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11-07 11:3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颈椎病患者的CT检测结果及其临床资料。结果 64层螺旋CT横断扫描结合多平面及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椎体及椎间隙解剖结构,骨质增生范围和程度,椎间盘情况及韧带病变等细节并明确分型。结论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技术与临床相结合能更好地提供临床诊断及治疗所需的信息,为颈椎病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颈椎病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

颈椎病是中老年多发疾病,是在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伴有颈部软组织、神经束、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等邻近组织受损和力的平衡失调而引起的不同类型的综合征。颈椎活动范围较大,解剖结构复杂,传统X线平片检查存在局限性,64层螺旋CT颈椎扫描及其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技术的应用增加了颈椎的立体感和整体感,在颈椎病诊断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3年11月临床拟诊颈椎病行64层螺旋CT颈椎扫描患者180例,其中男性患者96例,女性患者84例,年龄25~80岁,平均40.7岁,病程3月~28年,平均11.4月。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肩部不适、疼痛,放射到头枕部或上肢,眩晕,上肢麻木,重者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主要症状。本组表现为颈、肩、上肢痛128例,上肢或手麻木90例,上肢握力减退56例,上肢感觉障碍28例,头晕72例,头疼18例,下肢痛2例,下肢麻木3例,行走不便3例,小便失禁1例,大便困难2例。

1.2方法 使用SOMATOM sensation64层螺旋CT对颈椎病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CT操作按照WS/T391-2012CT检查操作规程要求,扫描前去除患者颈部扫描区域所有金属异物,采用仰卧体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手臂向足侧下沉。扫描范围自颅底至第一胸椎上缘。扫描基线垂直于颈椎长轴。螺旋扫描方式,120kV、螺距1.1、选用CARE Dose4D、层厚2mm、Acq64×0.6mm扫描,0.75mm重建后处理。重建算法:骨算法和软组织算法。照片要求:骨窗和软组织窗,包含定位像和定位线,三维容积再现需多角度旋转。

CT影像资料由二位高年资放射诊断副主任医师进行阅片。CT扫描前一位临床中医骨伤主任医师及一位副主任医师对颈椎病患者仔细查体后分型诊断。同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的受损神经定位诊断初步断定病变神经阶段。

2结果

180例均符合颈椎病临床表现的患者,根据上述CT影像表现对颈椎病临床分型:颈型10例,神经根型76例,脊髓型17例,椎动脉型41例,混合型26例。

①颈型10例。CT均显示为颈椎曲度变直,7例椎体不同程度骨质增生,3例椎间盘膨出,但小于3mm。②神经根型76例。CT显示为钩突纵径增大伴后缘明显骨质增生者60例,小关节突前后增生7例,椎间盘侧突58例,均可见椎间孔狭窄或直接压迫神经根。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受损神经定位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发生椎间盘侧突、椎间孔狭窄的位置是C4~C5、C5~C6、C6~C7,诊断符合率达到92.5。③脊髓型17例。CT显示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者10例,后纵韧带骨化3例,椎管狭窄12例,黄韧带肥厚6例,椎间小关节面内缘增生4例,椎间盘膨隆或突出12例,均可见硬膜囊(脊髓)直接或间接受压,椎管内有效空间减少。④椎动脉型41例。CT显示为钩突横径增大,伴侧缘增生明显致椎动脉与钩突间径缩小,横突孔狭窄或直接压迫椎动脉,椎间盘膨隆或突出37例,寰枢关节间隙改变5例。⑤混合型26例。其各型CT表现均可见。亦可见项韧带钙化、椎间小关节脱位及颈椎侧弯或曲度改变等一系列征像。

3讨论

CT是目前颈椎病最常用的诊断方法,64层螺旋CT可充分显示颈椎横断层面图像及解剖关系。不但能显示骨性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而且对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椎间盘突出等软组织病变也能清晰显示。64层螺旋CT具有高密度分辨力,各向同向性的特点,使得颈椎病检查更细微和量化。容积扫描的原始数据可作多种方位截面重组MPR、CPR和三维重组VR。

MPR是将一组横断面图像的数据通过后处理是体素重新排列,使其显示屏上能够根据诊断的需要显示任意方向的二维断面图像。MPR图像可以直观显示椎间盘的突出、膨出、脱出、钙化的大小,以及是否有积气,是否对脊膜囊、神经根有压迫;可观察椎间孔边缘有无骨赘,进行双侧对比测量;可以清晰显示钩椎关节增生所致的椎间孔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椎体许莫氏结节性颈椎病等。CT横断位图像可以直接显示椎动脉孔的大小,从而可以对椎动脉有无狭窄进行评价诊断是否属于椎动脉型颈椎病[1]。

CPR是指在一个指定参照平面上,沿兴趣区画一条曲线,并沿该曲线做三维曲面图像重组,可以使带有生理曲度的颈椎拉直展开显示,能清楚显示枢锥齿状突、椎弓、寰枢关节及颅颈的解剖关系,克服了传统X线在摄取张口位观察寰枢关节时由于面颅重叠影响及体位限制而显示不佳。CPR、MPR的诊断优势体现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上主要体现在:在全程清晰显示椎动脉的同时,又能显示钙化的血管壁。狭窄的官腔及周围钩椎关节对血管的压迫情况。

重建的颈椎VR三维CT图像清晰、逼真、立体感强,可以为临床提供清晰丰富的立体诊断信息,三维图像对颈椎椎管、横突孔、椎间孔、小关节甚至椎间盘组织的立体结构均能立体显示。使临床医生直观地了解病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组织的立体解剖关系。VR在显示整体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立体切割法,去除脊柱的部分结构,更直观地暴露椎管的具体部位,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边缘情况,通过对感兴趣区的立体测量,可准确测定各孔径或骨嵴的具体数据[2]。

近年来生物医学工程人员和中医骨伤临床研究者,基于螺旋CT扫描形成的三维数据,结合计算机CAD辅助建立颈椎有限元模型,对颈椎病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研究[3]。陈伯华等[4]根据CT和CT重建片,采用CAD数据处理,输入相关的材料特性,构建C3~C7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屈曲、背伸、侧屈以及旋转试验,该模型的实验结果与实际解剖基本一致,更加接近解剖特点与临床要求。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不仅为颈椎手术器械的研制提供了更加简便的途径,还为颈椎推拿、正骨手法的研究提供了一条崭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手段[5]。

颈椎CT扫描视野内有对射线敏感的甲状腺器官,进行扫描时要根据患者体形选择扫描条件,遵循"可以合理做到地尽可能低的照射水平"(As Low As Reasonanbly Available,ALARA)原则[6,7],达到辐射防护最优化的目的。合理地控制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4结论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技术的应用,可以将颈椎从轴向断面、冠向断面、矢向断面及立体观察分析,是平面与立体、局部与整体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对颈椎病临床分型进行诊断,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指导了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为针灸、推拿、正骨手法等治疗颈椎病提供了客观的临床指标,为颈椎病手法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柳澄,陈海松,王韶玉.多层螺旋CT图像的处理在颈椎扫描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3:239.

[2]潘为强,王学延,毕玉波.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外伤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9)1108-1110.

[3]张昊,白净.颈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5,28(4):198-200.

[4] 陈伯华,孙鹏.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12(2):105-108.

[5]陈肇辉,周猛,陈燕萍等.颈椎可视化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9(4):16

[6]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 Health effects of exposure to low levels of ionizing radiation BELR[M].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0:161-188,242-278,352-364.

[7]Report.EUR 16262, European Guidelines on Quality Criteria for Computed Tomography[J].2000.编辑/王海静

推荐访问:建和 螺旋 重建 颈椎病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