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总是力求去探索它、认识它。但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在于后天的培养,本文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看法。
一、运用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化学处于启蒙阶段,学生拿到课本,首先想到的是一门什么学科,学这门学科有什么用。因此,第一堂化学课上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上第一堂课我们常使用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将要学习一门与我们衣、食、住、行都有密切关系的学科——化学。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可你们知道吗?食盐是什么物质?铁为什么会生锈?家里刚买的水壶,烧一段时间后,水壶内为什么会有一层水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学习一门自然科学——化学,在这个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各种各样的物质到底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其内部结构怎样呢?它们又具有什么重要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呢?能否合成自然界中没有的新物质,新材料呢?”这一连串的设问都是化学研究的课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十分贴近的问题,这样一下子把他们过去在头脑中曾有过的朦胧问题变得十分清晰,这时顺理成章地得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学生们觉得化学课是那样的新鲜、有趣、有用。第一节课便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发挥实验的作用,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手段,我在授课时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将学生注意力及时引导到所要观察的关键现象上,深入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我在实验课堂上创造条件,增加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通过独立实验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技能的培养,另外我结合新授课内容制作一些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概念的小实验或小魔术。学习“酸碱指示剂”时,以滤纸(事先用无色的酚酞试液润湿过并晾干)和针(碱液润湿)为道具,做“一针见血”的小魔术。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对化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运用歌诀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不断探索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我在不断研究教材,改进教法的基础上,对一些难以记忆的知识,采用了编歌诀,顺口溜的办法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金属活动顺序表的运用,只要记住“氢前金属置换氢,前金换后金”这两句口诀,学生就能准确地判断出金属与酸或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又如,在溶解度概念的教学中,就采用了“一定温度下,溶剂100g,状态达饱和,单位对应克”这四句顺口溜,学生感到朗朗上口,记得牢,用得好。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运用比较、理解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习兴趣
初学化学的学生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形成的概念模糊,似懂非懂。因此做题时出现差错,在教学中可列举几组实例进行比较教学,在对比中明确他们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在讲述“氧化物”概念时,为了避免学生发生“含氧化合物就是氧化物”的错误观点。叙述基本概念之后,可写出化学式:CO2、Fe2O3、CuO、H2O、KClO3、KMnO4等,让学生讨论每类物质各由几种元素组成?哪一类是氧化物?为什么?在思考讨论中通过比较,达到加深理解基本概念之目的。
综上所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教育工作者长期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学生只有在对学习化学有了极大兴趣以后,才会不知疲倦地探索知识的奥秘。因此,教师的职责,应该是努力改进教法,采取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他们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在获得成功喜悦中去轻松主动地学好化学知识。总之,不断加强教学的趣味性,使我们所任学科受益颇深,它像催化剂,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 贵州省盘县洒基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