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应用型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24 14:4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播优秀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本文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视角,以广东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地理》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为例,探讨了团队在教学理念更新、课程网站资源建设、采用翻转课堂开展课内外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并回顾了在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考核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教改措施及成效,以期为今后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型;教学改革;国际贸易地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23-0044-04

在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共享经济的大背景下,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的大趋势。各级教育部门近年来以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引领,旨在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动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并最终服务于社会。精品资源共享课可以解读为集精品、资源、共享于一体的课程。其内涵主要包括:①突出现代教学理念的转变,引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升级;②突出课程教学资源丰富的特色,并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③突出为师生服务的特点,营造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学习氛围;④突出开放共享的特性,面向师生及公众提供无障碍的网络服务等。

《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属于国际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世界各国(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域分布和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课程的综合性比较强。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教学要不断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作为通识选修课和经管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国际贸易地理》在我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主要承担着体现人文综合素养教育以及专业方法论学习与训练的任务,同时培养学生延伸相关的专业核心能力。

此前,课程团队在教学中面临的困境主要有:①开课班级与学生人数多,教师精力有限;②课程内容较多,但课堂面授的时间有限。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团队抓住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机遇,对照项目要求与标准,借助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以下简称“BB平台”)、超星学习通、微信等APP应用,对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帮助教师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建立基于课堂面授与课后网络学习的“混合教学”模式,引導学生在课堂内外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最终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一、更新课程教学理念,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并不是简单的中学地理学习的延伸,更不是纯粹的地理图片展示与记忆。课程通过对世界各国(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与经济地理环境的研究,分析世界商品生产与流通的空间分布格局,从而研究世界各国(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最终培养学生运用学科工具、综合分析问题等能力。因此,课程在教学理念上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主要包括:信息处理、资源整理、演讲展示、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设计创新等。基于此,《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紧贴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以“3+2”的理念开展教学改革(如图1所示)。

“3+2”教学理念中的“3”是指实施教学的主要方式,包括:①“学科知识模块”,即课程基础教学内容;②“拓展知识模块”,为增强课程知识延展度与深度而设置的各类自主学习内容;③提升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协作交互模块”,以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相关的职业素养。

“3+2”教学理念中的“2”是指课程教学要实现的两个主要环节:①“理论教学”环节,即传统的学科知识学习;②为提升职业综合素养而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该内容是针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素养、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而设置的,以锻炼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为目标。

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团队以“3+2”理念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实现课堂教师面授与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步,并得以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

二、调整教学内容与结构,强化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围绕“3+2”教学理念,项目团队对原来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整合,使改革后的课程更能突出“能力本位”和“能力主线”的“应用型”特色。

1.适度删减理论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内容分为“综合总论”和“国别分论”两大板块。“综合总论”是统领课程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国别分论”则以国家为单位,运用“综合总论”的知识与方法进行学习,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主要依托。团队主要调整的内容有:①删除部分章节的课堂教学安排,借助BB平台、超星学习通,以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②在教学内容、分析方法类似的部分,适当减少部分“国别分论”章节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增加课堂的讨论和辅导,并以“课程资源”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鼓励学生通过BB平台、超星学习通等途径展开自主学习。

2.增加读图教学与训练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大量的经济数据、人文数据、社科数据,现有教材大多以文字的方式呈现,既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资源整理能力。项目团队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中增加了“图看世界”教学内容,作为对现行教材的有益补充,并训练学生将信息在纯文字与图表之间进行转换与管理的能力,学会分析数据化、图形化的地区分布图,从而提高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通过上述对教学内容与结构的调整措施,令课程的教学目标既兼顾了专业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又具有更明显的针对性与职业性。

三、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课程资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基础,课程团队依托我院的BB平台,将教学内容与拓展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相结合,建设涵盖全课程,具有全面性、易用性、循环性、拓展性和协作性特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主要以“基本教学资源库”、“拓展学习资源库”以及“协作交互资源库”等分类形式在BB平台及超星学习通上呈现。

1.教学基础资源库

这些资源是为学生在课前了解课程,开展课程预习而准备的,主要有课程简介、考核办法、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学习目标与要求、教学课件、教案文档、教学视频等。在课程教学开展以前,首先安排学生在BB平台利用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行课程的预习,讓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与教学要求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让课堂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2.拓展学习资源库

这一类资源是在基本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之上,建立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配套的课后自主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案例资源库、视频资源库、课后练习题库、自主测试题库、教学图片专栏库、社会热点专题库、参考文献库、外部链接资源库等。课程团队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与老师的教学要求对资源进行系统划分,借助BB平台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丰富多样的网络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根据教学进度以及个人的学习习惯开展个性化学习,以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3.协作交互资源库

这一类资源是基于融合线上线下的教学交互需求而建立的,同时也支持了教学评价与反馈。这类资源主要包括测试题库、小组协作专区、课程问卷专栏、学生作品展示专区等。借助BB平台,学生可以利用测试题库进行自我测评,使学生能根据个人的情况调整学习进程和方法;利用小组协作、作品展示等栏目,支持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为学生建立学习成果展示与评议的空间等。

四、推行“混合教学”模式,营造职业能力培养环境

如图2所示,传统教学目标中,一般按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综合等顺序排列,记忆占据重要的组成部分,前三者由传统的课堂讲授完成,后三者由课后的活动完成。但由于传统课堂的限制,教师只能在课堂中完成前三者的教学目标,且记忆占据了大部分。“混合教学”模式则强调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它把传统课堂的教学目标排序正好反过来了,更强调在课堂中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占比。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团队在对课程进行分析后决定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改革。在这里,我们采用的“混合教学”模式是指网络学习与课堂面授教学的结合,但它“不是两种形式的简单组合,而是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在线学习和面对面教学的优势,同时通过‘混合’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基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混合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依托BB平台并借助现代通讯技术(微信、QQ工具等),我们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学生”、“媒体”三者进行转变:使教师成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讲授理论、分析案例、组织讨论、提供思路、监控过程的主导者和辅导者;使学生成为发现问题、专心听讲、发掘特征、参与讨论、自主探究、交流体会、展示成果的学习主体;将传统、单一的教学媒体转变成为创设情景、联系师生、拓展课堂的辅助教学环境。最终,将职业能力素养的培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当中。

“混合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参与者的积极性,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今后职业所需的信息处理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设计创新能力。为这一模式所配置的网络平台教学环境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更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五、以“社会调查”为主线,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为培养学生相关的职业能力,课程团队开展以“社会调查”形式为主线的实践教学改革,把理论知识落实到生活当中。以往的实践教学受制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而较难开展,教学团队依托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网络营造“老师主导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二辅助课堂,尝试以“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开展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探索。这项探索既能弥补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缺失,进一步推进公共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与更新,又能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分层落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显性环节的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由“网络课堂”与“面授课堂”两部分组成:

(1)“网络课堂”部分。主要通过BB平台、微信等信息化工具,由老师为学生创设“小组任务”,辅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调查信息收集、资源综合处理、安排与解决任务、团队沟通互动等自主学习,并以“协作交流”、“作品展示”、“在线评价”等网络课程栏目指导、管理与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实践成果。

(2)“面授课堂”部分。在老师的主导下,采用热点专题“课堂讨论”、调查成果“课堂演讲”、演讲作品“师生共评”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清晰表达、沟通和人际交往、设计创新等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团队教师借助BB网络课程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开设“协作小组”、“作品展示”等专区,组织学生开展“翻转课堂”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首先,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安排,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平台提供的理论知识模块。其次,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利用课外时间对广州市重要的商业批发市场进行社会调查。最后,学生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与PPT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为单位的演讲交流与作品展示。

以“社会调查”为主线的实践教学贯通教学全程,通过这一系列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尝试,充分利用课程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提升信息处理、资源管理、团队合作、演讲展示、自我管理、设计创新等能力,最终达到综合职业能力训练的目标。

六、探索“三阶段”综合学习评价体系

为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里面单一的考核评价标准,我们结合网络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微信等应用APP,通过教师主导,将课程设计为“课前预习”、“课堂面授”、“课后延伸学习”三大学习阶段,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开展更为综合的、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与评价,将传统的“终结性考核转变为过程性评价”。

在“课前预习”与“课后延伸学习”阶段,我们借助BB平台、超星学习通、微信等应用APP,对教学过程实行跟踪与统计,运用软件相关的分析工具与功能,做到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以外的学习过程、学习习惯与学习状态,从而更为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有效地指导学生按计划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教师可通过查看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程度,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开展抽样分析和测算,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堂面授”阶段,教师则通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言等表现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总体而言,课程通过BB平台、超星学习通、微信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供的相应功能,实行阶段化、类别化的评价体系,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中不能及时做到的全面教学质量监控,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参与程度,而且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七、结束语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在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借助多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结构、教学方式与手段实施了全面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通过上述举措,一方面丰富了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混合教学环境,帮助师生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达成理论与实践教学并举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不断加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增加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后,课程将职业教育元素融入日常教学当中,促进了理论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的结合。课程团队希望通过这些教学改革与探索,达到综合提升课程建设有效性及优质资源共享的目标,并让课程更能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2]苏广实.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103-105.

[3]赵兴罗.基于BB网络教学平台的财经史学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96-98.

[4]李建春.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集装箱运输实务”为例[J].高教论坛,2013(8):58-60.

[5]顾晓燕,陶应虎.实用国际贸易地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

[6]王静爱.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思考——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理”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10-15.

[7]谢玲.翻转课堂在高校人文地理学案例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7(3):107-110.

(编辑:王晓明)

推荐访问:资源共享 实践 思考 高校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