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之后,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纽约代替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经济的繁荣带来股市的黄金时代。在美国人乐观高昂的预期中,到1928年股市近乎疯狂状态。
当时的媒体报道了那种疯狂状态。人们纷纷指责地铁公司没有在车厢里装上电传打字电报机,影响了在乘车途中炒股。在波士顿的一些工厂所有的车间都安放了大黑板,有专人每隔一小时就写上交易所的最新行情。在得克萨斯州的大牧场上。牛仔们从高音喇叭中收听股市行情。股票推销员挨家挨户推销股票,人们议论的中心总是股市,甚至在出租车上,司机和乘客热烈地讨论股市,宾馆擦皮鞋的小童也向顾客介绍当天的热门股票。称之为全民炒股决不是夸张。
疯狂的股市还有更疯狂的“股市大哥”引导。那时的“股市大哥”之一就是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阿尔文·费雪。他不仅是货币理论权威,而且是从实业和股市中赚了大钱的人。在股市上,有钱就有权威。他被称为“华尔街先知”。他对股市的预测引导着舆论方向。左右了千百万人的投资决策。就在股市崩盘之前,他还告诉股民“前景是光明的,股票将在一个高水平上稳定下来”。
但这一切都是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泡沫到一定程度肯定是要破裂的。1929年10月29日(周二),纽约证交所一开盘就是一片“抛”声。当天股指从386点跌到298点,跌幅达22%。是纽约证交所成立112年以来,跌幅最大的一天。之后又从1929年的最高点跌至1932年的40点。包括费雪在内的许多人损失惨重。仅费雪一人损失就达到1000万美元。
如今中国的股市与当年的美国股市的确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经济繁荣带动股市火爆是正常的,但由于人们的预期往往会高于现实,所以,股市的火爆就会超越现实的经济。当前,中国股市近乎疯狂有三点突出的表现。一是股指上升之快,异乎寻常,在不长的时间内已突破6000点。二是全民炒股进入近乎疯狂状态。开户数7.3亿,连从未听说过股市的老人、民工都拿着养命钱进来了。三是股价已与企业的业绩没有关系。包括ST在内的所有股票全线飘红。炒股已近乎一种投机的赌博。人人想发财,人人进股市,理性在消失。尽管人人都知道,股市最终是要跌的,但都希望在此前大捞一把。尤其是奥运、人大换届和世博会。都强化了人们乐观的预期,成为股市的助推器。
中国经济不会以如此高的速度永远增长下去。中国股市也不会6000点、7000点,一路高歌猛进。处繁荣之世而有担忧,处低谷之时不失信心,才能稳定经济。舆论的引导就是繁荣时讲隐患,衰退时鼓信心。我正是股市火爆时的“乌鸦嘴”。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会告诉我们未来。这就是我思考1930年美国股市的原因。
(选自《城市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