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超声引导技术近年来在骨伤科疾病诊疗中被广泛应用,因超声技术具有动态、实时、方便快捷、可重复操作的特点,超声引导下诊疗骨伤科疾病已成为一个新领域,本文对超声引导下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超声引导;骨伤科;临床应用;综述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因其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安全方便、费用低廉、可重复性好等优点,日益受到医患双方的欢迎。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超声引导可视化技术在骨伤科疾病的诊治领域中的应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肩周炎、颈椎病、滑囊炎、筋膜炎以及其他骨伤科疾病。笔者查阅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就超声引导技术在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五十肩”、“漏肩风”等,主要是肩周肌肉、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及滑囊的退化性病变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率女性略高于男性,约为1:3:1,临床表现主要为肩关节部疼痛、运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2],并且肩周炎多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常反复发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困扰。
目前,肩周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推拿、针灸及理疗等方式,但临床疗效一般。梁虹宇[3]等选取22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超声小针刀组和传统小针刀组,结果提示超声小针刀组共1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周围肌肉黏连,超声小针刀治疗组的治疗后总显效率为 77.4%,优于传统小针刀组(P<0.05),可见,超声可引导小针刀治疗肩周炎并提高临床疗效。刘剑芬[4]等探讨了高频超声引导病变部位注射对肩周炎疗效的影响,选取110例肩周炎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予痛点注射治疗,观察组予高频超声引导病变部位注射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后2 周、3个月、6个月在钙化灶、低回声结节、腱鞘壁、囊壁回声的改善上的变化差异,发现高频超声引导病变部位注射对肩周炎疗效及症状改善显著。此外,孙国祥[5]等对比了采用常规联合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肩周炎与采用传统肩周痛点药物注射治疗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内药物注射联合肩周痛点药物注射治疗肩周炎,较单纯肩周痛点药物注射疗效好。朱婷[6]等通过研究,最后发现超声引导下注药联合针刀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症状,同时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有效减少肩周炎患者的关节积液。杜志斌[7]等通过在超声引导下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后发现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微创药物治疗,不仅能有效地提升肩关节治疗的疗效,而且能减轻患者痛苦,一定程度上缩短肩周炎病程。
2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主要由于颈部的慢性劳损、颈椎的退行性变,或颈椎肥厚增生、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颈部神经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颈肩痛、上肢麻木、头晕头痛,严重者甚至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最终可能导致瘫痪。临床上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其他型。
随着医学辅助检查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技术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尤其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王建光[8]等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超声引导颈神经根阻滞与非超声引导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然后在治疗的4周、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显示,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准确度高、不良反应低,可有效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从而达到减轻颈椎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引起痉挛、粘连、结疤而导致颈椎内外生物力学平衡失调状态之目的。王琳玲[9]等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非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在治疗8周后分别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其治疗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超声引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疗效,改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从而对患者的颈椎疼痛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邓芳[10]等的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不但有助于提高针刀靶点治疗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准确率和治愈率,还避免了传统非超声操作可能损伤邻近重要组织器官等的局限性,超声引导下椎间孔外口针刀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此外,施海峰[11]等也通过研究发现超声引导下经颈椎椎间孔行硬脊膜外腔阻滞和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比起来,都安全、有效,并且经颈椎椎间孔行硬脊膜外腔阻滞取得的效果更好。
3 滑囊炎
滑囊是结缔组织中的囊状间隙,是由内皮细胞铺盖,内部含有少许滑液的封闭性囊,内壁为滑膜。它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滑动,从而减轻或避免关节附近的骨隆突和软组织间的摩擦和压迫。
滑囊炎是指滑囊的急性或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疼痛,并伴有滑囊积液,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对滑囊炎的临床治疗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段华[12]等选取了患有急性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炎的12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肌骨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病变部位痛点封闭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夜间静息痛及功能、二次注射率和综合疗效进行观察评估。最后结果显示治疗1d、1周及1个月后两组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二次注射人数治疗组13例,低于对照组45例。两组综合疗效评定,治疗组痊愈37例,优于对照组21例,从而得出超声引导下微创治疗急性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炎较传统封闭疗法起效更快,疗程更短,明显优于传统封闭疗法。许鑫[13]等选取88名患有肩峰下滑囊炎的运动員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即无引导注射组和超声引导注射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外展活动度、研究对象的自觉症状及查体情况进行评估。最后得出实验组自觉症状及查体评价的优良率为93%(41/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33/44)(P<0.05),提示超声引导能够帮助更准确地定位肩峰下滑囊炎的炎症部位,从而使注射治疗的疗效达到最大化,同时能减少药物浪费,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王平[14]等选取90例髋部滑囊炎患者,随机分成A组(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B组(应用无创血管造影技术)、C组(应用三维C平面技术),每组各30例。根据声像图特点评估滑囊炎对周围肌肉、神经、血管等影响,尤其是对髋后区肌群、臀后十字动脉循环、坐骨神经等的影响,以选择合适的介入方式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A组介入治疗有效率为96.7%,高于B组(70.0%)和C组(66.7%)。
4 筋膜炎
筋膜炎又称纤维织炎,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應,主要表现为有些腰痛患者在骶棘肌的表明或在髂嵴肌附着处有小结节,伴有疼痛,多为酸胀不适,肌肉僵硬,或有重压感。其发病原因主要与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有关。
超声引导下配合其他疗法治疗筋膜炎已愈加体现其重要的临床价值。贺凡丁[15]等将38例跖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进行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封闭治疗,分别于注射类固醇激素,对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12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12周,试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1.47±0.77vs2.37±0.68,P<0.01);试验组跖筋膜厚度较对照组变薄[(4.02±0.24)mm vs(4.53±0.35)mm,P<0.01]。治疗后12周,试验组跖筋膜内钙化灶较治疗前消失或减少。段华[16]等以234 例患有跖筋膜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和传统针刀组。超声引导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疗法进行治疗;传统针刀组不采用超声引导,仅使用传统针刀技术进行治疗。最后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技术治疗跖筋膜炎方法更可靠,且较传统针刀技术起效更快、疗效更优、功能恢复更好。苏晖[17]等探讨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在小针刀治疗项背筋膜炎中的应用价值,选取106例项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引导组和盲穿组,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引导组治愈率为60.4%,总有效率为94.3%,高于盲穿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其他骨伤科疾病
从近年来的文献报道来看,超声引导技术配合其他疗法,还可以用于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膝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均取得了满意疗效[18-20]。可见,超声引导技术对于治疗其他骨伤科疾病也有一定的前景。
6 展望
从近几年的研究报道看,超声引导技术在现代临床上有着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尤其在骨伤科疾病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进行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同时,也为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理论依据。相信随着医学发展和科技进步,超声引导技术在骨伤科疾病的诊治领域中的应用将会不断创新,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鹊晖,赵红佳,游涛,等.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初探[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4):111-114.
[2]郭越.肩周炎的临床康复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 (15):2752-2754.
[3]梁虹宇,江儒文,聂斌,等.高频超声引导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3):132-134.
[4]刘剑芬,邱鹏远,邱鹏程.高频超声引导病变部位注射对肩周炎疗效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36(11):2230-2231.
[5]孔国祥,周黎明,张卫平,等.常规联合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16,59(3):268-270.
[6]朱婷,李加平,孙宇,等.超声引导下注药联合针刀治疗肩周炎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12):86-87.
[7]杜志斌,邱鹏程,刘庆龙.超声引导下药物微创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14,14(3):50-52.
[8]王建光,谢淑灿,朱新杰,等.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4,20(7):6-10.
[9]王琳玲,王月爱.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7,23(15):65-67.
[10]邓芳,李庆华,罗颖,等.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2):206-208.
[11]施海峰,张昕,吕莹莹,等.超声引导下经颈椎椎间孔行硬脊膜外腔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J].上海医学,2016,39(6):326-330.
[12]段华,蒲丹,陈世寅.超声引导下微创治疗急性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炎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6,29(9):800-803.
[13]许鑫,许易,金志旦,等.超声引导下注射疗法治疗运动员肩峰下滑囊炎的临床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0,32(5):103-105.
[14]王平,李武,梁小华,等.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髋部滑囊炎的介入治疗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7):16-17.
[15]贺凡丁,卢漫,成雪晴,等.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超声杂志,2015,12(1):40-43.
[16]段华,陈世寅.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跖筋膜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骨伤,2016,29(12):1092-1096.
[17]苏晖,李加平,熊艳.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小针刀治疗项背筋膜炎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8-39.
[18]王丽彬,刘锐锋.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8):92-93.
[19]杨青,黄雪兰,曹霞.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的超声引导价值评估[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7,40(2):106-107.
[20]李陶冉,史丽璞,郇稳,等.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药物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6):3007-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