的长与宽, 但增长的长与宽?必须成比例。
2、 人数多时, 可分两个场地进行游戏及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