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专业是广西中医学院近十年来新增设的专业,对制药和药剂专业的学生来说,有机化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笔者近年来一直担任制药和药剂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工作,现浅谈其中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制药工程;药物制剂;有机化学;教学
一、有机化学与制药、药剂专业教育的关系及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碳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反应机理和碳化合物间相互转变规律的科学。[1]它是制药和药剂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目的和任务是为其后续课程及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它在后续课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与药物分析、生物化学、中药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学科关系更为密切。
通过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必要的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及其性质的相互关系;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相互之间的转化,同时学会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纯化及分析鉴定的方法,从而建立起必要的药物分析、应用、合成意识,并在实验中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有机化学课程以官能团分类,介绍各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应用,而中药化学、药物化学等课程,则以药物为分类,直接应用化合物的性质、反应、合成和分析。例如,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在药物的分析、合成、应用、甚至炮制和保管等各环节都是必须要考虑或利用的性质,在有机化学方面则就各类化合物即官能团的氧化或还原分别进行介绍;有机化学中化合物的成盐反应、成醚反应、酰化反应等是多类化合物常见的性质,而在药化课程中,把这些性质归于“有机药物的结构修饰”来学习。[2]可见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是联系有机化学和“药”等学科之间的桥梁。
同样,在实验教学中,中药化学、药物化学等实验的提取、分离、纯化、成份分析以及合成等也是综合地应用有机化学实验中各项基本操作,如回流提取、水蒸汽蒸馏提取、重结晶纯化等。从多年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反馈中,笔者深有体会的是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实验技能比较好的学生在后续的课程学习、毕业实习以及考研中表现都较为出色,所以说学好有机化学对药物分析、中药化学、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有机化学课程的授课中,应注重结合后续相关课程,使有机化学基础理论与“药”的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融为一体,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二、目前制药、药剂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于有机化学学科本身具有涉及的概念多、理论性强、分子结构复杂、反应众多、反应机理抽象的特点,因此学习难度较大,难于理解、掌握和应用,再者,存在着教学内容繁多与教学时数一再减少的矛盾,所以学生的有机化学知识不够扎实,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普遍感到有机化学知识不够用,解决后续课程中一系列问题出现困难。而且有机化学与后续课程存在脱节现象,目前广西中医学院的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专业已开设了“药物合成反应”课程,把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反应与药物的合成联系起来,但笔者认为在“有机结构与药物性质”方面仍缺乏一定的联系。此外,有机化学中的“药物”实例与中药、药化的联系也不够,如由于学时的限制,在有机药物中有着重要地位的生物碱、杂环化合物、萜类、甾体等都没有得到更多的介绍,至于如蛋白质、核酸、酶等就更少讲授,而酶化合物、蛋白质化合物在药物中有重要地位,也是新药发展的一个方向。[3]
三、改进建议
1.针对有机化学内容繁多与教学时数不足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优化教学内容。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学科有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教学中需把握好“重点内容与系统性”, 有机化学教材的编排内容通常是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性质和制备等,侧重于各类化合物系统性介绍,若如此按部就班地讲授,由于教学时数不允许,会出现重点不够突出的情况,学生也会感到单一、乏味。[4]因此,在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有必要对现行教材进行合理取舍,制药、药剂专业相对于药学、中药专业来说基础稍有差距,教学内容应以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主要化学性质为主线, 弱化其他内容, 选择回避与“药”专业相关性小的内容(如用于有机合成的反应),删去过于抽象、深奥的部分(如重氮甲烷以及卡宾、苯炔中间体等),在教学中从结构特征入手, 重点介绍主要的化学性质,分析透彻结构和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反应类型和反应机理的归纳,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使学生最终能通过结构特征分析其主要性质, 由性质推测其结构, 进行合成和应用,这样, 既可突出重点, 又保证了有机化学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学生既能拓展思维,又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提高讲授效率。例如:立体化学基础和有机反应机理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只能用二维空间讲述分子的三维结构,即使借助分子模型,也难表现复杂分子的结构。而对于一个连续的化学反应更是无法用动态的方式对反应过程进行描述,借助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可使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形象化,亦可模拟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变化及反应中间体的产生与转化,使学生理解易、掌握快。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对于有着繁多的反应方程式的有机化学作用尤为明显,既可提高效率,又可增加教学信息量,有利于知识的引伸,拓宽学生的
知识面,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必需”和“够用”的理论基础。
3.鉴于有机化学与后续课程存在脱节现象,授课应注重有机化学与后续课程的联系,体现“药”的特点。重视“药物合成反应”课程(其中,药物制剂专业为必修课,制药工程专业为限选课)十分重要,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可以把有机反应作详细的归纳和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药物的合成方法、合成路线设计和选择、试剂和反应条件的选择等。同时,笔者也认为有必要开设“有机结构与药物性质”作为选修课,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药物的性质,掌握改变药物结构对药物性质、疗效的影响,对设计新药有指导性的作用。[5]
教师应多接触药学方面的知识,掌握药学方面的实例,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用。有机化学教材的内容,前半部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后半部分是综合应用,因此适当引入药物的性质、合成等方面的实例,能扩大学生对药的联系。例如,有机化合物的成盐反应,可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鉴别、纯化,应用于中药化学的提取、分离;此外,成盐反应在提高药物的生理活性,增加药物水溶性和稳定性,降低药物酸碱性、刺激性和毒性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又比如,在讲授羧酸、羧酸衍生物、有机含氮化合物等内容时可引入水杨酸的提取,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磺胺药物、普鲁卡因等的合成的实例。同时,基础学科教师通过科研、生产实践,才能在教学中有更充分的药学实例,使课堂气氛活跃,增强学生对“药”的认识。
总之, 在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中,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必须与“药”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显示出有别于其他院校有机化学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石海平.基础化学[M].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2][3][5]黄桂林,郁炎华.谈有机化学与药学教学[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3(2)63~64.
[4]张淑蓉.中药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中医教育, 2005 (6)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