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谈小学品德课时目标的设计

时间:2022-10-16 11:35:28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当前小学品德老师设计教案,对课时目标的处理存在着几大错误:忽略不计、拿来主义、缺少思考。笔者认为课时目标的有效设计必须建立在读教材、读学生、读设计的基础上:第一,有效设计课时目标必须学会瞻前顾后地读教材,并进行巧手剪裁;第二,应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目标;第三,目标的有效性还要通过简约有序、源自生活的教学流程设计来体现。

关键词:小学品德 课时目标 设计

一、公开课引起的思考

一位老师试教《交通连四方》。这是浙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中“我看家乡新变化”中的一课,教材中只有简单的三幅图,几句简单的文字提示。

这位老师在课前做足了功课,课堂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展示的是当地的交通变化,多媒体的图片展示冲击着学生的眼睛,老师清脆的配音响在耳旁,学生认认真真地听了十多分钟;第二环节是交流交通带来的幸福生活,因为学生来自于农村,眼界相对狭窄,生活经验比较贫乏,所以在二十多分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对话之后草草收场;第三环节是展望家乡未来的交通蓝图,学生面对老师抛出的问题面面相觑。

课堂结束后指导老师问:“你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在她的教学设计上,找不到教学目标。她解释说目标是从教参上参考过来的,所以觉得试教时没有必要打出来。这位老师来参加教研活动,备课的认真程度是不容置疑的,她思考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甚至是学生实际,但这一切却脱离了课时目标这一基点悬空而架,一切都是无效的。

二、课时目标处理的现状

为什么这节《交通连四方》被全盘否定?问题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以教参为中心,忽视了课时目标的重要性。纵观日常教学中的常态课、教研活动中的公开课,我们发现,教师在处理课时目标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忽略不计

许多学校的老师是兼教品德的,是可以不备品德课的,这就造成老师平时上课时以教参为“圣经”。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快要上课了,老师放下手中的作业本,然后匆匆拿起书,急忙进教室,进入课堂教学。之后,与学生一起预习,在教学中边教边读教材,边翻看教参提供的活动设计或者参考配套的光盘里的资源,不管怎样,课堂是可以顺利进行的,而课时目标呢?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种课堂,教师是上到哪就是哪,学生能听多少就听多少,至于效果?没有想过。

2.拿来主义

《交通连四方》中,老师认为教参的目标就是自己的课时目标,并理所当然地全盘照抄,完全没有顾及自己的教学实际、学生实际。一线的教师很多老师也一样,往往不重视课时目标的制定,他们认为教学参考书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就不必思考了。殊不知,教学目标会随着学生、地域、时间等因素产生变化。这样的“拿来主义”把学生当作了生产线上同一起点、同一目标的机械化模具,其课堂的目标落实情况也就无法衡量。

三、课时目标的设计策略

课时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课时目标的有效设计,应该建立在读教材、读学生、读设计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焕发品德课的魅力。

1.读教材

对于老师来说,教材包括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师指导用书,这是“活用教材”的依据和起点。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创造性使用教材,设计课时目标。

(1)瞻前顾后

省品德学科教学建议第2、5条提出:“通读全册教材,了解各册教材内容……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和目标。”“分析各册教材中相关单元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单元定位。”教师就要站在整套教材的高度来俯瞰每册教材的具体要求,了解整套教材的设计意图,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准确地制定出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划分课时目标。

如浙教版“家庭生活系列”在一上、一下,三上,四上,五上都有安排,但每一次安排的目标都是不一样的:《家人关爱我成长》是三年级上册“我的家庭”这个单元的第三课,这一课以“关爱”为主要目标;《谢谢你们,我的父母》是四年级上册“温馨一家人”这个单元的第二课,这一课以“家庭责任感”为主要目标。教材而不是支离破碎、断章取义。我们在研读教材时,要注意课题与课题、课题与单元、单元与单元甚至不同年级之间的内在联系。

(2)巧手剪裁

品德教材是以版块的形式呈现内容的,看似简单的一两辐图、一两句话,其实有很多留白在需要教师在设计时认真挖掘。其目的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降低知识密度,组织切合实际的有效活动。所以我们要科学地裁剪教材,严密地划分课时,制定有效的课时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通过《交通连四方》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这位老师错把整课目标作为课时目标,结果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结果却什么也没抓住。为分解其重点、难点,这一课的设计可以分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目标是:了解家乡有各种交通方式及在此甚而上形成的交通网络;知道家乡交通方式与交通网络的发展与变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第二课时的目标是:体验交通的变化给家乡经济、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建设家乡交通的美好情感。

2.读学生

省品德学科教学建议第7条指出:“依据课文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课时目标。”因此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课时目标。

(1)联系实际

《交通连四方》放在城市学校上与放在农村学校上,目标能一样吗?课堂上,老师问:“假期里,爸妈都带着你们到哪些地方去玩了?”老师设想会出现飞机、火车、轮船等等交通工具,可是不幸的是,只有一个外地的学生说到今年春节回家是坐火车回去的。其他学生傻乎乎地坐着,老师也觉得课堂进行不下去。这是学生的错吗?当然不是。

我们常常用自己的眼光看学生,常犯“想当然”的错误:课前往往对教学目标思考不足,把重心放在教学教程的设计上。教训很深刻地警示我们,偏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最终都人落下“事倍功半”的结果。

(2)了解学情

二年级上册《你真棒》一课,老师将教学目标定位为引导学生寻找周围人的优点和长处,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学习同学的优点和长处,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课堂中,老师、设计的“夸夸我的朋友”“互赠赞美卡”情境体验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无痕中体验到了“给予别人赞美”“接受别人赞美”的快乐。在这些指向性很强的活动中,老师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定位目标,课堂上通过各种活动深入挖掘学生身边的事例,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时目标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益,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和动力。课时目标的有效设计,必须要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预设教学活动。一句话:准确设定课时目标,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2]《2008年浙江省农村“新生代”品德学科教师课堂教学风采》资料

[3]《2010浙江省品德新课程“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会议纪要

推荐访问:课时 浅谈 品德 目标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