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某(高职)模块化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的改革研究

时间:2022-10-17 13:3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该文是对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汽车机械基础》模块化教学的课程标准的改革进行了探究。《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是开设汽车类专业级其他后继专业课程的基础,所以能否学好教好这门课程显得尤为重要。该课程一般安排在各高职院校的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大多数学生此时还不具备专业素养,对专业课程的认识还很陌生,所以学校会安排入学新生先进行军训和专业认识实习,导致本学期专业课教学总时数减少,教学内容多而杂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汽车机械基础 模块化 教学标准 课程标准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129-02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知识点进行了系统化梳理,探究并提出了模块化教学改革思路,整理出适用的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汽车机械基础》模块化教学的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是实用的、适用的和够用的,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该课程具有推广价值。

1 制定标准的依据

为了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有关汽车运用与维修类应用岗位的要求,我们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要求,在与相关合作企业的调研后,选择了四个模块作为教学内容,本着教学内容“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编写,以保证学生基本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

2 课程性质

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课程标准突出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1]。

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职业技术学院从事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编写的,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产现场的能力及其专业基础知识的积淀,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多年实践教学经验予以总结归纳。旨在普及学生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从而执着追求专业的成长过程,为《汽车构造学》《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后继相关的专业课程深入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主要使学生全面掌握汽车材料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学、液压与气动技术四个模块,这些模块又具体分为单元一:汽车常用材料;单元二:机械制图;单元三:平面构件的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单元四:构件承载能力分析;单元五:轴系零部件;单元六:常用机构;单元七:机械传动;单元八:液压传动的八个单元的教学[2]。

通过对上述基本知识的学习,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使学生掌握汽车材料基础知识,并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严谨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通过组织和实施《汽车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基本知识(如材料学、机械制图、机械学、液压与气动技术)。(2)熟悉汽车维修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初步分析能力。(3)初步具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管理方面的能力。(4)初步具有对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的检修能力。(5)初步具有编制汽车维修工艺的能力。

由于《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因此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素质两个方面起支持和促进作用。

3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来源于专业教学标准,具有针对性:A.前期课程名称有:《机械制图》《机械零件》《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原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B.本课程主要培养的能力有:专业能力培养和专业素质养成。

4 课程目标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作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必修课程,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基于四个模块设计课程内容,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讨论式教学方式,重点突出基础知识的培养。

4.1 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模块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克服对本课程知识的枯燥、相关概念难理解和畏惧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使学生了解机械基础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习的必要性。

4.2 具体目标

具备所必需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的汽车构造与修理课程打下基础,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查阅、检索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掌握相关的技术标准。(2)掌握正确判断工程材料和选择工程材料的能力。(3)掌握正确使用量具与量仪进行技术测量的能力。(4)能正确识别机械零件及常用机构的能力。(5)能对常用机构进行工作原理和结构分析。(6)能识别常用的液压与气动元件并对简单液压与气动系统进行正确分析。(7)运用和维护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应用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职业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

5 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学时建议

项目一:汽车常用材料,包括以下几方面。

任务一:材料的性能,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2)材料的物理性能;(3)材料的化学性能;(4)材料的工艺性能;(5)材料的力学性能。参考课时:2课时。

任务二:金属与合金的结构及铁碳合金相图,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纯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其结晶;(2)合金的结构;(3)铁碳合金相图。参考课时:2课时。

任务三:钢的热处理,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钢热处理的组织转变原理;(2)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参考课时:2课时。

任务四:常用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及复合材料,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铁基金属材料;(2)非铁基金属材料;(3)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参考课时:2课时。

项目二:机械制图,包括以下几方面。

任务一:视图的基本原理,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制图的基本知识;(2)正投影原理和三视图;(3)点、线、面的投影;(4)基本体的三视图;(5)基本体的截交与相贯;(6)组合体及其尺寸标注。参考课时:2课时。

任务二:零件的各种表达方法,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表达零件外部结构的方法;(2)表达零件内部结构的方法;(3)表达零件断面形状的方法;(4)表达零件的其他方法。参考课时:2课时。

任务三: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表达方法,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螺纹及螺纹连接件;(2)键和销;(3)齿轮;(4)滚动轴承。参考课时:2课时。

任务四:零件的公差与互换性,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概述;(2)极限与配合;(3)测量基本知识;(4)形状和位置公差;(5)表面结构要求。参考课时:2课时。

任务五:零件图的识读,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零件图的内容;(2)识读零件图的方法;(3)读图举例;(4)零件图的绘制。参考课时:2课时。

任务六:装配图的识读,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装配图的内容;(2)装配图的识读;(3)装配图读图举例;(4)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参考课时:2课时。

项目三:平面构件的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

任务一:静力分析基础,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公理;(2)约束与约束反力;(3)受力分析与受力图。参考课时:2课时。

任务二:平面力系,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平面汇交力系;(2)平面力偶系;(3)平面任意力系。参考课时:2课时。

项目四:构件的承载能力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

任务一:轴向拉伸与压缩,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轴向拉伸(压缩)时的内力;(2)轴向拉伸(压缩)时的强度计算;(3)拉(压)杆的变形;(4)应力集中;(5)压杆稳定的概念。参考课时:2课时。

任务二:梁的弯曲,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梁弯曲的概念及弯曲应力;(2)梁的弯曲强度计算及其应用;(3)提高梁强度的措施。参考课时:2课时。

任务三:圆轴扭转,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圆轴扭转的概念;(2)圆轴扭转时的内力;(3)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及强度计算。参考课时:2课时。

项目五:轴系零部件,包括以下几方面。

任务一:轴的分类及材料、轴的结构,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轴的分类;(2)轴的材料;(3)影响轴的结构的因素;(4)轴的结构设计。参考课时:2课时。

任务二:轴的结构,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轴的结构设计;(2)轴的强度校核;(3)轴毂的连接。参考课时:2课时。

任务三:轴承,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滑动轴承;(2)滚动轴承。参考课时:2课时。

项目六:汽车常用机构,包括以下几方面。

任务一:平面机构的组成,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机器的组成及相关概念;(2)运动副;(3)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参考课时:2课时。

任务二:平面连杆机构,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参考课时:2课时。

任务三:凸轮机构传动,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凸轮机构的组成、应用和特点;(2)凸轮机构的分类;(3)凸轮机构的运动过程及参数;(4)凸轮和从动件的结构与材料。参考课时:2课时。

项目七:机械传动,包括以下几方面。

任务一:带传动和链传动,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应用;(2)汽车用传动带的结构和标记;(3)带传动的张紧和维护;(4)链传动的结构、特点和应用;(5)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参考课时:2课时。

任务二:齿轮传动,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齿轮传动的类型和特点;(2)渐开线齿廓;(3)齿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计算;(4)啮合条件;(5)根切现象、最少齿数和和变位齿轮。参考课时:2课时。

任务三:齿轮传动,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2)涡轮蜗杆传动;(3)轮系。参考课时:2课时。

项目八:液压与气压传动,包括以下几方面。

任务一: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2)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3)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参数;(4)液压油。参考课时:2课时。

任务二:液压元件,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液压泵;(2)液压马达;(3)液压缸;(4)液压控制阀;(5)液压辅助元件。参考课时:2课时。

任务三:液压系统实例,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1)汽车液压制动系统;(2)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参考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建议:(1)讲授法;(2)讨论法;(3)练习法;(4)演示法。

采用模块化教学后,各学习内容所需学时统计如下。

A.汽车材料基础,共需8学时;B.机械制图,共需12学时;C.机械学,共需28学时;D.液压与气动技术,共需6学时。总学时数为:54。

教学形式:采用理论与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讨论式项目教学。

6 课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该课程在设计理念上,为后续的汽车构造与修理课程打下基础,让学生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符合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课程教学奠定基础知识的培养目标,以学生全面掌握汽车材料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学、液压与气动技术四个模块为载体,并将模块分解为若干个单元任务,用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其主要理念如下:(1)基于理论结合实践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因此在本课程能力培养目标设置及教学内容设计上,基于模块化教学的原则);(2)基于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采用“头脑风暴”式讨论问题的方法,由教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教学过程,教师通过问题的设定,培养学生自己资讯、决策、计划、实施、修正、评价等环节,教师只是针对性的讲授、示范、引导);(3)典型案例的项目教学(在课程执行的学期,安排专门的时间用于专业基础知识与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以体现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以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规律的典型案例为载体,完成汽车材料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学、液压与气动技术四个模块的系统化学习)。

在课程的教学期间,《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在学院专业教研室内部多轮试用推行,征得了师生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许多宝贵意见,经过整改该标准被纳为汽车骨干专业建设和教改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7 结语

通过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改革实践,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汽车材料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学、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四个模块为载体,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职业岗位需求,突出了核心基础课程教学奠定基础知识的培养目标。

通过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改革实践,重视学生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

通过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改革实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以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规律的典型案例深化基础理论的理解与灵活运用,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该课程标准以“实用、适用、够用”为原则,在开设该课程的高职院校中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兼.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特点分析[J].人民教育,2001(11):23-25.

[2]蔡广新.汽车机械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推荐访问:高职 课程标准 模块化 改革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