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为单位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得南诏、桥东、梅岭、深桥为调查乡镇,中签乡镇再次以村为单位整群随机抽样北关街道、桥园、林厝、深桥4个调查点,每个点调查人数不少于500人。
1.2 调查与检测方法
调查前先对中签村3岁以上常驻人口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造册,每人采粪便50 g冷藏后送县疾控中心进行检测,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群与街道、村感染情况
共粪检2057人,总感染率3.7%,检出土源性肠道寄生虫3种,其中蛔虫感染率0.5%、钩虫2.8%、鞭虫0.4%,钩虫感染率与蛔虫、鞭虫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5.6,P<0.01);1种寄生虫感染者75例(97.4%);同时感染2种寄生虫者2例(2.6%)。以北关街道总感染率最低1.6%,北关街道与桥园、林厝、深桥村总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9.09,P<0.05),但桥园、林厝、深桥村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字2=0.7,P>0.05)。详见表1。
2.2 男女感染情况
女性感染率为5.3%(56/1064),男性感染率为2.1%(21/993),不同性别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20,P<0.01)。
2.3 年龄组感染情况
3~20岁组感染率为2.0%,20~40岁组感染率为1.9%,40岁以上组感染率为6.3%。城区各年龄组感染率无差异,农村地区40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5.6,P<0.01)。详见表2。
2.4 职业感染情况
由于土源性肠道寄生虫虫卵需通过泥土介导发育才能形成具有感染性的虫卵,因此人群职业分组分为三组:农民组、非农民组、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组。各职业人群组土源性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农民组5.0%(49/981)、非农民组2.5%(18/712)、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组2.7%(10/364)。农民组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职业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7.44,P<0.01);非农民组与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组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字2=0.46,P>0.05)。详见表3。
3 讨论
土源性线虫指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主要指土壤)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的线虫,如蛔虫、鞭虫、钩虫等。土源性寄生虫可对人体产生巨大伤害,蛔虫的幼虫、成虫阶段均可致病,成虫的危害性更大。
蛔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的整个移行过程中,可对肠、肝、肺、微血管及淋巴组织等引起机械性损伤,或因幼虫本身及代谢产物作为抗原,诱导变态反应,重度感染时,幼虫可进入体循环,侵入多个器官,引起异位损害,成虫主要引起人体营养不良、变态反应、并发症及异位寄生,导致肠梗阻,以及胆道、胰管、阑尾等蛔虫症,严重时可以致命;鞭虫主要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以及消瘦、乏力等症状,严重感染者大多发生严重腹泻或者Reiter综合征,极重度感染者,成虫附着于直肠黏膜,可引起慢性痢疾,伴有腹痛和严重的里急后重,偶尔可致直肠脱垂。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患者慢性失血所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贫血。钩虫的成虫咬附在患者的小肠壁上边吸血、边分泌抗凝物质,使形成的伤口发生凝血障碍,同时成虫还经常更换咬附部位,而留下的伤口仍不断渗血,也有钩虫寄生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报道,严重钩虫患者因贫血、全身浮肿而丧失劳动能力。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被国际上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指标[1]。本次调查人群感染率为3.7%,检出土源性肠道寄生虫3种,其中蛔虫感染率0.5%、钩虫2.8%、鞭虫0.4%,与2007年漳州市基线调查得出的感染率结果比较钩虫12.69%,鞭虫2.16%有明显下降[2]。这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大卫生环境综合治理,农村自来水的普及以及人们卫生意识的提高,肠道寄生虫传播途径得到有效控制[3]。钩虫感染是诏安县土源性高感染率肠道寄生虫,主要是诏安县虽然已实施改水改厕政策,但仍存在人畜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而直接被用于浇灌农作物的普遍现象,农民经常赤足下地劳动而易感染钩虫等肠道寄生虫。
中心城区感染率明显低于农村地区,农民感染率高于其他职业,这主要与农民暴露机会多、防护意识差有关,这些人多数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喜欢喝生水,生吃瓜果,下地干活时个人防护做不到位,喜欢徒手赤脚劳动,而且为了节约成本喜欢用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粪便施肥,使得这个年龄组肠道寄生虫感染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容易感染寄生虫病[4-5]。
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改变,男性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平时田园管理一般由女性劳动力承担,女性感染暴露机会多于男性,这也是女性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高于男性的主要原因[2]。
肠道寄生虫感染具有普遍性、流行面广,不同年龄组感染情况有差别等特点[6]。调查显示40岁以上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这是现在农村青壮年外出大多进城务工,承担农田工作主要是40岁以上老年人,这部分人群由于自我防范意识较差,不良生活习惯多,进而容易受到感染[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综合防治措施的完善,人体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逐步呈降低的趋势,但并不是没有感染,相当一段时间内感染率和发病率仍会处在一个较高水平[8]。通过本次调查,诏安县土源性肠道寄生虫防治虫种为钩虫,对象以农村高年龄组女性为主;采取实施改水改厕政策,人畜粪便严格无害化处理;改善卫生居住环境;加大宣传健康教育及卫生常识,可使患者了解到一般的肠道寄生虫都是以口为途径感染到人体的[9]。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立体化宣传工具,普及人体肠道寄生虫防治知识,让广大群众知晓肠道寄生虫的危害;提高居民健康意识等综合措施[10]。
参考文献
[1]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办公室.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23(5)增刊:332-339.
[2]许国防.漳州市人体肠道寄生虫病基线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9,4(12):932-934.
[3]郁伟芬,周仁仙,沈璐.农村改厕对肠道寄生虫的控制效果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2):47-48.
[4]丁桂生.南通市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现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9):3-4.
[5]李莉莎,陈宝建,张榕燕,等.福建省土源性吸虫感染流行现状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2,30(2):95-99.
[6]窦春艳,郝家禄.某市人体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效果的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598-599.
[7]马杏宝.2002-2009年上海市人群肠道寄生虫病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J].热带医学杂,2011,11(6):693-697.
[8]丁素铮,张瑾,杨晓明.健康教育在防治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97,8(5):304.
[9]杨莉.浅析儿童肠道寄生虫的危害与防治[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0,26(11):72-73.
[10]郝家禄,窦春艳,吴卫民.周口市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1):1485-1486.
(收稿日期:2015-04-08) (编辑: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