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融合专业:德育课有效教学的着力点

时间:2022-10-16 19:25:18 来源:网友投稿

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6-0040-03

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与基础性应用型技能人才,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与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德育学科不仅要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更需要承担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职责。在教学实践中,德育课如何将教学目标与学生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结合,探索与实践公共基础课与专业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的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呢?[1]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以“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的具体单元教学实践为例,阐述融合专业,提升德育课实效的具体操作策略及实践反思。

在德育课具体教学中,实现“融合专业”教学,为学生专业发展服务的目标,不是靠单一、随机的教学行为实现的,而是要遵循课堂教学规律,系统、合理地分环节分步骤实施,达到与专业结合的有机统一。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第三单元“职业认知”中包含了“产业与行业”、“职业与专业”两个话题,这两个话题涉及到学生专业认知、确立与未来职业发展。主要教学内容是对学生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社会环境及行业、企业需求进行分析,为下一单元思考生涯设计奠定基础。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笔者结合授课对象——家纺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进行了相应的设计。

一、策略运用——融合专业的实施方法

(一)前提:多维分析专业学情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找准学生已有的知识,密切学生现实与未来发展的联系,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成为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基础。家纺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现代家纺企业创新型技术,适应家纺企业设计、管理等职业岗位群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笔者授课前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谈、班主任交流等方式,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方面对学情进行了综合了解,结果发现,有70% 的同学认识到职业发展要与专业结合;有75% 的同学对家纺设计专业表示出职业兴趣,有80% 的同学通过网站、微信平台关注过本专业活动动态;而也有85% 的学生对与专业关联的本地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了解不多,有90% 的同学对与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及职业资格不甚了解,处于模糊认识阶段;还有90% 的同学有更多地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景的愿望,渴望知道未来职业、未来所从事岗位的要求,有80%的同学对与专业关联的本地产业与行业的发展情况表现出浓厚兴趣。因此,多维度地、客观地分析学情,使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专业,从而为结合专业实施德育课堂教学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二)融合:细化专业发展目标

德育课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可学可不学的。结合专业的目的是什么?结合到什么程度?如何将德育课的教学目标与学生专业发展目标实现有效融合?是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基于学情分析,结合本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再细化具体的“三维目标”,从而具化教学目标的定位。在“职业认知”单元教学目标确定中,笔者充分考虑了家纺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认知、能力与情感需求,对“三维目标”细化,增强了教学目标的针对性。[2]具体如表1所示。细化的教学目标使得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的内容具有了较强的指向性,让本课内容“结合专业”变得可行。

(三)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面向的是所有学生,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是结合专业实施教学的关键。在本单元教学中,面对家纺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将原有的通用性教学内容与专业学习与发展结合起来,挖掘专业因素,结合原有教材内容逻辑脉络,整合专业知识,优化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在“产业与行业”的话题教学中,结合专业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四项学习任务:(1)初步了解产业、行业的基础知识;(2)多维度比较产业结构,增加本地产业结构;(3)结合新兴产业理解本地区家纺产业发展趋势;(4)调查、分析、陈述本地家纺行业发展前景。同样,在“职业与专业”的话题教学中,通过整合,既巩固了原有书本知识的学习,又增加了对家纺专业的具体职业岗位、职业岗位资格证书、专业课程及对应专业群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对产业、行业、职业与专业的认知实现了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四)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要凸显德育课结合专业的教学效果,需要选择与运用好课堂教学的实践模式。在本单元教学中,基于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以“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课堂教学模式为指导,注重问题导向——基于学情分析,结合教材,设计教学,答疑解惑,引入话题;基于任务驱动——“三贴近”原则,合理设立探究任务,激发学生参与,推动课堂深入;采用激励评价——多元评价,组间竞争,组内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课前前置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合作学习”——优化小组建设,发挥学生在组内作用;重视“探究学习”——设立活动探究,学生自主参与,教师引导学生获得新知与体验,提升能力;进行“展示学习”——积极参与,踊跃展示,关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获得体验。[3]结合本单元内容和家纺专业实际,通过调查行动、案例分析和合作探究,为实现结合专业提供了教学策略保证。从而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前景、专业发展能力需求,巩固专业思想,实现服务学生职业发展的目标。

(五)拓展:提升专业发展能力

挖掘专业因素,是对德育教材内涵的有效运用,是围绕制定教材进行分析,属于纵向扩展。实际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穿插部分专业知识内容,实现德育教学与专业内容的衔接。如课堂拓展活动环节“产业与行业”话题教学中,在学习本地产业发展趋势要点后,开展“我为传统家纺企业发展支招”话题讨论,从而有效地将探究活动与学生专业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自我知识构建中生成新的知识;在课外活动中,设置“家纺专业就业有前景”的调查实践活动,学生分成“家纺行业由来”、“产业政策收集”、“人才需求调查”、“行业前景展望”四个小组,通过网络搜索、访谈教师、企业调查等方式形成调查结果。拓展活动中,通过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分享展示,将德育课教学内容与专业学习进行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全面认知家纺行业前景,明确就业优势,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在“职业与专业”话题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家纺专业为例,拓展学生对家纺专业职业岗位群、职业资格证书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 “说说最喜爱的专业课程”等活动,从而贴近学生专业,关注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实践证明,结合专业越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浓,课堂教学效果也越明显。

二、实践反思——融合专业的实践启示

(一)要开发与专业融合的德育校本教材

在现有的中职德育教材中,德育课的教学内容不可能针对所有专业。很多老师认为,现有的通用教材所涉及的案列、活动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关系不大。因此,要以通用教材为基础,结合专业开发德育校本教材。一是把握专业实际,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教学资源。如整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了解各专业的历史与发展前景、专业岗位的设置及要求、课程设置,等等。在教学设计中,自觉地运用好这些资源,让学生结合未来的职业生活和岗位工作学习和领会,真切地感受到德育课所学就是未来工作中所要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二是挖掘与积累本校各专业校友的成才典型。要让优秀校友成才的典型落地生根,深入挖掘他们做人做事的原则、态度,以及具备的职业精神与综合素质,最大化地发挥出他们的教育效能,给在校学生以启发和激励。三是密切与企业合作。真正地吸纳行业专家、企业管理者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把行业、企业的市场规则和行业准则、行业发展的动态变化吸收进来,使教材更具职业性、行业性和时代性。

(二)要构建与专业融通的新型教学团队

目前,职业学校德育教师是德育课程教学的主力军。要构建德育与专业相结合的德育课教学模式,就必须更新观念,构建与专业融通的新型教学团队。一是重新界定团队成员。要突破原有纯德育课教师团队的构建模式,组建包括德育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科负责人在内的教学团队,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机制,从教师层面进行德育课与专业课的融通,使得教学设计基于学生专业发展需求,解决专业发展需求。二是提升德育教师的综合水平。教师是德育课堂教学的主力军,要转变德育师资观念,引导他们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就要落实好德育课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工作。要让德育老师参与到专业实践中,切实了解自己所教对象面向的企业、从事的工作以及岗位的基本职责,行业人员的学历概况及晋升途径,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等等,从而使德育课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充实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专业的多样性决定了德育课对象的复杂性。因此,提升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结合专业,力争让德育课堂教学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育部文件,教职成[2015]6号.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的通知[Z].教育部文件,教职成[2014]14号.

[3] 杜萍.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 版社,2008.

[责任编辑 盛 艳]

推荐访问:着力点 德育 融合 教学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