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鹿茸用于医疗保健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对鹿茸多肽的提取、氨基酸序列、活性作用和应用情况进行概述,并综述鹿茸多肽的制备方法包括溶剂提取和酶解法提取等。结果显示,鹿茸多肽具有促细胞增殖、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疲劳等作用,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鹿茸多肽;制备;生理活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2.7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j.cnki.1671-9646(X).2019.04.052
Preparation, Biologically Activity and Application of Deer Antler Polypeptides
JIANG Wei,CHANG Kefei,*ZHANG Tiehua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62,China)
Abstract:Deer antler has been used for health for a long time and applied widely. This review focused on the extraction,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polypeptides from velvet antlers. The solvent extraction and enzyme hydrolysis extraction were summarized. The functions were widely reported,such as promoting cell proliferation,immune regulation,antioxidation,and fatigue resistance,and so on. And it was widely used in food,cosmetic,pharmaceutical industry.
Key words:deer antlers;polypeptides;extraction;function
鹿茸是脊索動物门、哺乳纲、鹿科动物马鹿和梅花鹿的雄性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1],按动物源分为马鹿茸和花鹿茸。鹿茸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入药历史悠久,称之为“东北三宝”之一。据中国药典记载,鹿茸经炮制可为鹿茸片和鹿茸粉,味甘、咸,性温,归肾、肝经;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赢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等[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鹿茸的精深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从之前鹿茸外观的形态的研究转入到鹿茸活性成分的制备[3]、鉴定和活性机理研究[4],研究水平已处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水平。
在CNKI中,以“鹿茸”为主题检索,文献截止时间为2018年12月14日,通过“指数”分析的学科分布显示,鹿茸在“中药学”学科的比例最高为32.36%,伴随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分别为鹿茸多肽、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含量测定、多肽。
以“鹿茸”为主题CNKI中检索,研究的学科分布示意图见图1。
在web of science中,以“deer antler”为主题检索,从图1分析可以看出,国际对于鹿茸的研究从1999年开始趋于热化。
以“deer antler”为主题在web of science中检索,每年发表文献数见图2,以“鹿茸多肽”为主题CNKI中检索,研究的学科分布示意图见图3。
在CNKI中,以“鹿茸多肽”为主题检索,文献截止时间为2018年12月14日,发现鹿茸多肽在“中药学”学科的比例最高为75.85%,伴随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分别为鹿茸、软骨细胞等。在web of science 中,以“deer antler和peptide”为主题检索,总计检索到相关文章278篇,2005年后研究趋于热化,具体如图2 所示。
以“deer antler”and“peptide”为主题在web of science 中检索,每年发表文献数见图4。
2 鹿茸多肽的制备
鹿茸多肽是从鹿茸中分离得到的一类分子量在0.2~10 kDa具有生物活性的肽占干鹿茸的50%左右。鹿茸多肽的提取方式较多,有水或乙醇浸提[5]、缓冲溶液浸提、酶解提取等。为保证加工过程中鹿茸的活性和营养的最大保存,研究者采取了很多处理办法,并申请了专利[6-9]。
2.1 溶剂浸提
鹿茸多肽传统的获取方式是煎煮和泡酒,并沿用至今,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庭仍采用这种方式滋补。Jin H等人[10]研究了热水和超高压提取鹿茸多肽的方法,以得率为评价指标,热水浸提最佳提取温度90 ℃,提取时间20 h,料液比1∶29.34,提取率可达28.01%(W/W),糖醛酸为3.57 mg/g,葡聚糖为3.27 mg/g,唾液酸0.99 mg/g。超高压室温(25 ℃)提取最佳压力200 MPa,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30,提取率达4.99%(W/W),糖醛酸为2.37 mg/g,葡聚糖为1.77 mg/g,唾液酸0.74 mg/g。Z G Sui等 人[11]采用中性氯化钠溶液(0.15 mol/L,pH值7.0)、弱酸溶液(0.15 mol/L的乙酸溶液,pH值4.0)、弱碱溶液(0.15 M的甘氨酸——氢氧化钠缓冲溶液,pH值10.0)依次提取。董万超等人[12]十二烷基磺酸钠、巯基乙醇研磨提取,离心取上清液,经电泳分离后,多肽的分子量处于17 000~117 500 Da。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有采用高压脉冲电场[13]、超高压[14]、超声[15]等技术进行辅助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