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指出应收账款的含义及形成的原因,并对应收账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确定应收账款管理信用政策和应收账款收账政策以及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控制与监督。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信用政策;措施;处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069-02
1 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及管理的目标
(1)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由于市场经济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企业不得不采用赊销方式扩大销售,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但是大量资金存在于结算阶段,在增加了财务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形成坏账的机会,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财务风险,造成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据专业机构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归纳:
企业经营的影响。一方面是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赊销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的主要竞争手段。另一方面是很多企业故意拖欠账款,社会普遍缺乏诚信。
信用销售前资信评估薄弱,缺乏规范程序。信用销售是坏账形成的起因,企业在进行信用销售前首先应该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资信程度,而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信用销售前根本不进行详细的信用调查。企业大量的信用销售往往取决于干预或少数人、领导者的主观喜好,结果导致大量应收账款的出现。
商业竞争。这是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广告等外,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
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经常不一致,这也导致了应收账款。就一般批发和大型生产企业来讲,发货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往往不同,因为货款结算需要时间。结算手段越落后,结算所需时间越长,销售企业只能承认这种现实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资金垫支。
(2)应收账款的功能。应收账款的功能就是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扩大销售、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与管理开支。
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赊销是促进销售的一种重要方式。向顾客销售产品以及在一个有限的时期内向顾客提供资金。在银根紧缩、市场疲软、资金匮乏的情况下,赊销具有比较明显的促销作用,对企业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企业持有产成品存货,要追加管理费、仓储费和保险费等支出;相反,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则无须上述支出。因此,当企业产成品存货较多时,一般都可采用较为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把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减少产成品存货,节约相关的开支。
(3)应收账款的成本。企业有了应收账款,就有了坏账损失的可能。不仅如此,应收账款的增加还会造成资金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增加。企业应收账款有下列三项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用于强化竞争、扩大市场占用率的一项短期投资占用,明显丧失了该部分资金投入于证券市场及其他方面的收入。企业用于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乘以市场资金成本率(一般可按有价证券利息率)之积,便可得出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所耗费的开支构成管理成本。管理成本,即对应收账款进行日常管理而耗费的开支,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应收账款账簿记录费用、收账费用等。
坏账成本,即因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这一成本一般与应收账款数量同方向变动,即应收账款越多,坏账成本也越多。基于此,为规避发生坏账成本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稳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应合理提取坏账准备。
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构成应收账款的直接成本,坏账成本为应收账款的风险成本,这是企业提供给客户商业信用的付出。
(4)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在这种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赢利和采用这种政策预计要担负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只有当所增加的销售赢利超过运用此政策所增加的成本时,才能实施和推行使用这种信用政策。同时,应收账款管理还包括企业未来销售前景和市场情况的预测和判断,及对应收账款安全性的调查。
2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企业应收账款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造成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我国企业平均坏账率是5%~10%,账款拖欠期平均是90多天,而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平均坏账率是0.25%~0.5%,账款拖欠期平均是7天,相差10多倍。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的赊销比例高达90%以上,而我国只有20%,因此我们国家的企业必须学会赊销、学好赊销,争取在赢得客户的同时又能将应收账款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合理的范围内,以迎接国际国内市场的挑战。
3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措施
(1)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要对客户的信用资质进行评估,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防范坏账于未然。信用政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
(2)信用标准决定给予或拒绝客户的信用。①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在竞争中处于并保持优势地位,保持并不断扩大市场的占用率。如果对手很强,企业就必须采取相对竞争对手来说较低的信用标准,反之,信用标准可以相应严格一些。②企业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当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就可以以较低的信用标准提高竞争力,争取客户,扩大销售;反之,应该选择较高的信用标准以降低违约风险的程度。③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必须对客户信用等级作出判断并决定是不是给予客户优惠,客户资信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五个方面,即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品及经济状况,简称5C系统,取决于五个方面内容: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品、 经济状况。
(3)企业给予客户信用优惠时,需要考虑的具体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就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订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指允许客户从购货到支付货款的时间限定)、折扣期限(指客户享受折扣的期限,该期限的确定主要是取决于折扣的损失是否小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而定)和现金折扣(实际上是产品售价和扣减)。
(4)收账政策。收账政策是指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企业应采取的收账策略与措施。通常的步骤是当账款为客户拖欠或拒付时,企业应当首先分析现有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制度是否合理。而后,再通过信函或派人催收,当这些措施无效时,可以提起诉讼。
(5)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公司在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有些方面工作做得不够细,比如,对用户信用状况的分析,账龄分析表的编制等。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很有必要。
检查用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企业对用户提供的每一笔赊销业务,都要检查是否有超过信用期限的记录,并注意检验用户所欠债务总额是否突破了信用额度。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看流动资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考察拒付状况,考察应收账款被拒付的百分比,即坏账损失率,以决定企业信用政策是否应改变。
(6)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催收账款的程序一般为:信函通知、电报电话传真催收、派人面谈、诉诸法律,在采取法律行动前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相关的财务人员和一线销售人员是正常讨债的第一梯队,必须掌握相应的技能。讨债人员应该及时与客户沟通,可以通过直接对话、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提醒。讨债人员还要掌握分析和判断能力。成立清收小组,对应收账款催讨。企业管理当局对已经到期的应收账款应交由应收账款清收小组进行催讨。
(7)掌握具体控制客户风险。在客户即将发生拖欠时,往往会有各种信号,必须及时发现、收集和鉴别这些信号,比如客户付款故意拖延等。当拖欠已经发生时,企业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以免拖欠成为坏账。这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相应的方法。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好讨债工作,企业还应针对债务不同阶段的特点,配备讨债人员,以使讨债工作顺利开展。
(8)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的建立。即便设置了完善的应收账款监控体系,也不能保证不会发生逾期应收账款,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监控体系的制定是否合理以及监控体系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其次是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随时有可能导致债务人财务状况恶化而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在逾期账款面前,除了向法院提出诉讼申请执行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积极的方式。
(9)出售债权。出售债权是指应收账款持有人(出让方)将应收账款所有权让售给代理商或信贷机构,由它们直接向客户收账的交易行为。在这种方法下,企业可于商品发运以前向贷款者申请借款,经贷款者同意贷款,即可在商品发运以后将应收账款让售给贷款者。贷款者根据发票金额,减去容许扣除的现金折扣、贷款者的佣金以及主要用以冲抵消货退回和销货折扣等扣款,将余额付给筹资企业。随着外资金额机构涌入我国,应收账款出售后将成为企业处理逾期应收账款的主要手段之一。
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扩大产品销售,而赊销是扩大销售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财务风险总是存在的,只有采取适当的信用政策及管理方法使风险最低、收益最大。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应收账款管理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甚至已经成为企业当前必须学习的一门“必修课”。
[作者简介]倪菊华(1976—),女,大学毕业,会计师,现任职于浙江天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萧山分公司财务部,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