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微课”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1 20:1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世界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和模式正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微课、微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模式快速地融入传统课堂教学。本文将当前火热的微课运用于传统课堂,在初中课程教学中,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一课为例,探索微课的应用,以发挥不同教学手段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微课;传统课堂;教学;应用

随着世界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和模式正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早已经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书本、教师,网络、多媒体、微博、微信、微视频、微课等正以其高效、快速、便捷等特点深刻地影响着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其中,微课正以惊人的速度,以其新型教学方式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如何运用微课的优势,探索其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1   微课教学的特征

“微课”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如今在国内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炼、教学设计巧妙、教学情景有趣等特点 [1 ]。微课教学时间一般是5到10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围绕教学目标,简明扼要地给学生讲解知识。为提高教学效率,微课往往选择精细、内涵深刻,更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学习内容。鉴于微课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依据传统课堂的教学需求,借助于丰富的网络资源,将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相结合,以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一课为例 [2 ],尝试着将微课与传统课堂现场的言传身教相结合,以求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

2.1   课前:微课提供学习素材

为了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课充满兴趣,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教师在课前充分搜集有关孟德尔及遗传学相关的视频资料,将其截取或多个融合,制作成3-5分钟的微课视频。旨在介绍孟德尔之前其他学者做过的动植物杂交实验、孟德尔的生平和其所做豌豆杂交实验,包括该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的时间跨度,实验的原始结果等等。利用微课展示豌豆开花结果的全过程,并以比较生动的形式来描述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自交和杂交等专业术语的定义和由来。通过微课视频的丰富素材的学习,避免教师空洞的说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孟德尔,理解遗传学,从而为分析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孟德尔、摩尔根等人敢于质疑的勇气,脚踏实地的作风,严谨、勤奋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2.2   课中:微课传授未知知识

新课传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新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多又相对陌生,新名词也多,例如: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这些名词容易记忆,但不容易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快地理解这些名词,教师利用自制的微课展示和提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以问题推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讨论式的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这样安排教学进度。

(1)先利用课件以问题推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孟德尔的生平及其做的豌豆杂交实验。利用课件演示桃花、水稻、玉米、苹果、指甲花、油菜、豆角、南瓜等的传粉过程,引导学生判断并说出他们的传粉方式,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为之后学生分析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奠定基础。

(2)播放课前教师利用录屏软件制作的微课,情景再现孟德尔当年的实验,着重讲述高茎和矮茎这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结果以及呈现遗传图解的画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用图示的方法将孟德尔的实验过程表示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性状有显性与隐性之分并教会学生书写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然后,再让学生试着画出圆粒与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一代的遗传图解,试着说出杂交一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由此再强化学生对孟德尔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并存时表现为显性性状”这一解释的理解,再强化学生理解基因重组后表现出不同性状的原因,理解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规律。同时还可联系新课导入时留下的疑问,由学生自行判断,并把剩余的视频播放完,揭晓答案,让学生自己看看是否判断正确。

(3)回顾杂交一代的图示分析过程并介绍孟德尔实验中子二代的实验结果,要求学生模仿微课分析子二代为什么会出现子二代高矮都有,而且高多矮少这样的情况?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根据图示还能得出什么结论?激发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新知识。

(4)紧接着引入一个案件,由学生利用所学充当小侦探,判断一对夫妇,一个单眼皮一个双眼皮,他们的孩子双眼皮,这个孩子是他们俩亲生的吗?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5)接着质疑孟德尔的猜想都是正确的吗?有没有其他人做过类似的杂交实验?他们成功了吗?为什么说孟德尔才是微生物学之父?孟德尔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后来有没有人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及课前微课提供的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指导学生感受孟德尔推理过程的严谨以及探索过程的艰辛,分析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6)利用微课介绍小儿软骨发育不全, 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截取相关的新闻或录像展示患病者及其家庭所遭受的烦恼、痛苦,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变异的原因,进一步认识人的隐性遗传病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

在新课传授的过程中,教师将微课教学贯穿其中,通过微课的将知识点一个个地呈现出来,教师就可以针对本课的重难点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有目标的学习。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学生在课后可以拷贝教师制作的微课,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不限时间、不限地点进行学习,复习巩固课上所学的内容,做到随时随地学习。

2.3   课后:微课促进知识的巩固与拓展

由于学生的个体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的教学,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在理解课堂内容时存在困难,出现听了课,但是不会做作业的情况,这样不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时,可以利用微课完成作业布置。微课前面部分是课堂内容的复习,后面部分是练习以及练习的讲解,利用微课可以重复以及可以暂停播放视频的特点,让学习可以反复学习,这样就能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需求。

同时可以通过微课完成学生的课后资料拓展,如利用短片《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探案》、《基因治疗》,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我们国家参与的部分和该计划的完成现状,介绍基因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再要求学生写一篇观后感,谈谈感受,以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3   微课应用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注意事项

3.1   合理、适度使用微课

微课教学主题突出、有重点,但是时间较短,一次教授的内容较少,比较适合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点的教学。因此在进行微课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合理选用微课。如人文社科类课程选择微课教学,而理工类庞大的知识体系则仅使用微课教学基本概念和公式,具体的知识点教学要在传统课程中完成 [3 ]。另外,有部分老师盲目崇拜微课,不加考虑就在课堂中大量使用微课,这是不足取的。教师应该看到微课教学的不足,它的知识是碎片化、零碎化的,无法展示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因此学生看不到整堂课所要传授的知识体系。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微课适宜作为传统课堂的辅助教学方式,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

3.2   精心选择微课内容

由于微课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所以课程内容的选择也是微课教学中需要考虑的内容。在制作微课的时候,老师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哪些可以用微课完成,哪些是要教师进行现场讲授和组织教学的。不仅如此,教师在录制微课的时候要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精炼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高效地掌握知识点的内容,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微课内容还要有始有终,设计微课的时候,既要讲到主要问题,也要兼顾其他内容,做到主次分明。在课程结构的安排上,要快速进入课题,给讲解主要内容留下充分的时间,讲解过程中穿插交流、引导,在短时间地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讲解结束后还要对教学内容做小结。总之,教师要精选微课内容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3.3   恰当选用教学方式

微课教学的一大特点是学生在课前先学习微课的内容,再在课上进行内化,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师在运用微课教学时,要清楚地知道学生已经自学过微课的内容,对课程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在课上不能仅仅采用讲授法,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课前所有的知识,让学生将自学的知识内化。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要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4 ]。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可以结合微课教学的特点,将其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做到保证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和兴起带来了教学方式上的巨大变化,将微课应用于传统课堂教学可以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目前,微课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已经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其巨大的作用。微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它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展示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实现分层分等级教学等,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 [5 ]。教师要适当地运用微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健智, 王丹. 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6(2): 68-71.

[2]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生物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石桂芳.“微课”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北京教育·德育,2014(5):48-50.

[4]赵慧青,赵小蕾.微课教学的应用发展与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6-106.

[5]王军.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职教通讯,2014(36):57-59.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中 传统 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