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关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的探讨

时间:2022-10-27 19:45:2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样也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等问题。本文将就转换的意义、转换的主要工作任务以及所需的外部条件和政策支持等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模拟电视;数字电视;转换;探讨

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使数字电视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注人了新的活力。数字电视的革命性浪潮正席卷而来,数字电视最终取代模拟电视,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积极采用数字电视技术,逐步实现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是广电系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必须努力做好。

一、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主要任务

在有线电视网络实施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战略,涉及到网络、技术平台、业务形态、转换策略、运营支撑体系等方面。

1.HFC网络升级、改造

有线电视网络是网络运营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网络化、数字化时代来临的时候,网络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和作用。现在,国内网络运营商建设的HFC网络,其传输带宽大部分为550MHz、750MHz、860MHz三种,传输的模拟电视节目数约在30—50套之间。按照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有线电视网络技术规范,其上/下行频点分割为65MHz,除去过渡带和预留的调频广播频段,实际下行传输带宽应从110MHz(Z—1)开始,如果考虑到个别干扰严重的增补频道、Cable Modem宽带接入占用的频道、无线开路电视传播干扰(同频干扰)的频道不能使用外,网络实际有效可用带宽将进一步减少。

实施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时,考虑到资金、人力、物力、时效等因素,可行的办法是以HFC网络的光节点和住宅小区为单位分阶段进行,如果HFC网络未改造,每个光节点的用户规模较大,“模转数”割接时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用户的群情反映可能会影响数字化的顺利进行。

因此,从转换所需要的网络资源、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综合考虑,转换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网络改造,把HFC网络升级为支持数字化业务的网络。

2.构建数字电视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是运营商的主营业务平台,是获取业务收益的技术基础,通常由有线数字电视总前端、分前端以及连接总前端和分前端的传输链路、系统管理和监控、运营支持系统等部分组成。总前端预留接口连接国家数字电视传输平台,接收来自国家(省)级节目平台的数字电视信号,用户管理系统提供通用网络接口,与上级监管平台连接。

服务平台应依据先进性、标准化与开放性、兼容性、可靠性与安全性、可扩展性设计和建设,既支持数字音视频业务,又支持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丰富多彩的业务,适应用户个性化服务的要求。

根据网络运营商所辖网络的用户规模、用户增长预测或城乡电视机拥有量等因素选择条件接收系统(CAS)和用户管理系统(SMS)的实际服务容量,避免因CAS和SMS的软/硬件能力不足影响转换或重复投资。

3.建立可运营、管理的业务形态

转换的目标是实现有线网络数字化,这就意味着需逐渐终止模拟电视传送业务,把现行传送的模拟电视节目搬移到数字电视服务平台,继续保持原模拟电视的业务形态不变,这也是转换后的基本业务形态。基本的业务只是基本数字音视频业务,体现电视的公益性。该业务不能按照市场的规则和运营商的意愿实施相应的市场策略,但可管理,可单独打包、加扰控制、申请服务价格等。

除了体现电视公益性的基本业务之外,应根据发展阶段,逐步建立可运营、可管理的其他业务形态,如分门别类的付费电视节目(包)、付费音频节目(包)。体现数字化时代的其他业务如电子节目指南(EPG)、视频点播(NVOD)、增强型电视、多媒体杂志、天气、证券、教育、交通、旅游、房地产等综合信息业务作为下一步发展方向,将作为新的亮点以其个性化的服务价值可带动音视频业务的消费,在业务逐步成熟后分离为独立收费的新业务产品。

数字电视的普及,为付费电视和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大量的潜在客户群,建立适合市场需求的业务形态,有利于运营商获取增值的业务收益,也是数字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4.制定整体转换策略

在有线电视网络实现数字化传输、停止模拟信号传输后,为给用户继续提供服务,机顶盒是必不可少的终端设备。在制定转换策略时,关键是机顶盒以何种方式、何种价格、何种渠道投放到用户家庭,以及什么方式、多长时间回收机顶盒等设备的投资。通常有免费安装方式、增加网络维护费方式、融资转换方式和设备押金方式四种方式,方式详情顾名思义,本文在此不多论述。但不论何种方式,运营商都需获得转换后的增值收益。没有增值收益,巨大的服务平台、机顶盒等设备的投资无法回收,不能持续、稳定、优质地向用户提供服务,运营商也无法维持正常的良性运作。

5.完善网络维护和服务体系

建立数字电视用户管理和服务新体系,彻底改变传统有线电视的用户管理和服务模式,借鉴电信行业的服务体系和经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以业务品种为基本单位的业务管理和服务模式,针对用户选择的业务,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计费体系。把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手段始终作为长期的重要工作。

建立新型维护体系和维护制度,就近为用户提供线路维护、安装、故障处理、迁移等全天候服务。条件成熟时,逐步使维护工作社会化,通过市场调节作用,降低维护的单位成本。

在服务区域内建立和完善营业网络,通过内部网络,建立统一的用户管理系统和银行结算体系,通过CALL CENTER和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业务咨询、费用查询、业务更改、用户信息更改、故障申报与处理、派单返单、数据维护、帐单投递等候服务。

二、外部条件和政策支持

1.政府主导,社会支持

数字电视转换关系到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因此,应以政府为主导,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明确本地实现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实施步骤、停播模拟有线电视的时间表,公告市民,使数字电视深人人心,积极推动以数字电视应用为龙头的国内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2.立法促进数字电视发展

同电力、电信等社会基础行业一样,把有线数字电视及其网络纳入国家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之中,并给予立法保护,不断促进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使之成为国家社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3.建立新型的数字电视资费政策

数字电视的资费体系应包括基本的体现公益性原则和企业自身发展的网络维护费,以及体现市场规律的付费电视和增值业务价格体系,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有条件地和国际惯例接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企业积极性,不断扩大我国文化产业规模,促进数字电视业务持续高速发展。

结语:

开展有线数字广播影视业务势在必行,我们应当加快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运营新模式和管理新机制,促进数字电视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新华.做好数字电视标准化工作为电视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3(03).

[2] 冯广超.日本付费数字电视发展的启示.电视技术[J].2005[03].

作者简介:

姓名:李飞洋,性别:男, 学历:大专,出生年月:1968年12月生,籍贯:广东省高州市,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工作单位:高州市广播电视台.

推荐访问:数字电视 探讨 转换 模拟 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