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前人相关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引入时间观念,立足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体系和全程性多年周期训练计划的宏观理论视野,多维综合认识运动员协调能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人体生理学、解剖学、现代医学等研究结论,把运动员的协调能力的发展的一般过程划分彼此相连的五个阶段,深入探讨各阶段运动员协调能力的发展特点,挖掘其阶段划分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一步认识运动员协调能力瞬时性、延时性和长时性发展的基本特征,为深刻把握运动训练规律和科学安排各运动训练周期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运动员;协调能力;时间维度;协调耐力;宏观协调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5-0088-07
Abstract: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ime and understands the concept of sports coordination ability from the macro theory of competitive structure system and the years" cycle of training plans. Further, combined with human physiology, anatomy, and modern medicine research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athletes" coordination ability is divided into 5 stages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for an insight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age and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its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ordination abilit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profound understanding the changes of exercise training and the scientific arrangement of intensive training.
Key words:athlete; coordination; time dimension; coordination endurance; macroscopic coordination[HK][HT]
运动员的协调能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物运动能力,是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之外的又一种身体工作能力[1],是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在运动训练语境下对广义“协调”观念的一种相对狭隘的解释,通常也可称为“协调能力”或“运动协调”。一般认为,“运动”是指建立在一定的体力和技巧基础上受一定规则或习惯约束的通常具有竞争性的身体活动;而“协调”具有协作、协同及调和、调节、调适之意,所以,运动员协调能力可以宏观理解为“在一定时空限定下和身体活动相关的各种协作与调节能力”。协调能力也是运动训练的一个至今仍存在争议的基本理论问题,其归属问题仍存在较大的分歧[2-4]。然而就其归属问题本身而论,我们可以认为学术界对运动员协调能力的相关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仍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目前,关于运动协调能力的概念、本质及作用机理等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们曾进行过广泛的理论研究,得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结论,基本构筑了现有的运动协调能力的相关理论基础,譬如,黄传兵和潘泰陶对足球运动员协调能力研究后认为,它既不单纯是身体素质,也不单纯是运动技术[5],而是一项复杂的综合能力,是一个组合严密不可分割的整体[6];初力光研究认为,人体的动作协调是在内外环境的刺激下,神经、肌肉、感知觉合理配合的结果,外部表现为动作的准确、合理、稳定、快速等特性[7];杨年峰研究认为,人体运动协调规律的研究对探讨人体运动机理和人脑活动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8]。事实上,就运动训练理论中协调能力的整个相关问题体系而言,多数研究基本上都立足于协调能力通常表现出的“结构空间”的视角,尚不够深入,还没能将其概念内涵和应用范围拓展到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宏观领域,也没能根据运动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采取相应的研究方法,更没结合运动实践从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多学科知识中寻求更广泛的理论依托,从发展的变化的多维视角系统地综合认识它。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研究路径和方法上的局限性,所以至今仍没能对运动员协调能力问题进行系统透彻地阐述,在指导运动实践方面也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在运动训练实践中不难发现,单纯从概念和结构空间的视角研究协调能力,而不能深入结合人体部位、系统、器官组织等的医学、生理学知识,不重视和运动技术相关的其他时空元素的融入,显得机械而且孤立。运动员协调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观点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俄罗斯学者的最新研究认为,专项运动员协调能力始终是竞技后备人才培养问题的焦点,是制约比赛活动效果的因素之一,其意义越来越重要[9]。因此,应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规律引入协调能力的时间观念,在对协调能力表现出的空间特征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引入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阶段划分思想,立足时间维度深入认识其发展特征。这样就能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引入更多的参照元素,对协调能力的认识也将更全面更系统更清晰更合理。
1 运动员协调能力的概念及其相关时空维度分析
对运动协调的认识在学术界曾长期存在分歧,一些学者曾认为协调能力是人体的一种自然“属性”,目前多数学者结合运动训练理论和运动协调的功能更倾向于认为运动协调是一种“能力”,而后一种观点更具综合性和模糊性,但从“属性”到“能力”的变化反映了科研工作者对这一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也间接体现了多数体育工作者对运动员协调能力发展多维认知方法的认可,为其时间特征的发现和引入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