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城市地铁盾构隧道地表沉降研究

时间:2022-10-23 08:00:2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城市地铁盾构隧道近接施工会引起复杂的地层效应,盾构隧道近接施工时,中间土体的变化规律是地层效应的研究重点,对于地面沉降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广州城市轨道交通5号线动物园站~杨箕站盾构隧道工程,本文基于有限元分析,对城市地铁盾构隧道近接施工常见的水平平行、斜45°平行和上下重叠三种形态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形态下的土层位移与地表沉降。经实践检验,所得结果对于工程的顺利开展具有指导意义,也可为同类工程所借鉴。

【关键词】盾构隧道;近接施工;数值模拟;相互影响

1、前言

盾构隧道的近接施工,由于涉及到施工时效问题,不仅仅要探讨相邻结构物间的静力作用,更应关注随着施工的开展而出现土体场应力平衡问题。对此国内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独立学科归属,一般将其归于地下工程施工力学的研究范畴[1]。盾构隧道的施工,多在软弱土层中开展。盾构机的掘进与开挖会对土体产生干扰,破坏土体的天然平衡状态。考虑到土体为非连续介质的特性,采用连续的力学观点难以精确计算土体的受力与位移[2]。随着数值计算技术的发展,数值计算被普遍应用于岩土工程的计算中,并且能够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具有较好的效果。

2、工程概况

广州地铁5号线区庄站~杨箕站盾构区间工程,包括区庄站~动物园站区间和动物园站~杨箕站两个盾构区间。盾构区间属珠江三角洲平原,沿线道路交通繁忙,为密集的建筑物、高架桥桩基区,地下管线密布。为确保工程本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设计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施工。由区庄站出发,地铁隧道左右线并行,到动物园站左右线上下重叠,左线在上,右线在下;经过动物园站后,左右线又渐变为左右并行,直至杨箕站。其中,动物园站~杨箕站盾构区间包括直线段和2段半径为R200m(左线为R206m)和R300m(左线为R285m)的曲线。盾构隧道区间起止里程:Y(Z)DK12+811.839~YDK13+792.069 (ZDK13+793.027)。右线长度为980.230m,左线长度为981.188m,隧道全长1961.418米。动物园站左右线上下重叠,左线在上,右线在下,左右线轨面高差为8.4m,线间距从0m渐变为15m,相应的,区间隧道轨面高差从8.4m渐变为0m。左线隧道轨面高程-19.016~-6.020m,区间线路最大坡度为30‰,最小坡度2‰,最大坡长426m;右线隧道轨面高程-18.326~-14.162m,区间线路最大坡度为9‰,最小坡度为2‰,最大坡长440m。盾构隧道衬砌外径6000mm,内径5400mm,管片宽度1200mm,厚度300mm,每环6片错缝拼装,衬砌环采用通用环的组合形式。盾构区间主要穿越红层中等风化带和红层微风化带,计算范围地层相关参数见表1。

3、有限元分析

结合广州地铁5号线隧道工程,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开展数值分析,对近接施工的三种形态,即水平、斜45°平行和重叠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由于具体工程为左右线先后掘进,在重叠段建模过程中把左、右线分别定义为上线和下线(左线在上,右线在下),3种模型均为右线先行。模型的边界条件严格按照隧道力学分析结果,其横向边界到隧道边界的距离约3~5倍洞径,垂直方向上,模型下边界到隧道底部边界的距离大于3倍洞径,向上取至地表[3]。模型除上表面外都是永久支撑,上表面为自由面。详细的建模情况如表3所示。

4、地表沉降分析

4.1 上下重叠段

取隧道30m处两隧道中间岩柱一点,得出该点在竖向、水平(两隧道中轴线为中心位置,向右为正),如图2~3所示。

随着上线隧道的开挖,岩柱在竖直方向不断向上移动,同时所取点也沿隧道前进方向移动。当掌子面开挖过该点后,该点向上移动,同时沿隧道前进方向反向移动。这主要是由于上线隧道的开挖,造成下线隧道上部土体的损失,形成二次应力,下隧道侧应力大于隧道顶部应力,使下隧道顶部向上隆起,土体向上、向后移动,当隧道开挖过该点后,纵向位移急剧增加,最终趋于稳定。另外,随着上线隧道的开挖,该点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增大(土体向右移动),在5m范围内变化较快,当上线隧道开挖过该点后,位移减小(土体向左移动),最终趋于稳定。

如图4,盾构施工完成后,地表沉降曲线图与Peck提出的盾构施工引起地面横向沉降槽公式计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最大沉降量出现在盾构施工隧道的正上方,且隧道完工后地表沉降基本上是两次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之和。最大沉降值为5.3mm左右,完全满足城市地铁地表沉降范围之内。

下线隧道完工后纵向地表平均沉降为2.4mm,最大沉降3mm,当上线隧道完工后,纵向地表平均沉降4.6mm,最大沉降为5.3mm。

4.2 斜45°平行段

右线随到开挖完工后,右线隧道拱顶处土体下沉,仰拱处隆起,位移分别为7.026mm和10.744mm;左线隧道完工后,右线隧道拱顶处下沉有所减小,为6.067mm,仰拱处隆起值增大,为12.823mm。左线隧道开挖掌子面距离岩柱在-5~5m范围内时,岩柱竖向位移变化较快。由于盾构顶力的作用,随着左线线隧道的开挖,岩柱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不断增大,同时该点也沿隧道前进方向移动,当掌子面经过该点后,其位移变化较快,造成该点向左移动,同时向隧道前进方向的反向移动。这主要是由于左线隧道的开挖,造成右线隧道左上部土体的损失,形成二次应力,上部土体又急需稳定,造成岩柱向左、向后移动。随着左线隧道的开挖,离左线隧道越近,位移变化越明显。

右线隧道施工完工后,最大地表沉降值出现在右线隧道正上方,最大值为3mm左右,左线隧道施工完工后,最大地表沉降向左线靠近,出现在两隧道中线处,最大值为5.8mm左右。

4.3 水平平行段

随着左线隧道的开挖,右线隧道拱脚处岩柱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基本不变,左线隧道开挖距离岩柱-5m~5m范围时,右线隧道拱脚左4m处岩柱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变化较快,最终趋于稳定,分别为1.3mm和0.25mm;纵向位移随着左线隧道的开挖先变大后变小,且右线隧道拱脚左4m处岩柱在左线掌子面距离在-5m~5m范围内变化较大,右线隧道拱脚处基本不变,这主要是由于盾构顶力的作用使岩柱向前移动,掌子面经过岩柱后,左线隧道的开挖造成土体损失,由于侧压力的作用,土体又向后移动,最终趋于稳定,为0.8mm。

右线隧道施工完工后,最大地表沉降值出现在右线隧道正上方,最大值为3mm左右,左线隧道施工完工后,最大地表沉降向左线靠近,出现在两隧道中线处,最大值为5.4mm左右。

5、结论

近距离交叠隧道施工会引起变化复杂的地层效应,相互影响显著。交叠隧道多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出现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埋深一般在10m~20m,属浅理隧道,研究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正确理解和评估两隧道的相互作用。交叠隧道近接施工最值得关注的是两隧道中间的土体的变化。如果这部分土体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对于地面沉降量的总体控制也易得到保障。在交叠隧道的设计与施工中,可借助功能强大的数值分析软件对此问题进行仿真计算,所得结果可以指导设计与施工。

参考文献

[1] 易宏伟,孙钧.盾构施工对软粘土的扰动机理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2000,28(3): 277-281.

[2] 于宁,朱合华.盾构施工仿真及其相邻影响的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04,25(2): 292-296.

[3] 王敏强,陈胜宏.盾构推进隧道结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仿真[J].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2):228-232.

科研项目:河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城市轨道交通近接施工相互作用研究

项目编号:Z2011210

推荐访问:盾构 沉降 地表 隧道 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