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谈项群理论在200米训练的运用

时间:2022-11-04 19:05:05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m4M?m4M6Om4uiui]4vM9iߍ4M5O駏4^tm4M?wM?wM6MivOivO4M?F体会技术动作和掌握加速技巧;另一方面能有效发展磷酸原(ATP-CP)供能系统,有利于提高学生加速和快速位移的能力。

加速跑练习完毕以后,学生的身体状态应该是处于运动神经兴奋旺盛阶段,这时候可以进行强度相对较大的训练,而重复训练法在这个阶段的应用往往就能收到非常好的训练效果。安排学生进行一到两次200米的全速练习,间歇时间控制在3到4分钟(图表二,三分钟内磷酸原基本恢复正常),整个练习要求学生必须极速,尤其是最后50米是锻炼学生速度耐力,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的关键阶段,也能加强学生心理训练,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良好意志品质。

完成重复训练之后,学生的身体由于乳酸的堆积,开始出现疲劳,兴奋度下降,情绪低落等现象,于是剩下的时间通常不适合上强度,这个时候可以采用穴型训练法。穴型训练是提高速度耐力常用的训练方法,通常采用弯道慢跑或者慢走,直道加速、冲刺相结合,也可以采用弯道加速直道慢跑的方式间接练习学生弯道跑技术。采用穴型训练,学生具有很大的自主性,通过对自身感觉来控制强度,当身体出现极限的时候,可以通过延长慢跑或慢走的时间来达到体力的恢复,能有效缓解练习过程中产生的低落情绪,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为日后加大运动负荷提高运动成绩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四、体能恢复是进行再训练的重要环节

体能恢复包含了肌肉机械性疲劳的消除和机体能量物质的恢复。在以往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往往侧重身体训练而忽略了体能恢复阶段,即使是有做放松运动但也是简单了事,在思想上并没有形成重视。运动后体能良好的恢复是进行再训练能力的关键。

牵拉是运动后肌肉机械性疲劳消除的最佳手段,目前国内外专业运动队常用的PNF牵张法就是利用生理学原理对疲劳肌肉进行牵拉,从而有效消除肌肉机械性疲劳的效果。

4.1运动后身体恢复曲线以及各种能量物质恢复的特点:

超量恢复曲线图(图表三)

4.1.1图表三清楚勾画出了超量负荷曲线,超量恢复的定义是:指人体体育运动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体能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建立在超量恢复之上,通过在超量恢复点上刺激机体疲劳以获得更高的超量恢复高度,从而实现体能水平的提升。

肌酸、糖原恢复示意图(图表四)[2]

4.1.2根据图表四,能直观了解到各种能量物质的的恢复曲线特点:

(1)肌酸(CP)以自由肌酸和磷酸化两种形式存在,即肌酸(Cr)和磷酸肌酸(PCr),肌酸和磷酸肌酸是肌肉收缩的能量来源和能量贮备形式,由图表四能了解在各能力物质中肌酸的恢复速度是最快的。

(2)由于膳食条件不同,肌糖原恢复速度和数量都不同,肌糖原的完全恢复需要高糖膳食,要46小时才能完成。前10小时肌糖原的恢复速度最快,因为这时体内糖异生作用较强,肌肉中糖原合成酶活性较高。所以在运动训练之后,为了加快糖原恢复,要注意恢复初期10小时,尤其要重视在运动后2小时内增加食糖量,在随后的46小时至5天内都要注意使用高糖膳食。食用高蛋白和高脂肪膳食,对肌糖原恢复的效果与饥饿差不多,也就是说高蛋白和高脂肪膳食对糖原的恢复基本不起作用。

五、结论和建议

(1)通过理论分析,200米跑的能量代谢属于磷酸原—糖酵解代谢类型。

(2)在训练和练习过程中,要明确采用什么训练方法来发展哪些方面的能力。往往强度小量大发展的是有氧氧化供能系统,强度大量小发展的是磷酸原供能系统,强度大量适中发展的是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

(3)体能恢复是体能训练的重要环节,是进行再次训练的关键。牵拉是消除肌肉机械性疲劳的最佳方法。

(4)运动后要合理膳食,高蛋白和高脂肪无助于能量物质的恢复。

参考文献:

[1]田麦久:项群理论 体能教练员班课件 北京体育大学 2005年

[2]曹建民:体能与营养恢复 体能教练员班课件 北京体育大学 2005年

[3]葛春林:实用体能训练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体能教练员班课件 北京体育大学 2005年

[4]王安利:体能概论 体能教练员班课件 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推荐访问:浅谈 训练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