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通知》中拟定的现代物流业增加值的测算方法:
现代物流业增加值=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90%+批发零售业增加值×20% (7)
按照式(7)进行计算,得到厦漳泉三市的物流业增加值,如图1所示。厦门、漳州和泉州三市物流业增加值表现出持续上升趋势,其中泉州的物流业增加值始终保持三市领先,厦门则居中,而漳州最低。
模型检验。以1993-2015年厦漳泉三市分别占厦漳泉大都市区物流产业份额为研究对象,数据来自历年《福建统计年鉴》以及三市统计年鉴。以厦门作为分母对厦漳泉三市物流产业发展的D-S模型进行估计,应用Stata 10.0软件,模型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厦漳泉三市物流产业D-S模型的拟合优度,都在95%以上,说明模型的解释能力是可信的。由表1可见:中心城市厦门的物流产业与漳州和泉州的物流产业存在竞争关系,且都在1% 水平上显著,说明厦门物流产业未能与漳州和泉州的物流产业形成良好的互补和合作关系;漳州物流业与泉州物流业发展表现为互补关系,但并不显著。从共生系统的角度看,厦漳泉物流产业间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和能量交换,但是合作的层次还比较低,交互关系不够稳定,处于间歇共生组织模式;厦漳泉物流实体间通过资源互补和行为合作能够产生新能量,但是能量分配是非对称的,整体上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由此可见,厦漳泉大都市区物流产业共生系统进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系统力,尚未发挥出“1+1+1>3”的区域物流整合优势。
(三)厦漳泉物流产业的共生环境分析
厦漳泉物流产业的共生环境主要包括同城化环境、产业环境、地缘与文化环境、自贸区与一路一带建设等方面。在同城化建设方面,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惠及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等较易达成共识的领域,而在具体产业合作方面的举措还很少。在产业环境方面,尽管厦漳泉整体产业结构差异性大,各具特色,但是在具体的细分领域,如物流领域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同质竞争格局,造成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阻碍产业的协调与健康发展。在地缘与文化环境方面,厦漳泉同根同源,一衣带水、语言相通、文化相连、习俗相近,为厦漳泉物流产业共生系统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外部人际环境。此外,厦门自贸片区的建设和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为厦漳泉物流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为厦漳泉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带来新机遇,也对物流产业的创新与协同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厦漳泉物流产业共生系统优化建议
(一)协调共生单元:优化物流产业结构与提升物流产业创新力
在厦漳泉同城化背景下,要将厦漳泉三市物流产业当成一个系统,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整合物流资源,将物流企业、物流要素、物流市场、物流人才等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有效引导物流产业进行错位发展和差异化竞争,减少同质竞争的程度。
(二)改善共生模式:向一体化互惠共生模式进化
一方面要加快物流社会化的脚步,促进物流主体和物流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使得不同业务类型和业务模式的物流主体加强联系和交互,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进而结成战略同盟关系。另一方面要在合作过程中构建一体化发展机制和利益均衡机制,形成彼此间共担责任、共同管理、共同协调、共谋发展的局面。
(三)优化共生环境:营造良好的物流产业外部环境
一是升级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党政联席会议,改为由福建省委省政府召集厦漳泉三市党政领导召开同城化联席会议或协调会议,有助于同城化举措向纵深方向推进;二是厦漳泉三市的产业结构要进一步优化,尽量减少资源重复配置,引导产业进行错位发展和差异竞争,这有利于物流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三是在厦门自贸区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新背景下,要发挥厦门物流产业的桥头堡作用,引领厦漳泉物流产业的整体优化发展;四是充分发挥厦漳泉地区的对台优势,促进厦漳泉物流产业与台湾物流产业的联动与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