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速公路经济适应性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

时间:2022-10-19 08:20:4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我国高速公路已有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历程,在世界取得了巨大成就,高速公路的快速、高效的交通运输及现代化交通体系,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主要探讨高速公路经济的适应性内涵与影响因素,结合多种评价方法,主要分析数据包络法。

关键词:高速公路;经济适应性;评价方法

高速公路起初出现的目的,是为汽车运输而服务的交通设施,高速公路具有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速度快等优点,有利于降低能耗,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交通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对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对高速公路经济的适应性及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一.高速公路经济适应性内涵

高速公路的经济适应性,是指高速公路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开发、发展时期,所制定的管理措施、运作模式,区域经济规划中的战略目标、政策、发展计划等之间互相制约与协调的关系。贾元华教授曾提出:高速公路经济适应性主要包含设计方案、建设体制、投资效果、管理体制等四个适应性。笔者站在交通经济系统角度,认为高速公路社会经济适应性是指区域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建设和发展时期,同社会经济基础、未来发展趋势互相制约与协调的关系。针对我国幅员辽阔的国情,区域之间的交通发展状况、社会经济基础具有较大差异,各区域对于高速公路发展需求也不同。

高速公路具有交通方式先进、经营市场化、发展产业化的道路特点,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产物。同时,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推动了社会发展、经济提升。高速公路建设只有同步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才能有效提升自我发展空间、能力。

所以,高速公路经济适应性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高速建设具有推动或制约、促进或阻碍作用。其二,高速公路建设依赖于区域经济发展,只有区域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能支持高速公路建设。总之,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具有推动、阻碍的主导作用。

二.高速公路建设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交通运输已是服务型、基础型的产业,是提高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保障。交通运输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在不同社会经济环境、历史时期之下,具有动态性特征,虽然表现形式差异,总体上还是呈现一种互相适应、互相联系的动态关系。

首先,高速公路建设同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其一,宏观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系统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的高速公路,可实现商品同资源进行大规模流通,促进客货运输结构发生变化、调整,确保我国社会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高速公路运营时,其沿线地区优势得到充分提升,有利于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人才、资金及技术,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沿线产业、经济的高速增长。其二,经济规划和布局。高速公路具有从属、引导功能,主要是指高速公路必须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高速公路的产业关联、竞争机制,有利于引导、反馈社会经济的空间布局与经济结果,促进产业区位优化。其三,工业化需求。高速公路具有灵活、快捷的运输特点,可满足工业的货物运输量、运输结构需求,高速公路能为各区域、各城市提供快速的运输服务,可推动物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其次,高速公路建设同社会进步之间的适应性。社会进步催生高速公路建设的产生和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又促进了社会进步,可以说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适应性主要分为三点:其一,高速公路方便了居民出行。高速公路基础功能是满足居民出行需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极为重视“行”的服务,出行观念发生极大改变,人们希望旅行生活能够安全、舒适、方便、快捷,而高速公路客运、自驾方便居民出行,具有舒适、高质量和高速度优势。其二,高速公路建设改善了沿线交通,促进产业、经济快速发展。为提高人们精神、物质生活水平,高速公路沿线区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资金、人才、信息和技术的加速流通,进而加快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使人们的竞争、开放、市场意识增强,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其三,高速公路建设有利于改善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的社会文化交流,缩短地区差距,维护社会安定、对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高速公路建设同交通基础之间的适应性。交通运输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和系统性,但目前行业内存在内部分割问题,要求我们充分发挥运输优势,考虑到运输业的综合发展,应明确高速公路在综合运输体系的定位,发挥高速公路的整体效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高速公路具有集散、通道功能,可使各种运输方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高速公路承载了各区域、各城市之间客货的快速运输,改善公路运输环节,具有较高的通行能力、运输可靠性和服务水平,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高速公路经济适应性的评价方法

规划是对社会发展、国民经济进行空间与时间部署,应该呈现全局性、协调性、战略性、前瞻性特点,规划可实现长远的经济利益,弥补市场由于机制失灵而出现的滞后性和盲目性,对于交通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于高速公路的经济适应性评价,只有选择合理、科学的评价方法,才能准确确定高速公路的经济适应性是否合理,以便于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调整。

首先,评价方法选择。在交通运输学科领域,对于高速公路经济适应性的评价方法研究较少,本节可归纳为三类:其一,专家评价法。主要包括优序方法和德尔菲方法。其二,经济分析法。主要包括可能满意度、费用效益分析和指标评价等方法。其三,运筹学。例如层次分析、目标决策、聚类分析、数理统计、灰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高速公路的社会经济系统具有一定的动态相关性,本文主要分析数据包络法。

其次,数据包络法。它的基础是相对效率概念,以线性规划、凸分析为标准,针对同类型多输出、多输入的决策单元,采取相对效率进行比较,是一种系统分析法。数据包络法在上世纪就已经是系统工程、运筹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特点,是一种有效、重要的分析工具。目前,数据包络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对于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部门的评价。数据包络法主要有C2WH、C2GS2、C2R等模型,它是利用数学规划模型,对比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并评价决策单元。各个决策单元的输入、输出均相同,综合分析输入、输出数据之后,数据包络法可获取每个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和数量指标,根据结果对各个决策单元进行定级排队,再确定相对效率值最高的决策单元。同时,在深入分析各输入利用率,对指标利用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改进方向。

第三,数据包络法的优点。同其它评价法对比,评价高速公路的经济适应性,采用数据包络法具有如下优点:其一,数据包络法的标量采用决策单元的输入、输出指标,防止了专家分析法需明确各指标权重,其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极强;其二,评价问题与多个输入、输出指标相关联,输入、输出指标的关系较为复杂,采取数据包络法无需建立输入、输出指标的关系表达式;其三,数据包络法具有丰富的输出结果,显示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同时,能够显示利用输入指标的状况,进而对于高速公路的经济适应问题,能够提出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改进建议。

四.结语

公路交通从周转量、运输量而言,已成为我国主要的道路交通运输方式,因其独特的运输优势,要求其必须适应社会、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高速公路的经济适应问题是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的关键,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有效利用建设投资,推动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运用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为提高我国高速公路的经济适应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单位: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盘锦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刘奕.高速公路经济适应性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2]刘奕,贾元华,石良清等.基于DEA模型的区域高速公路社会经济适应性评价方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3):1-5.

[3]邢荣军.高速公路路面破损自动识别与智能评价[D].重庆交通大学,2011.

[4]钱冰.关于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模式的经济适应性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5]李晓锋,张亚东,于世军等.高速公路网络布局的区域适应性评价指标研究[J].公路,2008,(3):113-117.

[6]陈亚,安庆贤,刘晶等.基于DEAHP模型的湖北高速公路社会经济适应性评价[J].公路,2010,(1):88-93.

推荐访问:适应性 高速公路 评价 理论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