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11-05 09:05: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为了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本文对生物化学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反思,并对生物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生物化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3-0077-03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前沿学科。进入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理论得到迅猛发展,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也日新月异,这就要求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随之不断改革,以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本文根据我国高等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对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以期促进高校生物化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一 高校生物化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1.教学理念的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生物化学教学一直延续着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宣讲式和灌注式的授课方式,而且重理论轻实验,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延续着高中式的学习理念,完全背离了高校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老师为向导的教学理念,无法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2.教学内容的不足

近年来,虽然教育部对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但是仅仅是对局部的微调,教育内容相对于日新月异的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而言,滞后性很大。目前,生物化学教学的实验部分仅仅是对书本知识的简单验证,缺乏趣味性和探索性,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本课程的兴趣。由于新理论、新方法、新实验和新结论无法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造成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使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学而无用的不良氛围。

3.考核方法的不足

我国高校生物化学课程的考核方法依然延续着高考式的评价体系,书本理论考察为主导,实验、科研和日常表现为辅助,形成了考试突击周的不良学风,学生仅需考试前对书本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成绩,这打压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能够勤于思考,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仅仅局限于表面,缺乏钻研的精神,更无法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 生物化学教学理念的改革

1.引导式教学

我国的高等院校要想构建良好的、高质量的高校生物化学教学课堂,就必须要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在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和调动。生物化学课程中很多基础理论比较枯燥和抽象,如物质代谢部分和分子生物学部分,所以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化时代,关注热点新闻成为学生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将与生物化学相关的重大科学发现以及热点问题与所要教授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将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趣味化、实体化,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剖析自然现象。

2.讨论式教学

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要将讨论式教学融入生物化学课堂中,确立学生在高校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明确老师的引导启发作用。教师应摒弃“机械式”“填鸭式”的授课方式,以学生的身份通过讨论、聊天等轻松的方式传授知识。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对问题共同讨论,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终由老师做课堂问题的总结。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应简单地以正确与否来评价一个学生,而应积极引导学生找合理科学的答案,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促进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位置互换式教学

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可将位置互换式教学融入课堂中,即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各个小组根据教学内容自己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并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将对知识的理解以授课的方式反馈给教师和其他学生,教师对所讲内容的不足或者错误进行补充和纠正。位置互换式教学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 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1.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每门课程的教学都要参考一定的权威性教材,生物化学也不例外,但即使是权威教材,其内容也会每时每刻都有新的元素补充进去,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备课过程中要不断关注本领域的前沿动态,不断将新的发明发现补充到课程教学中来。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如PPT、flash、电影等比较轻松活泼的方式将教科书中未提及的新理论、新技术展现给学生,或者邀请本领域知名学者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生物化学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2.教学内容体系化

生物化学教材的编纂偏向于模块化,系统性不强。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调节章节顺序,使课程学习循序渐进和系统化,以符合人们的思维方式,知识更容易掌握。教育工作者定期向学生寻求课程学习的反馈情况,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的知识框架,争取做到重点突出、难易结合,形成阶梯式的知识框架。

3.理论与实验并重

目前,我国高校生物化学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验”,导致学生走出校门后理论知识丰富,但动手能力较差,企业不得不对学生进行重新培训。高校生物化学实验多为基础性的验证实验,应多开展综合性实验和应用创新型实验课程,使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高校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相对刻板,学生的学习仅仅局限于知识本身,无法将知识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多举办各种类型的知识运用创新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去,这不仅能够达到知识随学随用的效果,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透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老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难点疑点,从而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企业合作式教学

知识的学习在于运用,如果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将有力地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课程基本为理论验证性实验,与生物化学的实际应用相差甚远,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高校急需建立企业教学制度,聘请校外优秀工程师为学生讲授生物化学的企业化运用,将教材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充分把握行业动向,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生物化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教学和考试是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考核对提高教学质量及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目前,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考核,主要包括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两个部分。理论考核主要通过期末闭卷考试,实验考核主要通过实验报告形式实现,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化,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建立健全生物化学考核体系势在必行。改革如下:(1)丰富考试成绩组成:最终成绩主要包括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创新实践成绩和企业实习成绩四个组成部分,其中理论成绩占40%,基础实验成绩占30%,创新实践成绩占15%,企业实习成绩占15%;(2)更新理论考核内容:理论知识的考核不单单是教材知识的重现,还包括课堂拓展的新理论新技术的运用,较有效地杜绝突击式复习、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的不良学风;(3)健全实验考核制度:目前,实验考核是针对同一个实验的实验报告而制定,抄袭现象屡禁不止,改革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同等难度、不同内容的实验,以小组的实验成绩计入个人的实验成绩,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4)创新实践制度:每个学生自由选择课题,自由发挥,老师根据最终成果进行评判;(5)企业实习制度:综合学生所在企业反馈的实习情况和学生递交的实习报告两方面内容,给出企业实习成绩。

五 结束语

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三个方面入手,针对生物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以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洪波、卢向阳、孙志良等.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10(4):135~136

[2]李迅、张瑜、王飞.植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学园,2014(35):70~71

[3]王艳军、陈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生物学杂志,2012(5):100~104

[4]李宁、陈明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5(5):227~228

〔责任编辑:庞远燕〕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 探索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