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标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时间:2022-10-29 10:30:08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稻曲病是晚稻的常见病害之一,不仅影响水稻产量,还危及人的健康。今年此病症更有上扬的趋势,造成较大损失。为此,有关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探讨此种病症并钻研出此病规律,提出了建设性的方法防止稻曲病。

关键词:稻曲病危害症状发病规律防治

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是晚稻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水稻穗部,危害谷粒,不仅影响产量,且因病菌含对人、畜、禽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C9H6O7。用混有0.5%以上的病谷喂猪后,肉猪生长,增重速率下降;母猪产死胎,畸形胎、仔猪成活降低。对人的健康也有不良影响。稻曲病多发生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农民误认为是丰年征兆,故有“丰收果”俗称。此病在世界大多数稻区都有发生,为害轻微,不为人们所注意。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品种的引进,杂交稻的发展和施肥水平提高,此病发生有逐年上升之势,不少地方造成较大损失。

一、稻曲病的危害症状

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只为害谷粒。每穗上的病谷少则1~5粒,多的可达输十粒粒,病穗率可高达10%以上。病菌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逐渐膨大,包裹全颖,渐变为绿色后龟裂,散布出黑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厚垣孢子粉状,略带粘性,不易飞散,但可借气流传播,在水稻子开花时侵染花器和幼颖。

二、稻曲病的发病规律

稻曲病主要以菌核落入土中或借厚垣孢子在被害谷粒内或健谷颖壳上越冬。次年7~8月,当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适宜条件时,即可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侵入水稻花器及幼颖。病菌早期侵害子房、花柱及柱头,后期侵入幼嫩颖果的外表皮,蔓延到胚乳中,然后大量繁殖并形成子座。病菌侵染后,首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菌块,后膨大如球,包裹全颖壳成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

三、稻曲病发病因素

稻曲病主要在抽穗扬花期发生,气候条件、田间湿度、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等情况对病害发生轻重影响很大。稻曲病菌在温度为24℃~32℃均能发育,以26℃~28℃最为适宜,34℃以上不能生长。晚稻抽穗扬花期如遇持续阴雨天气,将有利于病菌的侵染与繁殖,病害将发生严重;田间湿度大、露水重且上午露水不得干将会发生较重;水稻叶片宽、穗大、着粒密、开花时颖壳张开时间长的品种易发生,如粤优938、红莲优6号等品种在我县连年发生;栽培管理粗放、种植密度过大、灌水过深、排水不良、氮肥施用过多、水稻生长茂盛贪青晚熟,会加重病情发展,病穗病粒增多。

四、稻曲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播种前用500倍的强氯精液浸种消毒10~12小时;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钾,切忌迟施、偏施氮肥及氮肥施用过量,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孕穗后期宜浅水勤灌,干湿壮籽。

2.药物防治

掌握在孕穗末期用药,抽穗前亩用18%多菌酮粉剂150~200克或在水稻孕穗末期亩用25%稻丰灵200克或5%井冈霉素水剂100克兑水50斤喷洒;也可在破口前5~7天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500克兑水50斤喷雾,破口抽穗1/3~1/2时在喷一次。

推荐访问:防治 规律 发生 技术 标稻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