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5名,护士4名;本科学历4名,大专学历6名,中专学历2名。
1.2 研究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升医院的内涵建设,提高呼吸内科的护理质量,构建医护患和谐,按照院护理部的统一部署,根据《三级综合性中医医院评价标准和实施准则》的要求,结合呼吸内科护理的实际情况,从2014年度开始,在护理组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制度,将活动开展后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和病区护理质量相关指标,与开展前的2013年度相关情况进行比较。
1.3 护理方法
1.3.1 建立管理组织 病区成立“责任制整体护理管理组”,护士长担任组长;根据病区的床位数和疾病分布特点,按照院护理部的要求,选拔3名管理组成员。小组成员要求为必须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好的沟通能力,具有大专文化水平以上、护师以上职称、5年以上护龄等基本条件。由病区全体护理人员投票,经护理部批准。成立3个护理责任组长,分别由选拔的3名管理者成员担任;责任组长以下根据护士的职称、学历、资历和操作技能,分为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和护理学员,并平均分至各个小组中[2]。将病区的40张床位分成3个小组,每个护理责任组分别负责一个小组的患者。由责任组长每日带领本组护理人员完成本组所分管患者的治疗、抢救、护理和健康宣教等工作。
1.3.2 制订管理方案 制订详细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案和标准,指导和督促呼吸内科病区护理的工作协调,解决在整体护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充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增加护士配比,最大限度地保障临床护理岗位的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根据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实际,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根据专业技术要求、工作量和岗位职责等,弹性调配护士人力资源。建立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推行责任包干制,每名护士包干床位不超过8张;与病人危急重程度、节假日、护理层级和能力等具体情况相匹配,改变既往的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保障护理安全。落实分级护理制度,严格按护理级别执行基础护理内容;完善呼吸内科护理流程,细化各类护理人员的工作标准和岗位职责,努力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护理服务。加大绩效考核的力度,将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将检查考核结果与个人及小组的奖惩评优相挂钩。加强护理人员与医生及后勤保障人员之间的协调性,尽量取得其他各个部门科室人员的支持,更好地为呼吸内科病区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节约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多的、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3]。
1.3.3 护士分层管理 责任组长负责本小组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包括给予呼吸科常规护理,遵照医嘱用药,心理护理干预、健康宣教指导和延伸性随访护理等,还要配合医生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对小组所辖病人制订护理计划,对该组护理人员进行适当的技术指导,对护理质量进行定期监控,护理效果进行定期评价[4]。责任护士由呼吸内科病区中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并经病区管理组考核通过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协助责任小组长的工作,负责该组所有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等日常工作,配合医生和责任组长,开展相应的抢救和护理等工作。辅助护士由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低年资的护士担任,负责清点和配置药物、输液治疗、检查发放口服药物、护患沟通、一般治疗等技术操作等护理工作在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参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护理工作。护理学员由新毕业参加工作的新护士担任,在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等当班护士的指导下,对患者实施健康指导、生活护理、巡视病房和床单元管理等一般基础性护理措工作。
1.3.4 加强人员培训 医院护理部和病区护理组利用晨会、周会、讲座、技术规范书籍、多媒体影像技术、微信群和QQ群等多种方式,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三基知识、技术操作规程、礼仪素养、职业操守、沟通协同能力等相关培训,确保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可以详细了解和全面掌握具体的工作内容,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每季度组织各个病区的护理人员进行三基知识和专业技术操作规程的考试考核,并与绩效考核工资挂钩。使护理人员知晓实行责任制护理是开展优质护理的基础保障,要护理人员转变自己的传统的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疾病、心理、生理、家庭、社会和文化等综合因素,运用整体护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体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制,结合实际为患者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舒适怡然的护理服务,不断提高呼吸内科临床护理质量。
1.3.5 落实护理措施 以责任小组为单位,以责任制整体护理管理方案为指南,对小组所分管的病人提供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病人入院时,履行住院须知的告知和护患沟通,注重防跌倒、防压疮、控制医院感染等内容。围绕患者最担心和最关心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和适宜指导,制订相互个体化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和评价。认真做好每项操作前的知情同意选择、告知随访、相应的心理疏导等工作,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其积极配合临床诊疗和护理工作。对老弱病残、无家属陪伴的患者,增加巡视的频率,检查治疗时专门安排护理学员全程陪同护送,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多给予患者以关心、支持和鼓励,努力为患者解决问题,增进护患关系。积极开展病区二级查房制度,及时发现责任制护理中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出院时,详细介绍出院后的饮食起居的注意事项、药物服用的名称、剂量和注意事项,复诊的时间和要求等。将责任制整体护理的优质服务宗旨,贯穿于患者整个住院就诊和出院后延伸性服务之中,不断提高呼吸内科的护理服务质量。
1.3.6 回馈总结结果 实行护理部、病区护士长、责任组长三级质控管理体系,按照既定的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的方案和标准,进行专项督导检查。由“呼吸内科病区责任制整体护理管理组”作为护理效果评价小组,对日常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比,每个月对病区护理的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将护理质量和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和反馈,上报至院护理部。病区管理组建立考评机制,成立考评小组,实行奖优惩劣机制,每季度评选“护理技术操作标兵”和“护理服务之星”,实行常态化动态化管理,对经过质量考核成绩优秀的护理人员和护理服务示范组,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标准收费,相关护理人员的绩效工资给予一定比例的上浮,从而充分体现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4年度在呼吸内科病区开始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制度后,护士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相关指标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将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活动前后两个年度的护士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呼吸内科疾病以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和肺肿瘤等为主,是内科系统临床的重要学科之一。大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程较长,多发于中老年人,病情呈渐进性加重,病情复杂、反复性大,全身各项生理机能较差,危急重症患者居多,治疗护理和康复所需时间较长,对护理技术和质量的要求相应较高。因此,良好的护理措施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恢复、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显得非常重要[6]。我们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活动目标是,切实落实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缺陷,降低差错事故率,密切护患关系。活动目的是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制度的要求是按照床单元包干,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可信任的责任制关系。活动宗旨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以高超的护理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专业、便捷、及时、舒适的优质护理措施。我们通过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活动,护理人员在三基考核得分、工作主动参与率、护患沟通能力评分、团队协作能力评分和个人素养评分等综合素质评分方面,在护理管理能力评分、事故差错率、延伸性护理率、患者满意度评分和优质护理服务评分等的护理质量相关指标方面,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呼吸内科病区管理中实施责任制护理管理,能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保障医疗安全,使呼吸内科的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持续性改进。
[参考文献]
[1] 吴小飞.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中国卫生产业,2014,203(3):197-198.
[2] 黄秀华,王芳,梁凤英,等.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内科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30(11):7509-7510.
[3] 成静,杨旭,周敏,等.呼吸内科中心配药模式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4(10):30-31.
[4] 苏琳琳,王招娣.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2):112-115.
[5] 李丽,叶文琴,田东惠,等.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3,34(27):3935-3937.
[6] 赵波,刘红梅.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71-73.
(收稿日期:201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