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试验表明褐皮马勃(Lycoperdon fuscum)孢子粉对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us)有防治作用,防治效果达到87%; 褐皮马勃孢子粉与根雕木屑碎末以2∶1以上的比例混合防治效果可以达到70.3%以上,与褐皮马勃孢子粉的防治效果在0.01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褐皮马勃;嗜卷书虱;生物防治
目前,防治蛀虫的方法多为喷施化学农药,杀虫效果虽然明显,但是污染环境,对人体的危害较大,所以对于绿色环保型杀虫剂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不断从高等真菌中发现结构新颖和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为新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开辟途径。
笔者参考了魏艳等对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杀虫活性研究[1],以根雕上的蛀虫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us)为试验对象,从4种真菌中选出具有毒杀活性的褐皮马勃,对利用真菌及蛀虫的生物防治有一定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菌株
褐皮马勃(Lycoperdon fuscum)、毒红菇(Russulaemetica)、铜绿红菇(Russulaaeruginea)、中华散尾鬼笔(Lysurusmokusin)于2009年7月采自辽宁省本溪市五女山,参照相关材料[2]并经辽宁省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所刘俊杰研究员鉴定。取褐皮马勃孢子粉作为试验材料,其它3种真菌子实体自然阴干后碾成粉末备用。
1.1.2根雕来源
3年多刺槐(Robinia pseudoacadia)根雕由沈阳大学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1.1.3嗜卷书虱
嗜卷书虱(L. bostrychophilus) 成虫捕捉于正在被蛀蚀的根雕上,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剑锋博士鉴定,以木屑碎末为食材在培养瓶中培养备用。
1.2方法
1.2.1不同种类的高等真菌对嗜卷书虱的防治作用
将3种高等真菌的子实体粉末及褐皮马勃孢子粉分别以2 mg的剂量涂抹于根雕不同蛀虫孔洞,另外用同样剂量的子实体粉末或孢子粉对孔洞进行封闭处理,每种处理设10个重复,之后每12 h观察一次,连续观察一周看洞口是否有嗜卷书虱蛀蚀落下的木材碎末或嗜卷书虱爬出。
1.2.2不同比例褐皮马勃孢子粉对嗜卷书虱的毒杀试验
将褐皮马勃孢子粉与根雕木屑碎末按A1(1∶3)、A2(1∶2)、A3(1∶1)、A4(2∶1)、A5(3∶1)、A6(1∶0)、A7(空白对照)不同比例(w∶w)混合,分别取1 g加入20头正常生长的嗜卷书虱的三角瓶中,瓶口用棉塞塞好,置于黑暗处,48 h后进行观察,记录书虱死亡头数。每种处理设3次重复。
1.3数据处理
按以下公式计算防治效果: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数-药后虫数)÷药前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虫口减退率-对照虫口减退率)÷(100-对照虫口减退率)×100
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真菌对嗜卷书虱的防治作用
所选4种高等真菌中,用褐皮马勃孢子粉进行涂抹和封闭的嗜卷书虱洞口未见落下的新鲜木屑和虫体活动的迹象,其它3种真菌处理过的洞口有嗜卷书虱活动落下的新鲜木屑。表明褐皮马勃孢子粉对嗜卷书虱的危害有防治作用。
2.2不同比例褐皮马勃孢子粉的防治效果
不同比例褐皮马勃孢子粉的防治效果见表1。褐皮马勃孢子粉与根雕木屑碎末以2∶1的比例混合对嗜卷书虱的防治效果为70.3%,3∶1的比例为75.9%,在0.01水平上与纯孢子粉的防治效果87%差异不显著。
3 小结
本试验从4种高等真菌中选出褐皮马勃孢子粉对嗜卷书虱有防治作用,防治效果达到87%,这为防治嗜卷书虱提供了可应用的新资源。
参考文献
[1]魏 艳,李文闯,郝双红,等. 担子菌黄硬皮马勃杀虫活性研究[J]. 青岛农业大学(自然科学版),2007,24(1): 5-8.
[2] 卯晓岚. 中国大型真菌 [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Biological Control of Liposcelis bostrychophilus
by Lycoperdon fuscum Spores
HONG Na, YANG Shaobin*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44,China
Of four fungal species tested, only spores of Lycoperdon fuscum were found to be effective (up to 87%) in controlling the important stored-product pest, Liposcelis bostrychophilus. Under the test conditions used in this study, the ratio of Lycoperdon fuscum spores to insect-infected wood particles should exceed 2∶1 for control of Liposcelis bostrychophilus to be effective.
Lycoperdon fuscum;Liposcelis bostrychophilus;biological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