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因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授课方式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许多学生学习自主性弱、学习方法机械、呆板,主要靠死记硬背来完成学业,难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更难于形成综合的英语学习能力。
1 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变“教室”为“学堂”,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并不是排斥“教”,也不是不要教师的系统讲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情境,开动脑筋,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从而保障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2 端正态度,激发动机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培养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逐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努力学习、个人成材与国家兴亡的关系。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绪波动很大,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勤奋刻苦、不怕困难、勇于创新、敢于质疑、不唯书、不唯上等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努力提高自主语言学习能力,不断吸收新的语言营养,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3 讲究策略,注意方法
3.1 学习策略设法让学生把握学习策略,如模仿英语的语音、语调、语流;学会查阅词典、资料或网上搜索,解决学习中的一般性问题;有意识地应用已知的语言学习规律;把单词或词组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把学习母语的某些方法用于英语学习;利用所学语言材料的上下文和有关背景知识理解不熟悉的词汇、观点;学会提问,以获得帮助,解决疑难;有选择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语言材料上,如关键词、观点等,以获取有用的信息;完成一项语言活动后,自我评价其得与失,等等。
3.2 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讲究实用的学习方法,如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安排自习时间,搞好预习复习,罗列重点难点,做好课堂笔记,独立完成作业,撰写学习体会,总结记忆方法,探索答题技巧,等等。
4 留足时间,拓展空间
4.1 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课堂45分钟,教师讲得多,无疑就挤占了学生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学到知识。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情感的交流更重要。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创新的能力。课内自学、交流是学生提出疑难或就感兴趣的话题互相交流,预习所得或所疑,共享智慧的过程;是充分发挥主体性、自主性与创造性的过程。教师在课堂内应给学生多一点时间,营造宽松的氛围,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4.2 让学生有空间去发挥自主学习空间是由相关的教学时间,教学情境和行为方式来加以凸现的,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感知与实践过程。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学习的认知方式,调控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兴趣与需要。其创设的形式(如口头、书面)、手段(多媒体、校园网、因特网)和方法(如提问、讨论、自习)均须努力体现或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
1)思维想象的空间。借助于直观、形象、动态变化的条件,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引发学生的学习情境和思维想象的潜能,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类比、联想,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拓展独立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空间。
2)自主选择的空间。着眼于尊重差异,在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学习可能的基础上,通过模仿、领悟、尝试,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心智水平和自己的英语基本功,有选择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要求,自主地选择问题难易、作业的多少、合作对象的性别。
3)多边互动的空间。淡化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单向权威关系,形成以小组学习为主,学生合作交往带动师生合作的教学结构。其间,教师以指导者或辅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组织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获得高于个体水平的能力,提高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