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在应用领域,防伪与反防伪的较量从未停止过,尤其在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而又可获得高利润的领域更是如此。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一张小小的预约券,就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防伪技术的较量。
假预约券挑战纸质券
世博局为了避免参观者在热门场馆门口拥堵,减少排队等候时间,提供了综合参观预约服务,预约券便应运而生。它主要应用于中国馆和五个主题馆等热门场馆,这样参观者就可在参观当日,持世博会门票到园区内的22个预约服务
点的176台综合预约机上选择要参观的场馆,并获得注明当日参观时间的预约券,这样参观者凭着世博会门票和预约券便可在指定时间段,通过快速通道进入场馆。
然而就在7月末,随着世博会的不断升温,一些违法商贩便发觉预约券有利可图,竟然制作一些假冒预约券,以数百元的价格向游客兜售。
据上海法治报报道,截至7月27日一段时间内兜售各世博会场馆预约券的事件屡有发生。更有甚者,上午纸质券发出,到下午就出现了一模一样的假冒预约券。尽管世博局等已经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打击,但是这种仿冒、贩卖预约券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令受害者叫苦不迭。
那么纸质预约券的伪造情况为何如此严重呢?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中国馆的预约券一开始就有其防伪设置,那就是其每天一变的颜色。由于前后多天的预约券颜色都不一样,没有规律可循,这就阻止了假冒预约券的“流行”。 尽管如此,仍然有些不法商贩利用游客对预约券的熟悉度不够,向他们兜售伪造的预约券。据了解,中国馆预约券只是一张纸质券,上面标有参观者参观的时间段,并有一些对参观者的提醒。从技术上来讲,造假并不难。
电子预约券出手获全胜
6月30日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说,目前在园区内外贩卖假票、假中国馆预约券,假海宝等情况正在逐步抬头和蔓延,针对这一情况,馆方将加大侦查和打击的力度。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造假者伪造预约券的手法越发“高明”,世博会上依然有假券存在。
针对如上情况,在7月31日举行的世博会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洪浩表示,要更好的维护参观者的合法权益就要增强中国馆(网上中国馆)预约券的防伪功能、打击“三贩”(即贩卖上海世博会门票、预约券及假冒世博会特许商品)行为。中国馆将以电子预约券取代原先的纸质预约券,电子预约券将加入防伪芯,并将于8月上旬启动发放。此举也得到了参观世博会的游客们广泛的关注。
7月31日新闻发布会后,就在8月2日,中国国家馆的排队区域便已经安装了电子预约券验票机。8月6日,世博会中国馆已经开始试行电子预约券,从而取代了原先的纸质预约券。
记者发现,新发放的电子预约券增强了防伪功能,其外形和功能类似上海地铁单程票,薄型塑料材质,内含RFID电子标签。发行方式也和纸质预约券相同,仍为免费发放,可以回收使用。上海世博局也特别强调,中国馆预约券,不允许买卖,参观者不要购买,以免上当受骗。这一举措沉重地打击了黄牛倒卖现象,也有效地杜绝了假券。
据世博网介绍,预约券试行当日,中国馆在个人入口处设置了8台检票机,对原有的观众排队通道进行了调整。早上8台检票机全部开启,游客进入后将电子预约券交给工作人员检票,然后通过检票口,对游客的流动速度没有太大的影响,接待秩序井然有序。
电子预约券推出后的效果如何呢?
据上海新闻晨报报道,中国馆副馆长龚惠斌透露,截至8月末,“电子预约券推出之后,至今没有发现一例假券,极大地保证了参观者的利益。”中国馆启用电子预约券后,不仅提升了参观者在各闸口的通行速度,也让一些制假、贩假的“黄牛”黔驴技穷。
电子预约券的使用,给参观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游客们表示只需将电子预约券交给工作人员,通过类似公交车POS机的刷卡设备,就可“验明正身”。通过验票机,可以清晰地显示预设在其中的日期,无论是使用过的还是已过期的预约券,验票机会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进行提醒。龚惠斌表示,“推行电子预约券之后,制假成本大大提升,‘黄牛’再也不能用假券来蒙骗参观者。”不过正因为可重复使用且预约券上无法标注时间,龚惠斌特别提醒广大参观者,不要轻易购买“黄牛”手中的电子预约券。至此,世博预约券造假事件告一段落。
每一次防伪行动与伪造行径之间的较量,无不饱含着防伪人的智慧和捍卫消费者合法权益与彻底打击伪造及违法的决心与信心。世博会的安全、有序、顺利的进行,小小预约券的防伪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说明了防伪一刻不能懈怠,不能“以伪小,而不防”。这次RFID电子标签在世博门票和电子预约券中的广泛应用,毫无疑问也证实了中国防伪技术与防伪科技的巨大进步与发展。
相关链接
电子标签的防伪与应用
上海世博会在门票中使用了RFID技术,彻底杜绝了假票问题,而电子预约券使用的也是该项技术作为其防伪的芯。
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为一种更为先进的条形码。
那么它的优势是什么呢?首先,条形码须正对读码器近距离读取数据,而RFID无需正对,可穿透遮盖物,能范围读取数据。其次,条形码仅提供简单信息,一旦印刷就无法更改,而RFID储存的信息容量高,并可以随时改写。再次,条形码容易被篡改或伪造,而RFID无法伪造并可以加密防止篡改。另外,RFID可以同时读取多个标签,读取速度相当高。
如今,美国的沃尔玛已经全面实现了货盘级的物流RFID化,并要求其供货商必须采用RFID标签。据估计,通过采用RFID,沃尔玛每年可以节省83.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不需要人工查看进货的条码而节省的劳动力成本。它还可以解决大部分偷盗的问题。现在沃尔玛一年因盗窃导致的损失有近20亿美元,这相当于全美排名第700位的企业的年营业额。
RFID又是如何实现防伪和信息安全的呢?首先,因为技术门槛高,目前只有少数几家供应商可以提供RFID的核心芯片。这虽然造成了技术垄断,但也杜绝了假冒伪劣产品。另外,每块RFID芯片都有唯一的固化ID号,通过ID号就可判别该芯片的“身份”,因此,至少现今未出现假冒的RFID标签。那如何保证其中的信息安全呢?在芯片内部,有一个客户数据区,可以写入访问密码。其次,储存在RFID里的只是二进制代码,而用户资料储存在上位机及其外部的数据库里。如果不知道代码的含义或者不能连接到数据库,那就无法获得信息。目前意大利的托斯卡纳酒庄和中国的茅台,都在酒瓶盖上安装了RFID标签防伪,可以在经销商处辨明真伪和年份,一旦开盖,这个标签就自动失效了。
事无完美,RFID也有其自身的缺陷。RFID要依靠电磁波工作,但电磁波无法穿透金属和液体。无奈的是,大部分集装箱以及机械设备都是金属的,而大部分动物活体的含水量都非常高,所以给牛使用的RFID标签,都是外挂在牛的耳朵上,而非植入牛的体内。现在,已经有许多公司生产专用于金属的RFID标签,其结构是在标签后面垫上厚厚一个绝缘垫,使芯片表面突出于金属表面,算是过渡期的一种产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