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青少年运动员冬训期体能训练的营养策略

时间:2022-11-05 14:4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补充——提高免疫力,促进肌肉修复

作为机体新陈代谢(特别是肌肉的合成分解代谢)的重要物质,蛋白质组成了包括免疫抗体、血红蛋白、肌肉纤维等多种与运动训练相关的重要物质。

谷氨酰胺是肌肉中含量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大约占到游离氨基酸总数的60%。研究显示,在大强度训练后,谷氨酰胺的含量会急剧下降,如果不能够及时补充,肌肉蛋白就会出现负氮平衡,肌纤维出现分解来合成谷氨酰胺。此外,谷氨酰胺还是体内免疫细胞重要的能源物质,是合成免疫细胞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重要氮来源;谷氨酰胺还是机体重要抗氧化物谷胱甘肽的前体物质。综上所述,谷氨酰胺是运动训练中常用的氨基酸补充物质。

文献表明,大强度的训练会造成肌纤维的轻度撕裂,这就需要就运动训练后补充充足的氮源,进行肌肉内部的合成代谢。在蛋白质的选择上,也是有优劣之分的。蛋白质依据所含氨基酸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完全蛋白质和不完全蛋白质。富含8种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被称为完全蛋白质。牛奶(富含乳清蛋白、酪蛋白)、蛋清、鱼肉是较好的蛋白来源,一般植物蛋白的氨基酸种类不齐全且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容易受到纤维素的影响,导致蛋白质不能充分吸收。

二、碳水化合物的补充——提高糖原储备,减少肌肉损失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摄入的最主要的能源物质,是机体生存的主要燃料,碳水化合物在不同的组织中有几种用途:第一,它们是神经细胞和红细胞进行代谢时的能源来源。神经细胞可以用替代的能源,而葡萄糖则是红细胞的唯一能量来源;第二,在骨骼肌内合成肌糖原的重要底物,在肝脏则形成肝糖原作为能源的储备形式;第三,在运动和高强度训练中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储备有助于节省蛋白质,以保证它维持、修复和生长组织结构的主要功能。

一般人群碳水化合物的推荐量是其供能占总能量的50~55%。运动员由于其运动的特殊需求,其推荐量则为55%~65%,甚至更高。再加上冬季由于天气寒冷,在运动过程中热量消耗相比其他季节更高,在热量的摄入量上更要充足。

在碳水化合物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复杂碳水,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身体在吸收时具有持续性,为长时间运动的持续性供能,另一方面,不会引起强烈的胰岛素反应,血糖不会出现剧烈的波动。在食物的选择上,尽量不要选择白米饭、白面包等精制食物,建议选择土豆、红薯、藕等根茎类蔬菜,作为碳水化合物的补充来源。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选择运动饮料作为碳水的来源,在补充体能的同时也补充水分,饮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一般选择低聚糖和葡萄糖的混合形式。

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预防运动性低血色素,补充微量元素

维生素和矿物质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比较低,但却是人体新陈代谢、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多个系统人体功能必须的物质。维生素在人体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等,在体内潴留时间短,需要经常的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K、E,他们大多会储存在肝脏,可以大量贮存,因此在实际补充中需要注意补充量的控制。

作为在冬训期间经常出现的医学问题,运动性贫血已经受到很多运动队的重视,大强度训练后红细胞出现溶血破裂以及铁离子在训练过程中的丢失是出现运动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要预防运动性低血色素的出现,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注意蛋白质的补充,作为血红蛋白的合成底物,蛋白质的补充在冬训过程中一定要充足,尽量满足1.5~2g每千克体重的供给量;第二,作为血红蛋白合成必须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铁、叶酸和维生素B12,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铁是血红蛋白中重要的成分,而叶酸和维生素B12都是核酸合成所必须的微量物质,铁的缺乏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而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缺乏容易造成巨幼红细胞贫血;第三,抗氧化物的补充,红细胞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受到氧化自由基的影响,容易引起细胞的凋亡,所以在训练期还要注意抗氧化剂的补充,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都是较好的抗氧化剂。

四、适当的脂肪——维持身体正常内分泌水平

在训练过程中很多运动员一听到脂肪就色变,其实大可不必,脂肪作为三大营养物质之一,本身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储备能量,合成固醇类激素,组成细胞膜结构,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要在冬季的训练中保持机体的合成代谢水平不降低,就需要有较好的睾酮水平,需要适当补充脂肪。在脂肪摄入量上可以适当注意,不要超过每天能量摄入的20%。所以说抛开摄入的剂量谈危害是不科学的。在脂肪来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天然食材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植物油中的橄榄油、玉米油,海鱼,坚果都是较好的脂肪摄取来源。

推荐访问:冬训 运动员 青少年 营养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