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对新疆大学化学化工类专业民族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分析,结合《物理化学》的特点及多年的教学实践,注重复习与《物理化学》有关的数学知识点,板书讲解及PPT授课对《物理化学》教学效果的影响作用,以及习题课在及时梳理学生知识结构中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关于如何提高民族班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物理化学 民族班 教学质量 建议
鉴于《物理化学》的学习难度,以及该课程对化工等诸多专业课程的枢纽及支撑作用,近年来,相关教学工作者就如何提高《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比如湖南大学的余刚等[1]提出了一种“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新模式,并通过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了《物理化学》的教学质量;辽宁工业大学的周迎春等[2]提出了一种采用“抽象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师的科研结合、与新技术及新成果结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在教好《物理化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武汉工程大学的童晓青等[3]提出了一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中国石油大学的张予辉等[4] 从理论联系实际、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主线讲解、追溯知识点源头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物理化学》教学效果的途径;Zhou Xia[5]等提出了“采用讲座、案例分析、科研成果展示、理论联系实际、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技能的教学方法;本文作者曾经也以新疆大学和美国克莱姆森大学为例,通过对中美大学学生选择专业的时机、物理化学课程“教与学”的方式、物理化学的考核方式及目的、中美大学的淘汰率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对《物理化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借鉴美国高校《物理化学》教学的先进经验,将现行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提高淘汰率是提高大学生对《物理化学》学习兴趣及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可以看出,上述种种《物理化学》的教学方法都是针对基础知识牢固的汉族学生提出的,对于不以汉语为母语,且基础知识不牢固的民族学生,就《物理化学》的教学方法研究并不多见。
鉴于此,本论文在重点跟踪新疆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民族班学生及汉族班的民族学生,了解并分析他们学习《物理化学》的现状,总结《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从《物理化学》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注重复习与《物理化学》有关的数学知识点,板书讲解及PPT授课对《物理化学》教学效果的影响,朴素语言及形象实例在破解《物理化学》抽象概念时的作用,以及习题课在及时梳理学生知识结构中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关于如何提高民族班《物理化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结合民族学生特点安排教学内容
《物理化學》的内容比较抽象,而且公式推导过程繁琐且无趣,因此,存在语言障碍,以及数理化基础薄弱的民族班学生常常不能很好地理解《物理化学》的概念。对此,我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集体讨论,制定了适合民族班教学的《物理化学》教学计划,精讲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界面现象及胶体化学部分,而统计热力学内容则作为一般性内容介绍。另外,各章节也不是无选择地全讲,而是详讲重要知识点,其他一些内容,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自行阅读,然后在课堂上简要总结。在不降低《物理化学》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重要知识点讲精讲透,然后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扩展其它非重点知识点。对于太过抽象和复杂的内容,如果不影响后续章节的讲解,则不要过多讲解。
二、注重复习与《物理化学》内容相关的数学知识点
民族班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而《物理化学》的很多概念都是通过数学推导后引出的,这是民族班《物理化学》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因此,我们认为在进行《物理化学》讲解前,一定要先复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导数、微积分、极限等数学知识点。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尽可能让学生回忆起数学知识点,并讲清该数学知识点与《物理化学》内容的衔接点。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能保证《物理化学》课程的正常教学,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了解《物理化学》的来龙去脉,提高他们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克服畏惧心理,避免产生消极的厌学情绪。
三、多采用板书讲解《物理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鉴于目前教学手段的普及化,多媒体教学已大规模应用于《物理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课件,不仅使教师能很快完成繁琐的《物理化学》公式推导,将精力和记忆集中于重点内容的讲授上,而且还能很好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使抽象的《物理化学》概念形象化且具有感染力,同时还可加大课堂信息传播量,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但是,经多方面了解,我们发现上述多媒体教学效果并没有出现在民族班课堂上。原因是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不高,他们大多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思维,用多媒体课件快速展示教学内容,尤其是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无法让民族学生全面体会到数学公式推导中的逻辑性,常导致学生反应滞后,不利于民族学生对《物理化学》抽象概念的理解。因此,我们认为在民族班《物理化学》教学中要多采用板书,特别是重点和难点内容,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利用黑板进行教学推演和讲解,巧用多媒体资源协助,合理控制授课节奏。
四、使用朴素的语言和形象实例破解抽象的《物理化学》概念
《物理化学》属理论化学,概念及原理较抽象,而且语言描述也很严谨,不对其进行破解,民族学生是很难理解其精髓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不影响理论内容严谨性的前提下,对民族授课要多注重教学技巧,使用最朴素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的实际例子,简单明了地描述概念及原理,避免使用一些生僻硬拗的词汇,更不能照本宣科。例如,在讲授“可逆过程”这一抽象概念时,可举例采用“一粒一粒加沙子”和“一粒一粒去沙子”这两个相反过程对系统压力的影响,首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无限小的推动力,什么是系统内部与环境之间无限接近平衡等术语,然后通过分析上述过程中系统压力的变化,灌输“可逆过程”这个概念。同时,还要讲清“可逆过程”是理想过程,实际上因存在摩擦等阻力,纯粹的“可逆过程”是不存在的,实际上,就像“一粒一粒加沙子”和“一粒一粒去沙子”一样,“可逆过程”是一系列连续的准静态过程的总和。此时,还可以通过这个例子讲解数学的“积分”原理,并且推导出“可逆过程”功的计算公式。
五、注重习题课,及时梳理知识结构
《物理化学》的概念及公式的相似度较高,使用条件性较强,民族学生很容易混淆公式的使用条件,造成概念错乱。因此我们认为民族班的《物理化学》教学必须增加习题讲解课时,通过习题讲解: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理论概念;另一方面可通过类比法,帮助他们理清思路,疏通知识结构,避免学生混淆公式概念,产生似懂非懂,拿起题不会做的现象;再就是可以让他们具有一定的解题技巧,产生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加强对《物理化学》概念的消化和吸收。比如,在讲解热力学第二定律时,可通过习题课进行类比化区分不同的热力学过程,列出各过程相应函数的计算公式,以及各公式的使用条件,使学生加强记忆并及时疏通知识结构,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套路。
结语
《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轻工、材料、能源、环境、生物、医药、食品等诸多学科的理论基础课,课程内容枯燥、抽象,难点较多,而且公式和术语过于繁杂、难懂,因而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民族学生,因他们大学入学分数较低,基础知识不牢固,而且在汉语言的理解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所以民族班的《物理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更多。作为从事《物理化学》的教学工作者,在了解民族学生学习《物理化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研究适用于民族学生的《物理化学》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余刚,谭权,潘远梅,韩宇,董奇志,张俊. 一种新型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 化工高等教育,2014,(5):21-24.
[2]周迎春,张启俭,郭洁,彭淑静,高杰. 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物理化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讨[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5):118-119.
[3]童晓青,徐旺生. 关于提高物理化学教学效果的一点体会[J].中国科技博览,2010(25):125
[4]张予辉,叶天旭,张在龙.物理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化工高等教育,2009,(3):60-63.
[5] Zhou Xia. Thinking towards teaching Physical Chemistry in China: How to increase the learning interest in this course[J]. The China Papers, 2003(6):25-27.
作者簡介
哈丽丹·买买提, 女,(1966-),维吾尔族。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物理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