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构筑医学科研高地

时间:2022-11-07 14:40:07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m5vӝ66M?ioiuu6]6]}駝umuxOw5M ^x]ם}主任的石京山书记主攻神经药理研究,先后将贵州的地道中药材淫羊藿、金钗石斛等中的有效成分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疾病,特别是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防治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加速贵州省的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做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遵义医学院共获得代表国家基础研究最高荣誉的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0余项,连续多年居贵州省第二位,在世界医学顶级期刊《柳叶刀》和《胃肠病学》上发表多篇医学论文。主动融入西部大开发和省委、省政府“人才强省”戰略,在政产学研用结合的办学之路上作出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人文社科方面,2011年,学校教授李小平主持的国家课题《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基于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视角》,成为贵州省医学院校中获得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的项目。

截至目前,全校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获资助金额148万元,在全国医学院校中名列前茅。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辐射和带动下,学院逐步形成较为稳定、具有遵医特色、符合医学教育目标的哲学社科研究方向。

注重成果转化

遵义医学院结合国情、省情、校情,长期探索并建立了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与地方合作共赢的模式,突出临床应用、药品开发、民族特色药物的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办学道路,强化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学校转型升级注入强大活力。

近5年来,学校承担纵向科研课题128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1项,“973”前期研究2项,教育部科研创新团队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51项,实现成果转化19项,部分成果已经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14年新申报专利45项,并荣获贵州省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针对贵州加快产业调整带来的人才需求和发展机遇,学校以培养科研型、创新性、服务型人才为抓手,围绕地方产业升级,主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高学科专业结构和地方产业结构适应度,以顺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

学校坚持以基础及应用研究相结合,逐渐形成“重应用、重交叉”的学科特色。其中,学校重点药理实验室对被誉为九大仙草之一的贵州民族特色药物金钗石斛进行长期深入研究,取得了在治疗缺血性脑损伤、老年痴呆、糖尿病的临床前的阶段性成果;挖掘特境微生物资源来源的活性先导物,从细胞、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活性功能物质的发酵代谢合成差异响应规律;开展含雄黄、朱砂中成药的安全性评价,首次提出以总砷、总汞评价的不合理性,修改了国际教科书对中药中砷、汞的描述等等。

同时,学校还展开与贵州柏强制药有限公司的一类创制医药的开发,获得多个具备良好生物活性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化合物;开展针对干细胞治疗这一热门领域的研究,其成果已获得包括人脐带血干细胞、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人工培养方法等几项相关专利。

在治疗和护理病患的同时,学校医护人员对现有的器械装置或操作台进行了积极的改进创新,更好地减轻患者不适。例如,在“非典”时间发明了防传染的隔离罩,有效避免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病患时受到交叉感染的风险;发明经食管测脉搏从而得到主动脉血压的装置有效解决了对大面积烧死患者实时监控主动脉血压的难题。

加强校地联姻

在加强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遵义医学院还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结合新模式,抢占市场高地,实现校地、校产、校企共赢。

针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多头性和复杂性,学校采取“选准点、拉好线、扩展面”的工作思路,即在每个合作的区域找好可以与学院科研能力相结合的研究对象,一般选取当地有特色的中药或药食两用资源,并选择当地开发这些资源的配套企业,通过构建校地、校产、校企联姻式的方式,形成一种共赢的科研合作形式。

学校先后对赤水、绥阳、正安、务川、六枝、剑河等多个县及其企业进行调研,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分别选中了赤水的金钗石斛、绥阳的金银花、正安的野木瓜和白芨、务川的甜茶、六枝的铁皮石斛和白芨、剑河的藤茶等药用植物作为科技开发对象。以企业需求为抓手,以项目为纽带,以科技产品开发为目标,着眼产品的科技含量,真正形成政产学研用的结合。

目前,学校已开发出野木瓜颗粒茶、金银花凉茶、野木瓜提取SOD等多种产品,并顺利实现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学校还与汇川区高坪国家工业园区和红花岗区工业园区达成合作意向,共建大学科技园,搭建合作发展平台。

“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的政产学研用得到充足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服务了社会,发展了企业,增加了当地产品的竞争力。同时,科研人员依靠特色研究获得了更广阔的空间,实现多赢的局面。”遵义医学院科研处处长李晓飞告诉记者。(责任编辑/哈文丽)

推荐访问:高地 构筑 科研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