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在物流教学中的体现

时间:2022-10-18 17:55:3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物流管理课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综合课,大多数非重点院校都存在着经费有限、缺乏适用教材、师资有限等制约条件,这时,非重点院校应以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明确教学基点,优化物流管理教学体系,确立和前续课、后续课的教学知识点的任务分工,选择适用教材及教辅参考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手段,采用研究性教学、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关键词:物流教学;应用型人才;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2-0125-03

Abstract: Logistics is a synthesis course of administration major, most general universities can not cultivate it well because the following restrict conditions: limited funds, unsuitable teaching material for use, limited teachers. At this time, priority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high level practical personnel"s training as target. Make clearing teaching base point, optimization logistics manage teaching system, clearing mission"s division with front course and follow course, choose applying reference. Making use of multi-media in teaching, adopting various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such as research teaching, elicitation method.

Key words: logistics teaching; practical personnel; constructivism

1概述

当前,我国物流管理教育存在着以下问题:物流专业人才教育起步较晚,教育规模小;物流的人才需求结构与物流人才培养教育结构不对称;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结构、内容设置不尽合理;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物流教材水平不高;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科研活动较少。

黑龙江科技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物流学》课程作为专业综合课,其前续课为《运筹学》、《生产运作管理》,《管理学》、《企业管理》;后续课为供应链管理。在教学中的困难主要表现为我国物流管理教育的共性问题,同时还存在着资金瓶颈,难以上软件、模拟设施,实践教学进行不畅。因此,怎样通过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缓解物流管理教学中的现有问题,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毕业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物流教学的文献检索及分析其他高校物流教学培养方案的确立及实施,结合学院师资、学生及教学设施现状及物流教学的具体实践,确立了学院的《物流学》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2培养目标的定位——高级应用型人才

2.1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黑龙江科技学院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21世纪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以突出学生培养特色、注重能力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为主线,把学生培养成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具有创业与敬业精神和较强创新能力,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应用型人才。

2.2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物流人才培养原则

实施大工程、宽口径、厚基础、细方向的柔性人才培养原则,在对物流教学的指导上,该原则不仅可以解决物流课程面宽而不精的瓶颈,还可扭转企业找不到合适物流人才的局面。

大工程、宽口径:21世纪,教育侧重于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面向经济建设要重视工程人才的培养,高度重视工程教育,努力建立科学、技术、经济和管理相结合的工程教育体系。我校的三大办学理念“大工程、大德育、大实践”之首即为“大工程”;作为工商管理专业,在物流人才培养规格上不应立足于“专才”。综上,培养目标应是具有“大工程观”的“宽口径的专才”和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厚基础: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学生打好理论知识的基础,把握科学的研究方式方法。即使学生打下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同时熟悉现代工程与管理所需要的各种工具和基本原理。

细方向:物流作为一个大的产业,应考虑分领域设置方向。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细化的方向应定位于生产企业物流。

2.3工商管理专业物流教学培养规格定位

在目前教育体制下,物流人才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种。一般,研究生教育层次和重点大学所培养的是理论研究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本科层次的理论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二是高职高专层次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侧重于具体的岗位技能应用于操作能力的培养。陈韩梅等指出本科层面应侧重于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并给应用型物流人才作如下定义:所谓应用型物流人才,是指有理论、懂业务、注重专业技术,具备扎实的工程技能基础和良好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沟通能力,掌握经济贸易、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工业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能够较为熟练的应用现代物流工程和管理方法,对物流企业(运输、货代、仓储、物流中心等)、制造企业、连锁企业和城市区域的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评价、创新的专业人才。

黑龙江科技学院属于一般性本科院校,其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定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物流学》课程教学,应培养本科层面的理论应用型物流人才。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物流学》及其后续课程《供应链管理》总学时并不多,学生对物流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因此,应用型的体现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不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适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应用型物流人才”的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应用型”体现在能适应大多的生产制造、流通类企业的应用型物流人才需求。

3人才培养方案知识能力结构体系的基点——制造企业物流

物流作为一个大的产业,分领域设方向可包括:工业企业物流管理方向、商贸企业物流管理方向、电子商务物流方向、物流信息管理方向、物流企业物流管理方向等等。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物流课程培养方案应将教学内容定位于企业微观运作管理,且将制造业物流管理作为课程知识能力结构体系的基点。将制造业物流作为物流管理的基点源于:21世纪我国将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制造企业在我国是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例,并将在较长时间内仍是我国的主要支柱产业;且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活动最复杂、最具代表性。因此,制造企业物流是人才培养方案知识能力结构体系的基点。综上,《物流学》教学目标体现为:综合性、基础性、集成性、立足企业、应用性。

综合性:就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层次看,物流管理是专业综合课,《物流学》不仅和他的前续课《运筹学》、《生产运作管理》等紧密相关,还可综合财务管理、绩效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管理等课程的内容。作为专业综合课,要能贯通生产运作管理、运筹学,紧密联系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绩效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

基础性:教学体系以物流功能为基础,从物流的历史、物流的相关概念出发,延伸到包装、装卸搬运、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配送等使学生认识物流、了解物流。

集成性:在“基础性”达成后,在教学工作中还要迈出单纯的认识物流功能要素这一步,而将教学重点转移到从若干功能要素的有机联系中探讨物流系统总体优化方向上来。

立足企业:根据物流所处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企业物流、国际物流。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研究范畴主要是企业管理,研究范围应立足于企业物流学(尤其是生产制造型企业),这样更有利于将前续课程综合。

应用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仅了解物流理论,还了解物流技术、及我国物流现状,通过多媒体、教学短片等使学生了解物流应技术,通过案例分析、主题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物流问题。

4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4.1《物流学》课程设计——突出综合性的特点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及《物流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认真研究各相关课程的关系,设计课程内容。积极和相关课程老师商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的分工。比如,运筹学在《物流学》的上一学期开课,在讲解物流相关章节运用到《运筹学》的线性规划法、运输规划法、网点布局等方法时,要求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理论复习,讲授时,先通过提问等方式考核学生对运筹学优化方法的掌握,之后根据《物流学》的教学目标及内容进行讲授;《物流学》和《生产运作管理》同在第六学期开课,为此,相关课程的老师联合商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的分工,在具体教学中两门课的教师对共同的理论知识进行合理分工,打教学的“组合拳”,见表1:《物流学》与《生产运作管理》的教学分工。

 

《物流学》教师在讲MRP相关理论、供应链管理等内容时,参考《生产运作管理》教材的内容。另外,对于生产企业物流管理的MRP进行拓展,介绍ERP的原理及后续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ERP实践。此外,虽然教材及大纲中未包含物流的成本管理、物流企业的组织管理、物流企业绩效管理等内容,但在教学中,教师也对这方面内容向学生进行介绍,以突出《物流学》课程的综合型。

4.2教师定位及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应进行自身作用的重新定位。物流的挑战性在于其涵盖面极广,且其概念及管理内容是一直不断发展变化,因此物流教学中的信息量大、信息变化快;且物流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更新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策划能力,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注入式教学,与学生进行互动,应树立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也称为结构主义,是瑞士学者让·皮亚杰最早提出来的。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其次,为适合建构主义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应丰富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综合使用“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形象化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加深认识深度。其中,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是“研究式教学法”,该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其教学实施过程中,最核心的因素是问题,问题的设计、提炼、概括、表达,以及它的形式,是影响研究性教学的关键。研究性教学具有开放性、问题性、过程性、自主性等特点,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4.3教材及参考资料的选用

基于教学体系应以物流功能为基础,且研究范围为企业物流,侧重于物流软技术,教材选用的是武汉大学出版社王槐林主编的《物流管理学》。教学参考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较经典的物流教材,比如王之泰著的《新编现代物流学》,该书内容体系完善;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董千里著的《高级物流学》,选用该教材主要是为了在教学中体现“现代物流以信息实现各物流功能集成”这一理念。第二部分,为实现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当参考了物流师执业资格认证培训教材——中国物资出版社的吴清一主编的《物流管理》等;第三部分,为物流学前续课程的教材,主要是胡运权的《运筹学》,陈荣秋、马士华编著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二版),因为《物流管理学》与这两门课程非常密切,由于这两门课程在我国的教学起步早,教材水平高,且我校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用的就是这两本教材,因此,选用该参考书,可方便教与学。

参考文献:

[1] 陈韩梅,冯广瑞. 构筑物流教育平台 打造应用型物流人才[J]. 管理科学文摘,2004(11):47-48.

[2] 崔介何. 关于物流教学体系的思考[J]. 中国流通经济,1999(增刊):43-44.

[3] 白世贞,陈化飞. 物流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研究[J]. 物流科技,2004(7):58-60.

[4] 陈金山,梁军.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实践[J]. 物流技术,2005(10):294-296.

[5] 李巍巍,武富庆. 建构主义教学观在《物流学》课程教学的实现[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7):40-41.

推荐访问:工商管理 培养目标 专业本科 体现 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