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如何使用这种消防系统,应对突发紧急情况。
美国海军“里根”号航母分别于2003年5月6日和5月7日(即造船厂海试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对机库隔舱和飞行甲板进行了水成膜泡沫灭火剂消防试验。在机库隔舱试验时,多名测试人员拿着消防软管将水成膜泡沫灭火剂从3号升降机门喷往主甲板,海军人员进行了监督,结果验证了灭火剂的效果。测试人员还对“里根”号航母飞行甲板所有区域进行了消防试验。试验前通过全舰广播系统通知飞行甲板上所有人员撤离甲板,待飞行甲板上空无一人时,消防试验开始。试验中多名管路安装人员穿着雨衣检查甲板上所有AFFF系统喷头是否正常喷射,最终通过试验验证了“里根”号航母飞行甲板AFFF系统良好的使用性能以及出色的消防效果。试验完毕后,测试小组人员使用清洗设备冲刷与清理甲板。
气象气球放飞试验
气象气球是一种由橡胶或聚酯薄膜材料制成球皮,内部充有比空气密度小的氢气或氦气,用以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平台。由于价格低廉,无动力需求,因此它是航母上用来测量风速、风向、温度、
海况等气象数据的常见设备。
在航母测试中,气象气球通常是与航母不连接的自由气球,由试验人员和海军人员共同放飞。先是在航母艉部的气球充气舱为气球充满气体,然后将气象仪器安装在气球下部,最后放飞气球。气球起始放飞速度为5-6米/秒,放飞高度可达到15240米以上。
在航母部署使用时,气象测试数据将报告给舰桥指挥室,供其参考当前海况与风速是否适合飞机弹射与回收。
刚性充气艇使用演练
刚性充气艇(RHIB)是航母上携带的轻型小艇,用于执行运输及其它任务。在航母造船厂试航中通常对刚性充气艇与舷侧吊艇柱配合使用,进行性能测试与演练。演练人员包括承包商人员、造船人员、舰员和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的观察员等。
“布什”号航母于造船厂试航的第一天就进行了刚性充气艇使用测试,测试过程为测试人员首先对设备进行预定检查,做好随时释放刚性充气艇的准备。4名舰员穿上救生衣,和一名穿着紧身潜水衣的海上救生员并排站在小艇的同一侧,膝盖抵住小艇的充气边站立在小艇上,紧抓缆绳,防备小艇从航母上放下时发生倾覆致使他们掉落水中。其它舰员位于航母的系缆墩处,拉着小艇两端的缆绳(缆绳系在系缆墩上,作用是稳固小艇)。然后吊艇柱操作员启动自动化吊艇装置释放小艇,舰员则按照训练动作放开缆绳。待充气艇缓慢下降到水面后,舰上舰员反方向操作并重复上述程序,将充气艇从水面拉回原位并予以固定,艇上舰员离艇。试验验证了充气艇的操作流程正确,与吊艇柱各系统配合使用性能较好。
作战系统测试
美国“布什”号航母在造船厂试航中的作战系统测试主要包括检查上层武器升降机、飞行甲板舱口盖、下层武器升降机以及舱口盖、桅杆等。其中武器升降机的测试由航空武器军士和造船厂技术人员一起进行。试验测试了升降机从7号甲板直接运行到机库甲板的控制程序、搬运速度,尤其是对首次安装在“布什”号航母上的武器升降机触摸屏控制装置进行了试验,并记录了升降系统的液压制动数据。该武器升降机可以将约5000千克的重量的搬运速度达到30米/分钟。
法国“戴高乐”号航母在1999年1月26日的首次出航期间对作战系统进行了海上试验。试验项目为对水面警戒系统的性能和作战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同时收集有关空中警戒的数据信息。试验时,法国海军派遣了“大西洋”海上巡逻机在航母周围飞行,同时增加了附近海军航空兵基地各飞行中队的飞行活动,对“戴高乐”号航母作战系统提供的信息和真实运动参数(飞行高度、航速、航向)等进行了比对和评估。其中通信系统试验测试了“戴高乐”号航母在海上与海军航空兵基地建立了持续了无线电通信联系,并利用11号数据链与“大西洋”海上巡逻机交换信息,验证了母舰平台与海军航空兵的协同作战能力。雷达系统试验测试了当“大西洋”海上巡逻机飞越航母上空时,航母雷达对其飞行全过程进行了记录,并判断雷达的作用距离、评估跟踪的精度和可靠性,还获得了航母周边总体的战术态势图。通过试验验证了“戴高乐”号航母上的水面警戒系统与通信系统具有出色的性能,达到了接近实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