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新课改下化学教学存在的误区

时间:2022-11-02 14:35:11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新课改下,众多教育工作者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不断探索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出了许多宝贵经验,中学化学课堂也因此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然而,在课程改革的热潮中,一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这些误区亟待我们解决。本文在阐述化学课程改革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新课改下化学教学存在的误区,并就此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 化学教学 化学课程标准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中学化学教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逐渐成为了课堂主体,然而新的教学模式在创新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急需解决。

一、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概述

(一)中学化学新课程的设置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手段。化学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掌握化学实验的过程与方法,能够独立的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

本文主要从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课程内容的特性和课程修读三方面分解化学课程的设置形式。

(1)分科化学课程和综合课程。分科化学课程是注重以化学学科内在的逻辑体系为中心,选择和组织化学课程内容的课程形态,通常与物理、生物等分科课程平行设置。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学科知识和技能及化学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综合课程是整体地选择和组织自然科学(化学、物理、生物等)各门课程内容的课程形态。利于实施STS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目前,我国主要以分科化学课程为主,只有少数地区开设综合课程。

(2)化学学科课程和化学活动课程。化学学科课程的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化学学科中的间接经验,而化学活动课程是以学生参与某种实践活动为中心的学生亲身体验式课程,其特点在于实践性、综合性和实用性。

(3)化学必修课程和化学选修课程。化学选修课程是在化学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而开设的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习相关学科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而目前我国高中阶段规定了“化学1”和“化学2”两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

(二)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这就意味着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性质定位于启蒙性和基础性。其课程基础是强调学生学习的愉悦心情和平等机会,课程目标锁定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化学新课程确定了“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五项内容主题,并进一步规定了具体的化学课程内容标准,强调科学探究和STS教育。同时,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学习方式强调主体性科学探究,目的是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三)普通高中阶段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阶段课程性质锁定在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并重;课程结构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课程内容凸显现实性和时代性,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存在的误区

(一)重视多媒体课件而忽略黑板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肯定和重视。其对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情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而不再使用黑板,这样会忽略教学的重难点,并且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感到迷茫,分散注意力。

(二)重视“实验教学”而不理解其实质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考虑到教学任务和进度,以及学校的实验室条件,会更倾向于演示实验或者是实验视频,鲜有亲自动手操作。

(三)重视学案导学却使其形式化

学案导学可以说是新课改的产物,它以特有的实用性和高效性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运用。但由于一些教师在没有真正理解学案导学的内涵的前提下,东施效颦,盲目操作,致使优化、高效的课堂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成为一句空话。

(四)重视自主探究学习否定接受學习

新课改提倡的自主探究学习能使学生主动的获得知识,体验化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但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可以积累间接经验,系统的学习科学知识。在实践中,一些教师片面追求探究学习,这无疑会增加学习难度,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建议

针对课改后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以上误区,并结合自己的所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重新学习、领会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个别教师在教学中之所以会存在以上的种种误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理解新课程化学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权威的教育专家,针对本学校教师的问题提出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现代教学手段有其特有的时代性特点,而传统教学手段也有其自己的优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效地将两者结合并用于自己的实际教学。比如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一些操作性强、危险性低、现象明显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

(三)转变教学观念,反思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把满足学生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自己教学的目标。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是否适应学生的发展,是否与实际的生产生活相结合。

课程改革是化学教育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长期而又系统的工程。在这期间难免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的错误,相信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明确课改的实质并为之付出行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化学课程一定会真正的实现其最初设置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如昌.浅谈对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认识的误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

[2]华琳.中学化学教学课程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3.

推荐访问:误区 新课改 化学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