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小学生体育教学方法刍议

时间:2022-11-06 16:3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289-01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看是简单,实则难为,要想教好,还真得下一番功夫,本文介绍的是自己在一线教学实践中摸索到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体育教师要了解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做到有的放矢,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按照人的生理特征来看,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应在6到12岁之间。在这段时期里, 他们的身体组织器官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 心肺容积的增大,使他们有更大的可能性从事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但是,与成年人相比,他们的骨骼、肌肉成长尚未健全,心肌收缩力量较弱,心脏的神经调节机能还不够完善。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处于发育向成熟过渡的时期。 他们具有半少年半儿童的心理特征,既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又不乏对成人的依赖性,既开始产生一定的自觉性,又在不自觉中表现出幼稚的一面。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相互交织,构成他们独特的心理特点。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能力不强,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等等。

正确把握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从人体生理学和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机体的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生理需要,活动具有生物学的涵义。所谓“生命在于运动”,没有运动也就没有生命。然而体育运动心理是受着各方面 因素的影响的,特别是来自于家庭、社会,以及人自身的一些消极势力,是足以在未成年的小学生当中造成不 同程度的心理阴影的。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阴影,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身体素质,达到“增强体质,陶冶精神”的最终目标。

在多年的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我注重儿童体育教学方法的积累和总结,针对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摸索出一套简单易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即兴趣化、喜好化、儿童化、游戏化和周围化。

所谓教学的兴趣化,就是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我认为,在小学生体育课中,学生之所以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是他们对体育缺乏兴趣。而学生的体育兴趣主要是依靠长期的体育教学活动来培养的。为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改革教学方法。每教一项教材,首先要钻研这项教材的魅力所在。其次,要研究这项教材怎么教学生才会爱学,才会有兴趣地学。第三,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如健美操、器械健身、乒乓球、羽毛球等。只有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才能让他们带着“余兴”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寻求满足。从而激发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自觉性。

所谓教学的喜好化,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设定课堂内容。一般来说,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喜好,推迟疲惫期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喜好,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该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喜好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所谓教学的儿童化,就是教师针对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体育教学。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 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探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把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所谓教学的游戏化,就是教师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重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重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轻易产生疲惫,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喜好,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新问题。

所谓教学的氛围化,就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来影响学生。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有线广播、电教媒体、墙报、黑板报等各种形式,向学生广泛宣传儿童体育的各种知识。在操场周围和校园里面尽可能增设一些学生所喜爱的快乐体育设施,使学生随地随地都可以进行体育活动。组织学校领导、班主任及文化课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形成一种人人热爱体育、人人参加锻炼的气氛,并发挥领导与教师的榜样与示范作用。还可以通过学生会、少先队、共青团等组织发动学生参加体育兴趣小组、体育特长小组、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各种群众性的组织,并指导学生自已组织开展活动。

推荐访问:刍议 教学方法 小学生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