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衔接的设想

时间:2022-11-07 17:0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衔接,包括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三个方面的衔接。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2-0053-02

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基础课,同时也是工科院校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科学实验课程,是工科学生系统学习基本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开端。因而,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始重视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都相继建立物理实验中心,加大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力度。但是,目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还不容乐观。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观念与中学物理教学脱节严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中学物理教学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采用探究教学方法”、“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等教学理念令人耳目一新,代表着先进的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在课程理念、教学方法、评价制度上都比较落后。因此,学生一旦进入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就感觉到很难适应,甚至让学生产生大学的教育教学观念还不如中学的想法。学生一旦有这样的想法,就会对后面的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应该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保持良好的衔接。

一、概念的界定及意义

衔接一般指事物首尾连接或者指用某个物体连接两个分开的物体,使之结合成一个整体。这里所说的衔接是指第一种意思,即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调整,包括课程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使之与中学物理教学保持一定的连贯性。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物理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新的质的变化,中学物理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不断提高。由于理科的学生在中学物理的学习期间,受到先进教育观念的影响,已经习惯了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方法、评价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中学的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然而一到大学却发现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却比中学落后得多,而且有些内容还与中学的重复,这必然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加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使大学物理实验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与中学物理教学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积极性,对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二、衔接的内容

1.课程结构的衔接

我国目前各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中心都担负着全校各个理科专业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任务。虽然专业不同,但很多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仍然采取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教学方法,统一的标准,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必须调整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结构的理念,使之与中学物理教学保持一定的衔接。分层次的教学为这种衔接提供了方法模式。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及相应的教学内容,采取有区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由于物理专业的理论课按照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安排教学,因此对与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还是按照力学实验、热学实验、电磁学实验和光学实验来划分小模块,每个小模块又分为不同的微模块。比如可以将力学实验分为基础实验模块、研究实验模块和综合实验模块。基础实验模块主要是在力学当中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以及主要的实验方法的运用;研究性实验模块主要是在大学物理理论课教学中,选择一些适合用于探究教学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方法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现过程,体会到发现知识的乐趣。比如可以在力学实验中将刚体的转动惯量、刚体的平衡两个实验作为与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探究来学习。综合性实验模块主要是运用已有的实验技能和学习过的实验方法来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比如可以在电磁学实验中将“测量水的电阻率”和“测量光敏、热敏电阻的特性”作为综合性实验。

非物理专业模块分为基础实验模块和研究性实验模块,其中基础性实验5个,研究性实验为15个,总共20个实验。基础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等内容,每个专业都必须做;而研究性实验主要是一些专题性的实验内容,内容也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等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中选择5个实验。

2.课程内容的衔接

(1)删除与中学重复的内容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有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积极性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教学内容要吸引学生。可是目前很多大学物理实验内容与高中物理实验有重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当然也就没有了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物理实验内容进行优化,比如可以将大学物理实验内容与高中物理实验内容进行了比较,删除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分压制流电路、电表的改装、光的衍射等与中学重复的内容,增加新的内容。

(2)增加过渡性的内容

大学物理实验与中学物理实验的最大不同就是中学物理实验对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要求不高,而大学物理实验对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专门的一些过渡性实验,只从理论层面进行说教,学生将难以适应。有了这种不适应,就会影响到课程的学习。为此,有必要设计和研发一些过渡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练习,以适应大学物理实验的高要求。

(3)强化探究性内容

目前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将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同时也作为学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物理,可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体会到发现知识的乐趣,从而感悟科学的本质。在这样的教学当中,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原有经验出发去猜想,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得出规律。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因此,在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已经成为物理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理工科的学生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时都受到这种教学的熏陶,可是在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时却发现教学仍然是以验证为主的传统方法,根本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大学物理实验一般是在大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开设的,这种教学方法的巨大反差往往会给学生产生一种大学的教学不如中学的感觉,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有必要使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与中学物理教学保持一定的连贯性。那么怎样才能体现这一连贯性呢?比如可以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引入探究性实验,可以从大学物理理论内容中选择合适的内容,然后将这部分内容设计成探究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学习知识。比如前面介绍的研究性实验中刚体的转动惯量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在教学中,教师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猜想,接着让学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最后发现了转动惯量的规律。这样的过程既能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又能让学生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又能体现理论与实验的统一。

3.课程评价上的衔接

目前,高中物理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总而言之就是评价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而目前的大学物理实验评价基本都是终结性评价,评价的结果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甄别、排名,根本没有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时已经习惯了高中的评价方式,而一旦学习大学物理实验时,就会出现适应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敌视心理。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大学物理评价方法。如在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同时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笔试、口试、教具制作等方法,效果会更好。

推荐访问:教学内容 衔接 设想 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