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开展展馆式文化教育助推医学专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0-20 11:45:3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广西医科大学按照“以人为本,综合培养,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成了学校校史馆、医学史馆、人体与疾病展馆、教学成果展馆、博雅文化长廊、红色文化长廊等永久性、开放性的医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场所。通过开展展馆式文化教育来提升医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探索出了一条开展展馆式文化教育助推医学专业教学的教育路子,精心打造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实践意义的校园文化品牌。

关键词:展馆式;文化教育;医学专业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和我国教育部、卫生部拟订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也彰显了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大量医学院校在注重医学教育的同时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推进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广西医科大学在近几年的改革实践中,依托医学展馆和文化长廊,探索出一条文化教育与教学科研有机结合的路子。

一、建设展馆式文化教育的背景和思路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提出了医学生必备的7种基本核心能力(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及60条要求(认识医学专业的基本素质,包括这一专业基本的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等),规定所有国家、学校培养的医生都要达到医学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的一定要求,成为国际公认的21世纪新型医学人才的必备标准。我国教育部、卫生部拟订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对医学生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也作出明确规定。

国内外医学生通用能力新标准的相继实施,是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技术(工程)”模式的需要,这对医学生包括医学科学知识在内的综合素质与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精湛的临床技能、高尚的医德医风,还要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相较之下,我国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三点式”即教师—课堂—课本的“千人一面”,尤其是“三段制”教学模式即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既统一又单一,导致了“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人文;重权威、轻创新”等现象的出现,已经不再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引起的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

基于上述背景,广西医科大学围绕医学模式变化对医学知识、能力、水平、态度提出的新要求,以全球医学教育标准为参考,以我国教育部、卫生部拟订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为方向,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专业教育的结合,坚持“医学教育‘小展馆’,校园文化大课堂”的工作思路,根据自身的办学宗旨、发展历史、专业设置,按照“人体结构、功能与疾病相结合,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和防病治病知识相结合,疾病防治与地方特色结合,经典知识与科学研究新成果结合,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的理念,建成了学校校史馆、医学史馆、人体与疾病展馆、教学成果展馆、博雅文化长廊、红色文化长廊等永久性、开放性的医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场所,并依托医学展馆和文化长廊,探索出一条文化教育与教学科研有机结合的路子。

二、展馆式文化教育助推医学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广西医科大学在推进和实施展馆式文化教育的工作实践中,立足实际,展现特色,打造品牌。

(一)建立医学展馆“课堂”,大力推进医学专业教育与科普的无缝结合

医学展览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展馆以医学形态学知识为主,包括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与胚胎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和病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已成为广西医科大学开展素质教育、医学科普教育、专业教学、为学校大学生提供和实践科研计划的重要基地。如广西医科大学的人体与疾病展馆,就是根据人体各系统器官划分为心血管系统展厅(心脏与循环)、消化系统展厅、呼吸系统展厅、生殖内分泌系统展厅、神经系统展厅、运动系统展厅、蛇类展厅等(目前已建成心血管系统展厅和蛇类展厅)。各展厅以人体各个系统为主线,以器官正常形态结构和功能及其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临床诊疗为核心,综合展示医学与相关生命学科的基本知识,形成一个跨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全新科普展示体系,整合展示人体各系统典型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知识和诊疗的基本技术与方法,提高人群的防病治病的知识与意识。在教学展示时,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影像、模型、实物、仿真的人体疾病模拟系统、图片与文字,联系各门医学基础与临床专业学科,在保证展示权威性的基础上,增加展示的互动性、趣味性,如其中的仿真人体疾病模拟系统可以触摸分辨各肋骨、肋间隙以及进行智能化心肺听诊。在进入病例软件系统后,可按菜单操作,并使用听诊器在仿真模拟病人的不同部位进行听诊,显示器上则出现相应听诊内容和说明,还能触摸到心尖搏动以及各种细震颤,如同在真实患者身上听诊,与疾病安全地零距离接触。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相关网页,扩大其影响力和辐射面。

形体和实物的展示,有历史与教学相融合的部分,如广西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的历史展厅记录了广西医科大学病理学科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史。展示内容包括历史沿革、人物介绍、教学和病理检验设备与病理记录资料等实物展出。同时还有学生在学习中完成的作品,如组织与胚胎学模型展示厅收藏的就是广西医科大学学生自由组合(3~5人)制作的优秀细胞组织学模型,包括细胞连接、分子筛、破骨细胞超微结构(皱褶缘与骨质关系)、胶原纤维超微结构、骨骼肌纤维超微结构、心肌闰盘、突触、有髓神经纤维、长骨骨干等,形成了“在环境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在生活中成长,课堂内外相对接”的医学教育模式。

(二)以校史与发展成果展馆为基地,广泛开展校史校情和专业思想等专题系列教育活动

广西医科大学校史与发展成果展览馆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该馆以图片和文字展览为主,辅之以丰富的校史实物资料和珍品档案以及其他展览手段,全面反映了广西医科大学76年的发展历史和成果。校史展览馆既是宣传学校、联系校友、活跃文化、传承未来的基地,更是弘扬医学、医术、医大精神,对广大师生开展人文精神和人文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通过重要纪念日开展一系列医学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知国知校、爱国荣校,使医学生的民族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加强,学习热情得到迸发。

(三)以文化长廊为依托,努力开辟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文教育“第二课堂”

广西医科大学建有博雅文化长廊和红色文化长廊,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近年来,围绕学校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专业建设、社会实践等主题,组织出版了近600版(块)图文并茂的厨窗展览。实践证明,文化长廊不仅是校园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而且是校园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和专业知识等育人功能。通过由各学院、社团以不同的教育理念自己组稿、编辑、画图,既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在思想上受到了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开展展馆式文化教育以来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

通过“医学展馆和文化长廊”建设,使广西医科大学形成了以医学史、校史为背景,以器官结构、功能为基础,以疾病发生、发展和临床诊疗为中心内容,以文化长廊为依托,医学教育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环境和格局,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发挥了医学教育文化品牌在医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广西医科大学的部分展馆采用现代技术多种手段进行展示,让参观浏览者不仅能通过多渠道和不同的方式接受了解医学科普知识,还可以利用人体疾病模拟仿真系统达到互动的目的,与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发生机理安全地零距离接触,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发挥了医学教育文化品牌在服务社会大众医学中的科普功能

目前,广西医科大学的系列展馆已成为服务社会大众的医学科普展馆,每年有近万人参观,目前网页的点击浏览人数近10万,受益人员包括:社会民众,大、中、小学生与医学生以及各种参观人员。通过参观学习,提高了公众防病知识,增长了健康智慧。

(三)发挥了医学教育文化品牌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助推”作用

现在不仅广西医科大学教师在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时能够利用这些展馆,学生在课余活动中也能够利用这些展馆。展馆已经成为强化医学生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群体防治等现代医学意识,启迪创新意识与批判性思维,感受动手实践、人际沟通、团队合作与收集应用信息魅力的留连忘返的重要园地。

四、展馆式文化教育推进医学专业教育的主要经验

建设这些医学知识展馆,不仅将医学知识形象化,而且形成了广西医科大学的特色教育文化。其主要经验有:

经验之一,医学教育文化品牌的形成,源自于历史长河中广西医科大学改革发展与建设的“深厚积淀”。永久性的文化教育载体,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一方面,这既是学校76年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造就本省人才,为本省之用”的办学传统,重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自身办学特色、追求卓越、努力打造民族地区高等医学教育文化品牌的结果,同时也是学校注长期注重以人文和科学精神浸润校园、辐射社会,着力培养大学人文精神,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构筑大学精神,造就知行统一、德才并进的10余万名优秀人才的智慧结晶。

经验之二,医学教育文化品牌的形成,源自于历届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师生的倾情参与。多年来,学校提出并实施“文化校园”工程,把文化校园建设列入学校的重点工作进行规划、部署和安排。同时,广泛深入开展了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使文化教育不断得到加强。重视情理交融,强调润物无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学校强调把文化教育的穿透力同情感的震撼力与专业知识、专业思想、职业道德有机结合起来,并连续多年坚持开展“医大之春”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既建设了“文化校园”,也为文化教育品牌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验之三,医学教育文化品牌的形成,源自于学校“厚德励志,博学弘医”的校训校魂。广西医科大学坚持“医以德为本、从医德为先”理念,坚持爱国、爱校、荣校相结合,医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拓宽教育渠道,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多方面开拓学生人文社会领域知识,在增设多门人文素质选修课的同时,特别注重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一大批专家、教授、名师扎根壮乡,勤恳执教,献身教育,诲人不倦,德业双精,他们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形成了“厚德励志,博学弘医”的榜样,成为医学教育文化品牌的“灵魂”。

参考文献:

[1]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要求[J].医学教育,2002,(4):23-25.

[2]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教高[2008]9号)[S].2008.

[3]周烁,贾国葆.关于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1):83-84.

推荐访问:助推 文化教育 展馆 医学专业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