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讨论式教学法”在工程力学课教学上的应用

时间:2022-11-01 20:35:05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时代的课题,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并且拥有熟练技能的人,将成为最受欢迎的人,给学生一个活跃的活动空间,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知识得以提高,个性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积极创新,已成为首要的教育任务。

机械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工程力学课程时,年龄已达到十六、七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其思维的独立性和辨别性明显增强,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调整好与学生间的站位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展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自主学习。我在工程力学课中所应用的“讨论式教学”方法正是创新教育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一种尝试。现将我在本课程教学中如何运用“讨论式”教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的一些做法叙述如下:

一、“讨论式教学”的意义

这种教学法就是老师根据教材结构特点,把教材中的重点和学生的疑难点,编成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组织鼓励学生来讨论,最后在讨论中获取新知识,课堂教学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主功”的教学准则。由于工程力学许多章节中,新概念并不多,大部分是利用旧知识推出来的,因此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使学生围绕目标自己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让他们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二、“讨论式教学”的课堂步骤

步骤(一):设立问题,提供自主努力目标

一般在一节课的课始,亮出总的目标,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所提的目标问题要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要有目的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有讨论问题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设计好“问题”,利用设悬念,创情景,多媒体等手法,促成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在拟定讨论题时,所讨论的问题要有一个“梯度”,要能吸引所有的学生参加讨论,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空间。

步骤(二):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与问题讨论

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位置,服务者“地位”,应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一般在做好铺垫后,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讨论,步步深入,层层剖析,逐个解决问题,在讨论中分析错误,最后得到真理。并通过小组议论,对需解答的问题设立评定分数,教师巡视时优先关照学困生,安排学困生先发言,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以及加强直观操作、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等措施,热情鼓励每个孩子,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步骤(三)促成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讨论的结果,使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最后教师再将讨论的结果用简明的文字或公式加以说明,使之清晰,明了。

三、“讨论式教学”的实例

本节课的内容是“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在工程力学中,受力分析与受力图是整个教材的重点,所有解决的力学问题都离不开力的分析与受力图,它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许多经验表明学生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总是无从下手,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将“如何着手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受力图的思路”设计为本节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并在设立问题的题目上设计了一些陷阱,让学生进行讨论:

(1)提出问题

通过本实例来逆向导出“受力分析及画受力图”的思路(即步骤)

如图所示物体系统结构,由杆AB,绳索BD,球O组成,球重为O,杆自重不计,A处为铰链连接,B端用绳索固定在D处,E、C均为光滑面接触,试画出杆AB,球O的受力图。

根据本题目,请同学们讨论如何着手画出正确的受力图?具体的步骤是什么?

(2)问题讨论

在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目标后,教师通过与学生一道复习与本节课程有关的旧知识:物体受到的已知及未知力的种类及特点,把学生引入讨论的氛围,经过思考,有学生发表意见:如果要进行受力分析需要先找出要进行分析的物体,这是下手的第一步。教师提出疑问?(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下面的同学纷纷加入,这个说“不知道哪一个物体我们怎么进行分析啊”,那个说“当然要找出需要进行受力分析的对象啊,这样才能画出受力图啊”,在下面同学七嘴八舌的议论下,“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受力图”的第一条路径浮出了水面,所有的同学一致赞同,这时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激发,借着这机会,教师又问那受力物体怎么找?(慢慢引入)这时下面同学又开始了思考与讨论,有个同学自动站起来说:“就是题目后面所要求解的杆AB,圆球O这两个物体”,他的意见得到了同学的赞同(此时教师带动其他学生给予该同学一定的鼓励),课堂的气氛越来越为活跃,许多同学都蠢蠢欲动,都想显露自己的能力,借着这东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本节课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经过这样的讨论,同学们自己明白了“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受力图”的第二个步骤是:必须分析该物体受到周围哪些已知力和约束反力的作用。根据题目经过又一次的讨论很清楚地知道球O在E、C处都受前面所讲的光滑面约束力的作用,在球心处受到本身重力的作用;杆AB在A处受到前面所讲的固定铰链约束力作用,在B处受柔体约束力作用,在C处同样承受光滑面约束力作用(这一处是教师在本节课所设计的陷阱1,此陷阱是学生解决问题时经常出错的地方。为了加深印象拿出来作为学生讨论的要点),由于杆自重不计,所以杆没有受到已知力作用,此时,教师肯定了同学的讨论结果,并进行“讨论式教学”的第二种做法,把同学分为三小组讨论尝试画出球O和杆AB 的受力图。在分组讨论中,教师不断地在课堂里加以巡视,并注意保护不同意见同学的积极性,让他们互相启发,敞开思路,各抒己见,分析错误的原因,使讨论更为激烈,最后三组的结果如下:

黑板上所呈现出的三种讨论结果已基本上能反映了学生对本节课重点内容接受理解的程度,同时在这三个不同的结果里前两组所体现出的错误答案正是教师在设定本节课讨论问题的第二个陷阱2所在。由于初学者在画受力图时,不习惯取分离体,嫌麻烦,多数同

学总会在原结构图上画受力图,从而导致了无法分清施力体和受力体,也分不清内力与外力,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受力图的错误(把这个问题设计为陷阱,目的是为了通过全体学生的讨论更为深刻地加深理解和印象)

(3)解决问题,总结结果

首先教师请前两组的同学派代表到讲台上各自讲解完成的情况,这两组代表都能很清楚地叙述了完成受力图的具体思路和步骤,但都存在着相同的问题:陷阱1和陷阱2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接下来教师又请了受力图完成正确的第三组的代表上台解说,第三组同学的讨论结果非常清楚地表达:1、在研究对象确定,分析物体所受哪些力作用后,就应该把受力物体从物体系统结构中分离出来,即取分离体。同时在分离体上画出它所受到的所有主动力和各个约束的约束反力。(对陷阱2的解决)2、在对两个存在相互接触的物体分别进行受力分析时(即本题中的杆AB和球O在C点处的光滑接触),须考虑作用与反作用公理的应用,NC和NC/就是按作用与反作用力关系画在不同受力图上的成对力(对陷阱1的解决)。

最后教师做出总结:本节课的目的就是经过这样的讨论同学们应该明白如何自主自信地去解决一个新问题。在这节课中,同学们应该学会正确的受力分析并表达出正确的受力图。经过这样的讨论后,同学们应该非常深刻又明了地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步骤及分离体、作用与反作用公理在完成受力图中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前两组同学讨论结果出现错误的原因。最后老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对本节课的重点(受力分析与受力图)的步骤进行了概括:1、确定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对象受哪些力作用3、取分离体,画出研究对象上的所有受力

四、“讨论式教法”的作用

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宰学习活动,通过课堂讨论,实现教学民主,形成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实现了自主性发展。同时,避免了由少数学生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使学生能解放头脑——敢想;解放束缚——敢问;解放双手——敢做、会做;解放嘴巴——敢说;避免学生只“知其然”而很少主动去探索其“所以然”,使学生能想得通,想得更多,也激发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愿望,实现自主性发展。

正如托尔斯泰说的:“教师的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令其运智,”教师要置学生于主体地位,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他们自立学习,独立思考,保护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其知,追求其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推荐访问:课教学 式教学 工程力学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