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包装新技术不断涌现,适合包装的防伪技术也不断地被发现和引进,这里谈谈几项国外热门的防伪包装技术。
一、电子指纹防伪技术
电子指纹防伪技术是一项新的高科技技术,最早在美国被研究及使用,主要用于信用卡防伪、各种磁卡防伪、计算机软件防伪及其他一些产品的防伪,也可以用于高档包装的防伪标志。
为了提高防伪的可靠性,国外发明了一种新的电子指纹识别技术——也称“指纹IC”。这种新技术通过对指纹信息或图像进行数字处理,进行电子识别,区分真伪,提高识别的可靠性。 电子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对识别人的要求是,不能模仿和不随年龄而变化的一大特征;科学家早已认识到人的指纹特征具有这样的唯一性。
电子指纹技术如人手的指纹原理一样,变化无穷,很难找到两个相同的指纹,电子指纹防伪材料中的磁微粒具有特殊的排列组合方式,每一个电子指纹的排列都具有独特的特点,要想做两个磁微粒排列一模一样的电子指纹的可能性是微乎甚微,可能性仅有百万分之一。因此,将这种磁性材料技术用于信用卡上作为防伪的标志是非常安全的,其防伪效果也较为理想。
一个好的防伪包装必需具备两个特性,即不易被仿制性及易识别性。前者要求防伪包装的技术要有一定的难度,一般人不易掌握;后者要求防伪包装应容易被分辨,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借助仪器来辨别真伪,二是消费者易于识别。一般的消费者只能对简单明了的防伪包装或防伪标识给予分辨,对于复杂的防伪方法尤其是一些秘诀防伪方法则无能为力,对电子指纹防伪技术更是一筹莫展,电子指纹的计算机识别则为其满足防伪包装的易识别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对电子指纹的识别不需添加额外的设备而又易于被识别和被广泛使用,就是其一个主要原因。如果一个防伪技术在鉴别时需要特种的仪器,而这种防伪包装技术又要被广大的消费者所接受,那么这种技术的应用就困难得多,因为仅特种仪器一项消费者就难以接受和难以掌握,消费者不能有效地识别,那么这种技术即使再复杂也起不到防伪的作用。电子指纹的秘诀防伪功能与任何其他的秘诀防伪功能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易识别性,即在不借助其他非工作仪器的情况下,也能保证秘诀防伪的可靠性。整个秘诀的设置及识别都是由计算机来保证的,因而持卡者可以放心地使用。
电子指纹技术应用于商品的防伪包装,最有希望及最有发展前途的可能就是将电子指纹技术与条码技术相结合。因为二者都需要计算机的识读系统,但二者又各有特长及短处。条码技术的优点在于它已成为商品进入超级市场的通行证,它的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商品的管理效益,也提高了商品本身的知名度,因而商品生产企业都乐于采用。条码的计算机管理及识读系统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热点,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区域的条码管理计算机网络,为条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设备保障。
从防伪包装来说,条码的一个缺点是大部分商品条码本身不具备防伪包装能力,消费者不能从条码本身或借助于其它的特种仪器分辨出商品真伪,因而条码在防伪包装方面的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电子指纹技术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具有秘诀防伪的功能,要想制作两个完全一样的电子指纹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而将电子指纹技术应用于防伪包装具有极大的发展前途。
但是电子指纹技术的使用也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缺点,即电子指纹的识别需要一套计算机识别系统,这给它的使用也带来了经济上的困难。将电子指纹技术与商品条码技术相结合,汲取两种技术的优点,取长补短,就会形成一个新的防伪包装技术,即在商品条码的制作过程中使用电子指纹技术,形成秘诀防伪。而后借助计算机的硬件识读系统进行识读,当然需要研制及开发相应的应用软件,以保证电子指纹技术的易识读性。因而具有很好的防伪效果。
二、抗体防伪技术
抗体是一种特定的生物分子,每一种抗体只认识一种特定的抗原,只能与一种特定的抗原结合,抗原和抗体的关系就像钥匙和锁,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特定的锁。这样将一种抗原(或抗体)作为隐形油墨印刷或打印在防伪识物或商品的外包装上,检验时采用与之配对的识别抗体(或抗原)溶液涂抹这种防伪标识,再涂抹显示试剂,隐形的印刷信息(图案或文字)就会显示出来。另外,还可以将标志化合物按一定的比例掺混到诸如日用化学品、食品、饮料、汽油、润滑油、化工原料等产品中,检测时可由专业人员利用试验设备进行定量检测,这样商品若被假冒或被稀释都能够被发现。
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无色,无味,无毒,人们难以用肉眼发现它的存在,只有专业人员用荧光或特殊的化学手段才能找到它的踪迹,因此,将抗体用于防伪包装具有极大的发展前途。
将抗体技术用于防伪标签的制作具有较好的防伪能力。在标签的制作过程中用抗体来印制标签上的数字,由于抗体具有无色的特点,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识别出字的存在,不法之徒根本不知道字印在何处,也不知道在标签上是否印有抗体字,因而仿制是不可能的。
将抗体直接加入到商品中也是一种较好的防伪方法。由于抗体具有无毒无色的特点,因此可以将抗体直接加入到商品中,起到防伪的作用。如将抗体加入到威士忌酒中,抗体并不影响威士忌酒的质量,不改变威士忌酒的颜色,只有专业人员通过特殊的仪器才能检测到抗体的存在,具有一般技术水平的人员是难以仿造的。抗体技术运用得当还可以形成秘诀防伪。抗体技术具有隐形防伪的特点,但是这种技术也存在一些漏洞,即假如不法之徒知道了抗体的存在,也在其假冒的产品中如法加入相应的抗体,导致真假混淆,难以分辨,抗体防伪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如果采用一定的方法,就可以筑起新的抗体防伪堤坝。例如可以将产品编号,在不同的编号产品中加入不等量的抗体或不加入抗体,这样在编号与抗体的数量间就形成了新的秘诀防伪,一般人是很难破译的,而专业人员则较易发现假冒者。因此可以说,抗体防伪技术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抗原抗体防伪的识别方法拥有很多优势,如既有适合于消费者,又有专业的方法,既有定性又有定量的方法,既具备面向公众的一线防伪功能,又具备适合厂商和管理机构检测的二线防伪功能。而且所应用的抗原和抗体有多种多样,可来自天然或人造,其出发点都是利用抗体对抗原识别的唯一性。
三、文字微缩技术
文字缩微技术是防伪技术的一个方面,是秘诀防伪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将文字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印制在标签上的,在样文制作时在某些部位做一些暗记,这些暗记在微缩后难于被发现,只有在特定的仪器下才能寻到它的踪迹,因而就形成了秘诀防伪。
将文字微缩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就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防伪技术。文字微缩技术防伪的定位是靠秘诀防伪,在早期的防伪包装中应用较多。该技术的主要缺点是不易被识别,加之可以任意比例缩放的复印机的普及。使该技术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经济防伪包装理论认为,文字微缩技术不具有易识别性的特点,因而防伪效果不理想。但是随着计算机识读系统的普及应用,将微缩技术与计算机识读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易识别”能力,提高微缩技术的复杂程度,那么就有可能使得传统的微缩防伪技术继续为防伪包装作出贡献。
链接:生物学防伪技术
生物学防伪技术是根据生物自身唯一性的特征或行为特征来查证或辨认识别生物自身变化的方法。由于生物学防伪技术所提取的生物学特征是该生物所特有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尚无法仿冒,故颇受青睐。
掌纹及手形防伪
人手掌纹的形成及其特异性与指纹相同。只是在使用时,因掌纹图很大可以用作整体分离后的同一认定。如神标防伪将此用做批量商品的防伪,以防止成箱的商品有部分可能被“调包”,以部分赝品充真。
手掌形根据人类学方法测量,可找出每个人之间的差异,唯其准确性远不如指、掌纹。但也不失为一种辨假的方法。
人眼底视网膜血管图象防伪
人眼底视网膜血管图象防伪,人眼球视网膜的中央动脉,在眼底至视神经乳头处分为上下两支,然后在视网膜颞侧上下及鼻侧上下再分为4支小动脉,各支小动脉,各支小动脉,各支小动脉再逐级分的更细,更小,以至在视网膜上形成四通八达的毛细血管网,此即临床医生观察眼底诊病的眼底血管图。这些血管的逐级分支以至成网,如参天大树的逐级分出树杈形成难以计数的叶片,绝无二者完全相同的眼底血管图,如某个体眼底血管若有先天变异或后天变异血管或眼底的陈旧性病变,则更增添了鉴别的特殊标志。因此,在法庭科学上将眼底视网膜血管图视为个人识别的优选方法之一。
人眼虹膜图像防伪
人眼虹膜位于眼角膜之后,水晶体之前。其颜色因含色素的多少与分布不同而异。我国除个别少数民族外,多呈棕色。透过角膜可见虹膜呈圆盘状,中央有一小孔称瞳孔,瞳孔依环境的明暗,可自动缩小或扩大。圆盘状的虹膜以中央的瞳孔为中心,向周围有辐射状的纹理和小凹,犹如裙子折。瞳孔缩小时纹理变直;瞳孔扩大时纹理呈波浪形,虹膜上的纹理、血管、斑点等细微特征人各不同。
面部特征防伪
人的面容各异,既或是一对孪生子用人类学方法测量也可发现差异。如用人类学方法测量面部各个解剖部位间的点、线,并用红外线对面部热相进行扫描,可以做人像个人识别,也可建立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用于安全通道入口的身份识别。唯人的面相手后天影响的因素太多,故涉足此项开发者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