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拨动情感心弦,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时间:2022-10-16 10:15:50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要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教师应重视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来优化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感发展特点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同时还要选择与之相适合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其品德的发展。

关键词:情感发展;情感态度;教学设计

道德哲学的一个“公设”是,道德是由态度和行为这两个因素组成的复合体。所以品德教育的根本问题就不是知不知,会不会,而是信不信,行不行。要让学生认同你的观点,付诸行动。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活动前,需要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优化教学设计,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而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发展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积极认同,自主建构,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从而形成完整的品德结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有社会正向价值的传递,还要通过创设多样化的、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感悟,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心弦,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一、充分了解行为主体特点巧设目标,激发对学习的热情

要真正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每一个教师应该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围绕着教材的总目标,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教学方法和采取教学手段。而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不断成长变化着的学生。所以在备课时不仅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出发,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还要在教学设计前,充分了解学生,然后根据他们情感发展特点设计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的态度和学习的热情,使其形成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1.低年级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是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了解这一时期的重要性。做任何事情只有首先喜欢,才能有意识地去接纳,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适应并喜欢这样的学校生活,让学校生活成为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如,在第四课《我是小学生》的教学中会进行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不一样的地方,乐意适应这些变化。

行为与习惯:能在成人的督促下,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和生活习惯。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练习坐、立、走,培养良好的精神面貌。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观、讨论、游戏、展示成果、言语表达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学会主动参与课堂各类活动。

2.中高段学生

这个时期的学生情感内容不断丰富,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情感的稳定性日益增强。他们逐渐能调控自己情感,能根据学校的纪律要求约束自己的情感。也逐渐能理解并遵守社会公德。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小学生情感的稳定性会逐渐增强,逐渐产生了较长时间影响整个行为的情感体验。

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前,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关注个体,尊重个体,了解和欣赏每个学生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倾向、性格特点、思考解决的方式特点,激发自信,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展潜力,健康成长。同时要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悟、感悟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

以下是我在教《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教学目标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理解、欣赏和接纳不同民族文化传统的情感态度。增强热爱少数民族,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有五大少数民族及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名称,了解五大少数民族的概况,在祖国区政图上的位置,主要分布省市、人口、占地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收集信息、课堂谈话、讲授、竞赛、演示、表演、练习等方法活动,了解藏族和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了解两大民族的基本礼仪。

从这个教学目标设计中看,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展示民族风情习俗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表演,也可以让没有特长的学生上台练习有关民族风俗的相关内容。如果学生出现紧张情绪,不愿参与,教师进行演示,或者同台表演,以减缓紧张情绪。尽最大可能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感受自尊的同时,也发展和丰富学生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

二、捕捉有价值的现实问题,引发真情实感

在现实的品德课堂教学中,如果不关注学生的现实问题,课堂生活会过于单调、沉闷、乏味和程式化,学生的情感会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让教学内容真正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关注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问题,从中捕捉有教育价值的现实问题作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能够引起学生对这些现实问题思考、感悟的,一定是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情感的发展特点,有意识地捕捉一些有价值的现实问题,可以选择典型的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等。

1.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美感发展,以外在美为主,以真实性为主的特点

如,在进行二年级“我与动物”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在教学导入部分可以采用教师去家访时利用给学生拍生活照之际捕捉到的照片,学生与家中的小宠物之间嬉戏为内容的影像作为教学内容,当然相关资料也可以让家长提供。然后让这些小动物的主人谈谈自己与小动物间的故事。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动物的可爱,激发其对动物喜欢的情感。

2.根据小学生理智感发展特点

如,在进行六年级“放眼望世界”的教学设计时,因为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理智感发展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对学习各学科的、笼统的兴趣逐渐发展到对不同学科的兴趣;阅读的兴趣由课内读物发展到课外读物;对自己独立思考完成作业有积极的态度体验等。所以在教案中设计更多的体现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环节。课前准备的教学环节中,可以让学生走进商场的进口食品柜台,通过了解进口食品作为了解世界的窗口,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近段时间热播的世界杯中的名人、举办地作为了解世界的窗口,把了解各国各族不同的文化、礼仪、习俗、信仰、经济等作为自主学习的内容。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对课堂教学有用的资料和信息,加以关注,如学生收集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资料时,教师不仅让学生了解世界,加深不同国家民族的特色文化和文化礼仪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也要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策略,激活情感世界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根据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一定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多彩和人生的幸福。

1.根据小学生美感发展特点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美感仍带有幼儿期的特点:以外在美为主,以真实性为主;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开始学会从现实生活中理解和感受美与丑、善与恶等。

如,在二年级《祖国在我心中》的教学设计时,根据二年级的学生的美感特点,教师应该选择精心挖掘教材,整合资源,通过课前收集的经典资源影像,利用多媒体手段从祖国大、山河美、民族多、许多世界第一、祖国发展快等方面让学生多方位、直观地感知祖国的美丽、辽阔,从而升华成对祖国的自豪感和骄傲感。

2.小学生对道德的体验范围由小及大、由近及远

在小学德育的感恩教育中,也因此有了一条横向的线轴,即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包括感恩自然),同时又是一种同心的扩大。

而感恩父母的教学活动安排,也因此会放在小学中低段进行教学。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道德感的体验还显现出浅显、冲动的特点,对父母的爱的理解可能会有偏颇,认为对他百依百顺、放纵、宠爱就是好。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把真实的故事搬到课堂,找准学生的情感之源,让学生在事实的体验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升华感恩之情。

又如“对父母严厉的爱”这一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让一位比较严厉的爸爸讲述与孩子闹不快的生活故事,再让这位爸爸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类似这样的生活谈谈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让学生回忆现实生活中父母给予的点点滴滴的疼爱,最后说说打算怎样感恩父母。

总之,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初,首先应该更透彻地了解学生,还得关注学生不同年龄段、不同的情感发展的特点,来优化品德课教学设计,尽最大可能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享受乐学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杨九诠,李铁安.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案例式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曾令格,禹明.新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笕桥小学)

推荐访问:拨动 心弦 品德 促进学生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