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化工生产当中,化工用泵经常应用的密封方式是机械密封。为此,科学地维护化工用泵机械密封,进而使泄露减少、避免污染的出现、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这是设备维护工作者需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阐述了化工用泵机械密封的原理及其构造组成部分,化工用泵机械密封泄露的原因和防范措施,以及化工用泵机械密封泄露的检修和维护措施。
关键词:化工用泵;机械密封;泄露;检修
0 引言
当前形势下,化工用泵一般借助机械密封的方式,进而避免泄漏介质。而化工用泵机械密封的工况、运行条件、装配等都会影响到密封的效果。下面,笔者主要对化工用泵机械密封泄漏与检修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1 化工用泵机械密封的原理及其构造组成部分
化工用泵机械密封运行时,借助弹性元件弹力与密封流体压力导致的轴向力使静环与动环贴合以及相对运动,因为密切地配合两个密封端面,使一微小间隙形成于密封端面间的交界,在这个间隙通过压介质的时候,非常薄的液膜形成,进而形成阻力阻止介质的泄漏,并且液膜能够润滑端面,从而实现长时间的密封性。机械密封的组成部分是:由相对运动的静环与动环组成的摩擦副,以及由聚四氟乙烯方形密封圈、柔性石墨、动静环用的“V”圈和“O”圈组成的辅助密封圈。此外,还包括弹簧盒组件、键、顶丝组成的传动元件与波纹管、碟簧、弹簧组成的补偿构造。
2 化工用泵机械密封泄漏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为了确保化工用泵工作的长期稳定性,务必对机械密封泄露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尽管化工用泵机械存在非常多类别的机械密封,然而泄漏是经常碰到的故障。泄漏一般出现在:静环座和静环间的密封泄漏;泵体和密封端盖间的密封泄漏;静环与动环间的密封泄漏;轴和轴套间的密封泄漏;轴套和动环间的密封泄漏。
下面由机械作为视角,探究机械密封泄漏的原因和防范措施。密封面扭曲的原因可能是:压盖螺栓太紧或者是松紧不均匀,夹持的应力太大;辅助密封的膨胀;杂物在密封间;冷却不良,导致不均匀的热应力;制造的密封面不直;密封环支撑面不适宜;操作泵的压力太大,设计值超标。防范措施是:适宜和均匀地调整压盖螺栓扭矩;优化辅助密封的材料与构造;减小泵操作压力至正常值;对冲洗液或者是冷却水的流量进行调整,保障充分地润滑和冷却密封面,且将流体杂质去除;重新加工平直密封面;密封面的清洁。
刻痕与擦伤在密封面是由于颗粒物进入密封面或者是装配或者是制造的过程中把握不好。防范措施是:优化密封环境,将流体异物消除;借助人工或者是机械的方式对划痕与刻痕进行研磨消除。辅助密封元件的物理性损坏,像是擦痕、切口、撕裂、刻痕在辅助密封件(波纹管、O型环等)上。可能的原因是:制造存在不足之处;应用不适当;缺少安装经验;划伤密封件(键槽、台阶棱、飞边等)。针对这种类型的损坏,根据原因进行处理就可以。
传动的失效,重点包括传动销断裂与磨坏;传动卡箍与螺钉失效;磨损传动凸耳。导致这种类型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卡住密封组件;轴的弯曲大;密封面润滑不理想;泵轴向串量过大;轴振动太大;泵操作压力太大;轴承失效。防范措施:减小轴振动确保螺钉的紧力,进而不在轴套上滑动密封元件;减小操作压力至正常值;实现轴向串量的减小;校正弯曲的轴;对润滑冲洗液进行实时地补充。
动环开裂或者是断裂的原因是:温差大;泵压力过高;操作安装失误;密封解体或者是拆卸的过程中损坏;密封面的扭矩太大;不适当地密封装配。防范的措施是:认真地装配、防止卡主与咬死密封;实现封油量的增加和密封温度的降低;优化环境,避免摩擦副的不良润滑;调节压缩量。倘若是弹簧失去弹性,那么会堆积固体颗粒物;其原因是:沉积分解产物和腐蚀产物、高温碳化、封油氧化。防范的措施是:在弹簧靠近轴套的位置使用硬面,防止损坏轴套机械;在密封构造上确保弹簧位置的干净;针对存在沉积物的介质,少使用小弹簧密封和多使用大弹簧盒金属波纹管密封。
3 化工用泵机械密封泄露的检修和维护措施
在平时的维护工作过程中,应当重视机械密封部件的松动导致的进入杂质和泄漏;针对间歇工作的机械,停泵之后应当避免介质的干燥而降低温度与形成结晶,倘若未曾有效地处理这些结晶,那么会划伤密封面。因此,在下一次开启的湿化,借助冲洗或者是加温的措施能够避免端面的劃伤。还应当注意仪表和辅助设备(冷却、冲洗等)是不是顺利运行;观察工作过程中的机械是不是存在不正常的情况,像是轴承的振动与损坏都会制约到应用机械密封。倘若要求将机械密封打开近些维修或者是检查,那么首先应当对机械密封的有关资料进行熟悉,搞清楚机械密封的种类构造,再将检修要求的器具准备好,且注意安全防护。接下来,根据顺序拆卸机械密封,且将标记做好,进而方便重新进行组装,在拆卸的时候进行认真地观察,且根据导致泄漏的原因进行合理地维修。
4 结语
总而言之,确保机械密封稳定运行的基础是良好的装配,在装配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地检修零部件;机械密封泄漏存在非常多的原因,在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应当进行全面地分析,从而探究到处理问题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学来.石油化工釜用机械密封的失效分析和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2):102-103.
[2]陈云龙.浅谈石油化工泵用机械密封技术的选择与发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3):145-146.
[3]牟建强.钝化系统离心泵机械密封的改进[J].纸和造纸,2011(06):178-179.
[4]李海洋.机械密封的维护与选型[J].黑龙江造纸,2006(04):56-57.
[5]骆欣月,刘建伟.化工泵用机械密封初探[J].河北化工,2002(04):165-166.
作者简介:
张中厚(1975.05-),男,汉族,山东省滕州市人,大专,技术员,研究方向:化工用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