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无声的惊雷

时间:2022-10-25 17:55:04 来源:网友投稿

2006年12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一条33秒钟的消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歼十,已经正式装备部队,整建制形成作战能力。”在严格保密状态下走过了漫长历程的我国“歼十飞机工程”首次解密,标志着我空军战斗力跨越提升的国产三代战机正式亮相。一时间,举国关注,全球瞩目……

200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歼十飞机工程”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这是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重大科研项目。与歼十总设计师宋文骢、总工程师薛炽寿、总试飞师周自全等功勋人物一道名列前茅的获奖人员中,飞行员只有两人:空军某试飞大队大队长雷强、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李中华。

在歼十定型试飞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李中华,被中宣部确定为2007年度第一个全国重大典型,各大媒体连续进行了大篇幅报道。2007年7月,中央军委授予李中华“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

而对于第一个把歼十飞上蓝天的雷强,人们则所知甚少……

雷强的名字是父亲起的,当然母亲完全赞成。姓本身就响亮,名也要硬朗,组合在一起,叫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磅礴大气。虽然上面有一个姐姐了,但作为家里的长子,父母对雷强寄予厚望。

父亲对名字感触颇深。雷家祖籍陕西绥德。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绥德男人威猛,英俊。但这丝毫改变不了他们贫穷悲苦的命运。雷家世代赤贫,父亲生下来的时候,穷得连个名字都没有——倒不是没有那个权利,而是大人们觉得没那个必要,或者说不愿花那个心思。随口喊个娃,或者按排行叫个三儿,就这么叫到了十来岁。从六七岁开始就给人家放羊,早出晚归,顶风冒雪,虽然对苦难的感觉,已经到了麻木的程度,但毕竟还是个孩子,面对黄土高坡,或唱或跳,苦中作乐。这一天玩得有点过头,该回家的时候,一数,羊丢了两只。想到回去后将要受到的惩罚,小羊倌不寒而栗。这促使他的人生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重大转折——小羊倌横下一条心,像他的两个哥哥一样,投共产党当红军去了。

一看是穷苦人家的孩子,部队还真收留了他。问他叫什么,回答有姓无名。首长说:革命战士了,没名字哪行。你这姓好,干脆一姓两用,拆开作名,就叫雷雨田吧!

这是在1937年上半年。正式有了姓名的雷雨田,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年龄还不满11岁。一个名副其实的红小鬼,若干年后,成了受人尊敬的老红军。

作为战争年代的幸存者,雷雨田在同代人中是幸运的。他的两个哥哥都牺牲了,战友们多数也没能看到胜利的一天。而他,不仅从枪林弹雨中冲杀了过来,而且沙里淘金地从陆军战士被选为飞行学员,成为人民空军的第一批飞行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担任过空军第三飞行学院副院长、第二飞行学院院长、空军成都指挥所副主任,是人民空军中赫赫有名的元老级人物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在机场长大的孩子,雷强与军队、与飞行有着一种天然的血缘。望着蓝天白云,听着发动机的轰鸣,少年雷强也曾编织过自己的梦想。然而,当他只有9岁的时候,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打乱了他人生的轨迹。1975年,18岁的雷强高中毕业。按当时的政策,城市里的知识青年都要上山下乡,到农村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每个家庭只能留一个孩子。老红军雷雨田毫不含糊地模范执行党的政策,只把最小的儿子留在身边,雷强和姐姐、妹妹都下乡当了“知识青年”。

一年多的“知青”生涯,是雷强终生难忘的一段经历。耕田犁地,割稻插秧,挥汗如雨,筋疲力尽,壮劳力,满工分,一天只挣一毛钱。从小在军营里长大的雷强,深切地感受到最底层的中国劳动人民,生存状态是何等的艰辛。作为一名立志报效国家的红军后代,雷强觉得自己思想上一下子成熟了许多。

1976年,空军招收飞行学员的范围从在校高中毕业生扩大到下乡知识青年。经过层层筛选,雷强样样合格,顺利地跨入飞行预备学院——上天之前,需要先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严格的体能训练。

转过来到了1977年,十年动乱结束之后,中断了11年的高考制度始得恢复。老红军家教很严,雷强的母亲又是文化人,兄弟姐妹四人学习都很好。雷强从小就怀有一个上大学的美好理想,只是岁月蹉跎,使他壮志难伸,如今春风再绿,埋藏胸中多年的理想像火苗一样“腾”地又被点燃。率直的雷强找到领导,坦诚地提出想参加一下高考一按当时的政策,允许青年军人报名参加高考,当然要经过组织批准,飞行学员肯定更严格一些。

有人撂出话来:这小子怕死!

雷强一下被激怒了:军人后代,怕死?就冲这句话,老子飞行员当定了!

雷强天生就是当飞行员的材料。悟性好,又刻苦,在同批学员中出类拔萃,第一个放单飞。从初教团毕业时,团里想留他当教员。飞螺旋桨初教六?不干。雷强明确拒绝。

1979年,飞完高教机的雷强以全优学员的成绩从飞行学院毕业。那时,一首名为《血染的风采》的歌曲,唱得人们热血沸腾。按照计划,雷强他们这批毕业学员,全部分配到北国空军某部。而雷强的一颗心,却飞到了战事犹酣的南疆。他死磨硬缠老红军父亲为自己求情走一次后门,单独分到了广州军区空军某部。

雷强以优异的成绩飞完全部战斗提纲,成为人民空军空中战斗序列里的光荣一员。“文革”中空军是林彪、“四人帮”的重灾区,拨乱反正,步履维艰。雷强苦练精飞,翼展雄风。很快,他成为能在四种气象条件下(昼间简单、昼间复杂、夜间简单、夜间复杂)执行战斗任务的全天候飞行员。当时,能够达到这种水平的飞行员,在全空军也是凤毛麟角,雷强是年龄最小的。

这样年轻优秀的尖子飞行员,自然成为众多目光注视的焦点。

飞行动作极为准确规范的雷强,曾被请到“八一”飞行表演队编写飞行表演动作大纲,表演队想把这位“鼻祖”挖过去;

空军机关需要选调一名熟悉歼、强部队情况的飞行参谋,盯上了全空军最年轻的全天候飞行员;

全军实行干部年轻化,航空兵各建制团要配备一名30岁以下的领导干部,时年二十五六的雷强自然是首先考虑的人选……

这些,都没能让雷强动心。他心中埋藏着一个人所不知的秘密。

1982年年底,中央军委授予滑俊、王昂“科研试飞英雄”荣誉称号,空军上下开展了向滑俊、王昂学习的活动。当了六年多飞行员的雷强第一次知道空军里还有“试飞员”这么一个行当。驾驶的是研制中的最新的机种,飞的是别人从没有飞过的科目,向变幻莫测的风险挑战,在航空未知领域开拓,走在战争的前面,为部队战斗力的成长蹬雷开路,这一切,对雷强产生了极大的诱惑。他隐隐觉得,这正是自己从儿时就开始追逐的梦。冥冥中他期待着梦想实现的一天。

雷强可谓生逢其时。1983年,空军和航空部门联合在全空军范围选拔试飞员,为航空工业和空军建设的大步追赶储备人才。千淘万

推荐访问:惊雷 无声

上一篇:驭龙九天飞将军 下一篇:六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